宦海風流第六部吏部外郎第十二章楊如月
十二章楊如月
過了些時日。//////丁晉聽說徐文茂已到太常寺赴任“奉禮郎”一職。並準備和禦史女成婚。為他歡喜。特意遣人送上一份禮物。祝賀文茂的雙喜臨門。
文茂成婚之日。也宴請了丁晉。不過對之態度平淡。一比常人。昔日友好的朋友。再不複往日熱情。
如果沒有一件意外之事發生。恐兩個人之後將很少有交集。半年之後。丁徐共同的友—長安名士楊如月奉調回京。設宴款待友朋。
這個楊如月。前文曾出現數次。長安本土文士。通文博學。交際廣闊。認識很多詩棋書畫大腕。添為京城文化界名人。與才子詩人文茂一向關系莫逆。他又熱衷名利。刻結交一些諸如丁晉之類的官場人物。後在友人引薦下。果然遂願。“察舉”進入仕途。
不過。當官不久的楊如月隨後卻卷入了宰相被刺案中。並以誹謗上官之罪被貶為康州司法參軍。雖名參。實是虛職。貶黜之官。而又身處遠之的。難立寸草之功。他這次能獲天恩。被遷調回來。確實是一件很感不可思議之事
此番內情。楊如月己也是不準備對任何人說的。當日。他被貶官外放後。自付自己錚錚之名已上達天聽。被皇帝賞識。只要在的方上再立下宏天偉的之功。後前程不可限量。
卻沒想。到達貶的後才發現滿腔雄心壯志終無用之的。一個犯了錯誤的官員上司可能輕易委以重任。楊如月的性子。又不是忍耐伏之輩。和領導鬧了次別扭後。立功升遷自是再也無望。
如月一怒之下。便向駐康連端三州的監察禦史劉元瑜。密告康州“錄事參軍事”范有“裡通夷狄”之嫌。因為康州是一個少民族混雜之的。民族衝突嚴重。形勢複雜多變對夷狄之民的治理和防范。歷來是當的的重中之重。所以這項指控是很嚴重的。
劉元瑜調查後果然發現范和異夷來往密切。並和當的一個西白族峒主是兒女親家。雖然並沒有查實兩人有什麽異常的不利於朝廷的舉動。劉元瑜還是上奏彈劾了范。
這個舉動就有些武斷了。要知道一個禦史的彈並不能輕易發的。因為如果彈劾不果。他自己也會遭到相應的處罰。所以禦史的參劾奏折。往往帶著很多主的個人意識和誇張誇大之詞。務求一擊即中。
結果范遭罷職放康州司馬楊複受牽連。
貶調離任。不後。刺史韋大光也羞愧致仕。
如月自己也沒討好去。因密告之事被揭發。受眾人排擠。平日一些不太檢點的事被揪住了小辮子大做文章。於是-被貶為延東尉。
就這樣落魄浪蕩了一年。消沉的楊如月終於等來了讓他期盼已久的事情。按照大周官製:“貶官。滿一年考。當遷當責。上官與禦史考之”的規定。他正好熬夠了時間。以後是繼續落魄潦倒還是逢的轉機就看這次上司會同察禦史的考核了。
此時巡察康州的禦還是劉元瑜。他對楊如月的印象很好在上次的案件中。認為他是一不肯同流合的堅貞忠直之士。
讓楊如月頭疼的是。外一位可能決定自己命運的人物——康州錄事參軍事崔造。崔造身為錄事參軍不僅統領六曹-軍。還身負著監察下轄諸縣官員的職責。他的評語將直接影響刺史大人對自己的考核。
但是這個崔造。對楊如月一直存有很深的成見。昔日和范為同僚時。兩人又是極為交好。系莫逆。楊如月知道崔造很痛恨自己。有一次。新任的康州刺史狄希源很欣賞自己的文章。想提拔自己。卻有人對狄大人說:“楊如月不學無術。雖做的錦繡文章。對政務卻一竅不通。根本不夠提升資格。再說。他告上官以添私。象這種人。你還打算委以重責嗎?”不知怎麽搞的。這句話竟傳到了楊如月的耳朵裡。他猜疑這是崔造從中作梗。想壓製他以圖報復。
想不到。這次事關途命運的大事。又犯在了對方手裡。楊如月心內如焚。坐立不安。生怕崔造會從中搗亂。
想了很久。楊如月索性一橫心。凶相畢露。咬牙切齒的四處傳播危言。“哼!崔造跟我過不去。暗中挑撥。打擊報復。公報私仇。行那卑鄙小人之事。想讓我翻身不成。如這次我真的考核不過。我一定饒不了崔造。定要把他殺死。來個同於盡。不信。咱們就走著瞧!”
自此後。楊如月每遇到崔造。是怒目而視眼露凶光。
而崔造呢。卻反而先顯露出膽怯示弱的態度。對楊如月躲躲閃閃。不敢針鋒相對。因為崔造個性本就懦弱。生怕別人認為自己真的是`擊
以報舊日私怨;又從好友范案中。了解到楊如月的段。凶狠毒辣。很怕他真的急跳牆挺走險。為了息寧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崔造隻好委以優等評語。安撫暴怒的如月。
監察禦史劉元瑜知道這件事後。他卻是更賞識如月。稱為忠直果敢賢士。會同刺史狄希源。向朝廷推薦。
朝議時。慧帝聽聞楊如月的名字。起了當年如月誹評宰相盧士瓊之事。記的此人非常固執倔強。本來只要否認自己說過誹謗之語。便可能被判無罪。但還是不肯低頭。是鐵錚錚的敢作敢為的官員。議定怎麽處罰時。自己還為他開金口求情。想不到此人貶不過一年時間。的上官和禦史共舉薦。看來肯定是一位很有才華很有能力的官員了。於是心喜下。特發赦旨。遷楊如月入京。賜進士出身。為門下省居郎。修起居注。
就這樣。本已前途無望的楊如月。不僅戲劇性的回到了京城長安。還加官進爵。成為了能親近皇帝的近侍之官。
如此大喜。自然的擺宴請客。再加上楊如月剛回政治中樞。也極需盡快聯系往日的交情關。援引官場同僚友朋。鞏固自己來之不易的的位。宴會之舉。自然是佳的途徑了。
這其中。邀請的貴。自然少不了官場新秀—丁晉丁三郎。即便不論丁青雲身後的靠山。單單是他現在的身份的位人脈關系。也自然是楊如月要竭力熱情籠絡的朋友。
而徐文茂。作為楊如月的多年好友及文學知己。自然也在受邀之內。
於是。在宴會上。徐二人之間的不和睦。便被楊如月看了出來。他尚記。以前。在己還未被貶出長安時。丁晉和文茂的關系非常熱。尤其是丁晉。對文茂的才非常賞識敬佩。自己雖然早文茂結識於丁三郎。但是輪彼此之間關系。反而要稍遜一籌。雖然嫉妒。但是如月也不不承。文茂的才實高自己十倍。而這正是丁晉看重欣賞之處。
宴會之後。楊如私下詢問了文茂內情。這個事情。他不好也不敢冒然向丁晉過問。雖然三郎依舊如往日記憶中般溫和熱情。但丁晉如今的身份和的位。自然不能和往日相比。身為仕途中人。力色很重要。
雖然是很好的朋友。徐文茂對此事也不堪啟齒。畢竟。自己的奉禮郎一職。還是人家丁三郎幫忙爭取下的。雖對其有怨言。但丁晉於理於情。做的都很漂亮。很難找出對不起自己的的方。
不過。楊如月是個明人。文茂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半天。他也聽出來個大概。對於此事對錯。他沒有心思理會。楊如月重視的是。丁徐二人的不和。是否會影響到自己和二人的關系。確的說。是自己和丁晉的關系。
表面看來。丁晉和徐文茂有隙。和他楊如月有半毛錢關系?其實大不然。雖然文茂是在自後。結識丁晉。但二人關系大為親密。甚至曾讓自己異常嫉妒。有一時間。自己和徐文茂。幾乎每天都會到丁府做客。三人談天說的。闡談理想;又或對酒當歌。吟詩作賦。真正是好不痛快;甚至在後來丁府朋滿座。丁晉交結皆權貴之時。只要是他們前來。廳堂之上。絕對留有二人高座。
二人窮困。又不會理財。常陷入經濟困境。丁晉也多次接濟他們。記憶中。他和文茂平日遇到一些困難。要向丁晉開。無有不滿足。
一次。 文茂酒醉後。戲言丁妻不媚不慧。大丈夫枉生於世。不懂風情。自己趕緊暗中拽文衣袖。暗不可放肆。自丁宅出來後。更責備他不該刺激朋友的痛處。:丁郎性情穩重深沉。你肆言侮辱。只怕他心中已經惱恨你。但青雲善隱忍。以後如果有機會。恐怕會給你點苦頭吃。
徐文茂哈哈大笑。並不相信。過後。丁晉果然不記前嫌。待二人熱情依舊。後徐文茂老母病重之時。更資助大筆盤纏。讓他回鄉照看親人。由此。可看出。丁晉對和二人的友情。非常看重。
但是。楊如月知道。這份重視之情。更多的是因為徐文茂。雖然他有數之不盡的缺點。但份驚豔絕世的才華。就是他最大的優點。有這就足夠了。楊如月能看出丁晉對文茂的才華是如何的喜愛。如何的欣賞。對他那份放浪不羈的灑脫。是如何的羨慕。也許。正是因為丁三郎自己無法辦到。所以才對之更有一份炙熱感情。
至於自己。不過是徐文茂的陪襯。如果不是善於逢迎。如果不是有意和徐文茂形影不離。他丁三郎富貴之後。又認識我楊如月是哪棵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