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宦海風流》人物篇 第18章
人物篇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三十三、【管同】

“獨抱出雲節。孤生不作林。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

此詩描寫了詩人於冬日黃昏之時,徘徊山間;四顧之際,草木凋落,景色淒然;然而,山間那一棵直乾凌雲的老松樹,卻讓詩人從內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慕之情:做人正要像這株松樹一樣,歲寒而不凋,孤直而高節。

讀罷此詩,不禁擊節讚歎,詩好,意境更是上佳,何人所作?

此詩不知作者倒還罷了,一問作者卻大煞風景。原來此詩的作者卻是大周慧帝朝時有名的以無恥著稱的文人管同。

管同當然也有幾分才氣,他精通對仗工整的四六體駢文,文章做得嚴謹樸實,在周肅宗大宗十三年(796年)順利地考上了進士,後來和“三駿”之一的~無~~小說.ulu.cm楊賓一起在崇文館當學士,兩人當了好幾年的同事。被當時的人並稱為“管楊”。

管同出身貧寒,少有壯志,求學的過程中吃了很多苦。俗話說“十年寒窗苦、隻為立功名”,他依靠強韌的毅力,歷經常人無法想像的辛苦,數次應試卻未中,但那些豪門貴族子弟依靠祖宗門蔭反而能捷足先登,此時,他的心中,對那些出身貴族的人,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嫉妒和痛恨。

大宗十三年,也即黃龍元年,管同中第,但接下來的吏部詮試再一次沉重地打擊了他,因為“身”項得了個候補選用,“書、判”兩項又作得昏頭轉向,結果成績不合格,被刷了下去。

第一次吏部銓試失敗後,管同失意下他跑到川蜀一帶周遊訪友,兩年中吟詩作文,在當地闖下了一些名頭,後成為“荊州刺史”魚周詢的書記官,在魚的保薦下,參加了第二次銓試,順利通過,被放為“長安縣”錄事,品秩為正八品。

管同的外表不是很優秀,相貌一般,身材異常高大。如果在現代,可以打籃球,去NBA發展,不過站在常人中畢竟有些礙眼。他還有點背鍋,這一點很傷他的自尊心。

他的性格是那種古板嚴肅,又有點眼的類型,這種性格自然在官場吃不開,沒結交下幾個,倒是盡得罪人,結果在長安縣衙蹉跎了三年,評定極差不說,還論了個‘不通事務’的評語。

在這個時期,利用地方官員每年兩次的上書機會,他曾寫《承華箴》奉上,文中規勸天子“勿輕小善,積小而名自聞;勿輕微行,累微而身自正”。又說,“佞諛有類,邪巧多方,其萌不絕,其害必彰”。

此言有文有質。以此看,他很可能會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材,而結果卻為奸臣,莫非官場乃一大染缸,要不多久皆清黑一色?

管同的文章雖然做得有理有據,可惜說教意味太重,這要是天子的老師或者長輩所獻,皇帝或許還會褒獎一番,奈何你管同只是一個小小的副縣級官員,憑資格對一國之君說這樣的教訓話?

結果慧帝不悅,將這份諫書扔棄不理,管同本以為一番心血會引起皇帝的注意,沒想到連石子擊水都不如,那起碼還有幾個水漂。

管同或許是傷心氣憤過度,思想不由就走了岔路,從此,那個動不動就說“正義”、“公理”、“君子”之類話的管異之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個無恥、諛媚、忘恩負義的家夥。

真君子或者是偽君子變成了真小人。

管同蛻變後的第一步就走了著無恥到極點的臭棋,他娶了盧士瓊的寡妹為妻,攀上了盧氏的大腿。

(原文:去宇文成府上拜訪的時候,

丁晉又遇到了老管同。不過和前些時候看到的那個落魄潦倒的小官吏不同,管同已大大變了個樣,身上穿的是從六品的嶄新官服,身上也沒了絲毫頹廢落魄之意,神情間洋溢著無法掩飾的揚眉吐氣的味道,最難得的是,以前那個苦瓜臉消失無蹤,現在的管同笑容滿面,渾身上下透著屬於得意者的神氣。閑談間。丁晉得知他已經被朝廷授予從六品“大理寺寺丞”之職,品秩連升三極,還分配到了一個好單位。大理寺最近的風頭很盛,幾乎將曾經不可一世的禦史台壓得死死,管同身為部門中級領導,看起來,自然是仕途一片光明了。

管同的言語,雖然盡量掩飾壓抑,還是難免透露出絲絲炫耀之意,而在丁晉的印象中,他不是一個愛誇耀之人,所以從這也可看出他心裡的興奮之情有多大。

除了情不自禁地炫耀大理寺的諸般工作,管同的話中,更多的是對“侍中”盧士瓊大人的讚美,誇獎他是如何的公正賢明,是如何地慧眼識人,是如何地為國不避嫌疑。丁晉的記憶力偏偏又很好,還記得當年在瓊花院眾士子聊天時,管同可是對這位盧侍中非常地厭惡,曾抨擊對方是奸臣當道、小人得志,可是沒想到,現在卻竭力誇獎對方,溢美之詞,不乏諂媚奉承。讓丁晉大是感慨,官場真是一個可輕易改變人的地方。

私下,從宇文成的口中得知,管同娶了盧士瓊的寡妹為妻,攀上了高枝,至於他的原配下落何處,就沒人,也沒人關心了。……)

他的做法似乎是想仿效李景儉當年的做法,不過李景儉當年沒有泡上武澄宇的,管同倒是青出於藍辦到了,可惜結果並不如人意。

仕途上。有盧士瓊的提攜,管同還算混得不,先做了幾年從六品的“大理寺丞”(在此任上為了自保想要陷害丁晉),後來又進入東宮,成了太子的近侍—太子舍人。管同似乎是念念不忘的“人臣之責”,又通過小太子的手,將《承華箴》獻給慧帝,這一次皇帝覽畢大喜,稱朕得一棟梁也!”下詔賜予管同帛四十匹,並令其參與撰寫唐書。

對於慧帝前後的大變樣,據一些人猜測,可能是因為這一次為太子所獻,慧帝為了保全太子的面子,所以沒有動怒,反而賞賜了管同,可是皇帝的心中一定對這個不識時務的家夥很生氣,所以嘴巴裡雖然稱“朕得一棟梁也!”但是很快就找機會撤銷了管同的太子舍人職務,將他任命為“監察禦史”。

監察禦史也算有權有勢有社會地位的職務,所以管同乾得還算愉快。

可是和仕途上的通暢相比,管同的感情和家庭生活卻是一塌糊塗,那位盧實在不是一位稱職的“”,脾氣大得嚇人,對待也像對待奴仆一樣,頤指氣使,還動不動就拿髒話罵人,據說她的前夫就是被她活活氣死的。當年她守寡後,盧士瓊曾四處尋人為她說媒,可是一直嫁不出去,直到急於仕進的管同接下了這塊燙手山芋。

後來有一本纂名為《宦內秘記》的專門披露官員家庭八卦的筆記小說中寫道管同諂事其妻,為持溺器,人笑之”——管同伺候,甚至親自給她端尿盆,人們都譏笑他。

如果僅僅如此,那還只能算做是“個人作風問題”,也算不上極大的過惡,現在不還有某大學生見到報上的“富婆”借種廣告,就騎自行車數百裡去“送種”的。然而。管同還做過賣友求榮、恩將仇報的小人之為。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丁晉被上司束元嘉陷害,為大理寺逮捕,“少卿”魏俊想要逼丁晉承認罪行,於是讓管同和配合演一出戲,哄騙丁晉上當,結果管同的小伎倆被丁晉看穿,狠狠地諷刺了他幾句,兩人徹底決裂。

至於管同的恩將仇報,則更為人不齒。原荊州刺史魚周詢當年推薦他入吏部詮試,成功通過,可謂恩重如山,後來魚周詢牽涉入錢伯芳貪汙案中,魚周詢秘密來到長安意圖打通朝中關節,暫時便借住在管同家中。

魚周詢對於天子和宰相竇剛在錢案中四處株連的做法十分憤慨,在管同家裡飲酒酣醉之余,就常破口大罵,口無遮攔,不料管同卻暗暗記在心上,隨後秘密呈奏天子,出賣了魚周詢。

結果魚周詢被冠以十惡中的“大不敬罪”,凌遲處死,整個家族都被斬首抄沒。

管同踏著恩人的鮮血,當上了鴻臚少卿。但管同人品極差,一開始巴結盧士瓊,後來見宰相竇剛強勢,又拚命巴結他,以至於連妻兄盧士瓊也惡心他。

後來,管同見竇剛失勢,又厚顏無恥地對天子頌德獻媚,以天子的近臣自居,結果被楊如月做了一首嘲諷歌唾罵,引得長安人爭相傳誦。

所以有時候,並非是“文如其人,詩如其人”,詩文和人格判若兩人的還是大有人在的。正像“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樣的好句子,居然是大漢奸汪精衛所作一樣。像這首詩,如果就詩論詩,無論從詩歌藝術上,還是從思想性上看,都屬上上之作。但諸多詩詞選本中均不選,恐怕也正是此詩的格調和管同的人品風馬牛不相及吧。假設該詩是文天祥之類的錚錚良臣所作,恐怕早就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

(管同名言今日的吾與昨日無關”)

三十四、【程文憲】

程文憲是進士黨中的重要人物,不過他為後世仰慕的是另外一個身份:中周浪漫派詩人的代表。

程文憲出身益州望族程氏,祖父曾做過順宗皇帝時期的宰相,父親因是庶出,輪到他這一輩時已無門蔭可依,所以只能參加科考,歷經五屆大考才總算取得功名。

他的詩清新飄逸,充滿夢幻主義色彩,而他的感情經歷也像他的詩一樣浪漫。

話說程文憲在做洛陽城門郎時,有一次與三位好友在洛陽城的禦苑一邊遊覽*光一邊對詩,無意中禦溝的水面上漂著幾許紅葉,煞是好看,於是不由自主地撿了一片,在手中把玩之時,葉子上竟然題著一首詩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

很顯然,這是一位在洛陽宮中寂寞無聊的宮女所作。

程文憲很欣賞這首詩,於是他也在紅葉上題了一首詩:“花入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

並有些好玩滴把它放在禦溝的上遊,任由它隨波漂流,希望它能漂入宮中,找到那位題詩的宮人。但是那時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因為要靠一片紅葉找到深宮中的某位不知名女子,無疑像大海撈針,是一件虛無縹緲、不著邊際的事。

沒想過了十天,程文憲和一個詩友故地重遊,偶然間又了一片題了詩的紅葉,於是他趕忙拿起來看,只見上面寫著:“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

雖然不是誰寫的,但是程文憲和他的詩友都被作者在詩中透露出的對自由的無限渴望之情深深打動。後來,這件事被慧帝了,出於對宮女們悲涼命運的同情,這一年,他下令放出了不少宮女。然而那位在紅葉上題詩的宮女最終是否得到了自由,程文憲等人卻不得而知。

後來,他又幾次來到這個地方,但再沒有看到題詩的紅葉,程文憲對兩片收到的詩很喜歡,便放在書箱裡保存起來。

過了兩年,程文憲外放為建陽縣令,當時建陽縣屬揚州管轄,揚州刺史是名士韓泳,他還兼任淮南道觀察使,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員。

上任前,程文憲給上司韓泳寫了一封信,以二人共同的詩人劉玉喻為話題聯絡一下感情。

在他寫的這封信中,韓泳他的筆跡與前不久本家給他看過的在紅葉上題詩的筆跡非常相似,於是當程文憲上任後,馬上接見。

韓泳當面向他詢問,程文憲便講述了當年洛陽任時,紅葉題詩的經過。韓泳聽完後,從裡屋拿出一片紅葉給他看,程文憲大吃一驚,因為紅葉上的那首詩正是當年在禦溝邊寫的那首,於是忙問緣由。

原來程文憲當時放入禦溝上遊的那片紅葉,後來真的漂入了宮中,並被一位姓韓的宮人得到,韓宮人有感而發,回了一首詩,就是程文憲第二次得到的那首。另外不久後,她又作了一首:“獨步天溝岸,臨流得葉時。此情誰會得,腸斷一聯詩。”但是沒有機會再放到禦河,因此就把程文憲題詩的紅葉和的詩一起珍藏在衣櫃裡。

後來,皇帝下令放出宮女三千,韓宮人也有幸在其中。出宮後,無依無靠的她便來投奔本族兄長韓泳。誰知剛到不久,程文憲也到了這裡。

韓泳召韓宮人出來相見,韓宮人見了程文憲拿出來的那兩枚題了詩的紅葉之後,熱淚盈眶,她說:“這首詩是我在宮中時寫的,當時隻想讓它在禦溝中隨波逐流,沒想到卻被郎君珍藏在書箱之中。”接著她又親自重寫了一遍,字跡完全吻合。

韓泳為他們兩人奇特的緣分所感動,便從中做媒,程文憲和韓宮人得以喜結良緣。在婚禮的宴席上,蘭心惠質的韓宮人即席吟詩一首:“一聯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鶯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一時為人們傳為佳話。

事實上,有一點在外界傳聞中並沒有提及,那就是韓宮人出宮時的年齡已經三十二歲,並不是外界傳說的那麽年輕美麗,其實程文憲後來有點後悔,可是木已成舟,上司說婚,外間物議,他哪敢說反對。

從這點可以看出,程文憲是很識時務的那種人,他懂得權衡,曉得厲害,取舍。

程文憲很好道術。說來有趣,進士黨中的三位重要人物:陶翼、李縝、程文憲都好道術,但由此而形成的人生志趣卻大相徑庭。

程文憲取其儉樸寡欲,陶翼得其無為而為,而李縝卻把道家的及時行樂、得意狂放奉為座右銘。

不同的修道理念,也帶給他們不同的人生際遇。這也算是性格決定命運吧。

最後要說的是,程文憲的愛情來得很浪漫,但他對感情的態度卻還算得上忠誠(相對於同時代之人),雖然結婚的時候,程文憲有過後悔和遲疑,但是終其一生他對韓宮人這個結發妻子很是有情有義。

一次,慧帝賜給程文憲兩個美妾,韓宮人因妒忌將兩妾的頭燙傷,頭髮盡脫。當程文憲的妻子接到皇帝所賜的“毒酒”時,對說我與你是結發夫妻,相濡以沫,多年來相互扶持,才有了今天的榮耀,現在你有那麽多寵愛的姬妾,我還不如死了算了。”

說完就要喝毒酒,程文憲一把搶過,仰著脖子喝下,說:你死不如我死,聖命不可違,就讓我替你吧。

這些情真意切的話語和舉動反應了他二人對於愛情的忠誠和守護,雖然限於時代和身份,他們不可能做到忠貞不二,但也算難能可貴了。

(程文憲名言嗟乎!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人物篇第十八章

人物篇第十八章是由【無*錯】【小-說-網】會員手打,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