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宦海風流》第7部 襄州刺史 第45章 閑事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四十五章 閑事

 第四十五章 閑事

 丁晉聘請了三位幕僚。一位叫崔承度,河東澤州人士,熟悉刑律,曾在朝廷舉行的明法科考試中取得了功名,可惜未能出仕,他此前為李刺史的幕僚,李刺史離開襄州後,崔承度留了下來,被段秀實舉薦給了丁晉為幕。

 另一位叫葉僧,是郭祀的學生,也是由他本人親自推薦給丁晉。葉僧這個人很有才學,苦於入仕無門,郭祀指點他由幕入仕的捷徑,而丁晉又急需人才,所以可謂一拍即合,遠在河北道衛州的葉僧當即回信表示願渴,並傾述了一番對丁刺史的仰慕之意。

 最後一位名叫許文瑞,是土生土長的襄州本地人,有襄陽才子的稱號,此人曾做過國子監助教,善經學詩賦。丁晉聘請他作為書啟幕僚,專替自己起草各類文字。

 聘用許文瑞時,正趕上丁晉要巡視襄州學署,丁晉便存了試他一試的心思,將每年定期舉辦的“觀風試”考試提前,要求許文瑞參與到擬考題、 批卷子的工作中去。

 傳考生童,又叫“觀風試”,凡名在州學、縣學的學生都得參加,出題一般都與本地民風、吏治、學風等有關,借此使主官獲取了解情況及評品學生才學優劣等多方面成效。

 襄州是本朝的科考大洲,數十年來出了不少名動一時的進士及風流文人,甚至就現今朝堂上,還有十數名三品以上官員出自本州,所以,丁晉對學署的情況,非常上心。

 襄州學署的辦公地點,並不在襄州刺史府內,這是它和其他分屬部門不一樣的重要之處,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重視文化教育,所以全天下的衙門,學署必定是自立門戶、單獨起屋,似乎如此才能顯得更“清要”一點。

 州立學署,類似如今的市立學院,不過學科設置得很少,隻設經學和醫學兩個門類對學生進行免費教育,兩個學科由博士這種朝廷任命的官員管理。經學博士負責教授學生及主持考試,醫學博士還作為公立醫生為百姓提供醫療服務。

 博士下面,還設有助教、各類學官等低級官吏作為助理,這些官員的級別雖然低,但政治待遇不錯,社會地位比較高,所以,一些失意的文人,在仕途不暢,入幕又尋不到明主或者不願意做幕的情況下,會投身於偉大的教育事業,將自己的滿腔抱負,寄托在學生的身上。

 但是也有例外,丁晉在襄州學署,便見到了一位與眾不同的異人,這個人叫楊億,不僅才華出眾,滿腹經綸,而且長袖善舞,交遊廣闊,凡此種種。說明他不僅聰明,而且會做人。事實上,經過數次接觸後,他給丁晉的印象確實相當好,靈活機智,卻又不失之狡猾,舉止有度,也不失之造作。

 楊億在學署裡任職“規學”,這是一個連品秩都沒有的職務,實話說,還算不上朝廷正式官員,一個小小的從九品助教,地位都要比他高一截。

 可是,楊億很滿足,這是一種真的滿足,他曾為進士出身,可是沒有選擇入仕放官,丁晉還聽聞,上任李刺史想要擢拔他為“上佐”,也被他委婉地謝絕,許文瑞私下對丁晉感慨道:這種人不去做官,簡直是不務正業。做學問,算是毀了。

 許文瑞和楊億共同負責這次觀試的擬題,在工作的接觸和交往中,許文瑞不知不覺地被楊億的才華尤其是他的人格魅力吸引,數次對丁晉誇獎楊億的能力,並建言丁晉將其聘為幕僚。

 甚至,為了加深丁晉對楊億的良好印象,許文瑞自作主張地將楊億私下說給他的一些學署改革方案告知丁晉。其中楊億提議每年對在籍學生仿照朝廷進士科考試進行備考,並建立詳細的學生信息備案,楊億還建議刺史可綜合歷年來備考和備案中的學生信息,擇優選取,為朝廷推薦“舉人”。

 丁晉聽了,拍節讚歎,楊億的這些建議,可謂是深謀遠慮、目光長遠,他看到的絕不只是暫時的好處,如果長期實行下去,那襄州學署很可能會匯聚四方英才,將全天下的有才之士都吸引過來。

 楊億的想法,妙就妙在他能將學生的學業、考試情況和刺史的“察舉”大權直接綁定,需知一洲刺史除了治理地方的職責外,還負有為國家發現人才、推薦人才的任務,而根據州級別高低不同,各州刺史,擁有每年推薦數人到十數人不等的權利,這些人才,將會被朝廷直接辟舉為“舉人”,已經有了出仕任官的資格,再不用受那千萬人過獨木橋的大考之苦。

 而為了真正能選拔到有才之士,楊億同樣思慮周密。他提出的每年備考、備案,正是讓主官可以綜觀學生數年來的學業情況,而不只是因為一時考試的優劣來辨別良莠。

 當然,楊億的想法大膽、異想天開,但又可謂獨步妙境,丁晉心中是非常讚同的,可表面上卻不能表現得太明顯,楊億的想法如果想要實行,還需要再完善一番,好的東西未必就能得到好的結果,這個道理丁晉很早以前就已經明白。

 但無論如何。這個人才必須保留下來,丁晉堅定了心意,於是聽從許文瑞的建議,鄭重其事地派人攜了厚禮以及自己的親筆書信,邀請楊億加入自己的幕僚隊伍。

 可是,讓丁晉沒有想到的是,楊億毫不猶豫地就拒絕了,這是在短時間內,第二個拒絕自己求幕之意的人才,丁晉感覺很鬱悶,心裡還有些惱火。別人都是巴不得削尖腦袋想成為自己的幕客,換了郭祀和楊億,卻是左右推辭,一副很為難的樣子,難道自己在他們眼裡尚不是值得效力的對象?

 許文瑞同樣感覺非常失望,事實上,這段時間他除了在丁晉面前不停地說楊億的好話外,也對楊億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一方面他勸說楊億要珍惜機會,把握錦繡前程,男子漢大丈夫,建功立業青史留名才是最大的追求;另一方面,許文瑞同樣對楊億說丁晉的好話,他認為丁刺史是一個難得的開明的幕主,寬容大度、平易近人,對於上位者來說,這是最不容易保持的兩項品質,而對於下屬僚佐來說,這也是最渴望上司擁有的品德。

 但是,楊億還是拒絕了丁晉的好意,不過這個人會做事,找了些很委婉的借口,讓人想生氣又不知該如何發泄,而丁晉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自然不能表現得太沒氣量;同樣,楊億也知道許文瑞心裡不舒服,於是拉他出去喝酒並很真誠地感謝了他的好意。許文瑞喝得醉醺醺地發泄了一頓牢騷,氣也就不知不覺消了。

 之後,許文瑞不甘心地再問了一句:丁大人如何做,你才會答應入幕?

 楊億急於擺脫糾纏,隻好敷衍道:若一日使君為相,某便僚佐於他。

 …………………………………………………………………………

 前文說過,丁晉的刑名幕僚崔承度是襄州司馬段秀實推薦給他的,而段秀實如此做,是主動向丁晉示好。

 自賀勝對段秀實“打臉”後,段秀實不僅交出了“暫代”的權利,還稱病在家休養了幾日,這是羞慚所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了。

 蘇易簡見他鑽了牛角尖,便和他說:丁大人取回刺史之權,乃是名正言順,你有什麽想不通的呢?如果傳了出去,這對你的名聲,實在是巨大的損失。

 段秀實被點醒,出了一身冷汗,想想,先前他據權不交,本來就與律令不符,幸好丁晉沒有和自己計較太多,而現在,自己還要鬧什麽情緒,如果被監察禦史或者朝廷大員聽到,恐怕就沒有好果子吃了。

 再者,自己和丁刺史還要共事很長時間,他畢竟是上官,如果對自己存有不好的印象,以後稍施手段,恐怕對前程就是一種妨礙。

 想到這裡,段秀實後怕不已,但是現在最關鍵的是采取什麽樣的措施來補救,他明白,應該立即修補自己和丁刺史的關系。

 機會很快就來了,那就是丁晉要招幕,這應該說是他第一次正式聘請幕僚,段秀實能想到他肯定很重視,於是立即派人尋訪在襄州的名人高士,這麽一折騰,段秀實就把還停留在襄陽的崔承度給尋了出來。

 崔承度本來是準備遊山玩水一番,就回老家魏州編寫《大宗律疏注義》的,可是段秀實和他頗有些交情,這份面子崔承度不能不給。

 而且,這次侍奉的幕主是刺史丁晉,崔承度早就聽過丁晉的大名,事實上,《大宗律》後面編入的《保密法》聽說其草稿原型就是出自丁刺史之手,而崔承度此次要對五百條律文文逐條逐句進行注釋,難免有所疑意,那麽,詢問丁晉這個創始者,當是最佳途徑。

 丁晉對段秀實的推薦果然很感謝,還設宴邀請段、崔二人到家中做客,期間,談笑融洽,賓主皆歡。

 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段秀實和丁晉兩人的關系結束了緊張的對立矛盾,開始了一段和諧的上下級共事的以至於不得不為人稱道的典范故事。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