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宦海風流》第7部 襄州刺史 第89章 平定淮西
第八十九章 平定淮西

 襄州新法大獲成功的消息。振奮了數千裡外的長安城。

 革新派以及支持者們,歡呼雀躍,襄州這個成功的典型,足以證明他們所堅持的改革之路是正確的、光明的。

 消息甚至驚動了深宮大內的皇帝。

 慧帝同樣感到非常興奮,雖然,變法之舉是他最為忌憚的權臣—竇剛首倡,但是作為一國之君,他更在乎國家的興旺、社會的安定,即便此次革新或許會更加壯大竇黨勢力,他也在所不惜。

 事實上,不只是那些關心國事的老臣,就是慧帝本人,也早已看出這個國家出現了嚴重問題。親政後,他痛心於朝廷對藩鎮的屈服退讓,不滿於、州縣的萎靡不振,焦心於國家稅收減少、財政緊蹙,內心深處,同樣有著革新變法、富國安民的強烈願望。

 為了實現這個願望,慧帝很早以前,就急於物色能安邦治國的英才,他曾對大臣說:“國之要者。理財為先,人才為本。”表明皇帝確實有著勵精圖治的雄心壯志。

 但是,自譚孝移開始,到李景儉,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挫折,朝廷幾經折騰,不僅毫無起色,反而更是舉步艱難起來。

 天子畢竟還是充滿理想和的年齡,他沒有被失敗嚇倒,依然不甘心地詢問大臣:國家怎樣才能富強?百姓怎樣可以安定?藩鎮何時可以盡除?

 這些問題,所蘊含的責任太大了,沒有人敢回答。從宰相之位上直接被貶為江城縣丞的李景儉就是前車之鑒。

 直到中書舍人盧承慶大膽地站了出來,大聲答:革新,唯有變革,才能消除一切弭患,國家才能強盛。

 盧承慶的挺身而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宰相竇剛。當時,雖然盧承慶已經在他面前幾次提出革新的建議,但是,竇剛認為時機未到——朝堂中還有很多對自己懷有惡意的政敵,而天子的態度同樣曖昧難測,此時變法,能夠獲得的利益並不大。

 竇剛的考慮,是把政治利益放在了國家利益之上。

 盧承慶沒有聽從竇剛的勸阻,他無法做到這麽一件事:那就是身有強國之策。卻坐視國家繼續消沉。

 盧承慶一向生活在理想和邏輯世界當中,追求完美,

不通人情世故,也不屑於人情世故。這樣的性格,慧帝喜歡——因為一個過於講究人情世故的人,是不能做改革者的。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慧帝的性格和盧承慶的有點像,喜歡充滿地做一件看起來很美的事。

 天子對盧承慶愈加賞識,想要對他委以大任,但又有些說不出來的擔心,於是詢問一向以正直敢言著稱的諫議大夫王涯,說你覺得盧承慶怎麽樣,可堪大任?

 結果老大臣的回答讓天子很不愉快,王涯抬起他飽經滄桑的雙眼,一字一句說了以下這句話:盧承慶為中書舍人有余,居宰輔地位則不足。

 意思就是不看好盧承慶的能力,更不看好他的變法。

 好在,還有些聰明人已經讀懂天子急變法革新的願望,楊如月對慧帝道:襄州試行新法,一舉而為雄州。變風俗。立法度,乃是方今之急,這是眾人皆知的事情。王大人年紀老邁,只怕沒有年輕時的銳氣了。

 慧帝頜首讚同,心中堅定了變法的念頭。

 天複二年,六月,天子下詔,果斷地任命盧承慶為參預政事(副宰相),籌備變法事宜。十日後,天子又在盧承慶的推薦下,任命原戶部尚書杜黃裳為“同平章事”,共同主持新法。就這樣,一場關乎國運興衰、關乎民生順逆的重大改革運動正式開始了。

 新法一頒布,立即受到朝中多位大臣的強烈反對。法令雖然剛剛公布,但是因為襄州等地試行新法,搞得驚天動地的,所以他們早已知曉其中內容,對於利弊得失,更是下了一番深厚的研究。

 翰林學士范增認為實行“惠農法”是變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然“少取與多取,猶五十步與百步”並沒有多大改變,為了一點點的改變,而使天下動蕩,非是智者所為。

 尚書省左侍郎孔光洋洋灑灑寫了一篇《變法弊論》,呈交給天子,矛頭同樣指向新法及盧承慶。這個老頭說話一向尖刻,這篇奏章中也不免有些言辭過激之處,結果被禦史彈劾為人身攻擊,慧帝一生氣。將他貶到洛陽城養老。

 除了朝廷官員外,士族豪家也對新法多有批評,但是這個時候,新法剛剛實施,風頭正勁,一些反對者除了心中恨恨外,並沒有起到絲毫的阻礙作用,變革還是浩浩蕩蕩地在各地推行開來。

 ………………………………………………………………

 天複二年八月,又發生了一件震動朝野的大事,就是淮西戰役終於進入了全面的進攻階段。

 武元宗來到前線督戰後,親自視察了各處軍隊和戰況,當時,他對隨行的元帥府司馬周俠說:朝廷大軍雖看似強盛,但是卻一直沒有得到有力的戰果,問題就是咱們以前實行的那套處處開花的戰略是錯誤的,我們必須集中力量,才能破開淮西軍的防禦陣線。

 周俠對武元宗的看法深表同意,朝廷十幾路大軍,兵力數倍於敵人,可是一方面,各路軍隊將領各懷心思,不能協調行動,另一方面。戰線拉得太廣,雖處處用兵,但兵力薄弱,始終無法打開僵持的局面。

 兩人商議後,武元宗最終決定,將十三路軍馬分成四大攻擊集團:以“定州都防禦使”寧賽的兵馬為德州方面主力,負責打擊成德、淄青二鎮援兵,徹底截斷他們援助淮西的企圖;

 以淮南行營兵馬使、左羽林大將軍吐谷楞的羽林軍為西線主力,從西面進攻淮西朗山、鐵城一帶。

 以忠武軍使李光顏部為北線主力,率河陽、宣武、魏博、河東諸軍渡過溵水,從北面進攻淮西。目標主要為軍事重鎮—郾城。

 以壽州都團練使令狐通、昭儀軍使丁寶楨所部,組成東線主力,目標直取淮西軍的防禦重點—鼇山。

 這樣的部署,可謂是既集中了精銳力量,又可數面夾擊,使淮西軍無暇旁觀,持久戰,必是淮西方面吃虧。

 九月,“德州會戰”爆發,寧賽以一萬三千鐵騎,橫掃成德、淄青二軍,打得敵人狼狽鼠竄,攻克德州城,取得會戰大捷。

 武元宗接到軍報後,大喜,下令寧賽停止對成德用兵,抽調他的定州軍精銳三千人趕赴申州,決心集中力量,先平定淮西。

 十月、十一月,戰事反覆,雙方各有勝負。東路周軍擊敗淮西軍,攻佔鏊山今河南丘東)。北路周軍連敗淮西軍,斬將上百。由周俠指揮的定州兵亦攻破申州外城。西路周軍先敗淮西軍於朗山今河南確山),但隨即大敗於鐵城今河南遂平西南),損失上千精銳,中外為之震驚。

 十二月,天氣嚴寒,士兵馬匹多有凍傷,雙方不約而同停止軍事行動,籌備物資,戰況陷入暫時平靜。

 天複三年,一月,戰事進入關鍵性時期。這時,北路李光顏率河陽、宣武、魏博、河東、忠武諸鎮周軍成功渡過溵水,進至郾城,擊敗淮西兵3萬,殲滅十之二三。郾城令董昌齡、守將鄧懷金舉城歸降。

 淮西逆首吳元濟得知郾城不守。十分恐慌,將親兵及蔡州守軍大部調往北線,以增援大將董重質防守的洄曲。淮西軍的主力和精銳都被吸引到了北線。這就為周軍奇襲蔡州創造了條件。

 不過,決定奇襲計劃成立的關鍵性因素,還是淮西驍將劉悟的反正。

 劉悟是淮西軍年輕一輩中的勇將,在軍中擁有一定的聲望,他當時是文城柵守將,而文城柵是通往蔡州的必經之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想要偷襲而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襄州義清縣令程公穎,為朝廷爭取到了劉悟這枚關鍵棋子。他曾和劉悟有舊,與劉悟有些交情,而劉悟早已看出淮西大勢已去,早有反正之心,只是缺少一個值得信任的中間人物,程公穎的出現,正合他意。

 拿下劉悟後,元帥府的幕僚們制定出了一份大膽的軍事計劃,那就是趁著淮西西面防禦虛弱,以一隻精銳兵馬偷襲蔡州,一舉攻克淮西老巢。

 周俠看了這份計劃後,拍案叫絕,自告奮勇向武元宗請命,要求擔當這次偷襲行動的指揮官。

 武元宗對周俠的能力一向很看重,想了一遍手下將領,也覺得這項簡直可以稱得上膽大妄為的計劃,也許只有周俠親自出馬,才可能會成功,於是允準。

 一月底,周俠抵達行動的大本營—馬鞍山後,采取了種種措施和行動,為奇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首先,他下車伊始,即親自行視慰問將士,存恤安撫傷病員,以穩定軍心。同時,又有意示弱,故作柔懦懈惰,禦軍寬怠,以麻痹敵軍。淮西軍因屢敗西路周軍,見周俠不過是個文士,行事又如此不堪,遂掉以輕心,對馬鞍山方面的西路周軍不再嚴加防范。

 其次,為增強本部的軍事力量,實施、完成奇襲計劃,周俠又上表奏請朝廷、元帥府,調來昭義、河中、鄜坊、魏博、羽林各軍精銳騎兵2000人。

 再次,為爭取淮西民心,以在奇襲行程中得到本地淮西人的支持,周俠還利用淮西連年用兵,農業生產荒廢,倉廩空虛,民多無食,紛紛逃往周軍控制區的機會,放糧施粥,賑濟流民,並設縣安置淮西逃亡百姓500余戶,為其擇縣令,責成其妥善撫養,並派兵予以保護

 複次,為動搖、瓦解淮西軍的士氣,爭取淮西將士為己所用,周俠還采取了優待俘虜,大膽重用降將的政策。他在俘獲淮西大將丁士良後,不僅未加殺戮,反而署以官職。丁士良感激之余,獻計擒獲淮西軍將吳秀琳,招降吳秀琳部3000人。西路周軍因之士氣高漲,連下多城,淮西將士降者絡繹於道。

 周俠謀取蔡州,又問計於準備裡應外合的劉悟。劉悟以為攻取蔡州,非淮西斥候校尉李祐不可。周俠設計生擒李祐,免其一死,並委任他為自己牙隊的將領——六院兵馬使。

 李祐被周俠的親信和重用所感動,願效死命,盡心設法為襲取蔡州出謀劃策。

 周俠在優待投誠和被俘的淮西將士及其家屬的同時,十分注意詢問有關淮西的內情。他還廢除了藏匿淮西間諜者滿門抄斬的舊命令,優待被捕的間諜,其結果是使敵方間諜盡吐實情,反為周俠所用。這樣,周俠很快摸透了敵方的險易、遠近和虛實,為避實擊虛,奇襲蔡州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最後,為掃除外圍,孤立蔡州,建立接近蔡州的奇襲基地,周俠先後出兵攻取蔡州以西和西北的馬鞍山、路口柵、嵖岈山、冶爐城和西平等據點,與北線郾城一帶的周軍兵勢相接,連成一氣。他還遣將攻克蔡州以南和西南的白狗、汶港和楚城諸城柵,切斷了蔡州與申、光二州的聯系。

 這樣,實際上蔡州在行動開始之前,已經暫時陷入一種和外界無法有效溝通的孤立狀態。

 二月初,李祐見奇襲的條件已經成熟,向周俠進言說,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邊境,守衛蔡州的全是老弱,可以乘虛直搗其城,出其不意,一舉擒吳元濟。

 周俠深以為然,派人將修改後的奇襲計劃密呈武元宗。武元宗十分讚賞,同意出兵。

 二月初八,周俠的主力進駐距蔡州僅65裡的文城柵,文城柵守將劉悟率部反正。而蔡州方面,依然對敵人的到來毫無所覺。

 初十,周俠利用風雪交加,敵軍放松警戒,利於奇襲的天氣,命部將留鎮文城,命大將琯鐵樹、李祐等率訓練有素的敢死隊3000人為前鋒,自己與丁士良將3000人為中軍,命定州軍將黃石率3000人殿後。

 軍隊的行動十分秘密,除個別將領外,全軍上下均不知行軍的目的地和部隊的任務。周俠隻下令說向東。東行30裡後,周軍在夜間抵達張柴村,乘守軍不備,全殲包括負責烽燧報警士卒在內的守軍,俘虜全部處死,一個不留。

 待全軍稍事休整和進食後,周俠留500人守張柴村城柵,防備朗山方向之敵,另以500人切斷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橋梁,並下令全軍立即開拔。

 諸將問軍隊開往何處,周俠才宣布說,入蔡州直取吳元濟。諸將聞說皆大驚失色,一名校官稍事勸阻,立被周俠斬首,軍令如山,眾將隻得率部向東南方向急進。

 此時夜深天寒,風雪大作,旌旗為之破裂,人馬凍死者相望於道。張柴村以東的道路,周軍無人認識,全靠幾名李佑訓練的斥候探路。人人自以為必死無疑,但眾人都畏懼周俠,無人敢於違令。

 夜半,雪愈下愈大,周軍強行軍35裡,終於抵達蔡州。

 近城處有雞鴨池,周俠令士卒擊雞鴨以掩蓋行軍聲。自從吳少誠抗拒朝命,周軍已有30余年未到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無戒備,未發現周軍的行動。

 四更時,周俠部前鋒到達蔡州城下,守城者仍未發覺。李祐、李忠義在城牆上掘土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頭,殺死熟睡中的守門士卒,隻留下巡夜者,讓他們照常擊柝報更,以免驚動敵人。

 李佑等既已得手,便打開城門,迎納周軍主力。接著,又依法襲取內城。雞鳴時分,雪漸止,周俠進至吳元濟牙城外。

 這時,有人覺察情形有異,急告吳元濟說,官軍來了。吳元濟高臥未起,笑著回答說,不過俘囚作亂,天亮後當殺盡這些家夥。

 接著,又有人報告說,內城已陷。元濟仍漫不經心地說,這一定是洄曲守軍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 起床後,吳元濟聽到周軍傳令,響應者近萬人,才有懼意,率左右登牙城抗拒。

 牙城是軍鎮首腦保命的老巢,不僅城高牆厚,而且有近衛精銳—牙兵防守,非常難以攻克,周俠等人久攻不下,不免焦急,因為如果朗山、光州等處敵人聞訊,必定派大軍來援,那樣的話,不僅這次偷襲計劃徹底失敗,只怕連己方的退路都會被截斷。

 李祐的叔叔李忠義獻計,讓蔡州百姓負柴草助周軍焚燒牙城南門。這個計策雖然毒辣,但顯然很管用,護衛牙城的士兵,多是本地人,城中百姓都是他們的家人,投鼠忌器下,火燒之計必然成功。

 為了避免全軍覆沒,周俠咬牙同意了這個主意,李忠義派兵驅趕了幾千名百姓,以柴草焚燒城門,黃昏時分,百姓死傷過半,城門才壞,吳元濟在牙將的拚死護衛下,僥幸逃出北門,其余諸將、官員、親眷,全部為周俠俘獲。

 兩日後,逃到洄曲的吳元濟被自己寵信的大將董重質擒綁,董重質上表請罪,聲稱願束吳逆歸朝。

 接著,申、光二州及諸鎮兵2萬余人亦相繼降周,淮西遂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