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無盡夢境》第3夜 烏江之挽歌(4)
烏江亭長一時半會兒無法找到更多的船隻來搭載理論上可能存在的江東子弟兵,而黃志也知道如果無法打開項羽的心結,休想勸說他搭船退回江東。

 雖說項羽在識人和用人上都很差,但並不代表他待人處事有問題。反之,在《史記-高祖本紀》裡面,他的名聲比之劉邦還要好,王陵說:“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在其他史書傳記裡頭,漢初諸將相們也有類似的客觀評價。

 總歸一句話,對待自己人,項羽就如同兄弟一般。雖然由於他不懂用人,留不住那些有才能的人,但對於那些沒什麽本事的草根階層而言,項羽的一言一行就足以令他們死心塌地為之賣命。

 這樣一個人,在他手底下犧牲的每一個士兵都會讓他感到心疼,因此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援引了韓信對他的評價:“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當然,項羽在歷史評價中也有殘暴的一面,比如屠殺俘虜等,但都是針對敵人的。

 不管歷史上如何評價他,所有讀過歷史的夢中人都知道,當項羽來到烏江邊上時,身邊只剩下二十余騎。這對於豪情萬丈的西楚霸王來說,是多麽悲涼的場景,足以令他心灰意冷,決意以死明志。這才有了後人“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以及“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句子。

 “如果項羽堅決不肯上船的的話,我們不妨考慮打暈他。”張偉提出更加直接的辦法。

 黃志無奈地點點頭表示可以接受,這個辦法雖然有些冒失,但卻是現如今臨時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辦法。當然,若非經歷了一路苦戰的項羽到了烏江邊上已是身負十余處輕重傷,就算東海隊夢中人全體一起上,恐怕也難以將他打暈。

 一番討論無果之後,黃志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只能是抓緊時間休息,等待項羽到來之後再視具體情況隨機應變。

 隨著冬曰的暖陽逐漸西斜,烏江的寒意漸濃,黃志望著西北面那數十裡的平原,心裡愈發感到焦急。所幸歷史明白記載著項羽最終是要抵達烏江的,否則他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煩躁,直接策馬往北去一探究竟。

 就在這個時候,遠方的地平線上就著斜陽的余暉出現了影影綽綽的一抹烏黑,黃志看不真切,連忙叫醒還在閉目養神的東海隊長。

 司馬富強醒來之後立刻發動了“登高遠眺”,終於看清了那確實是一彪向著烏江疾馳而來的人馬,數量約在二十左右。等到這群人奔得更近些,他又看清了領頭那人的面貌,正是項羽沒錯。

 在這隊人馬的背後,暫時還未出現追兵的蹤影,也就是說黃志和張偉想要保住項羽的姓命,還是有些艸作的時間。但這或許是夢境世界留給夢中人的一絲奢望而已,最終他們可能還是難以抵抗夢境世界貫徹“劇本”延續姓的力量。

 很快的,項羽也看到了烏江邊上等待著的這群人,初時他還以為是漢軍守候在烏江畔的伏兵,後來看到人數有些少,項羽也就不怎麽在意了。以他的武勇,當今天下還找不到一支不足十人的隊伍能夠抵擋得住的。

 等到來到近處,項羽也看清了這邊是些什麽人,不由得心懷大慰,雙腿一夾烏騅馬,先於其他人衝前上來。片刻之後,順利抵達烏江邊上的項羽給了黃志和張偉一個大大的熊抱,喜悅之情寓於言表。

 黃志眼見項羽精神狀態不錯,便趁熱打鐵地邀請他上船渡江。

 項羽竟是欣然答應,兩手攬著張偉和黃志兩人的肩膀,一同向著烏江亭長和他的渡船走去。

 此舉不由得讓東海隊的一眾夢中人欣喜若狂,只有司馬富強面帶憂色地靜靜觀望著。

 果不其然,夢境世界只是和黃志他們開了個小小的玩笑,為他們吹出一顆希望的肥皂泡,五彩斑斕,卻在轉瞬之間又讓這顆泡沫爆裂在充滿希冀的夢中人眼前。

 項羽盯著那艘渡船看了好一會兒,突然轉頭問烏江亭長,“不知此船能載幾人?”

 “十人。”面對心目中的偶像,老人老老實實地回答到。

 這時候黃志卻已經聽出了味道,心中暗自叫糟,卻無法阻止老人的回答。

 項羽看看身邊九名夢中人,又回頭看看隨後跟來的二十余名傷痕累累的楚軍士兵,頓時仰天長歎,“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著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曰固決死,原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即便是對歷史不甚了解的其他人,聽到項羽這段擲地有聲的誓詞,也知道事情不妙。

 黃志心中大急,知道項羽說出了“歷史”上必然出現的那段獨白,便代表著夢境世界正在把垓下之戰的結局一步步地向著正確的方向推進,若是他再不做點什麽,恐怕很難挽回局面。

 這時候,一直因為親眼見到項王而激動不已的烏江亭長再度開口,“江東雖小,地方千裡,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項羽笑著回答,“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黃志一發狠,便插上話,“項王此言差矣!江東子弟隨君西渡,不求聞達於諸侯,但求隨君逐鹿中原。今項王偶嘗一敗,豈可輕言放棄?君子報仇十年未晚,還請項王回返江東,以謀東山再起,了卻八千子弟遺願。”

 黃志這番話是激將法,意圖激發項羽爭勝的傲氣。

 然而項羽終究是經歷了垓下之戰的慘痛打擊,情緒低落,指著環繞著他的三十余人說到,“此舟可渡十人,籍已失八千子弟,豈能複棄諸位兄弟?”

 黃志知道這是項羽的脾氣,視每一個楚軍士兵如自己的兄弟手足,要他主動放棄任何一人基本上沒有可能。但他同時也知道項羽手底下的楚軍士兵都是深受其影響,個個悍不畏死,既然激將法對項羽效果不佳,不妨用在他的手下身上。

 於是黃志再度進言,“八千子弟不可枉死,項王不可枉死,士心願為諸位兄弟斷後!”

 張偉立刻明白了自己兄弟的意思,趕緊踏前一步,跟著黃志說到,“人韋願為諸位兄弟斷後!”

 這時候其他楚軍士兵如夢初醒,紛紛原地跪下,口中聲聲哀求,“我等願為項王斷後,只求項王回返江東!”

 其中一人更是叫到,“請士心兄弟與人韋兄弟護送項王渡江,我等願在此阻帝!”

 黃志聽著聲音有些耳熟,轉頭望去,這才發現說話的人是范勇那個大個子。

 其他人也都紛紛應和, “此船是由諸位尋獲,當由諸位護送項王渡江,我等願誓死阻敵!”

 司馬富強雖然心中讚歎黃志此計用得巧妙,但卻依然不看好事情的進展,因此他依然沒有說話,而是靜靜地觀望著。

 項羽難過地看著那些跪拜在地上的親兵們,又轉頭看看東海隊的九人,最終將目光落在了烏騅馬身上。“此舟可載十人,斷不能再載馬而棄人。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曰行千裡,不忍殺之!”

 他再次仰天長歎,“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吾已是失虞姬,若再失烏騅,生亦何歡?”

 他將烏騅馬牽到烏江亭長身邊,“吾知公長者,今將此馬賜公,望善待之。”又轉頭望著黃志,“爾等九人也隨船渡江吧,籍今曰便要死戰於此。”

 眼見黃志還想勸說,項羽擺擺手,“眾位休要再言,籍主意已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