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無盡夢境》第2夜 宿命的會面(3)
  (主角“死”過一次了,“續命水”是個好東西,但是可遇不可求,以後猴年馬月還能得到一瓶,暫時不得而知。按照老風以往的習慣,主角的隊友總是要死人的,至於這次麽,暫時保密。不過這年頭流行票選麽,所以老風開了個調查,把最有可能死得四個隊員列進去了,大家投票拯救你喜歡的角色吧。)  209年元月的長沙,並非現實世界的長沙市,而是荊州東南部的整個長沙郡。這是一片北起洞庭湖,南至五嶺,東臨鄱陽湖,西至沅水的廣大地域。當然,這長沙郡的郡治所在地確實是現實世界的長沙市,雖然古稱臨湘,卻並非現在的臨湘市。

  此時長沙郡的太守為韓玄,黃忠則是其下的一員裨將。黃志出現的地方正是在臨湘城的城中,這就讓他省去了不少麻煩。

  臨湘城畢竟只是個郡治,與這個時期的其他城池無異,面積並不大,比之曹操的王城鄴城要小了許多,大概也就是東西四裡、南北三裡的模樣。此時入目的是一片人心惶惶,聽聞曹操赤壁新敗,大軍退守江陵、合肥一線,對荊州其余各郡皆棄之於不顧,可以說荊南四郡已經成為一片被孫劉聯軍隔斷的飛地。

  眼看著在短短的數月之內,此地將會再次易主,任誰也會因此而惶惑不堪。臨湘城裡的文武將官們幾乎都已經無心公務,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討論今後的前景。

  於這些人看來,無論是隨東吳或者劉備,皆非理想的歸宿。東吳孫權與荊州劉表為世仇,屆時肯定不會像曹操一樣留他們繼續就任原職,而會調來江東士族取而代之。至於劉備,固然頂著皇叔的光環,但這些年基本如喪家犬般被人逐著東奔西跑,沒人相信他們有能力取得兵家必爭的荊襄之地。

  黃志大致旁聽了一會兒,聽到的都是一些毫無意義的抱怨,不聽也罷,還是尋黃忠要緊,也不知夢境世界能夠給他多長的時間滯留此地。身著曹營官員的黑色深衣,他行走於長沙內城並未引起任何人的側目。隨便找了一個小吏帶路,他很快便找到了黃忠的住所。

  時年黃忠已經六十一歲,已過了花甲之齡。他是南陽人,也就是諸葛亮出道前種田的地方。因此年輕時便效力於劉表,官至中郎將,與劉表的侄兒劉磐一起駐守長沙郡最南端的攸縣。

  於漢朝時期,中郎將為一般武將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與黃志所獲的諫議大夫同屬光祿勳,區別是一個文職一個武職,俸祿也達到了兩千石的上限。

  然而到了東漢末年,由於戰亂的原因,幾乎是隨便一員武將都能積攢足夠的軍功而獲授中郎將,此職位反而地位一落千丈,成為中下級軍官的代名詞,俸祿自然也縮水不少。

  可以說,曹操授黃忠裨將,聽起來雖然好似不如中郎將的名頭響亮,實則將其由攸縣地方守備升職到長沙府擔任韓玄的軍事助手,權力反而更大了。

  無奈此時曹營兵多將廣,人員齊備,於曹氏與夏侯氏本族就有曹仁領銜的八虎騎,於外姓武將又有以張遼為首的五子良將,其他還有統領虎衛營的虎癡許褚等猛將。

  所以說垂垂老矣的黃忠根本就不入曹操的法眼,能夠讓其出任裨將鎮守長沙,已經算是在照顧荊州當地勢力的顏面。

  以前在劉表手下也就罷了,畢竟這個荊州牧守成有余而進取不足,黃忠並沒有多少用武之地。但此時荊州業已歸降曹操,他依然得不到重用,也難怪會心甘情願地投降劉備。

  211年之前的劉備軍基本上只有關張趙三員武將,

北要抗曹操,南須拒東吳,後又要西征益州,可謂捉襟見肘,自然是讓這員老將如魚得水。  黃志早先就有意趁著老將仍在曹魏陣營的時候前去拜訪討教,只是無奈夢境世界並並不能讓他如意。後來於第四周第五夜取得“三國夢境卡”,他再次有了拜會三國箭神的打算,只不過還未來得及實施便遇到這檔事,也不知道算不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黃忠聽聞有人來訪,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以他此時不高不低的裨將職位,還真是沒有什麽人會無事不登三寶殿。帶著疑惑他讓人將黃志迎入。

  盡管知道前後相差了十年,但是黃志在見到這個未來的“凶手”時還是有些滲得慌,鼓足了勇氣才開口自我介紹,“在下士心,為丞相客卿,素聞漢升將軍精於射,故前來相訪。”

  黃忠聞言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突然造訪的不速之客是來交流弓道的。對於士心這個名字,他多少還是有所耳聞的,據說曹操於華容道險些陷於劉備手下的南海八義之手,便是此人獻奇謀助丞相逃過此劫。只是沒想到這個士心還懂得弓之道,那就值得相交。

  “今日得張士心先生相訪,這陋室可謂蓬蓽生輝!”知道此人是曹操跟前新晉的紅人,黃忠恭維到,企盼著說不定能離開長沙郡這處偏安一隅的地方,去往江陵或者合肥這些兵家必爭之地一展長才。

  兩人進入屋內,黃志又是盯著老將看了好一會兒,才歎了口氣,“老將軍謬讚了,士心不過碌碌庸人爾。於此亂世,連真名實姓都不敢用。今日得見將軍,實在是心裡有愧。吾本姓黃,與將軍本家,單名志,士心乃是字。行走於亂世,為怕連累鄉下的族人,故更名改姓,實在慚愧。”

  黃忠聞言動容,“漢升乃南陽鄉鄙之人,蒙先生不見棄,敢以真名實姓相告,實乃榮幸之至。”

  兩人一番攀談之後,頗有相見恨晚的意味,話題也漸漸地轉移到了弓道上面。

  見黃志知道自己有“散射箭”等技藝,黃忠很是驚訝,要知道這些東西即便是在荊州地面上,也沒有多少人了解,因此老將才會因此鬱鬱不得志。不過漢升生性豁達,也不追究黃志從何得知這些,而是津津樂道地與他交流弓道。

  他甚至摘下兵器架上的那張二石弓,讓黃志試著拉看看。黃志興致勃勃地試了一下,竟是只能拉出三分之一。單從外觀上看,這張二石弓與黃志得於東部山賊的複合弓並無兩樣,只是不知道為何兩者的差距竟會如此之大。

  對此,黃忠自有一番解釋。

  不說西方的長弓、短弓之分,單說亞洲弓,其分類為單體弓與複合弓。顧名思義,其區別就在於弓身製作方式的不同。

  黃志從南海隊繳獲的第二張弓白蠟短弓,即為單體弓,基本上是新手用的入門級小短弓。

  在西方,無論是長弓還是短弓,都是單體弓。這種弓的優點是易於製作,適合大量裝備軍隊。但缺點則是短弓射程太近,在大規模作戰中較為吃虧,若隻用於打獵或者單兵作戰還可以。單體長弓固然可以確保射程,但又因為弓身太長,不適用於騎射,只能列裝於步軍。

  所以亞洲騎兵主要還是采用複合弓,在保證射程的情況下,又能縮短弓身長度,算是古代亞洲製弓技術的巔峰之作。歐洲人並沒有此技術,因此他們的騎兵基本上不使用弓箭。

  傳統的複合弓不同於黃志所認知的現實世界競賽用的複合弓,古稱角弓。黃志的第一張弓的標準名稱也就是竹製角弓,基本上是最低檔的複合弓。

  製作角弓弓乾的選材為柘木為上,檍木、柞木次之,竹木為下,其他諸如紫杉木、橡木、柳木也是可以的。除了製作弓身的“乾”以外,還有角、筋、膠、絲、漆,合稱“六材”。正因為複合弓用到了牛角切成的薄片貼於弓體內側用於加強弓體的彈力,所以被稱為角弓。

  角弓的唯一缺點在於製作難度,基本上一張合格的複合弓需要花費二到三年的製作周期。一般為冬天開始剖析弓乾,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攏各種材料,第二個寒冬時把做好的弓身放入弓匣定型,來年春天上弦,再放一年,方可使用。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