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無盡夢境》第3夜下 北魏開國戰(2)
  北魏孝文帝之前的北方胡人還未接受漢文化的洗禮,除了親生父母之外,對於親緣關系看得很淡。盡管他們通過大量的和親拉關系,可實際上這些親戚之間依然是互相仇視,彼此之間的打打殺殺一點都沒減少。  已故代王拓跋什翼犍也就是因為對匈奴鐵弗部劉衛辰欺壓太過,以至於這個女婿投靠前秦,為代國引來強敵,終致滅國。

  知道對方的這種習慣,司馬富強自然不會傻傻地張口閉口就是“你叔叔拓跋窟咄”、“你堂兄拓跋意烈”、“你那不知道是表兄還是姑父的劉亢泥”,都是直呼其名,一概視為敵人處理。

  要說劉亢泥與拓跋珪之間的關系還不算是太複雜,畢竟劉亢泥這個便宜姑父還未給他生下一個表弟。但是他的另一個姑父,同時也是他親外公的賀蘭部首領賀野幹才是個大問題。

  賀野乾娶拓跋什翼犍的女兒遼西公主,生下本該是拓跋珪表兄和表姐的賀訥和賀氏。結果賀野乾為了進一步拉近與賀蘭部的關系,就將這個女兒嫁給了自己的小舅子,並生下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所以拓跋珪的母親賀氏根本就是他自己的姑媽生下的表姐……簡直是比希臘神話還要讓人頭疼的親緣關系。

  所以後世唐朝那些事就不算什麽了,也不過是高宗李治取了父親李世民的小老婆武則天當皇后,玄宗唐明皇李隆基搶了自己的兒媳婦當貴妃。要知道唐朝皇帝們也都是身具鮮卑族的胡人血統,說起來他們的行為並不比祖輩們誇張多少,反而是為後世留下兩位傳誦千古的奇女子。

  終歸一句話,此時的北方胡人,不僅僅是沒有永遠的朋友,甚至是沒有永遠的親戚,只有永遠的利益。為了自己部族的利益,所有人都可以是亦敵亦友亦親的複雜關系。

  接下來的問題就簡單了,拓跋珪接受了司馬富強的“利益說”,決定依計行事,放出假消息誘騙拓跋窟咄帶著獨孤部大軍去往高柳堵截並不存在的拓跋賀蘭聯軍。

  而真正的聯軍則依然走“白道”回牛川,然後從代郡北部東進高柳,與從南面北上的慕容麟所率的大燕軍從兩麵包抄,截斷拓跋窟咄的歸路,以求將這支獨孤匈奴的孤軍吃掉。

  到了十月,拓跋部、賀蘭部、慕容部、獨孤部四方會戰於高柳,打響了北魏開國以來的首戰,同時這也是拓跋珪一生戎馬倥傯的揭幕戰。

  盡管這一仗的戰略思想都是司馬富強居中調度策劃的,但是為提高少年道武帝的威信,於人前卻從未提及,隻當這些都是拓跋珪自己所想的。拓跋珪對於這個識趣的手下好感更甚,但有不解之處,總是習慣性地問計於他。

  此時拓跋窟咄已經意識到自己中計了,他現在要麽硬捍拓跋珪組織的三部聯軍,要麽遠遁東北方向去投靠劉衛辰的鐵弗部,除此之外他沒有別的選擇。

  在他想來,暫時投靠劉衛辰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鐵弗部與拓跋部也算是世仇,仇人的仇人應該可以算是盟友。但問題是當年劉顯的父親劉庫仁與劉衛辰同樣有怨,所以獨孤匈奴們無法接受此方案,他們隻願意選擇突圍。

  一場大戰無法避免,這不但是歷史的必然,同時也在司馬富強的計算之中。

  北魏接下來的歲月可謂是戰事連連,387年六月於彌澤大破劉顯,388年攻庫莫奚,392年破劉衛辰,除此之外還有諸多規模較小的戰事。

  這數年間,北魏一方面與慕容垂的後燕虛與委蛇,一方面四方征討,

將匈奴、鮮卑諸多小部族納入自己的囊中。  直至391年,羽翼漸豐的北魏開始與慕容垂後燕小有摩擦。終至395年十月,雙方於於參合陂大戰一場,後燕盛極而衰,次年慕容垂病故。

  398年,已經無敵於北方的拓跋珪再次將國都往中原地帶遷徙,這一次他選擇的是代郡的中心地帶山西平城,並改元天興,緊接著於399年正式稱帝。

  以上種種,都是由這場高柳之戰開始,拓跋珪和他的北魏帝國一步步成長起來,最終統一北方,與南朝宋共同組成東晉之後的南北朝。

  同樣的,對於東海隊來說,這條南北朝主線夢境也是方興未艾。他們一開始便高調登場,直接進入北魏權力核心,只要不出什麽意外,必然能牢牢地將北魏陣營首席夢中人的頭銜抓在手心裡,以此獲得大量的收益。

  經過這幾日的休整,東海隊的夢中人們體力都已經恢復至巔峰狀態,經過一番集思廣益,大家都認為應該投身到作戰前線,身先士卒。這一方面是胡人民風彪悍,即便是拓跋珪也是親歷前線,他們更是沒有理由躲在後方坐享其成。

  更重要的原因是經歷過定軍山一戰,夢中人們見識了戰爭夢境頂級戰力的強大,更加迫切地意識到必須盡快地提高自身的實力。就算不為戰勝敵人,也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夢與現實的分界線=======================

  時至交戰那日,高柳戰場上幾乎是清一色的騎兵,匈奴人和鮮卑人都是馬背上的民族,精於騎射而不擅步戰或者攻城,因此雙方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野戰。

  遇到這種情形,最鬱悶的自然是好戰的張偉和殘月。這兩人一個因為武器分量太重,不適合馬戰。一個則乾脆就隻適合近身格鬥,馬戰全無發揮機會。

  戰場是在高柳治所正北方的盆地之中,慕容部騎兵列陣於盆地南側,賀蘭部佔據北面,而作為此戰主角的雙方,拓跋珪和他的叔父一個在西、一個在東。 拓跋珪的聯軍人數大概是其叔父的兩倍,呈偃月型將拓跋窟咄堵在了東面。

  由於人數上居於劣勢,拓跋窟咄不得不搶先進攻,否則一旦氣勢上被壓製住,他們就完了。隨著牛角號鳴響,上萬的匈奴鐵騎同時起步、加速、衝鋒,就如台風天的海浪一般,鋪天蓋地向著西面的拓跋珪本部席卷而來,看得人心神激蕩。

  即便已經是久經戰陣的東海隊夢中人,也有片刻的失神。在此之前,他們只有在211年三國渭南之戰上見識過大規模的西涼騎兵,但當時也不是如此純粹的騎戰,而是騎兵配合步卒的正統漢人作戰方式。

  東海隊於現實世界所處的鷺城,正是位於東海之濱的一座城市,每當台風天時,張偉總是喜歡去看海,去感受那大自然最強大的力量之一。

  台風以每小時兩百公裡以上的時速在海面上呼嘯著,卷起高達十數米的巨浪,如一條張牙舞爪的巨龍一般,凶猛地撲向海岸,狠狠地拍打著礁石,拍出一蓬蓬破碎的水花。這樣的巨龍絕對不止一條,而是千條萬條,仿佛要將阻礙他們的大地撕碎為止。

  若是有人在這個時候不要命地走到礁石邊上,便會被那一條巨大的水龍所吞噬。其實海邊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每年總是會發生這麽幾起類似的意外,只因為人類對大自然力量的崇拜所致。

  而這一刻,獨孤匈奴的騎兵部隊一次衝鋒,竟然讓張偉有了再次面對台風天大海的那種感覺,他“嗜血”的天賦在這一刻沸騰起來,感染了胯下的戰騎,不安分地在原地不停地踏步,躍躍欲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