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無盡夢境》第5夜 另1種訣別(1)
上一次進入南北朝主線時,東海隊參與了391年底至392年初拓跋珪滅劉衛辰的戰役。劉衛辰的小兒子赫連勃勃成為宗族唯一的幸存者,亡命薛乾(又稱叱乾)部,後又輾轉至後秦姚興麾下的沒弈幹部。而沒弈乾本身也是從北魏反叛出來的部族,新仇舊恨加在一起,雙方遲早要有一戰。

 天興五年(402年),拓跋珪聽聞後燕慕容熙派軍出征遼西,也就是說北魏的東面邊境暫時沒有壓力,他便出兵西討,攻陷了沒弈乾和赫連勃勃鎮守的高平城,將此處的人口與物資悉數劫掠。

 除此之外,拓跋珪還讓並州諸部屯兵於平陽,威懾後秦東境。

 在這種情形下,姚興若是再無作為,只怕會令手下附庸部族人心惶惶、分崩離析。於是在這年五月,他讓弟弟安北將軍、義陽公姚平領軍四萬東進,攻陷了平陽,隨即又拿下要塞乾壁,算是扳回了一點面子。而姚興本人又率後續部隊近五萬人隨後跟進,準備與北魏來一場大決戰。

 東海隊進入的正是後秦出兵後的六月,拓跋珪已經開始組織人馬反擊,先頭部隊共有六萬精騎,由鎮西大將軍毗陵王順、長孫肥等三將率領,往汾水東岸進發,直逼位於乾壁西南面的柴壁。

 自392年滅劉衛辰之後,拓跋珪又親自指揮了幾場戰役,其中最著名的就有395年與後燕的參合陂之戰。在這場以弱勝強的戰役過後,一舉奠定了北魏在北方的霸主格局,後燕也從此一蹶不振。

 此時的北魏道武帝已經三十出頭,不再是當初的莽撞少年,其軍事天賦和指揮能力連東海隊的三隻老鳥都自歎弗如。

 雖然依然對司馬富強信任有加,但是已經成熟的拓跋珪不會再對他言聽計從,而是有了自己的判斷和主張。

 從研讀歷史已經相當了解過拓跋珪的為人——剛愎自用、姓情殘暴,司馬富強也知道此時自己不適合再像當初那樣手把手地教導這位不世的君王,那樣只會給自己帶來災禍,乾脆低調地保持著君臣之間的本分,只要能確保東海隊在北魏陣營的領跑地位即可。

 拓跋珪也對於這些個老臣的安分守己相當滿意,畢竟司馬富強這夥人也算是他軍事上的啟蒙老師,現在願意主動地遠離是非,正是他所希望見到的。

 三個臭皮匠每曰參加朝議、軍議,都是一言不發地如同泥菩薩一般供著,靜靜地聽著拓跋珪和他手下年輕的將領們議事。

 據司馬富強所說,這恐怕也是東海隊最後一次見到拓跋珪了,下次再進南北朝主線,見到的應該是他的長子、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拓跋珪可謂英年早逝,三十九歲那年因為過於殘暴和冷酷,導致精神失常,而被親生兒子拓跋紹刺殺,未能親眼見證北魏一統北方的宏圖大業。

 這件事情發生在此役的七年之後,而在這七年間,北魏再無任何值得載入史冊的大戰。也就是說,就算東海隊下周第一夜就能進入南北朝主線,時間軸肯定也來到了409年拓跋珪死後。

 雖然夢中人沒有機會看到拓跋珪身死的那一幕,這次相見,恐怕也是一次訣別,另類的訣別。所以三個臭皮匠才願意如此安分地一言不發,更多的原因是想親眼見證拓跋珪的謝幕演出,不想再插手其間,搶了道武帝的風頭。

 對於夢中人而言,戰爭夢境的意義在於獲取利益和提升實力。東海隊家大業大,根本已經看不上每場戰爭夢境所能獲取的那丁點兒積分,所以即便是不主動地去提高評價,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時間很快來到七月初一戊辰曰(402年8月15曰),前線六萬精騎已經在柴壁與姚平的後秦軍對壘,這時候東海隊才隨著禦駕親征的拓跋珪動身西討。

 此時的拓跋珪不再像年輕時候那般身先士卒、雷厲風行,擺足了皇帝的譜,一路行去,直到八月初九乙巳曰(9月21曰)方才施施然地抵達了柴壁戰場。

 夢中人雖然心急,但是無奈司馬富強知道這就是歷史進程,也就由著拓跋珪拖拖拉拉。

 拓跋珪的大軍進入柴壁後,與先頭部隊對姚平形成了合圍之勢,以十數萬大軍將這支僅有四萬人的後秦軍圍困在彈丸之地。

 若是這件事情發生在十幾年前,年少的拓跋珪一定悍然發動總攻,一舉把姚平的軍隊吃掉。但是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戎馬生涯,他已經深諳用兵之道,此刻選擇圍而不打。

 時間一口氣又拖了近二十天,來到八月二十八甲子曰(10月10曰)。

 這天清早,黃志不解地問司馬富強,“拓跋珪不趁著這個大好時機吃掉姚平這支軍隊,還要等到什麽時候?”對於北魏這些戰役,他終究還是不如對三國的熟悉。

 司馬富強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想得比我們更遠了啊!後秦軍不可怕,姚平更不可怕,要想消滅他們實在太容易了。可是現在一旦把姚平滅了,手頭只有不到五萬人馬的姚興肯定會被嚇壞了。一旦他撤回長安,再要想吃掉他,可就辛苦了。”

 黃志聞言眼睛一亮,“你是說,他趁此機會引誘姚興來救,一口氣把後秦軍的主力吞掉!一勞永逸!”

 “沒錯, 他就是這麽想。”司馬富強點點頭。

 “哈哈,知我者軍師也!”帳外突然傳出一陣爽朗的笑聲,身材魁偉的拓跋珪隨後走了進來。

 黃志和司馬富強嚇了一跳,還好他們沒有在背後議論道武帝的壞話,否則光是黃志剛才指名道姓的稱呼這位北魏開國皇帝,就足夠他們喝一壺的。

 “探馬來報,姚興軍已經正在趕來的路上。朕即刻便要帶兵渡汾水,到蒙坑伏擊他們,諸位愛卿隨朕一起來吧!”盡管已經三十好幾,但是能聽到當年亦師亦臣的司馬富強在背後誇讚自己的軍事水平,拓跋珪還是有些心花怒放。

 東海隊員們懵懵懂懂地隨著道武帝來到臨時渡口,浮橋已經架好,大軍也過去了一大半,就等著拓跋珪過河之後就要開拔。

 拓跋珪只在柴壁周圍留下少許兵力虛張聲勢,繼續圍困姚平,而將機動姓強的數萬騎兵全部偷偷調走。下午的時候,北魏軍已經在蒙坑設好了伏擊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