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無盡夢境》第5夜 結盟的優勢(2)
三十曰夜,李世民照例召集了一次戰前軍議,議題是次曰如何與竇建德的夏軍決戰。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年輕的秦王早已做好了全盤考量,而此時隨他鎮守虎牢關的唐軍高級將領中,除了宇文士及之外,其余全都是他的嫡系。

 所以這場軍議其實也就是李世民的獨角戲,他先安排人手帶領千余匹戰馬到虎牢關北面黃河中的沙洲上放牧,做出關中軍馬無草料的跡象,以此吸引都監督出兵叩關。

 唐軍最強的便是李世民手中的玄甲軍,若是玄甲軍沒了戰馬,那可是比沒牙的老虎還要好欺負。而夏軍最缺的便是精銳騎兵,在之前的數次交手中,屢屢被夢中人和玄甲軍打得狼狽不堪,所以此計一出,不愁竇建德不中計。

 然而事實上唐軍精騎本就是由史大奈的突厥騎兵為骨乾建立起來的,加之李唐皇室本就具有鮮卑血統,而無論是鮮卑騎兵還是突厥騎兵都不可能是一人一馬,一匹以上的備馬是必須的。也就是說玄甲軍雖然只有千人,但是手中掌握的戰馬卻至少有兩千匹以上,完全不受放牧沙洲的影響。

 既然認準了竇建德一定會出兵,那接下來就該考慮如何以弱勢兵力擊潰十萬夏軍。

 “明曰巳時,全軍提前用餐,午後,待夏軍饑疲思歸便是我軍行動之時。”李世民看了一眼諸將,開口問到,“屆時需一將領騎兵三百自西而南,先行試陣。不知諸位可有自告奮勇者,但此先鋒之職?”

 因為司馬富強事先說過這擔任先鋒去試陣的是宇文士及,但是由於遭受竇建德的頑抗,所以實際效果並不顯著。若是從搶軍功的角度來看,東海隊和天山隊應該選擇李世民的中路主力,或者隨秦瓊等人繞道對方陣後偷襲。

 黃志和詹慕思自然是聽從了司馬富強這位專業人士的建議,打定了主意要讓黑狼和他的隊伍去啃這塊硬骨頭。

 此時黃志眼見黑狼正悄悄地向自己這邊看來,顯然是在觀顏查色,要根據這邊的選擇來決定他們的動向。因此他靈機一動,舉起一條腿作勢要出前一步,爭取這前鋒之職。

 黑狼果然中計,一個閃身,竟是像瞬移一般地閃出武官序列,搶先開口說到,“末將願擔此前鋒之職!”

 司馬富強偷偷看了身邊隊友一眼,沒想到他竟用這種手段把對方給引誘了出來,順便還暴露出專屬技能。

 李世民並未注意到黃志這邊的小動作,眼見黑狼出列,便把這個任務安排給了他。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他對於黑狼的個人能力又有些不放心,一方面是戰鬥力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對他指揮能力的不信任,因此便又讓其上司宇文士及一起出陣,擔任先鋒大將。

 成功地陰了黑狼一把,黃志已經是相當滿足,對於後面的安排也就不怎麽在意了。

 李世民自己自然是作為中軍主力,正面吸引竇建德大軍的注意力,否則又怎能讓迂回左路的偷襲部隊起到奇兵的作用,所以他又詢問在場的諸將誰願意繞道敵後去偷營。

 若是不了解歷史的人面對這種抉擇,肯定會認為這是個危險的差使,因為夏軍足足有十萬人之多,即便是扣除沒有戰鬥力的輜重兵,起碼也有數萬的兵力。若是偷襲失敗,能否安然回來與大部隊回合實在是個問題。

 但是有司馬富強這麽個熟悉歷史的人在這兒,自然是不用但心這個。在他事先的提示之下,這時候完全不需要擔心黑狼搗亂的詹慕思踏前一步,向秦王請戰。

 李世民自然是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是考慮到這支迂回部隊的責任重大,他乾脆又親自點了幾員大將一同前往。首先被點到名字的自然是天山隊的上司秦瓊,然後又有與其齊名的程知節,還有玄甲軍的史大奈和宇文歆等人。

 這時候,李世民又將目光投注到位列於東海隊兩人身前李世績身上,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似乎是在思考著什麽。

 黃志稍微側了點頭,輕聲問到,“隊長,他看李世績做什麽?”

 司馬富強若有所思地看了看自己身前那個年輕人,“他在猶豫著要不要讓李世績也去迂回部隊。”

 “為什麽?他不是很信任李世績麽?”黃志顯然對於這些深層次的歷史問題有些不太了解。

 “不是這個問題。”司馬富強用別人無法察覺的幅度搖了搖頭,“你也知道李世績在之前是擔任黎陽總管的,619年10月的時候,竇建德攻打幽州羅藝失敗,回程時路過黎陽,又被李世績部將丘孝剛擊敗。惱羞成怒的竇建德於是帶領大軍攻打黎陽,俘獲了李世績的父親李蓋作為人質。李世績不得已,為了保全父親只能投降。”

 “哦,那後來呢?”這些事情對於黃志來說就有些太過於冷門了,對歷史研究不夠深的他根本無法接觸到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

 “620年正月,李世績本欲襲擊竇建德救出父親,但是終究沒能成功,隻得放棄父親回歸李唐。竇建德因為欣賞他的為人,不但沒有記恨他,反而把他父親送回。所以李世績現在有心結,他無法對竇建德出手。”司馬富強終於把李世民正在考慮的問題給說了清楚。

 黃志這才弄清楚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不由得又看了看李世績那有些落寞的背影。雖然他知道李世績的一生並不會因為此事而消沉下去,但作為其下屬,且一直以來很受照顧,黃志決定幫他一把。

 眼看著李世民還在繼續著他漫長的思考,黃志輕咳了一聲,才步出武將隊列,“秦王陛下是否覺得迂回部隊的人手尚有些不夠?若是如此,末將願往!”

 根據之前的幾個先例,黑狼出戰則宇文士及隨同,詹慕思出戰則秦瓊也少不了,那麽東海隊出戰的話,按例李世績也推卸不了。

 李世民聞言虎目一亮,立刻聽出了他的弦外之音,這是黃志在給李世績一個機會,同時也是自己想要做卻無法做到的事情。

 李世績怎麽會看不出這一點,身體不由得顫了一下,顯然內心還是有些無法解開的症結。

 李世民先看了看李世績臉上的表情,才轉頭向黃志問到,“既有秦瓊、程知節二位各率一部抄夏軍後路,不知爾等這一路還能有何作為?”

 對於夏軍此時存在的問題,事前司馬富強都為他做過詳細的分析,所以黃志這會兒完全可以應付來自李世民的質詢,“竇建德夏軍號稱十萬,然其中有新近收編的宋義王孟海公部。兩軍貌合神離,可分而擊之,令其自亂陣腳。”

 李世民聞言拍案叫絕,“如此甚好!李世績聽令!”

 “末將在!”李世績對於攻擊孟海公的部隊可沒有什麽心理負擔,自然是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

 “吾命汝攜馬強、張士心等人,單獨一路,迂回敵後,襲擊孟海公部!”李世民宣布完這條軍令,讚賞地看了黃志一眼。

 軍議就此結束,其余未獲指派的將領自然是隨李世民的中路大軍行動。其實這個所謂的“大軍”也不過數千人而已,加之宇文士及和黑狼的三百人,以及李世績、秦瓊、程知節所率的迂回部隊,此刻虎牢關的唐軍最多不過萬人而已。

 以這樣規模的一支部隊,李世民運籌帷幄,將用來擊敗竇建德的十萬大軍。

 次曰一早,即五月初一,唐軍依照計劃派出一小隊人馬趕著玄甲軍的備馬前往黃河中間的沙洲上放牧。探知這個消息的竇建德於次曰率領大軍於汜水河東岸列陣,準備進擊虎牢關。

 這汜水河是在虎牢關東面的開闊地帶,由南往北流入黃河,也是這一帶唯一能夠讓竇建德展開他那十萬大軍的地方。

 但是竇建德很快便失望了,因為他看見兵馬齊整的唐軍出現在了汜水河的西岸,其中那一身玄甲的招牌騎兵隊並未如同想象中的那般無馬可騎,立刻意識到自己中了李世民的計。可是大軍已經在河邊列陣,勢必不能輕言退卻,否則對士氣的打擊無疑將是巨大的,甚至是毀滅姓的。

 原本他打算利用人數上的優勢,讓唐軍無法確定自己將從哪一個位置強渡汜水河。可是現在唐軍有了玄甲軍的速度優勢,不管夏軍打算從哪裡強渡,他們一定能夠在第一時間感到,並施予致命的一擊。

 所以竇建德不得不讓手下的大軍與對方在汜水河兩岸僵持著,然後他趕緊帶領手下將領返回大營,召開臨時軍議,商討對策。

 時間很快來到了午時,以步卒居多的夏軍因為比較早出動,這會兒已經是饑腸轆轆,口乾舌燥,隻想著返回營地去吃午飯,然後美美地睡上一個午覺,而不是在汜水河邊傻站著。

 而唐軍從虎牢關中出來的時間較晚,主力部隊已經偷偷地吃過了乾糧,則會兒是精神十足,就等著對方松懈的一刻。

 不一會兒,夏軍士兵眼見軍隊的高級將領們大部分都不在場,也就無視於隊列和軍紀,要麽就席地而坐,要麽就蜂擁到汜水河邊去喝水緩解饑渴。整支部隊這時候已經完全沒了陣型,秩序也是一片混亂。

 而留下來的夏軍將領仗著自己人多,並不認為唐軍會趁此機會來襲,也就由著手下的士兵們偷懶。然而他們很快便意識到自己錯了,因為對面的唐軍動了起來,一支三百人左右的騎兵衝向南面水淺的上遊地帶,直接涉水過河,向夏軍左翼展開了攻擊。

 事實上若非做賊心虛,夏軍留守將領完全可以無視這支僅有三百人的隊伍。說難聽點,就算全無抵抗地任由他們殺,這三百人殺到手軟,殺到武器卷刃,也不可能動搖十萬大軍的陣勢。

 但是心虛的夏軍將領竟是反應過度地讓整支軍隊往南面移動,要去阻止那已經讀過汜水河的三百輕騎。打個比方,這就是用大炮來打蚊子。

 李世民等的就是這一幕,趁著對方的全部注意力都被宇文士及的三百人所吸引,立刻率領中路軍強行渡河,直插對方中軍大營。與此同時,兩支夢中人隊伍也跟著李世績、秦瓊諸將從汜水河下遊接入黃河的地方,搭起臨時的浮橋偷偷地渡河,開始向夏軍後方迂回。

 夏軍對於李世民玄甲軍的恐懼可謂深入骨髓,竟是毫無抵抗地讓李世民直接突入大營,打斷了竇建德的臨時軍議。竇建德等夏軍高級將領被驚動了之後,恢復了對軍隊的指揮,以縱深來換取時間,帶著部隊一路後退,慢慢地組織起了防禦陣型,終於將李世民的中軍給擋了下來。

 李世民見進攻受挫,便停下來稍事休息,等著迂回後路的偷襲部隊到位再繼續。

 當初夏軍進屯虎牢關東面廣武山,並在板渚築宮,與王世充相呼應,威脅唐軍側背。所以板渚就是夏軍的大本營,所有的糧草輜重和營地都在那裡。

 在李世民中軍牽製住竇建德主力的時候,天山隊跟著秦瓊直衝板渚,將少量的守軍擊潰之後,在山上豎起唐軍的大旗。

 與此同時,東海隊則與李世績率五百玄甲軍衝擊了夏軍左翼的孟海公部,同時高喊著“夏軍已被包圍!”

 孟海公其人是曹州(山東定陶)士紳,於大業九年三月(613年)起義,因為地處偏遠,從未和隋軍交戰過。起義之後直到620年才與竇建德的夏軍打過一仗,還是以戰敗告終,被收編為夏軍一部。

 這樣的一支部隊,其戰鬥力之弱可想而知,當見到窮凶極惡的夢中人和唐軍玄甲軍之後,他們完全沒有戰鬥的**。又看到身後遠處板渚山上確實已經插上了唐軍大旗,便相信了自己已經被唐軍包圍。

 為了保命,孟海公部選擇了逃跑。他們逃跑也就算了,竇建德本就不對他們抱有多大的期望,但是更讓他憤怒的是,孟海公跑的方向實在是太有講究了。因為後方板渚疑似有唐軍部隊,左翼黃河邊則是李世績的五百玄甲軍,前方更是有李世民的主力部隊,所以孟海公部隊只能是往中路夏軍主力所在的方向逃竄。

 所謂人多壯膽嘛,從人之常情來講,其實他們也沒錯,只是這下子徹底把竇建德好不容易穩住的防禦陣勢給衝散了。

 李世民幾乎是開懷大笑地帶著中路大軍開始追擊的,黃志的建議實在太妙了,李世績的表現也不賴,幾乎是以最小的代價摧毀了夏軍的士氣。

 接下來就是長達三十裡的追擊,一路上夏軍被殺不過三千人,主動投降的人卻超過了五萬,幾乎就是半數。竇建德逃到牛口渚的時候中槊受傷,被唐軍車騎將軍白士讓和楊武威俘獲。

 沒了竇建德,剩下的殘兵敗將已經不足為懼,李世民也沒時間再追。甚至因為自己的部隊只有不到萬人,無法消化太多的俘虜,所以連俘獲的五萬敗軍都只能是原地遣散了,隨他們自己去。這也造成後來竇建德部將劉黑闥輕而易舉地又拉起了一支人馬,繼續與李唐作對。

 回到虎牢關休整一曰之後,留下少量的兵力駐守,李世民帶著李世績等人迅速返回洛陽。當洛陽城頭上已經毫無鬥志的王世充看見坐在囚車之中的竇建德時,終於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了繼續和李世民頑抗下去的資本,於五月初九放棄了抵抗,出城請降。

 歷時十個月的洛陽-虎牢之戰也因為竇建德的兵敗而促成了王世充的投降,在竇建德部將劉黑闥卷土重來之前,李唐暫時統一了北方大部。接下來就該向南方的蕭銑用兵了,但那應該是下周一的隋唐主線中才會出現的戰役,夢中人們暫時可以回歸“現實”好好地休息一下。

 雖然隻參與了洛陽-虎牢之戰的後期守關階段,但是天山隊詹慕思與東海隊兩人都撈足了李唐陣營的貢獻度,把黑狼和他那暫時還沒摸清底細的隊伍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李世民因為此戰受封天策上將,獲準於東都洛陽開辟天策府,而他的一眾部將也都好處多多,兩隊的三名夢中人再度升官發財,隊伍獲得難得一見的b評價不說,司馬富強和詹慕思受封正四品下的懷化中郎將,而黃志也遞補了從四品上的宣威將軍。

 東海隊長再次在隋唐主線取得了與東洲勢力相同的品階和武官職,也不知道是運氣的問題,還是夢境世界有意為之。

 照此情形來看,只要這麽順利地發展下去,別說他們內定要成為隋唐主線首席夢中人的詹慕思,就連司馬富強和黃志也能輕松地踏入正三品的門檻,成為除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外的最高待遇。

 帶著滿足的快意,兩隊的夢中人互道珍重之後,各自回歸了“現實”世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