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永樂大帝》第13章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末時正刻,朱棣帶著太子來到禦書房。早已在門口等待召見的朱權見到皇上,趕緊趨步上前,跪迎聖駕。  坐定後,見朱權略帶疑慮的眼神,朱棣開門見山。

  “十七弟,朕這次叫你來是一件好事。”

  “在朕的諸位弟弟當中,朕最為欣賞的是五弟,十一弟和你,三者之中以你為最。五弟這次在獻寶大會先拔頭籌,那是因為他感興趣的恰巧更有利於國計民生。而你所感興趣的事情卻很難在獻寶大會上獲得較大的成功……朕也為你這個最有能力的弟弟而報屈。”

  說到這裡,朱棣喝了一口茶,留下足夠的時間供朱權發揮充分的想象。

  事實上,如果周王朱肅不主動在獻寶大會上有所表示,朱棣也會暗示他那麽做。

  明朝的藩王最初是實力型貴族,正是因為這個緣故,燕王才有機會得以篡位。然而燕王登上皇位後卻過河拆橋,待皇位穩固後就開始大力削減藩王實權。之後,明朝的藩王便由實力型貴族逐漸轉變為寄生型貴族。

  朱棣自然不會允許親王擁有造反的實力。宗室們參政的權力在明朝建立之日起就被剝奪,在不久的將來,他們還將逐漸失去帶兵的權力。但宗室們如果整日無所事事做個純粹的寄生蟲,朱棣同樣看不順眼。世人所逐無非“名”“利”,宗室也是人,自然也會有著對“名利”的追求。不過,皇族的爵位並非因功而賞,因此也就不存在升爵的可能。朱元璋又規定宗室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做官,也不得經商賺取錢財,因此宗室們對“名利”的追求比常人更加困難一些。所以,朱棣打算引導親王、郡王們成為“學科帶頭人”。要知道,宗室們有著優越的政治和經濟地位,能夠相對容易地組織起一批學有專長的學者進行某項研究。若宗室們能夠成為“學科帶頭人”,自然可以獲得相應的“名利”——更妙的是,宗室們在學術研究方面獲得名聲,不會導致皇帝心生忌憚。

  宗室們將人生目標定為成為“學科帶頭人”會帶來三個好處。

  其一,宗室們的精神生活會得到充實。要知道,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後,正常人通常對精神方面產生追求。若物質方面富足但精神空虛,這樣的生活質量並不算好。

  其二,能夠推動明朝的科技發展。除了純理論方面的研究外,大多數研究都需要不菲的物資用以試驗和實驗。在同時期的歐洲,很多科學家本身就是貴族,而有所建樹的平民學者背後,則往往有著一個甚至幾個資助者。宗室們未必在某個領域內擁有天賦,但是他們有錢有閑,成為“學科帶頭人”還是很容易的——即便是在有著專利法的後世,公司內部研究出來的成果,其專利權也是屬於公司而非個人。因此,只要宗室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環境,那麽研究成果歸資助者所有自然也就是天經地義的事了。

  其三,宗室們將會成為科學家和發明家堅定的保護者。在中國的封建時期,科學家和發明家的社會地位一直都不高。自從漢朝獨尊儒家之後,數學家(陰陽學)、化學家(術士)就一直被正統文人所輕視。至於發明家則更慘,因為絕大多數發明家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在這其中商人的匠人的比例又相對較高——而商人和匠人的社會地位向來都是很低的。朱棣設立了獻寶大會後,科學家和發明家擁有了一個獲得爵位的途徑,其社會地位自然而然地會提高。不過,中國的政治有個最大的特色便是在於人治:任何一個強有力的改革家在失去權力或是過世後,

各項改革便很可能會在傳統利益集團的影響下被破壞。  朱棣自信自己活著的時候,科學家和發明家的社會地位會逐漸提高。但他總歸會死的,若沒有強有力的利益既得者的維護,商人和匠人的社會地位必然會再次降低。一旦宗室參與其中並獲得利益,那麽將來官員集團甚至是士人集團反撲時,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均不處於劣勢的宗室自然會傾盡全力地反抗。為保險起見,朱棣甚至打算在官員集團中培養一些既得利益者。如此一來,這個新興的利益集團就不至於被傳統利益集團消滅。

  作為數學家的禮部尚書李至剛在得到朱棣的暗示後,將他的學術成果交到了獻寶大會上。遺憾的是,李至剛的學術成果是純理論方面的,評審機構若不是看在禮部尚書的面子上,甚至未必會承認李至剛的學術成果會對國計民生有什麽好處。結果,李至剛只是勉強獲得了一個‘發明副使’的散官官銜——隻相當於每個月增加了三貫俸祿。

  朱棣其實也知道“純理論研究是科技發展的基礎”這個道理,但他不知道應該怎麽說服評審團。憑皇帝的身份強壓評審團倒是很容易,但開了這個惡例後,後世的皇帝若有樣學樣,那麽獻寶大會就有可能會變得一團糟。比如說嘉靖那樣的皇帝,他就多半會強壓評審團讓某個道士的鬼畫符獲得通過,進而獲得爵位。

  雖然李至剛這條路行不通,但朱棣並不氣餒。因為他手頭上還有一系列可以獲得爵位的技術“發明”。這一系統“發明”,朱棣打算給寧王朱權(1378—1448)一個,給蜀王朱椿(1372—1423)一個,其余的則給楊士奇(1365—1444)、楊榮(1371—1440)、夏元吉(1366—1430)、周忱(1381—1453)等當官時間長、官位高的政壇長青樹。

  有宗室和高官的保駕護航,相信“獻寶大會”便能夠發揮更長時間的影響。改變一種觀念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時間,也就是說至少需要20年。而楊士奇、楊榮、夏元吉、周忱、朱肅、朱權、朱椿這些人,最少的還可以活二十多年,最多的更是還可以活五十多年。有這麽長的時間,“通過發明創造也是進入社會上層的一種辦法”的觀念就會徹底被人們接受。

  更妙的是,除這些權貴本人外,就連他們的子孫也被朱棣綁在了同一架戰車上——因為,他們的子孫將會繼承父祖的爵位。將來若是有腐儒酸溜溜地喊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口號時,那些通過獻寶大會而獲得爵位的工匠以及商人的子孫因為只有空銜虛爵,或許不具備足夠的反抗力量。但朱權、楊士奇等人則不同。前者的子孫是宗室,後者的子孫即便不步入政壇,至少也會擁有足夠的人脈以及影響力。有這些人不遺余力地為獻寶大會保架護航,朱棣會更安心一些。

  朱棣回過神來,發現朱權正眼巴巴地望著自己,於是呵呵一笑。

  “實話對你說,朕這個真龍天子確實有神明幫助,因此手頭上有好幾個能夠加強國力的發明。朕貴為天子,爵位和些許名聲於朕無益,因此打算將其中兩項發明轉到你和十一弟的名下, 讓你們這兩個賢王得一些實惠。”

  蜀王朱椿的才智和成就或許不如周王朱肅、寧王朱權,但他確實是個好同志。朱椿是個好脾氣的人,十分孝順,待人友好,容貌和舉止都很文雅,又很好學,博覽群書,朱元璋曾經叫他“蜀秀才”,是他比較喜愛的兒子。朱椿到成都府的府學訪問和講課,了解到府學裡的老師生活貧困,就用自己的年俸分一些補助他們,每月一石,並作為一項制度要後代遵守。洪武年間許多親王都有守備邊防的任務,紛紛就借訓練士兵的機會,擴充自己的實力。只有朱椿以禮教守西部邊陲,軍事上完全按照國家制度辦,不去增強私人武裝。朱椿之前,四川混亂的主要原因是某些政府部門私自購買甚至強行索取少數民族的物品作為貢品,由此往往開啟爭端。朱椿請求按王府規定以蜀錦香扇之類作為通常的貢物,其他東西一律免予索取。四川人民由此安居樂業,日益富饒。四川二百年沒有大的戰亂,都是因為朱椿創始的辦法好。

  俗話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朱棣覺得,既然自己已經是皇帝了,而皇帝又是“天”在人間的化身,自然要對這麽一個好同志予以獎勵!

  朱權按正常的程序推讓了一番。不過,既然朱棣已經打定了主意,推讓自然不可能起絲毫作用。待朱權“勉為其難”答應之後,朱棣便帶著無法掩飾的得意之情細細向朱權介紹那一系列的“發明”。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