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775章:龍氣翻騰
   大雨依舊在灑落著,不時有泥土衝入河中,李誡見了此景,幽幽一歎,心道:“怪不得陛下說,即便多少錢銀也要開運河,若是連通了長江主流、支流,黃河決口亦不會如此頻繁了。再疏浚河道,造林植樹,三代之後,黃河便是有水患,亦不會灘塗千裡,禍及五府六州之地也!”

   李誡在想著心事,身旁的幾百農夫,則在議論要不要拜龍王爺,請它停止降雨。龍王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在水裡統領水族的王,掌管興雲降雨,屬於四靈之一。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龍王治水成了民間百姓所信奉的信仰。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大抵上會有城隍廟、龍王廟、土地廟這三座廟。城隍廟掌管陰司,龍王廟掌管天時,土地保佑一地平安,可見龍王廟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民眾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

   百姓認為東南西北四海都有龍王管轄,叫四海龍王。另有五方龍王、諸天龍王、江河龍王等。民間傳說,凡是有水的地方,無論江河湖海,都有龍王駐守。龍王能生風雨,興雷電,職司一方水旱豐歉。因此,大江南北,龍王廟林立,與土地廟一樣,隨處可見。如遇久旱不雨,一方鄉民必先到龍王廟祭祀求雨,如龍王還沒有顯靈,則把它的神像抬出來,在烈日下暴曬,直到天降大雨為止。

   這些民夫是雇傭來治河的,一方面朝廷給的工錢實在是誘惑,二來也是為了自己的田地著想。他們放下鋤頭前,是一窮二白的農戶,便是想治河,又哪來時間、精力和金錢?現在朝廷下決心治河了,他們才踴躍報名。不曾想朝廷給的工錢這麽多,他們本就打著“義務勞動”的主意,是來報名服徭役的,居然得知工錢每日一結,差點沒把河南府衙門的門檻擠壞。

   歷朝歷代以來,但凡是百姓,都要服徭役,這是無償的勞動,甚至連飯都不管。徭役包括力役、雜役、軍役等,每戶有兩個兒子的,都要有一個兒子服徭役,除非這戶人家出了一個官。歷朝歷代以來皆如此,偏偏到了大順一朝,反了常態,取消了徭役。朝廷要征勞力,都是給錢的,或者是雇傭工匠做工。這些河南府百姓還以為是前朝那樣,已經決心不要錢做苦力了,沒想到朝廷這般仁義,哪裡有不用心乾活的道理?

   正是因為這樣,黃河才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重新疏浚東流,趕在河水漫過河堤之前,開閘放水,解了一時之憂。

   不過李誡很清楚,這是治標不治本罷了。要想真正治水,還得像陸承啟所說那樣,

   正當李誡苦惱煩悶之際,一個被推舉為代表的民夫上前,恭敬地說道:“李相公,這雨經久不停,按俺們這的習俗,是要求龍王爺的……”他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什麽做法請龍王,用黃紙寫“天書”,燒給龍王看,還要遣人鳴鑼通告“禁塗(屠)”,不準魚蝦上市,各家“淨灶吃素”,食葷者處罰。然後,再由幾百上千的農民,組成請求停雨的隊伍,以大纛旗為先導,銃、鑼隨之,而後龍亭、神轎,樂器吹奏,念伴敲打祈念,前往龍王廟請龍王。在回來的路上,請求停雨的隊伍揮動斧鉞、龍刀,稱為“護龍”。迎歸後,把龍桶裡的“龍王”和龍王神像,抬到城隍廟,“龍王”和龍王神像在左,城隍老爺穿上藍衫陪在右邊。龍桶裡的“龍王”須經常換水,以防“龍王”不測,晝夜有人輪流“值聖”,族內大戶輪供“聖頭飯”,每日上香祭供三次。久旱則雨,適降甘霖;或久雨驟停,不再降水,則視為“靈驗”,開演“謝龍”戲、行紙會,最後將“龍王”送回龍王廟中。

   李誡雖然不信神佛,但也認真地聽完了這民夫的意見。他知道,這是河南府百姓的意願,輕易違抗不得。

   “這久雨不停,依本官看來,應當是風水之故,所謂龍氣翻騰,則行雲布雨,輕易不停……”李誡遙望著渾黃的河水,有感而發地說道。其實他還有半截話沒有說出來,這黃河乃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也是龍氣的象征,正是因為翻騰不休,才有所活力。一旦黃河都乾涸的話,那肯定是有改朝換代的事情發生了。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李相公懂得看風水?”

   這民夫很是驚訝,他的潛意識裡面,懂得看風水的大師,都是在朝廷裡面,怎麽這個李相公也懂得此道啊?其實李誡作為一個專精建築的建築學家,對於風水一道絕不陌生。風水一道,說白了就是陰宅與陽宅。李誡不涉陰宅,他建造的是陽宅,陽宅是人住的,一定要通風透氣,乾爽舒適,只有人住的舒服了,那就是好風水。作為一個建築大師,李誡肯定會涉及一番風水的,雖說不甚精通,但也很厲害,特別是在設計陽宅方面,絕不會出現紕漏。其實人對於居住地方的選擇大多是一樣的,有山有水,水流清沏,溪水回環,到處清榮峻茂,水秀山靈,肯定有村落在其中,繁衍生息;要是窮山惡水之地,人人厭之,又怎麽會在這裡繁衍生息呢!

   李誡雖懂得看陽宅,但對於山川河流,他也是一知半解罷了。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但到底哪裡不對勁,他就是說不出來。忽悠一下這個民夫是可以, 但朝廷中是有大風水師的,忽悠得了皇帝,忽悠不了他們啊!

   “唉,早知道這工部尚書是個棘手的官職,我就不做了……”李誡隱隱覺得,他要是耗在這黃河邊的話,估摸治河十年,都未必能成。

   長安城中,陸承啟氣呼呼地回到了垂拱殿,嘴上罵道:“這些所謂朝廷重臣,難道就看不出治河的好處?一個個都起來彈劾李誡,以為朕不知道,他們是想借力,打壓新政麽!”

   高鎬誠惶誠恐地在殿中低著頭,承受著陸承啟的怒火。

   “陛下今日是真的火了。”高鎬心中想,“這些大臣也是不應該,明知道陛下在乎新政,卻想方設法打壓,這不是要陛下難堪麽?”

   就在這時,殿外進來一個內侍,躬身說道:“啟稟陛下,欽天監監正陳荀求見。”

   陸承啟剛剛發了一通火,才覺得心中的那股氣順了一些,皺眉道:“他來做什麽,朕不是封他做敷文閣侍製了嗎,難道還要來討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