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769章:監察司規矩
許景淳知道,這人是保不住了,也沒有一點憐憫的心思,因為此人不是他帶出來的,沒有一點感情,當即跪下說道:“陛下,臣願將功贖罪,親自將此破壞監察司規矩之人,清理出門戶!”

陸承啟沒有點頭或者搖頭,卻好似在自言自語說道:“朕設立監察司,為的不過是監察百官,杜絕貪瀆之庸官。今日一見,方才知被朕視作耳目的監察司,居然敢向朕的子民下手,真的是好膽啊!朕都在想,如此腐化的監察司,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要不要就此廢除監察司,以免日後釀成大禍!”

許景淳這下是真的慌了:“陛下,臣禦下不嚴……”

陸承啟搖了搖頭,說道:“不是許卿的問題,而是人性之問題。手中有權之人,想那權換錢;手中有錢之人,則想要拿錢換權,自古以來,莫不是如此。朕自問,大順官員之俸祿,比之歷朝歷代,皆為最高,足可養一家大小,富足有余,為何爾等還是要伸手?那阿堵之物,真的是害人不淺啊!”

要說口才,陸承啟比霍四或許還差距甚遠,但站在皇帝的角度,說出這番話來,卻是異常地震撼。“手中有權之人,想那權換錢;手中有錢之人,則想要拿錢換權,自古以來,莫不是如此”,簡直道出了千古不變之規律,大抵這便是人性。這一次,在場眾人心服口服,一同說道:“陛下聖明!”

“朕並非聖明之人,世上亦無聖明之人。聖明之人,生而知之。朕失去耳目,則如聾子、瞎子。”陸承啟緩緩地說道,“若朕聖明,則百官皆為百姓,人人能自律畏法,不敢貪、不敢不作為、不敢。朕思來想去,應當是人性之問題。或許荀子說得對,人性本惡,若無律法束縛,其能成禽獸。便是聖人,也無法感化於他。”

眾人沉思良久,他們大多是星鬥小民,不曾想過為何官要貪。不過他們都明白一件事,朝廷裡面,清官是最少的,庸官次之,貪官最多。除了吏治清明之朝,大抵如此。所以中國人歷來有崇拜官員的傳統,一個人不管有什麽樣的歷史和背景,有什麽樣的不光彩經歷,只要最終做了官,都是值得崇敬的。可謂勝者王侯敗者寇。當官之前那些不道德的經歷,不檢點的事情,在當官之後,也隨之光輝、生動起來。比如,劉備不過是一個編織席子的,朱元璋不過是一個山毛賊,陳勝、吳廣不過是一個農民工,劉邦只是一個倉庫保管員。但是,這些人一旦當了官,立馬顯的與眾不同,被大家尊重著,吹捧著。甚至,曾經調戲良家婦女,奸汙青春少女,也會成為風流雅事!

中國人崇拜官員是從骨子裡發出來的。一個人不管你做了多少好事,寫了多少錦繡文章,掙了多少錢,出了多大的名,只要你不是官員,沒有權力,就不會得到真正的尊敬。那些尊重,只是一種表面文章,一種應酬話語,是給大家看的,是糊弄人的,是專門給死人的,是後世封的,真到了關鍵時刻,你基本上等於一個屁。就好似柳永,名氣是大了,但他卻不是官,在官面前,他連個屁都不是,任憑人家捏圓捏扁。

當百姓面對官的時候,更多的是畏懼。普通百姓在面對官員很難真正平靜下來,更不會面對面,四目相對,平等地交流。中國人對官員有一種天生的恐懼心理。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多大的年紀,不管你經歷過什麽樣的人生沉浮,只要是官員來了,你都會有一種緊張感,有一種戰戰兢兢的感覺,尤其是自己的頂頭上司。

但是普通百姓又是羨慕官的,劉邦看到秦始皇的巨大的華蓋和前擁後呼的隊伍,

無不羨慕地說:“大丈夫生當如是”。百姓則說,當官好,當官能穿四袋襖;當官好,當官能掌印把子。百姓羨慕的是,一個人既有權勢,又有美色,還有地位,更有眾人低三下四的奉承。所以,一個人,一旦當了官,就要千方百計維護自己的統治,最好是永遠、永遠、永遠……這就是為什麽寒門難出貴子,世家門閥經久不衰,直到科舉出現,才使其分崩離析。 而陸承啟加大了力度,堵住了“門蔭”、“納粟”等一系列後門渠道,才算稍稍有了些許公平可言。但真正的公平,永遠難以尋覓。一個官宦之家的子弟,和普通百姓家的子弟,所受的教育,又哪裡能相同?這就是為什麽陸承啟大力發展蒙學、官學的緣故,因為便宜,人人可上!此外,百姓對做官的人還有著深深的嫉妒,當官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其他的一切不過是煙雲。俗話說,學而優則仕,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做官。掙錢的最終目的也是做官。出名的最終目的還是做官。因為,沒有官位就沒有尊重。隔壁張三突然做了官,除了阿諛奉承的人登門拜訪之外,同他一道求學的,不得做官的,則滿滿都是嫉妒。人性使然,亙古不變。

最後,百姓又是憎恨當官的。當了官之後,不論先前許下多少宏願,立過多大的志向,在魚龍混雜的官場內,隨著時間的流逝,都成了浮雲。有多少人,能在當官後,保持初心?便是有,也是少數。環境改變人,人也在改變環境,但方向是愈來愈壞。皆因官和民,是兩個不同的階層,官員永遠不可能和民打成一片,因為階級本就不同。要想他們為民做點事,除了人君自發善心以外,能自律者,少之又少。春秋時期齊國的大政治家管仲曾說:“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意思是說,管理官吏,教化民眾,關鍵在於君主,這是君王時期的鐵律。

這時,那個身著儒袍的書生起身說道:“陛下,小民嘗讀《大順律》,但凡官有貪瀆之舉,貫錢以上者,充軍流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