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676章:先帝諡號
(祝祖國生日快樂,繁榮昌盛,早日一統兩岸!)

其實安南脫離中原皇朝不過百余年時間,連當地人多數都會講漢話,並沒有什麽文化上的不認同。獵文  6承啟說的這個法子,也不過是以防萬一罷了。其實只要給安南人大順子民的待遇,允許他們參加大順的科舉,允許他們經商種田,便不會有什麽造反的心了。天底下的百姓都不傻,為朝廷去賣命,也得看值不值得。安南人對中原,應該也還有一點歸屬感的,只要不歧視他們,過得三五年,也就沒事了。

再者,這安南也是推崇儒家文化的,就更好融入大順了。不像佔城,以天竺文化為主。突然,6承啟有個想法,何不等安南把佔城差不多滅國了,再出兵呢?那樣的話,一下子就收了兩個國家的土地,人口,大順的實力就會再上一層樓……

“算了,看情況吧!”6承啟很理智,他知道,若是師出無名,就算是佔了這兩國,日後也是個大包袱。

君臣兩人都各懷心事,沒有說話。過了好一陣,想通了怎麽做的6承啟才淡淡地說道:“許卿前來找朕,不會就稟告這一件事吧?”

許景淳說道:“陛下果然料事如神!臣此次求見,一為安南,二為貪官……”

“哦,他們的膽子更大了?”

6承啟表面上不動聲色,其實心中早就惱怒至極。他今日心情不好,這些人撞到他手裡,也算他倒霉。“說罷,都是誰,怎麽貪法?”

“回稟陛下,這些人多為地方轉運使,所貪賄的,皆為商人店鋪。名為分紅,其實便是收賄受賄……”

隨著許景淳這句話一出,“官商勾結”四個字便出現在6承啟腦海中,這簡直是觸碰到了他的底線!“查,給朕徹查,到底有多少人,還敢貪!朕要借此事,告訴那些臣子,敢伸手,就得付出代價!”6承啟說這話的時候,咬牙切齒,一字一字地說將出來,好像夜梟一般,聽得許景淳渾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臣遵旨!”許景淳哪裡敢怠慢,連忙應聲說道。

6承啟盯著他看了好久,才緩緩地揮了揮手,說道:“你退下吧……”

許景淳不知道,一說到貪官,為什麽小皇帝會如此勃然大怒。“難道皇上上輩子跟貪官有仇?”許景淳心中不由這麽想。殊不知,他猜得不中亦不遠了,6承啟“上輩子”最恨的就是貪官。仗著有權有勢,胡作非為。“上輩子”6承啟只能罵,現在不同了,6承啟可是皇帝,掌握生殺大權。你想貪?可以,問問那柄鍘刀同不同意吧!

退出了書房,許景淳迎頭又碰到了一個老熟人——禮部尚書馮承平。

“馮尚書,你也來覲見的麼?”許景淳為了掩飾自己心虛,打了個招呼。剛剛他的背脊,已經沁出汗來了。

馮承平低聲說道:“陛下心情如何?”

“不太妙……”許景淳實話實說,這老頭有點可愛,不忍心他被小皇帝呵斥。“馮尚書覲見,所為何事?”

馮承平一臉尷尬,期期艾艾,說不出話來。許景淳也明白了,說道:“既然馮尚書難以言說,便作罷吧,我告辭了!”說完一拱手,大踏步出去了。馮承平這才抹了一把汗,見到高鎬跟著6承啟從禦書房出來,連忙迎了上去:“參見陛下!”

“去垂拱殿說。”6承啟沒有鳥他,頭也不回地往垂拱殿走去。馮承平心道:“皇上心情,果然不好!”想到這,只能跟著高鎬,走進了垂拱殿中。待得內侍端來香茗椅子,馮承平才敢坐下。

“說罷,

有甚麽事讓馮卿親自來見朕啊?”6承啟不鹹不淡地說道。馮承平一愣,不曾想到這小皇帝也會一本正經地說笑,差點一個趔趄摔倒在地:“陛下,先帝駕崩已四年,廟號都未曾定下。臣等商議多年,覺得定為憲宗為最,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憲宗?”6承啟一愣,他重生已久,漸漸熟悉了這時代的禮製,知道廟號和諡號是不同的。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諡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廟號制度被廢止。秦朝連諡號制度也廢止了。漢朝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習用之),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繼嗣皇帝諡號都有“孝”字。兩漢皇帝人人都有諡號,但有廟號者極少。到了魏晉,廟號開始泛濫,所謂“降及曹氏,祖名多濫”。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 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而大順的文宗,也是因為那時官員“業務不熟”,鬧了笑話。為了補救,宣宗時曾追封為文高宗,表明其文治武功的功績。只可惜文宗實在深入人心,已經改無可改了,所以一直稱為文宗。再加上文宗的諡號又太長,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叫起來也不順口,所以只能委屈“文宗”了。

至於元綬帝定什麽廟號,朝中大臣已經在例朝爭論了無數遍了。從諸多廟號裡,逐漸廷議到只剩憲宗、聖宗、孝宗這三個。想是近來禮部不想再拖,畢竟元綬帝都入寢陵兩年多了,再不定廟號,恐怕天下人都得恥笑。

“陛下,先帝功績,世人有目共睹。對內,雖元綬新政不成,卻也改善了民生。對外,曾抗擊數十萬契丹大軍於幽州城下。文治武功,歷代以來鮮少出其左右……”

聽著馮承平抑揚頓挫地說著,6承啟也心中明了。是啊,他這便宜老爸,要是論文治,肯定不能比先祖;可他還有武功啊!若論武功,也不怎地,可他文治也不錯啊!這一來二去的,定廟號就難了。

“行了,就憲宗吧。諡號呢?”6承啟認為,廟號只是個稱呼罷了,難道宋徽宗還比趙佶出名嗎!

馮承平連忙說道:“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

6承啟聽了好笑,這便宜老爸要是真的這麽神,早就把遼國解決了,何至於留給他這個爛攤子?

“就這樣吧,擇個黃道吉日,朕親入太廟拜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