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697章:大理來奏
?也難怪許景淳會懷疑,畢竟監察司不是他的一言堂,樂荃也是有權力的。但如果他不忠於皇上,許景淳是可以向陸承啟稟告的。一旦證據確鑿,等待樂荃的將是更殘酷的刑罰。監察司裡面,有太多大順的機密了,可以說整個大順的機密,幾乎都在監察司裡面。甚至於遼國、高麗、安南等國的機密,也在監察司裡面。

 監察司一出事,就是大事,非同小可。為什麽說監察司是雙刃劍?就是源於此處。監察士的待遇,堪比八品官,就是為了籠絡人心的。

 不過許景淳也只是懷疑而已,並沒有真憑實據。說不定是那東平府府尹自己安撫好了百姓,所以山東東路的監察司並未收到消息。只是這個說法太過牽強,連許景淳自己都不信。“到底是怎麽回事?”

 心念一動,許景淳就寫了一道手令,派心腹用信鴿,送到東平府。

 垂拱殿上,高鎬走了進來,陸承啟頭也不抬,說道:“許景淳知道了?”

 高鎬恭謹地說道:“回稟陛下,已經將口諭告知許司長了。”

 “行了,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遵旨!”

 高鎬離去後,陸承啟臉上現出一絲耐人尋味的笑容,喃喃地說道:“居然有人瞞得過監察司?看來這監察司裡面,也開始藏汙納垢了啊!或許是我太過仁慈了啊,太久沒有揮起屠刀,他們就好了傷疤忘了疼?”

 並沒有證據指向有人買通了監察司,但陸承啟的直覺就是這般。他的口諭,就是讓許景淳徹查監察司,找出內鬼。沒有理由,因為他相信,一個服務於他的眼睛,竟被人蒙蔽了,這是所有帝王都不能忍的。可以說,這一次是有人踩到了他的底線,不然的話,他也不至於發這麽大火。

 “會是誰呢?”

 正當陸承啟心思百轉千回的時候,高鎬又匆匆進來了:“啟稟陛下,內閣大臣衛須驚求見。”

 這段時間,徐崇光不理內閣之事,全都落在了剩余的十一個內閣大臣身上。而每日負責遞呈票擬過奏折的大臣,就是衛須驚。陸承啟一愣:“今日奏折已經送來了,怎麽還有?”

 高鎬茫然地搖了搖頭:“小的也不知,不過看衛閣臣的模樣,恐怕是有急事。”

 陸承啟衡量了一下,事有輕重緩急,便說道:“宣他覲見吧!”

 高鎬出去後,不一會衛須驚便急匆匆地趕來,長揖一禮便說道:“啟稟陛下,大理王段思廉,聯同禁軍廂正指揮使盧塵洹來奏!”

 “哦?”陸承啟有點驚訝,他正納悶,進入大理府之後,盧胖子好似人間蒸發一樣,渺無音訊。現在終於來了奏折,也不虞有它,說道:“且呈上來。”

 衛須驚個子不高,需要墊一下腳才能把奏折遞給陸承啟。陸承啟攤開奏折一看,一目十行,才緩緩放下。“衛卿都看過了?”

 衛須驚不敢隱瞞:“回稟陛下,臣等皆以看過。”

 “那為何不票擬?”

 面對小皇帝淡淡的“指責”,衛須驚據理力爭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內閣不能左右陛下斷決。”

 陸承啟哈哈大笑道:“不過是安撫烏蠻白蠻,此事又如何非同小可了?”

 衛須驚正色道:“陛下,臣乃大理府人。”

 這一句話,足以讓陸承啟重視起來了。大順那麽大,各地風俗民情都不相同,哪怕是鄉音也不同。幸虧在長安,用的並不是古長安音,而接近後世的秦腔,到底容易學一點。而這“秦腔”,也是現如今的官話。從這個角度來說,衛須驚謹慎是有道理的。

 陸承啟回想了一下衛須驚的履歷,知道他確實是大理府人,還是鄯闡府人。這鄯闡府,應當就是後世的昆明,真正的四季如春。既然衛須驚如此重視,便不會無的放矢,肯定有他的理由。“衛卿請明言。”

 衛須驚沉聲說道:“回稟陛下,臣乃烏蠻出身,幸得朝廷並無門戶之見,方才能高中進士。烏蠻白蠻恩怨由來已久,無非是地盤之爭,利益之爭。段王爺想要彌合兩家,談何容易?盧將軍借勢而上,雖然討巧,非解決之道也。”

 陸承啟沉吟了一會,說道:“朕聽聞,這滇地之匪,乃是烏蠻與白蠻私兵械鬥,死傷嚴重。攘外必先安內,朕有意北伐大漠,後顧須無憂。烏蠻、白蠻械鬥,非大順之福,亦非大理之福。為何衛卿不早日奏報,朕也不用等到如此方才處理?”

 衛須驚苦笑道:“烏蠻之中,仇視白蠻,如同殺父仇人。如此怨恨,又如何能解?”

 陸承啟不信:“方才衛卿都說了, 無非是地盤、利益之爭,若是地盤平等,利益均分,又如何不能平息?”

 衛須驚當即把烏蠻、白蠻的歷史都說了一遍,再說了當地最為有名的商道,茶馬小道,直通吐番諸部。吐番諸部,雖也臣服大順,可歷來自治,中原文化傳播很弱,大抵上都信佛。因吐番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吐番百姓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吐番百姓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吐番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吐番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這樣,吐番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若沒有這茶馬小道,怕吐番早就反出大順了。

 可以說,吐番是因為利益而歸順大順的;大理府中的烏蠻、白蠻,也是因為茶馬小道的利益,大打出手。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想要從中調和,談何容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