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722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
唐勳、沈括和蘇頌各望一眼,皆心中狂震,臉上掠過一抹紅潮。沈括先是看看唐勳,又看看蘇頌,然後有幾分激動說道:“敢問陛下,那此書的署名……”

陸承啟笑道:“誰編輯的,自然就留下誰的名字。這套書籍,內容繁浩,非一人之力能完成。朕估計,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須有人指點,你們方能編修得完。便是如此,朕估計也得花二十余年……”

這不是陸承啟亂說的,他是有依據的。被譽為東方百科全書的《永樂大典》,歷時三十年,才堪堪完成,後來抄錄一遍,也要花費六年時間。幸虧發明了鉛活字印刷術,不然的話,這麽多字得花費多少年的時間啊!

陸承啟見他們躍躍欲試,調侃道:“一旦成書,你們便算是名流千古了。朕也絕不敝帚自珍,刊印成書後,賣與天下。如果,哪個巧匠,願意獻出自己的獨門絕技,那麽也可以於書上標出其姓名來,說不定幾百年後,隨著此典的流傳,被人供奉為祖師爺呢。”陸承啟不是說笑的,先秦時公輸班就是很好的例子,技藝名滿天下,後世匠師,不管手藝是不是一脈相承得來,都視之為開山鼻祖,如果那些匠人學徒,是在書本傳承手藝的,就好比文人書生在書裡汲取知識,將孔子、孟子等人奉為先賢的道理差不多,也會將三個佐丞奉為恩師之流,要是再過千百年,其他手藝傳承斷了,就剩下這本圖譜傳下,那麽稱之為祖師爺,也不是沒有可能。

蘇頌沉吟了一番,疑惑地問道:“敢問陛下,這镔鐵之術,也要一並記錄在冊,刊印成書,行銷天下嗎?”

陸承啟搖了搖頭,說道:“那怎麽行,這可是大順克敵製勝的法寶,不僅是這煉鋼術,甚至鉛活字印刷、醫術、火藥、指南針、造紙術等等,咱們都要‘敝帚自珍’,嚴禁技術流出。這套書籍,要分成宮內版和民間版。民間版,就是編著個簡單點的,舟船製造流程,兵械打造技術,宅第建築,天文,地志,陰陽,醫卜……等等的基本方法,等等,抽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又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技藝,匯成了圖譜,印刷幾百上千本,分發給作坊裡的匠人學徒,讓他們學習研究。然後還刊印成書,讓諸國皆習中原之術。至於宮廷版,則修撰我大順最高科技,包括煉鋼術、造船術、火藥、指南針、鉛活字印刷術、造紙術等等,一共止刊印三套,嚴禁任何人手抄,分別置於朕之禦書房、皇家大學藏書閣以及軍器監,唯有朕的旨意,皇家大學副校長的批文、軍器監監正的批文,方能借閱。還要遣人專職管理,以免蛀蟲、潮濕……”

陸承啟洋洋灑灑地說了一大堆,唐勳等總算聽明白一件事,原來這小皇帝也不是這麽大方的,想盡辦法“敝帚自珍”。也是,大順的優勢就在科技上面,要是遼國也有火器,那大順乾脆投降算了,根本不用打。陸承啟要把這套書籍分成兩個版本,嚴禁宮廷版外流,也是一件好事。唐勳他們這兩年來雖然忙著“發明”各種東西,但也是有所聽聞的,監察司那邊,不知道暗中處決了多少敵國探子。

想想看,監察司遍布天下,敵國探子都能潛入大順。要是這套書籍刊印出來,估計不到十日,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的桌案上已經呈著了。只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分成民間版和宮廷版,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且老成的蘇頌還想到一個可能性,小皇帝編修這套書籍是一個陽謀。要知道,漢人的技術很花哨的,耗費又極大。原本遼國、高麗出產就不豐了,

要是跟進的話,不出幾年,國力就被拖累下來。特別是營造宮殿,更是可能掏空遼國國庫,讓遼國百姓陷入水深火熱。到那時,遼國上下肯定矛盾重重,只要大順在暗中發力,就能攪動遼國局勢。再坐山觀虎鬥,兩敗俱傷之後,遼國大片土地,就要落入大順手中了。蘇頌這不是瞎猜,而是有依據的。大順除了太祖、文宗……哦不,是聖宗皇帝,還有誰魄力如此大,在大順一窮二白的時候,都敢向遼國亮劍?唯有洪祥帝陸承啟。所以世人說其是中興之主,肖其先祖,也是有所依據的。

蘇頌敢保證,陸承啟心中肯定也有這個計劃。或許唐勳、沈括也看出來了,就是不說而已,那他又何必多嘴?

正思量間,沈括開口說道:“陛下適才說還要有圖譜,這鉛活字又如何印刷圖譜?”

陸承啟白了他一眼:“圖譜那頁,不能用木雕版印刷嗎?”

“陛下捷思,是臣愚鈍了……”沈括恍然大悟,撓了撓頭,不好意思地說道。

陸承啟隱隱覺得,這是在給他拍馬屁。但沈括這個大科學家的馬屁,陸承啟也不是不受用,和顏悅色地說道:“沈卿啊,不是朕說的, 做事要動腦,做人才要誠懇。很多東西,動動腦子就能作到了。”

沈括說道:“陛下說得極是,臣受教了……”

唐勳又想到一件事:“陛下將此事交與我們,那皇家大學、軍器監怎生是好?”

陸承啟笑道:“皇家大學、軍器監已然可以自行運轉無礙,又何必你們時時監督?這百科全書,將天下園林建築、陶瓷舟船、絲綢錦絹、丹青筆墨,造紙印刷,耕田播種,鎦金鍍銀……這些工藝全部匯集起來,編著成書,耗費時日之多,超乎想象,唐卿焉有空閑時間,去理會這等世俗之事?”

唐勳默然,良久方才說道:“陛下所言,臣深以為然……”

蘇頌又問道:“既然此事已定,陛下要將此書定甚麽名字?”

陸承啟立即說道:“就叫《洪祥大典》,你們怎麽看?”

“好名字!”三人都奉承起來,陸承啟心知肚明,這是拾人牙慧,只是他們不知道後世還有一個《永樂大典》和《四褲全輸》,哦不,是《四庫全書》罷了。

“此事言之尚早,不過三位卿家可以回去著手準備了,待廷議一過,立即著手編撰。一萬年太久,朕隻爭朝夕啊!”陸承啟不無感慨地說道,因為他知道,距離蒙古人崛起,時日不多了。漢人要是挺得過這關,就可以邁入一個新的階段,把西方國家拋得遠遠的;要是邁不過,不過又是另一個漢人屈辱時罷了,而且是經歷三個屈辱的階段:元朝、清朝、清末……

“我決不讓歷史重演!”

揮退了三人後,陸承啟握緊了拳頭,拳面上的青筋猛漲了起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