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95章:國子監辯道(2)
王子傅穿著官服,站在前排,畢恭畢敬地迎接著陸承啟,似乎完全忘了先前的不快。是了,在朝堂之上,這小老頭也曾附和禦史中丞李然,來排擠一些官員。好在陸承啟大度,沒有跟他計較。

 再說了,傳統儒家講究禮製,天地君親師,都是要尊重的。作為一個傳統的儒家學士,王子傅又怎麽敢記恨皇帝?

 要說儒家有什麽好,就是教書育人方面了。不同於明代已經曲解的理學,儒家的成就,在塑造個人人格上面。“仁、義、禮、智、信”此五常,是做人的基本準則。這不是一個束縛,而是督促你要學會做人。要是儒家學說變成了束縛,靠著世俗觀念來約束人們的行為,那就變味了。正統的儒家學說,都是從修煉自身開始的,真正的大儒,向來是一日三省。

 陸承啟點了點頭,示意諸多監生不必多禮。抬眼望去,發現李然、王安石、張載這三個主角都到了,心中倒是沒有意外,這便是“信”的體現。

 “仁義禮智信”只是五常而已,還有“溫、良、恭、儉、讓”和“忠、孝、勇、恥、廉”,所以儒家不缺血性,缺的只是日漸驕橫,看不起其他學說的心。要知道,哪怕孔老夫子,也曾向老子討教過!聖人尚且要討教,你們這些尚不能體悟一二的儒家學子,為何這般自負?

 陸承啟知道,或許是儒家的地位太超然了,不然的話,不會發展到這個地步的。

 其實,最為高興的,莫過這些國子監的監生了。這些國子監的監生,就相當於後世的最高學府大學生,見到最高領導人,能不興奮嗎!

 陸承啟的年輕,不妨礙他們的崇拜。對於這樣一個傳奇的帝王。能“隱忍”十六年,才一鳴驚人,奪取大權,繼而大敗契丹。這樣的豐功偉績,自文宗以來,便沒有過啊!

 陸承啟對這些根正苗紅的國子監監生,也是青眼有加。大順的國子監不同其他朝代,即便你的父親是當朝宰相。也不能不考試就進入。現在沒有宰相了,內閣首輔的兒子,也不能憑著特權進來。

 國子監招生,一般來說都是考中了兩次舉人,卻沒能殿試的學子,可以向朝廷申請進入。核實三代無誤之後,學子便能進入國子監學習了。

 國子監招生很嚴格,很多屢次不中的舉子,也要削尖了腦袋要進來。因為進了國子監,再考科舉的話。中士的幾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啊!

 別小看這百分之二十的幾率,要知道三年一次的科舉,能考中進士的人,不過兩百多人。國子監就佔了四十人左右,怎麽能讓這些士子趨之若鶩?

 所以這兩百余名國子監監生,都是大順的頂尖學子,前幾次不中,也只是運氣問題。碰巧一個審閱官不喜歡你的字,或者你的文風。你就被刷下來了。運氣好的,哪怕文章不怎麽樣,一樣能混到一個倒數幾名的進士當當。

 陸承啟說道:“既然都到齊了,那便開始吧。朕也有些等不及了。”

 這句話是真心的,大儒張載碰到了正史上的理想派改革家王安石,再加上一個正史上名不見經傳的頑固派李然,這三個人的一堂戲,絕對精彩啊!

 同時,陸承啟也可以通過三個水平相差仿佛的儒家學士。對自己理解中的儒家進行辯道,從而看出張載、王安石是不是有史書上面說的那麽牛。

 王子傅聽得陸承啟這麽說,便從容轉身,恭請陸承啟先入國子監。國子監的前身,前朝時是京兆府書院,後大順立朝,便改為國子監。進入了國子監正門,首先印入眼簾的是聖人像,孔子的石像栩栩如生,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大家手筆。即便陸承啟不懂得石雕藝術,可一看之下,線條能雕刻得這麽柔和,已經不是後世的石雕嫩媲美的了。

 國子監正殿上,一個匾額以正楷書寫“明堂辟雍”四個字。雖是一座建築,卻包含兩種建築名稱的含義。明堂是帝王頒布政令,接受朝覲和祭祀天地諸神以及祖先的場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環繞的圓形水溝,環水為雍,意為圓滿無缺。圓形像辟,辟即璧,皇帝專用的玉製禮器,象征王道教化圓滿不絕。“明堂辟雍”四個字,可謂是寓意滿滿。

 “明堂辟雍”顯出了陸承啟熟悉的雙軸對稱的台榭,中心台體上建一大尺度的方室,為“太室”,屋頂的勾簷,都快要翹上天了。但恰恰是這樣,才體現出中國古建築的韻味來。外側小夯土台上各建一小室,與太室一起構成中心建築上層的五室。中心建築的中層,在台體的四面各建一堂, 這四個堂分別為名堂、青陽、總章、玄堂,上層五室與四堂構成九室。

 現在要去的地方,自然是最大的太室,聽候辯道了。

 由國子監司業帶領,陸承啟第一次踏進了這所真正意義上的最高學府,古風古製,一股墨香隱隱進入鼻端,陸承啟不由地暗道:“相比之下,皇家大學還是欠缺了底蘊啊!”

 底蘊這個東西,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就是要有幾代人的努力,還有就是能讓世人知道皇家大學存在的意義。但可惜的是,陸承啟欠缺的,恰恰是時間。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啊!

 陸承啟進入太室之後,後面的王子傅、李然等人也跟著進來了。在國子監裡面,沒有官職高地之分,有的只是平等的學術交流。王子傅,李然走在前面,是諸位監生尊老愛幼的結果。而張載、王安石這另外兩個辯道人物,也跟在李然後面,足以說明問題。按照社會地位,有功名在身的舉子,自然是比張載、王安石這種白身好多了。但他們一樣走在前面,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在儒家學說面前,只有達者為師,沒有等級之分。至於陸承啟,他是皇帝,天地君親師裡面的君,自然不在此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