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29章:0善孝為先
華夏民族向來講究孝道,各種標榜孝道的故事層出不窮,也是一種十分利於國家穩定的美德之一。陸承啟從來不否認“以孝治國”的實用性,畢竟大家都吃這一套,也有利朝廷的統治。

 儒家學說,能佔據中原大國幾千年的學術統治地位,自然有它的道理。儒家學說提倡的“仁、義、禮、智、信”這五常,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準則,以此為倫理準則,則能很好地處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使彼此達到和諧的狀態。

 而儒家待人接物的準則,則是“溫、良、恭、儉、讓”,意指“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這五種美德。即便不同意你的意見,我也尊重你。這和後來西方提出的“我不讚同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其實是一樣的。不過,這只是讀書人和讀書人之間互相尊重,並不像西方的學說那樣,包括對讀書人對其他階層尊重。這也是華夏文化很矛盾的地方。

 最後在這些所有美好準則之上,還有一個更高的道德標準,那就是“忠、孝、廉、恥、勇”,此乃五德。為何把忠放在最前面?這也是為何儒家學說能成為統治者喜歡的學說的緣故,提倡忠君,自然也會忠於朝廷。做臣子要為君王盡忠,作為人子要為父母盡孝,廉恥指的是廉潔的操守和知道恥辱。勇就不用說了,指的是不是武勇,而是勇氣。

 這十五個字,道盡了儒家學說的精髓,也詮釋了為何能成為最大的學說流派的原因。其實孔聖人隻提出過“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但都不能成為統治者的菜。唯獨董仲舒進一步詮釋為“仁、義、禮、智、信”,提出天人感應,才奠定了儒家學說為帝王學說的地位。之後儒家學說繼續發展,進而衍生出“溫、良、恭、儉、讓”和“忠、孝、廉、恥、勇”這十個道德標準,牢牢地讓儒家學說把持著思想界一哥的地位。

 而周芷若受到這樣的影響。自然也免不了俗,認為陸承啟大半年未曾去看一下庶母妃,是一種大不孝的行為。而並不是原先靈魂的陸承啟,又怎麽會知道。古人對孝悌是這麽看重的?

 陸承啟也曾聽說過景福殿的事情,可一來他怕被人拆穿西洋鏡,二來對一個陌生人,實在提不起盡孝道的心思。或許他靈魂深處,依舊留戀著前世的父母。才如此抗拒吧?

 為帝日久,陸承啟也明白了,有些事情,哪怕做做表面功夫,也是必要的。要是皇帝都不行孝道,如何能讓萬萬子民信服,尊崇忠孝之道?

 念頭一轉,陸承啟立即說道:“此事是朕疏忽了,梓童提醒得對。今日恰逢無甚要緊之事,便和梓童去看一下庶母妃吧。那景福殿之中。宮人雖多,想必她老人家也還是很孤獨的。”

 見陸承啟有錯必改,周芷若吹彈可破的臉上,現出了微笑,說道:“陛下能知曉過失,明君的評價肯定是逃不掉的了。”

 陸承啟苦笑一聲,要不是他揮散所有人,包括記錄他日常起居注的內侍,恐怕這個梗要流傳千年了。皇后對皇帝誇讚是千古明君,這事情在青史之上。也怕是第一遭吧?

 想著要做的事情,陸承啟吃飯的速度也快了起來。不過一盞茶時間,便吃飽了。

 緊接著,陸承啟稍做休息。便讓內侍在前面領著,前往景福殿。皇后周芷若,自然是要跟著身旁的。

 在皇宮之中,哪怕陸承啟動一動腳步,禦前侍衛都要緊跟其後,不敢有一絲懈怠。時日久了。陸承啟也習慣了這些人的存在,幾乎無視了。

 景福殿座落在大順皇宮的后宮最裡面的地方,十分靠近後苑了。單從環境來看,這裡是皇宮之中,最適合養老的地方。但也因為景致太多,顯得人煙有些稀少了。

 穿過墨綠瓦色的長廊,再通過長長的宮道,才算是從垂拱殿到了景福殿。尚未進入殿門,便看到了許多宮女在殿中織布。宮女織的布,當然不可能是平常百姓用的麻布,而是名貴的蠶絲布匹。用的工具,則是陸承啟不認識的紡車。

 其實紡車出現是很早的,秦漢時期已經很流行了。到了大順立朝之後,更是出現了大型紡車。此刻宮女所用的紡車,便是這種大型紡車。

 這種大型紡車,需要兩個人共同協力才能完成,工作效率比先前的手搖紡車、腳踏紡車提升不少。可重生而來的陸承啟,還是覺得這樣的紡織,實在太慢了。

 稍稍注意了一些宮女,內侍便高聲說道:“皇上駕到!”

 聽聞皇帝陛下駕臨,這些宮女連忙停下手中活計, 躬身施禮。陸承啟說道:“免禮,可知尊慈太后何在?”

 此刻,殿中傳來一個極其好聽的聲音:“可是陛下駕到了?”

 話音剛落,一個落落大方的中年婦人,穿著鞠衣,自殿中緩緩走出。這種衣服以黃羅為色,蔽膝、大帶、革舄隨衣色,形製很像皇后的禕衣,但沒有翟文,是皇室女子親自侍弄蠶絲的時候穿的。

 陸承啟注意到眼前這個婦人,哪怕已經過了四十多歲的年紀,還是顯得很年輕,一張紅潤的臉龐上,絲毫不見皺紋。也許是皇室中人,都保養得比較好吧。一身溫婉的氣質,與周芷若如出一轍,一步一趨之間,盡顯大家閨秀風采。這種氣質,哪怕是女人老了之後,也還是繼續存在的。就如同一壇老酒,越陳越醇厚。

 這劉氏,本為陸承啟的便宜老爸,元綬帝的淑妃。自陸承啟的生母章獻太后過世之後,一直便是劉氏撫養陸承啟,一直視同己出。奈何先前那個倒霉鬼,身子又弱又淘氣,劉氏管教起來頗感費力。又不是親生母親,說話一重,便去和元綬帝訴苦。劉氏也因此吃了不少元綬帝的訓誡,這些都是很冤枉。但她從來不以為許,仍然一如既往地對待陸承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