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78章:拍板定案
(起點終於出手打擊盜版了,可喜可賀啊!在寒冷的深夜裡,求些訂閱吧,哪怕是單章也好,不想成神的寫手不是好的碼字匠,而我只是一個鍵盤俠而已……)

 朝堂下一片寂寥,無人再提出什麽反對意見。(.m. )嚴華見狀,連忙再添加了一把火,說道:“天下匪患不絕,百姓怨言甚多。臣接閱之下,憂憤填膺,當食不能下咽。我大順朝百年來,列聖深仁厚澤,洋溢寰區。福建路、淮南路、兩浙及山東路匪患,滋蔓十六七年。茲逆賊如此鴟張,人神共憤。市恩則有賞無罰,軍紀不立,國法已墮。將不畏法而畏賊,兵不畏法而畏戰。將帥每以調兵益餉為諉延之計,營員即以奉令持重為自便之私,掩飾彌縫,貽誤至於今日,生民塗炭。臣宵旰殷憂,但聞此事,莫不痛心疾首。急思殄此賊氛,苟稍有所見,何敢緘默不言?我廂軍兵勇有數萬之多,卻糜帑不下千萬,而未能損賊毫毛,仍縱賊如入無人之境。如此廂軍,哪堪大用?唯今之計,陛下且令禁軍替代廂軍,前往剿匪,或能一舉建功!”

 嚴華此言,直接擊中大順兵丁的軟肋之上。如果不是陸承啟一力要求嚴格訓練禁軍,現在或許連禁軍都不堪重用!正史上,北宋的滅亡不就是如此嗎?北宋的所謂“天下精銳”的禁軍,號稱八十萬人,卻因為夾雜了太多老弱病殘,加之冗兵的弊政,禁軍沒有了一絲戰鬥力。再配合宋徽宗、宋欽宗的決策失誤,該出擊的時候不出擊,被金人直接滅了北宋,擄走二帝、嬪妃、朝臣三千多人!靖康恥,不能忘啊!

 大順現在除了邊軍常年戰鬥,還保留有戰鬥力之外,很多禁軍也是沒見過血的新兵蛋子。[.]廂軍更不用說了,就相當於後世的民兵,他們其實就是在吃餉,乾活那是不可能的。前幾次派他們去剿匪,還沒走到剿匪之處,賊寇早就做鳥飛獸散了,他們吃了一屁股灰,連賊寇的面都見不到。如此幾次,賊寇都不怕這些軟腳蝦了,甚至還敢和廂軍交戰一番,每每百多人殺得千余人的廂軍大敗而歸。被嚇破膽的廂軍,就算接到甚麽剿匪勒令,也堅決不出戰了。就算出戰,也是緊守大營,哪裡是來剿匪的,明明是怕那些賊寇到了骨子裡!

 陸承啟早就想整治一番這些廂軍了,這哪裡是軍隊,連拿起鋤頭打仗的農民軍都不如啊!這也難怪,廂軍在所有大順軍隊中,餉銀是最少的,撫恤那是基本沒有的,相當於雜牌軍。入伍沒有什麽要求,只需要拿得起武器就行了。要是在禁軍之中,你沒有五尺一寸高,別想進入禁軍。五尺一寸是多高?大概是後世的一米六左右吧,古代的人不高,一米六也算是高個子了。除此之外,還對膂力有要求,拉不開一石弓的,堅決不要。一石弓相當於九十二斤半,可想而知禁軍士卒的厲害。

 可這已經是太祖文宗時候的事情了,現在的禁軍,只要有點關系,都能進去。陸承啟改革禁軍征兵條件之後,才又算是恢復了文宗時期的嚴苛異能混世錄。同時淘汰了老弱病殘,整支禁軍的風貌為之一變。

 同時陸承啟廢除了存在百年之久的強征兵製,改為募兵製。並做出規定,家中獨子不能參軍。因為軍餉的極大提高,刺激了不少窮苦青年前來投軍,在新式練兵法的訓練下,才算漸漸有了強軍的模樣。

 奈何天下廂軍太過松散,並不能聚攏起來訓練。陸承啟已經在醞釀兵團制度了,廂軍東一塊西一塊的散布也不是個法子,不僅容易擾民,過於松散也形不成戰鬥力。

 陸承啟一時間想的倒是很多,可惜文武百官不應承了。右諫議大夫錢宗方原本不想踏入這趟渾水,但嚴華如此大膽的建言,讓他膽戰心驚。身為諫議大夫,他有責任提醒陸承啟如何施政,當即反駁道:“嚴大人此言,臣不敢苟同!禁軍乃是拱衛京畿之師,如貿然調離京兆府,恐生禍患啊!陛下,此舉不可行!廂軍不堪大用,大可征募強兵,禁軍出京,此舉太過冒險,絕對不可行!”

 而嚴華剛想說話,龍圖待製余融出列說道:“錢大人此言差矣,先前若不是陛下讓萬余禁軍增援幽州,又如何立下不世功績?禁軍之強,諸卿有目共睹。廂軍糜爛,亦是眾所周知之事。如僅派兩萬禁軍剿匪,臣以為還是可行的。且以禁軍之威,賊寇定當望風而逃。”

 錢宗方無言以答,左諫議大夫雲楓卻說道:“禁軍雖是精銳之師,但每動刀兵,費何止百萬?國庫如今尚有余錢,亦不是這般用的!”

 嚴華義正言辭地說道:“賊寇禍國害民,若不及早除之,待得勢大,想要剿滅,費恐怕更是甚巨!有道是,防微杜漸,且不聞千裡之堤,毀於蟻穴?賊寇此刻雖不成氣候,若是成了氣候,受苦的還是大順的百姓啊!陛下,臣懇請陛下為了大順百姓,出兵剿匪,不能放任他們坐大!”

 嚴華使出了殺手鐧,左一句大順百姓,有一句天下黎民,直接佔了大義的名分。若是再有人反駁,必定會給嚴華扣上一頂不理百姓死活的帽子。要是陸承啟追究一下,那他以後的日子就難過了。

 果然,沒有人敢再搭腔了。陸承啟好像也很是觸動的樣子,緩緩地問道:“諸卿以為,派何人去剿匪為好?”

 文官們一聽, 心中“咯噔”一聲,暗道不好。這些文官都極其忌憚武人,這種忌憚是深入骨髓裡面的,他們極怕武官搶了他們的位置。現在文官的位置普遍高於武官,還能以勢相壓。要是日後武官爬到了他們的頭上,官又大不過他們,動手又打不過人家,那真的是悲催了。哪怕這些文官他們都是一心為國的,此刻也不能免俗。

 如果不是徐崇光得了實際好處,恐怕他也是不讚同出兵剿匪的。陸承啟自然是對這些官員的心中彎彎道道有一些了解,忍痛割出一些利益,才算是籠絡住徐崇光,以及他手下的那些官員。

 樞密使薑瑜聽得陸承啟問話,自然要推舉陸承啟的心腹人物了,當即出列說道:“陛下,臣以為王韶王將軍合適異時空—中華再起。”

 王韶的威名,現在已經驚震契丹,算是大順朝裡面炙手可熱的戰將了。薑瑜推舉王韶,自然是很合適的。

 但陸承啟並不想讓王韶再次出戰,他現在正在皇家軍校學習著,他的練兵思想還不能和陸承啟的統一起來,自然不能輕易動用這個名將胚子。小提示:電腦訪問進 手機登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