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15章:密旨下
送走了許景淳之後,陸承啟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來。工部尚書李誡只顧著給圖紙了,卻忘了陸承啟最為在意的一件事——棉花。

 現在的天氣是越來越冷了,還沒到七月,晚上都感到有一絲絲涼意了。要是再這樣下去,恐怕到了冬天,大順最北邊,滴水成冰是沒什麽大問題的。

 這樣嚴寒的天氣,就是後世也會有人凍死,更何況是這個時空?棉花之事,越早提上日程,便對漢人越是有利。漢人不像那些個遊牧民族,能獵殺動物獲取皮毛禦寒。冬日裡,衣裳單薄的漢人軍隊,戰鬥力會急劇下降。或許北宋的滅亡,也和金國是在冬天進攻有關吧。

 原先想著沒有棉花,用木棉來代替也能解燃眉之急。可沒想到,李誡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對於棉花,陸承啟是很期待的,這關乎大順子民的生死存亡,可不是說笑的。

 有著超越這個時空上千年的眼光,陸承啟不會膚淺地認為,做一個好皇帝的前提是窮兵黷武,瘋狂地開疆拓土,掠奪人口。那樣是沒有政治眼光的蒙古人才會做的事情,一個勁地搜刮金銀財寶,美女人口,並樂此不疲。雖然建立了空前的帝國,卻只是曇花一現。

 蒙古人為禍甚多,不僅把中原弄得民不聊生,還葬送了漢家崛起的最佳機會。雖然這是宋朝皇帝自己作死,怨不得他人,但賠上了億萬漢人,那便是不該了。

 所以,能把蒙古人趕出中原,並一生不向任何人妥協的朱重八同志,陸承啟是很敬佩的。不管他有多大的過錯,他都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而做一個好皇帝,最為重要的是,要讓自己的子民有口飯吃,有衣服穿。不會受凍而死。連這個都做不到,還談做什麽千古一帝!

 正是因為這樣,棉花被陸承啟看得很重,甚至多過對火器的重視。對馳道的重視。“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飯沒得吃,衣不蔽體,百姓還不起來造反?能吃飽。有衣穿,才能進一步讀詩書,知禮儀。可以說,衣食住行,乃是讓治下百姓知禮明事的必要條件。換句話說,就是經濟的發展衍生文明的進步,文明的進步依仗經濟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其實宋朝的路子是走對了,可惜宋朝時候的文人。對武人的忌憚和壓製實在太過了,才導致亡朝滅國。武人沒有地位,又怎麽會盡力打仗?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陸承啟不會讓正史上宋代的悲劇重演,自然要把握其中的度。任何事情,過了度,便會由好事變成了壞事。這就好像是太極圖一樣,陽極生陰,陰極轉陽。任何好的制度,太過了。便又變成了壞的制度。過猶不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些傳承了千年的智慧,總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

 陸承啟埋怨工部尚書李誡不做事,其實也是錯怪了李誡了。他一個老實人。沒有任何實質進展前,是不會輕易下定論的。

 小皇帝交代的事情,李誡怎麽敢不去做?只是這棉花由南方運到長安城,尚需要一段時間。如何製成衣裳,也需要時間研究。甚至陸承啟提出的腳踏紡車,李誡都要思索良久。

 不是李誡不認真辦事。恰恰相反,就是太過於認真了,才這麽謹慎。

 這種人,在任何一個時空,都是很少的。他們不會誇海口,也不會輕易承諾什麽。但總是記住自己說過的話,一旦承諾了,便會盡力去做,做到最好。

 陸承啟不了解實情,還道李誡已經忘了這件事了。心中還想著,要不要把李誡叫來,詢問一番棉花的事。可轉念一想,他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他不想讓自己對李誡的好感消失,姑且就信他一回吧。

 目光觸及到龍案之上,那封用火漆封好的密旨,靜靜地躺在那裡。裡面的內容,要是傳出去,估計能引起朝堂震蕩。

 因為陸承啟的性子就是這樣,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出兵剿匪了,那就將剿匪進行到底。山東的水寇,兩浙的海賊,滇黔地區的山匪,這些都是要專政的對象!在大順境內,出現任何非官方形式的武裝,都要視作匪患,要徹底進行鏟滅!

 就是這麽霸氣,就是這麽沒有商量。哪怕草莽之士多仗義,他們也是不穩定因素。自古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試想一下,你家旁邊住著一個拿著能奪人性命刀槍的俠客,你會不會怕?一樣的道理,哪怕這些人“劫富濟貧”,那也是破壞社會治安,破壞社會穩定。這種不穩定因素,哪一個皇帝都不敢輕易地對待。

 其實世上本沒有對錯,只是站得立場不對,那便產生分歧了。陸承啟想要一個穩定的皇朝,聚攏人心,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所謂的俠客們,則要自由,快意江湖。這純屬風馬牛不相及,怎麽能談到一塊去?

 尤其是那些聚眾成賊的綠林,更是要徹底消滅殆盡。 哪怕耗費再多,也在所不惜。陸承啟想要發展商業,有這麽一群專門“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這不是在和陸承啟唱對台戲嗎,怎麽能忍!

 先前不剿滅他們,是因為沒有觸及帝王的底線,對這些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陸承啟可是一個很在意自己成果的人,哪裡容得了別人跟他做對?

 莫道這些綠林好漢很厲害,一旦祭起國家機器,這些人根本就是一隻螻蟻,不堪一擊。

 陸承啟現在要做的,便是冒著被諫議大夫痛罵的風險,把這道密旨,發給盧胖子,讓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蕩平匪患。待得生米做成熟飯,諫議大夫們也就只有過過嘴癮的份了。

 “來人!”

 陸承啟話音剛落,一個小內侍便疾步走入垂拱殿中,俯首聽命。

 “把這個密旨,交由禁軍飛馬急報,立時送往太原府,親手交到盧指揮使手上!”不容置疑的語氣,表明了陸承啟的決心。他不信,那些綠林好漢,能擋得住經過嚴格訓練的禁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