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85章:胥吏
 小黃門回報給陸承啟之後,陸承啟暗自點了點頭。李誡的反應,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內。小黃門前腳都沒走,李誡都開始安排工作了,並沒有因為原工部尚書黃錫時的致仕而受到影響。

 其實大順朝的衙門,幾乎都由不能考科舉的小吏肩負著做事的重任,而那些個高高在上的官員,正經來說並沒有什麽真才實乾的。哪怕那些高官一個個都離開了,在小吏的操持下,衙門也能運轉良好,絲毫不見有滯礙感。一般的衙門主官,實際上是擔負著消息的傳話筒,上面來消息了,下面的小吏便開始做事了。這些個小吏,要是有一個強硬後台,還能混個從九品的階官做做,但真的要得到實職或升官,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陸承啟重生的時日尚短,對於這些個官場潛、規則,知道得還不是很多。要是他知道這些小吏這般淒慘,每個月做的活比一個縣官多得多,俸祿還不是由朝廷來出,而是由每個雇用他們的官員來出。

 而大順立朝之初,有感於前朝對於地方的控制太弱,而進一步強化中央集權統治,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朝廷製訂的各項政策及法規通過詔書形式頒發至全國,地方州府上的各種信息也以奏章的形式上報朝廷。公文往來之頻繁勝過以往任何時期,而公文的抄寫、點檢、批勘及收發、傳遞等工作主要由各個衙門的小吏完成,小吏成為溝通朝廷與地方州府的橋梁。

 地方官府內的小吏除了處理文書、供官員驅使外,還要催征賦稅、押送官物、管理倉庫、維持治安等任務,分工也很細了。這些地方州府的小吏統稱為“公人”,他們按工作不同可分為“倉吏”(看管倉庫)、“綱吏”(押送官物)、甲頭(催征賦稅)、攔頭(搜檢漏稅)、“獄吏”(看管監獄)、治安吏(維護鄉村治安)等。可以說,算上小吏的話,大順的官員是歷朝歷代最多的,這就難免出現了冗官的現象。

 大順的官員有任期限制,一般三年一任,短者數月即遷。遷移頻繁,這使這些官員很難對任職地區或部門內的實際情況有深入了解。小吏則不然,他們大多是本鄉本土之人,一般長期在某一個衙門辦事。熟知衙門裡面的各項規定和法律條文,了解本地的社會現狀和風俗民情。因此,當官員願意放下身段來聽取小吏建議時,往往能夠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或減少政策制定時的失誤。但先皇元綬年間。有小吏向朝廷上書,說北面部署司的機密文件多由小吏掌管,容易致軍機泄漏。朝廷當即下令,嚴禁官員將機密之事委與小吏。

 大順的法律,較之歷朝歷代都完備得多,各衙門都有專門的行政法規,法律條文也日益繁密,這令剛上任的官員難以適應,在處理政務時,越來越倚重衙門內長期任事、精通律令的老吏。就連翰林學士起草的詔書也要經孔目吏審讀無誤後再頒下。免得出了錯,那可是會引起民憤的大事情。

 但有些小吏也屬於惡吏,貪腐起來比一些官員還厲害。小吏散布於朝廷至地方州府各級衙門中,職掌不同,賕賂的方式也不同:進奏院的小吏通過泄漏機密以邀利;三司小吏則利用審核帳籍之便以索賄,而管理官府財物的小吏吏則伺機侵吞、盜取。為害最大的當屬朝廷三省的小吏,特別是管理人事、負責官員磨勘遷徙與黜罷的吏部小吏(銓吏),他們仗著自己對人事任免條法的熟悉,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官闕來脅迫官員,目的無非是索賄、或泄私憤。好在陸承啟撤掉三省。設立內閣,才算壓住了這股歪風邪氣。

 但換湯不換藥啊,內閣的運轉,一樣需要小吏。不然單單憑著那十二個閣臣。一天也做不了什麽事情。

 惡吏除了貪腐之外,欺壓官員也是常事,真的是活久見了。小吏作為官府內具體辦事人員,受製於官員,他們往往通過與官員的周旋來達到徇私目的:遇廉勤之官,暫且收斂自己的行為;遇庸官。則竊權攬政;遇貪官,則與之狼狽為奸。對於在地方上任的官員而言,他們每當端坐堂上,環顧四周都是本鄉本土的小吏,很容易被架空。這麽一來,真正話事的,就不是這個官員了。這也是為什麽地方匪患屢禁不絕,這些小吏都與匪徒勾結在一起,謀獲私利,沒有一點根基的官員,又怎麽敢去惹他們?

 地方州府的小吏不僅與官員交結,與匪徒勾結,還與當地的富豪相勾聯,共同欺壓百姓。有的侵佔民田,有的偽造稅產簿,偷盜稅款;更有甚者,將富豪的稅賦轉嫁到普通民戶身上。這些行為既造成朝廷財稅的大量流失,也加重了民戶的負擔。

 惡吏的危害,陸承啟卻沒能看到,皆因在高位之上,對於民間疾苦,還是欠缺親身體會的。

 派去宣旨的小黃門,是同時出發的。工部衙門比較近,自然回轉得快。而去禁軍大營宣旨的小黃門,自然回轉得慢了。過得一個多時辰,騎著馬的小黃門才算是回到了皇宮之中,向陸承啟回報盧胖子的接旨情況了。

 聽聞盧胖子傻呵呵的捧著兵符,說不出話的模樣,陸承啟不禁莞爾,又有些擔心:“這盧胖子不會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人吧,要是這樣的話,倒也不值得多培養了。但願這些小匪患他能手到擒來,不然的話,我都保不住他……”

 陸承啟對這個盧胖子還是很有好感的, 也想提撥一下他,但如果他連這般“簡單”的剿匪都完不成,那陸承啟也沒轍了。不是不給你機會,而是你不懂珍惜啊!

 與此同時,調動廂軍的聖旨和兵符,已經通過快馬向各個州府宣旨了。這路途遙遠,非得健壯的內侍太監不能勝任。

 陸承啟的意思,便是要通過拉練禁軍,訓練出一支精兵。而地方廂軍,也要慢慢地全都聚集來禁軍大營之中接受訓練,淘汰不合格的兵丁。然後便是邊軍,也要這麽做。通過統一的,有效的訓練,訓練出一支精兵來,這樣才符合陸承啟的預期。

 陸承啟不能讓軍隊這麽腐朽下去了,到時候要是女真崛起,恐怕除了邊軍、禁軍之外,就沒有了能戰之兵,那如何能保家衛國?

 陸承啟的野心,恐怕不僅僅是防禦住遊牧民族就行了,他的野心,可是要徹底征服草原的。但軍隊不堪一戰,他再有野心,也是鏡花水月而已……

 PS:自己看了都覺得用詞有點重複了,沒辦法,時間太緊了,來不及修改潤色,各位書友見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