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91章:太原王家
 太原府,位於河東北路之中,乃是一座歷史名城。古時曾屬冀州,乃是華夏九州之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36郡,設置太原郡,郡治晉陽。漢代全國設十三州,並州刺吏部設治晉陽,這也是太原稱並州之始。

 自晉代以來,直到前朝,太原被稱作晉陽城,已余七百年。大順立朝之初,為了區別前朝,設置州府制度,始稱太原府。

 太原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自古便有“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說法,是古代北方的軍事重鎮。因歷史上有許多皇帝都是從晉陽起家,被世人認為是龍潛之地,因此也別名龍城。

 曾有風水大師言,系舟山為“龍角”,龍山、天龍山為“龍尾”,而晉陽正當蟠龍的中心,故常有“真龍天子”的出現。前朝懼怕再有人起來與他們爭天下,放火焚燒了晉陽城,而後又引汾水、晉水灌了晉陽城的廢墟。後來,前朝因為外患,不得不又在唐明鎮一帶修建起新的晉陽城。當時為了釘破“龍脈”使之永世不得翻身,全城隻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路。自此,太原再無真龍天子出現了,這也是為什麽太原王家日漸式微的原因。

 想當年太原王氏,何等威名赫赫,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並列為五姓七族高門。這五姓七族聯合起來,連皇帝都要給他們幾分薄面。

 怎奈昨日繁華已成雲煙,如今的王家,不過只剩下一個空殼子罷了,人心早就散了。偌大的府院,早已分成好幾家,名義上都聽王家家主的,其實每一房都各行其是,王家家主只是一個空頭銜罷了。

 不過,世家到底是世家。哪怕爛船也有三分釘,王家仕途沒落之後,轉戰商場,倒也取得不菲的成就。前朝並沒有什麽鹽稅之說。只有大順立朝之後,迫於稅收的困難,才實行榷賣制度。把鹽、酒、茶等都列入榷賣行列,以充實國庫。這讓原本已然有些頹乏的太原王氏看到了希望,而且他們的眼光極其狠毒。一下子就看中了任何人都需要的鹽。憑著疏通關節拿到的鹽鈔,以及悄悄販賣私鹽,漸漸聚攏了巨大的錢財,成為了大順最大的鹽梟。

 好景不長,王家的再度風光,不過持續了百余年。或許是太原的風水真的不成了罷,一旨聖意,再次把王家打入深淵之中:親政不久的小皇帝,居然下旨取消官鹽的榷賣了!這無異是一個晴天霹靂,把太原王氏轟得滿眼暈圈。

 先前小皇帝已經整飭了官場。難得地讓官場內的風氣為之肅清了。但對於旨在拿到鹽鈔的太原王氏來說,這卻不是一個好消息。王家家主一直在念叨著生意不好做的時候,更大的打擊突如其來,直接把他敲暈了:“這小皇帝真的不給人活路嗎?”

 望著庫存堆積如山的井鹽、青鹽,王家家主思索良久,一狠心,一咬牙,一跺腳,悄悄聚集了和王家關系甚是密切的其他幾個鹽梟,商討出路。

 這幾家都同意。按照王家家主的意思,一邊鼓動武裝販賣私鹽的鹽匪,截斷沿海的海鹽運輸;一邊謀劃破壞小皇帝的新政。他們的本意是,一旦小皇帝的新政破壞了。那就要回到先前官鹽買賣了,他們又能坐著收錢了。真是應了那句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習慣了日進鬥金,又有誰肯回去啃窩窩頭過苦哈哈的日子?

 這些商人,他們眼裡只有錢財。哪裡管得了別人的死活和國家的興亡?陸承啟的新政,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好的,但對他們是不利的,所以他們要反對。暗中做得那些小手腳,所為的不過是要回到原先那種官鹽制度而已。

 他們自認為行事已經夠謹慎了,也知道這是抄家滅族的勾當。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他們還是決定鋌而走險。他們實在是太小看監察士了,不到兩個月,他們便已經出現在陸承啟的禦桌之上。

 結果當然不用說,陸承啟勃然大怒,已經派出了近五萬禁軍前來圍剿這些世家。王家在朝中也是有消息來源的,先一步得到了消息。此時在長安城郊外的這些世家家主,聞得消息,早就做鳥飛獸散狀,各回各家,各找各媽,自求多福了。

 如果陸承啟不把此事放做廷議,或許真的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就像先前那道聖旨一樣,來得悄無聲息。但一放到廷議之上,那後果便是有某些官員,把消息悄悄的散布出去了,讓這些世家收到了風聲,早就逃回了家中。

 此刻,馬不停蹄地趕回太原的王家家主,緊急地召開了家族會議,大家一起探討如何應對。一聽得皇帝派出了禁軍,這些老家夥,一個個都嚇得腿軟了,連話都說不順溜。

 其中一個還算鎮定,說道:“我認為,還是趕緊負荊請罪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小皇帝不是一個嗜血之人,他連貪官都放過了,還在乎我們嗎?大不了,把囤積的鹽都獻給朝廷,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在座的人都不說話,這個辦法,是目前最好的辦法。王家家主慢慢的抬起頭來,早已經沒有了先前那童顏鶴發的模樣,現在人看起來好似老了十余歲一樣。王家家主叫王元士,今年已然六十有五了。古人壽命不長,年過花甲的人都是很少見的。唯有這般世家,才能讓王元士保養得如此之好。

 王元士先前廣邀販鹽世家和幾夥私鹽頭子,密談如何破壞新政。沒想到僅僅兩余月,事情便已經敗露。他剛從長安趕回太原府,就是為了尋找最後一線生機。

 聽了剛剛那人的話,王元士不置可否。他知道時間緊急,也不知道現在禁軍到了哪裡了,他可是一路換馬不換人趕回來的,連水都沒喝一口,就召開了這個家族會議。王家這麽大,他也不能一言蔽之生死存亡。

 這時,有一個人笑道:“元豐多慮了,我觀之所謂所謂官軍,不過土雞瓦狗耳,憑府中帶甲之士三千,便能痛擊此禁軍也。況且,府中尚有五千弓弩,豈是官軍能比?我太原之人,人性勁悍,習於戎馬,又豈能怕了官軍?大順無道義,不如乘此機會舉反旗,定能四方響應。到時候,大順大廈將傾,尚不知鹿死誰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