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445章:司馬光司馬君實
主角已經離開了,想要看戲都沒有人演了。哪怕文官集團不甘心,可小皇帝的決心這般堅定,如何能直諫得逞?而小皇帝的借口也很足,就是有人敢冒死直諫,也會被視為用心不良的。

 這一仗文官集團輸得一敗塗地,不僅沒能讓小皇帝回心轉意,甚至連最後的希望,都被小皇帝用金口玉言堵死了。先前僅僅是十品官製推行而已,現在小皇帝已經明說了,今後想要做官,唯一途徑就是科舉。想要靠門蔭、納栗這等不公平的競爭,被人揭發的話後果很難預料。

 文官們心思活絡,哪裡不知道小皇帝是在忌憚文官的力量?自漢魏以來,世家門閥佔據了朝堂大部分的官職,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一旦世家團結起來,所產生的力量便是皇帝也要退讓。

 而大順立朝後,鑒於這種情況,決意廢除九品中正製,采用科舉取士。而經過戰亂,大的世家門閥被削弱,小的世家則明顯頹勢下去。如今已然過了百年,世家門閥的影響被削弱到了最低程度。可一些聰明的世家門閥通過轉型,利用家族裡飽學之士考取科舉,然後通過門蔭、納栗等途徑,也能保家族幾十年的榮光。

 太祖、文宗之時,天下剛剛穩定,自然不能大刀闊斧改革,以恢復生產為主。不然以太祖、文宗的見識,又怎麽會不知道增加稅賦的辦法?而兩代之後,大順的皇帝就是錦衣玉食出身了,即便聰慧,又哪裡會想得明白為何他勤於政事,可國庫還是捉襟見肘?

 到了元綬時,國庫真的是拆東牆補西牆。每每遇到災荒之年,國庫又空虛這時,這些心思活絡的文官,便向元綬帝進言了納栗這一招,換個好聽的名目,官方賣官鬻爵。元綬帝正頭疼怎麽填補國庫,那時候范仲淹還沒開始改革,又剛剛登基,經驗不足,不知道怎麽辦。元綬帝又怎麽會不知道公開賣官鬻爵的害處?可火燒眉毛了,隻好捏著鼻子認了。

 後來范仲淹做了宰輔,推行新政,才使得國庫充盈了些。但被汙為結黨營私,被攻訐下台後,楊太師上台,又恢復了原狀。至此,門蔭、納栗做官達到了巔峰。文官集團慢慢擰為一股繩,以楊太師馬首是瞻,不僅把天生死對頭的武官逼到懸崖邊上,還能把持朝政。即便元綬帝後悔,可以他老邁的身體,也阻擋不了楊太師的野心了。為了陸承啟能順利繼位,元綬帝選擇了忍氣吞聲,默默地縱容楊太師。

 就是不知為何,楊太師握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居然向才登基一年多,羽翼未豐的小皇帝妥協。也許楊太師也想學司馬懿篡魏,可人家司馬懿手握兵權,文臣也大多倒向司馬家,他楊太師先前打壓武人太重,竟沒有一絲軍方支持。想要學司馬懿,也還欠缺了些火候。

 再加上小皇帝突然發難,楊太師便是想布局伸手軍隊也沒有了時間。再加上小皇帝不留一絲後路,除了乞骸骨回家一途之外,唯有糾結文官死扛。可大順的文武制度太合理,只要軍權握在皇帝和樞密院手裡,便是宰輔也無權過問。小皇帝只需調動禁軍,楊太師手下全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如何對抗得了?

 若是硬抗,一旦被套上反賊的帽子,定然死無葬身之地不說,“青史留名”更是板上釘釘的事。還不如順勢下坡,既保存了自身,又順了小皇帝的意思,一舉兩得。至於名義上的學生,文官同黨等的死活,又關他楊太師什麽事?死道友不死貧道,只要能倚著皇帝老師的名頭全身而退,便燒香拜佛了。要是楊太師知道,陸承啟那時對掌握軍隊還沒有信心,完全是憑著一腔熱血衝動做出的事,他會不會悔恨得拿頭去撞牆?

 時至今日,才有劫後余生的文官回想起權勢一時無雙的楊太師為何敗得這麽慘了。皆因太祖定下的制度太好了,兵權完全沒落入文官手中之虞。皇帝想要掌權,只要局勢還沒糜爛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完全可以倚靠軍隊扳回來。任何錚錚鐵骨,在高高舉起的屠刀面前,都顯得異常蒼白。

 如此想來,今日之敗也不算太慘。畢竟楊太師那般權勢,都只能自保而已。他們能讓小皇帝不起殺心,也多虧了只有國丈周延華直諫而已。

 想通了這一點的文官們,紛紛過來向周延華表示敬意。奈何刑部尚書周延華是一個不善奉承,也厭惡別人奉承之人,不管前來搭訕的官員是誰,都擺出一副冷冰冰的臉色。

 唯有禦史中丞李然過來,周延華才多說了兩句。

 “周尚書今日之言,擲地有聲,奈何聖上推行新政之意過堅。若假以時日,聖上見到新政弊害後,自是回心轉意。”

 面對李然的說辭,周延華突然一歎,低聲說道:“此番說辭,其實非我想出的。而是司馬君實上遞的奏折,我與君實乃舊交,方才得他傳書而知。”

 李然恍然大悟, 周延華一向文采樸實,哪裡會如此引經據典,原來是背後有高人指點!“原來是司馬光司馬轉運使,怪不得!早先聽聞,司馬君實乃國之棟梁,今日一聞,果然名不虛傳!”

 周延華歎息了一聲,說道:“又有何用?皇上一意孤行,不停勸諫,也不知會鬧出甚麽禍端來……”

 李然即便敢於直言,卻也沒有周延華這膽量直說小皇帝生禍端,連忙拉扯了一下周延華的袖子,說道:“周尚書,此間人多耳雜,慎言!”

 周延華也知道自己說漏嘴了,幽幽一歎,便悶不作聲,隨著退朝的官員,出了宣德門。

 而與此同時,劉琦也像丟了魂一般,渾渾噩噩地出了大慶殿,落在百官之後。他一踏出大慶殿,便給人喝住:“孽畜,站住!”

 劉琦被這麽一喝,緩慢地抬頭一看,竟是中書舍人劉庚。“叔父,你怎麽在此,你不是……”劉琦還沒說完,劉庚就捂住他的嘴巴,趁別人不注意,一把拉他到偏僻之處,沉聲說道:“你這小畜生,莫非想要害死叔父不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