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374章:火炮初成(7)
這是中國官場上的特性,一切功勞都是領導的,自己只是出了牛馬力而已。如果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那距離領導給你小鞋穿的時日,也就不遠了。

 陸承啟見怪不怪之下,也沒有深究裡面的意思。這功勞是實打實的,難道他還會抹了去嗎?估計蘇頌和唐勳也是這個想法,陸承啟也懶得去揭穿了,只是說道:“蘇卿,唐卿,你們鑄成的這門火炮,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遠比拋石機、床弩遠的射程,是這門火炮的優勢,拿來守城,可以使城池固若金湯。只是不適合裝在新式戰船之上,也不適合野戰。兩位卿家也是知道遼人的鐵騎的,以這火炮的射速,在敵人奔馳到軍陣前,能發射幾炮?”

 蘇頌承認了這一點,的確是他們想的不夠嚴密。只是他們真的是已經竭盡所能,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所有事情,可還是解決不了炮管漏氣的問題。萬般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前裝滑膛的火炮。

 見他們都低著頭,若有所思的模樣,陸承啟笑道:“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超乎朕的預料了。如今閑著等沈卿也是閑著,不如且用這三門後裝炮射幾發炮彈,讓朕看看到底為何是失敗品。”

 唐勳到底是先入了官場幾年,聞言連忙躬身說道:“遵旨!”

 接下來便是那兩個學徒的表演時間了,在他們二人的簇擁下,陸承啟再次進了石屋之中。這一次不用以往,陸承啟要求每一門後裝炮都連著試射兩炮以上,這一次這兩名學徒就沒有借口再躲進石屋裡面了。

 “轟!!!”

 “嘭!!!”

 “呯!!!”

 ……

 聽著三門火炮截然不同炮聲,陸承啟都能斷定出,哪一門還算可以,哪一門是失敗品中的失敗品。但不得不說,這後裝炮確實把射速提升上去了。陸承啟估摸著,打完一炮之後,僅需三分鍾左右,就能再次發射。而且無需再調整炮口角度,裝填速度一下子就上去了。大概也和熟練有關,根據蘇頌的說法,這後裝炮已經鼓搞超過三個月了,都是這兩名學徒操縱火炮,熟練些也是能理解的。

 炮聲剛停沒多久,沈括就拿著一張墨跡尚未完全乾透的宣旨走進了石屋,對陸承啟說道:“陛下,臣已然畫好了。”

 陸承啟讓那兩個學徒再去測量一番這三門火炮的射程,蘇頌卻已經給出了答案:“陛下,這三門火炮的射程,分別是五百步、千步、一千二百步。”

 陸承啟點了點頭,有了心理準備,這樣的射程也還在預料之內。炮身漏氣,黑、火藥不能充分燃燒爆炸,提供不了充足的動能,射程自然會近很多。還能有千余步,這已經出乎陸承啟的預料了。這也讓陸承啟有了信心,後裝炮絕對能再上一個台階!即便達不到紅夷大炮的射程,能有其一半也是成功了!

 陸承啟就不相信了,作為全世界公認的最聰明的人種之一,洋鬼子能造出來後裝炮,中國人就造不出來!哪怕是花費再多錢銀,能造出這樣裝填迅速,可以發射開花彈的火炮也是值得的。

 示意讓沈括開始介紹,沈括也會意,把手中的宣旨在一張落滿灰塵的木桌上攤開。陸承啟湊過去一看,由衷地讚道:“沈卿的畫功比朕好多了!”

 沈括連忙擺手道:“臣不敢……”

 陸承啟笑道:“有什麽不敢的,術業有專攻,朕的畫畫確實不怎麽樣,承認也不丟人。難道做了皇帝,樣樣都要比你們強嗎?那朕還要你們做什麽?”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在場的三人聽了,皆面面相覷,不知說什麽好。陸承啟也沒說瞎話,沈括作為《夢溪筆談》的作者,畫功那是不用說的,雖然這本書還未曾問世……

 陸承啟盯著圖紙,這設計圖上畫著一個大炮管,和一根小炮管。沈括解釋道:“這便是臣說的,火炮的子彈了。只是這子彈並不發射出去,而是子彈中的炮彈發射出去。裝填時,可備多幾個子彈,一顆發射完畢,就裝第二個。這樣一來,裝填速度就快了。再加上這子彈也是炮身的一部分,只要測量得當,嚴絲合縫是肯定的!”見到沈括信心滿滿的樣子,陸承啟也被感染了。

 突然,陸承啟知道為何這設計圖看起來很眼熟了,他失聲叫道:“這不是弗郎機炮嗎?”

 沈括一愣,說道:“什麽機炮?”

 陸承啟知道自己說漏嘴了,連忙說道:“朕是說,這門炮可以叫做子母炮。”

 此話一出,他們三人都讚同道:“陛下賜名,果然貼切。如同子母一樣的火炮,喚作子母炮,再適合不過!”

 陸承啟卻再一次被古人的奇思妙想給震驚了,他都沒想到的弗郎機炮,居然被沈括發明了出來。雖然這弗郎機炮的細節部分還沒有完善, 可子母炮的想法,卻是實打實的。至於細節部分,等到炮身鑄出來之後再根據實際添加,也是可以的。

 什麽是弗郎機炮呢?在正史上,明朝中期的時候,這類火炮由葡萄牙傳入,當時中國人叫葡萄牙為“弗郎機”,所以這火炮也被冠名為“弗郎機炮”了。佛朗機炮是一種後填裝滑膛加農炮。由母炮和子炮構成。母炮身管細長,口徑較小。銃身後部較粗,開有長形孔槽,用以裝填子銃。子炮類似子彈一樣,每一母炮備有5至9個子炮,可預先裝填好彈藥備用,戰鬥時輪流裝入母炮發射,因而提高了發射速度。

 只不過因為口徑問題,這類型的火炮射程並不遠,只在一裡地到四裡地左右,在四百步的時候,準頭最佳。但如果鑄成千斤巨炮,想必也不會遜色於那紅夷大炮!

 越看越是震驚,要不是確認沈括不是重生人士,陸承啟還真道遇到了同伴了。明白了子母炮的原理後,陸承啟歎道:“如此奇思妙想,也唯有沈卿能想得出了!依朕之見,此子母炮遠比紅夷大炮要好。這樣吧,朕命沈卿、蘇卿、唐卿你們三人協同鑄炮,不管你們用什麽辦法,一定要盡快把這子母炮給朕鼓弄出來。射程無需太遠,能有兩三裡的模樣,已經很足夠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