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368章:火炮初成(1)
.

 車窗外的農忙景象,陸承啟看得津津有味。→97免∴費/小×說網:WWw.FγeЕ97.ΝеΤ不管在哪個朝代,農村的變化都是最小的。眼前農民忙著燒荒,準備種上冬小麥的景象,和後世也差不了哪裡去。這些農民,知天時,懂時令,靠著經驗的積累,漸漸懂得如何一年兩收。他們也明白,如果種植冬小麥,肯定會讓自己的生活好一點。

 這些農民,佔了大順人口的絕大部分。他們雖然勤懇,但奈何知識缺乏,慢慢地手中的土地越來越少,最終被地主官紳給兼並了去。而這些農民,最終也淪為了佃戶。在這方面,這些地主也不是毫無人性,兼並了土地之後,也還能給農民一條活路。只是到了災荒年間,地主們催租而引發的農民起義,也絕不會少了。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死亡。在有心人的挑撥下,沒有見識的農民就被裹挾起來,成了“民變”。這些人往往會用宗教色彩包裝自己,通過愚弄愚夫愚婦,達到唆使饑民,組織饑民的目的。

 而諷刺的是,即便是這些農民為了生存一搏,卻換不來什麽好處,反而是自己的性命丟在了戰亂之中。而與教科書上說的農民起義有重大積極意義所不同的是,“起義軍”到的地方少不了燒殺擄掠,以致生靈塗炭。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運動,使得掌控皇朝的統治階級在某些方面和程度上調整生產關系,使之適應不斷變化著的生產力的發展,這是農民起義運動的積極進步性,是值得肯定與讚揚的!然而,存在著不可調和的階級鬥爭,就沒有不流血犧牲的。農民起義運動中的死傷的民眾讓人瞠目結舌,動輒成千上萬,可謂是屍骨如山,血流成河。

 其實,中國的農民習慣於做安順良民,忠於自己生活的朝廷,而且農耕時代農民對物質的要求比較低,較能安於現狀,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和老婆孩子一起過著平淡的生活,享受天倫之樂,他們是懶得起來造反的。除非是天災人禍,社會大亂,觸及自己的根本利益,使自己生活不下去時,才會被迫鋌而走險,起來造反。然而充滿激情的農民起義在革命衝動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大多數的農民起義者可能僅為了能填飽肚子,而盲目地跟從一些起義領袖參與鬥爭。他們很容易被一些欲施展報復而不得志的封建中下級地主階級的蠱惑、利用,甚至成為個別人性扭曲,嗜殺貪財的小人為打擊報復,破壞社會的工具。而許多農民起義者卻不能明白,反倒一次又一次地成為他人掌控之物,何其痛苦?何其悲哀?

 在農耕時代,農業生產是頭等大事。經過戰爭的破壞,不要說農時的耽擱,田園的荒蕪,即便是戰爭平息之後,青壯年男丁傷亡無數,這使得農業生產缺乏足夠的勞動力,造成“十室而九空”,婦女、老人不得不從事繁重的農務活動。

 如果想要跳出這個怪圈,必須要擺脫僅靠土地出產這個落後的生產模式。因為靠天吃飯的風險太大,一旦有了災荒,就會讓歷史重演。建立糧食儲備是很必要,同時開墾荒地,增加耕地面積也是可行的辦法。如果鼓勵農戶養殖家禽家畜,則更能抵禦天災。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可以上升到國家安全角度的,半點都疏忽不得。

 而大順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江南的土地都沒有經過深度開墾,很多地方都還是荒無人煙的。沒辦法,在這個時空,經濟還是集中在中原地區,江南那是“南蠻之地”,經濟落後。

 正當陸承啟靜靜思索著施政方法的時候,坐在陸承啟身旁的唐勳輕輕推了陸承啟一把,說道:“陛下,軍器監到了。”

 陸承啟這才回過神來,馬車不知何時已經在月台上停住。馬車停穩之後,車夫大聲吆喝道:“軍器監站到了,要下車的下車了!”

 笑了笑,陸承啟也站起來,轉頭問唐勳道:“從出發到現在過了多久?”

 唐勳回答道:“約摸用了一盞茶。”

 一盞茶也就是一刻鍾,陸承啟心道:“這速度不慢嘛!”在他看來,沒有了馬匹的自行震蕩,這公共馬車應該會比較慢,卻不料遠超預期。可能也是跟載客未滿有一定關系,陸承啟無心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他更關心的是新鑄出來的火炮到底是什麽樣子的。

 從車廂後面下了馬車,在軍器監站也有稀稀疏疏幾個乘客上了車。見到一車廂的帶刀官差,這些農戶打扮的百姓嚇得都不敢說話了。

 公共馬車絕塵而去之後,陸承啟也來到了新建的軍器監大門外。亮了一下令牌,守在門口的監察士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請陸承啟進了軍器監。而蘇頌也聞訊趕來,只見他疲憊的臉上,藏不住興奮,對陸承啟開口就道:“陛下,快跟臣來,火炮已經鑄成了,和陛下所說的並無二致!”

 說罷,一個箭步上前,拉起陸承啟的手就往試射場跑。陸承啟被蘇頌拉住走了兩步,苦笑地掙脫了他的手,說道:“蘇卿,莫急莫急。朕知道你們都沒用過早飯,先吃了再言其他。這俗話說得好啊,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話音未落, 身旁眾人便哈哈大笑起來。蘇頌知道自己出了醜,可他一副為了火炮拚了性命的模樣,卻讓陸承啟感到十分欣慰。只是看到蘇頌臉上的倦容,那一臉憔悴看得陸承啟十分心疼。這樣的科學狂人,要是弄壞了自己的身子,那可是他的損失,大順的損失,漢人的損失啊!

 陸承啟高聲說道:“各位工匠為了鑄炮都辛苦了,朕命禦膳房熬了些粥羹,大家先吃了再做事吧!”

 這些鐵匠和學徒們,哪裡見過如此關心他們的皇帝,一個個感激得痛哭流涕,跪下哽咽道:“謝陛下聖恩!”

 陸承啟倒是被他們又笑又哭的弄迷糊了,連道:“莫要多禮,快快平身!不過是一鍋粥,值得如此麽?”當即讓貼身小太監拿出食盒,端來碗筷,給所有工匠盛粥。只是兩個貼身小太監,只能提著兩個大食盒,裝不了多少粥。軍器監起碼有三百余人,每人只能喝到半碗而已。即便如此,此舉已經收買了所有工匠。可以預見,只要陸承啟一句話,這些工匠肯定會赴湯蹈火的。沒辦法,這個時代綱常禮教深入人心,皇權至上是普通百姓所認同的事情。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