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27章:口水戰
  耶律良不能答,他的副使卻回答到:“陛下,我等草原之人,隻懂得一個道理,那便是弱肉強食。我遼國強大了,便能打得周圍列國俯首稱臣。陛下所言竊物一說,我等不以為然。”  陸承啟微笑駁道:“那既然如此,朕的軍隊打敗了你們遼國的軍隊,也不是耶律大使所說的不宣而戰了?那朕俘虜了遼國將士,也不用歸還了?”

  那副使被陸承啟捉住兩人說話間的語病,一時反駁不了。耶律良歎了一聲,說道:“陛下,吾等非漢人,漢人典籍讀得甚少,遼國禮儀也不同大順之禮儀,吾等不懂也是正常。但吾等前來,隻為那些被俘將士而來,還望陛下高抬貴手,放他們回國,與家人團聚。”

  陸承啟聞言,覺得好笑,說道:“朕也不怕與你們說個明白,想要他們回去,也可以。拿錢財來換,一個百夫長,千貫錢;一個千夫長,萬貫錢;一個萬夫長,十萬貫錢;若是你們皇帝的堂弟,耶律涅魯古,那就要五十萬貫,才能體現他的身價了。”

  耶律良聞言,驚得魂不守舍,半晌才回過神來。什麽時候,大順變得這般商賈化了,開口閉口索要錢財?他們三個遼國使臣,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作答。

  耶律良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此舉是否不合禮製?”

  陸承啟微皺眉頭,說道:“怎麽不合禮製了?我大順雖沒有這等禮製,可你們大遼有啊!朕嘗聞,你們大遼被俘虜了之後,要贖回人,就必須繳納贖金。如果不繳納,被俘之人就要成為奴隸了,不知道朕的理解,對還是不對?”

  耶律良又被自己的話堵死了自己,他欲哭無淚。契丹部落裡面確實有這個規矩,打敗仗了之後,想要贖回自己部落的青壯漢子,就必須以牛羊錢財來換回。可那已經是很久遠的年代之前的事情了,現在契丹部落已經漸成了半遊牧半農耕的遼國,哪裡還有這等規矩?

  他哭喪著臉,說道:“陛下果然博學多才,吾等部族,確有此規矩。可……”

  陸承啟截斷他的話頭,說道:“有這樣的規矩就是了,朕就按你們的規矩辦。既然想要贖人,那就繳納贖金吧。沒有那麽多錢銀,可以用牛馬羊等來等價交換。你們這些契丹人,每年都南下犯我大順邊境,擄掠我大順邊民,真當朕是一個隻挨打不還手的笨蛋?告訴你們,若想贖人,交夠了錢財,朕自會放人。少一文錢,朕都不放!”

  陸承啟如此“匪氣畢露”,著實嚇壞了不少人。徐崇光呆呆地看著化了妝的陸承啟,似乎不認識眼前這個皇帝一般。是啊,哪一朝哪一代的皇帝,有這般貪錢的?先前抄了貪官的家,這個無可厚非;鼓勵商業發展,嘴裡說的是為增加國庫收入,也的確增加了收入,徐崇光也認了;可眼前人家索要俘虜了,陸承啟還是揪著“錢銀”二字不放,這就有點那個……有損皇家威嚴了。誰見過皇帝這般不顧禮儀,撕開偽裝直接要錢的?

  徐崇光和十二閣臣,禮部尚書馮承平,軍事參謀部眾官都驚呆了,一時間都忘了勸諫這回事。

  耶律良苦笑道:“陛下,可這規矩,吾等部族已然棄用時日久矣……”

  陸承啟不悅地地說道:“你們是來故意消遣朕的吧,打了敗仗,想不出代價就把俘虜拿回去?這天底下哪有這等好事!朕的禁軍,也是有娘生,有爹養的,他們傷了,殘了,死了,朕都心疼得緊。你們作為不正義的一方,打了敗仗還想就這麽輕易奪回屬於我大順的戰利品,

哪有這般好事!朕的禁軍,發餉要錢,撫恤要錢,不向你們要,找誰要去?”  這一口氣,陸承啟在心底已經憋了很久了,今天終於發泄了出來。自從重生以來,他每日戰戰兢兢,勤政為國,圖的不就是這天嗎!遼國那強大的軍事實力,就像一塊巨石,壓在陸承啟的心頭上,讓他每一日都不敢掉以輕心。

  幽州之戰勝利之後,陸承啟才算徹底松了一口氣,起碼在幾個月的時間內,不會再擔心遼國有軍事行動了。他也可以捉緊時間,發展一下軍隊戰鬥力,練出幾支精兵,那樣的話,就不怕契丹人再次南下犯邊了。

  想要就此反擊,大順的底氣還是差了些。第一,戰馬不足。大順雖然由於歷史的原因,握有黃河河套和幽雲地區兩個馬場,但因為是官營的牧馬制度,馬匹的數量是足了,質量卻是不行的。這些馬多為駑馬,只能拉車,不能當做戰馬。稍微衝刺一下,就已經脫力,哪裡能上得了戰場!騎兵沒了衝擊力,就如同一個放大了的靶子,敵方的弓箭可是認不得人的。

  第二,後勤不足。遼國的廣袤,不比大順小。想要打這麽大的國家,沒有完備的後勤制度,那只能想一想而已。 君不見,漢武帝耗盡了文景之治積累下來的錢財,才把匈奴趕出草原,使得匈奴人遠赴中東。但打跑了匈奴人之後,漢朝也因此傷了元氣,後面便一蹶不振了。陸承啟立志要做一個中興之主,就不能不考慮這個問題,打得過的時候,也要考慮,打下來有什麽好處。如果給大順平穩局勢造成不利的因素,陸承啟寧願不打。在馳道沒有建成之前,後勤得不到保障的時候,陸承啟是不會輕易開啟對遼國的戰端。按照戰略計劃上來說,現在大順處於戰略防守階段,以防守為主,反擊中有一些進攻。叫那些以為大順好欺負的契丹人知道,大順已經不是以前的大順了,因為現在的皇帝,換成了陸承啟!

  第三,國內也不是很太平。滇黔地區,有剪徑蟊賊,漸成氣候,不得不防;登州、青州之地,水寇日益猖獗。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內,是很有道理的。民眾連生命財產都得不到保障,哪裡有什麽余力支持朝廷打仗!

  有了這三個困難,想要反攻遼國,是天方夜譚。但遼國想要再次集結大軍進攻大順,也是很不簡單的。遼國是部族制度,要想集結大軍,就要從各個部族征兵。若是打勝仗還好,打了敗仗,哪個部族想要成為這個冤大頭?所以遼國的軍事實力一定程度上,是大順自己慣出來的。遼國的百戰百勝,裡面多少摻入了些歷次對中原軍隊的勝利氣勢,其實拋開這個因素來看,遼國軍隊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