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66章:鬧事
悄無聲息之下,一場輿論戰展開了新一輪的戰況。 [.m. 超多好看小說]首先是《書社報》開始發炮,轟擊《時政報》,說他們不顧君子之道,偏袒一個沽名釣譽之輩。

 《時政報》當然不服氣了,大家都是文人撰稿,憑什麽就你的風骨卓絕,我的就不是風骨錚錚了?立即撰稿回罵。一時間,兩間報社,由文人操刀,字墨為武器,又開始了一輪嘴仗。引經據典,罵人都不帶髒字。要是學識少一些,恐怕根本看不懂說的是什麽。

 這些文人,幫著禦史台,搜羅了黃錫時的詩句,扣詞扣句找到了許多所謂造反的“例證”,如“贏得百姓語音好,強過一年居城中”,出自黃錫時所做《赴湖州任》一詩,《書社報》認為是辱罵先皇;“讀書不讀律,爾君則無術”,出自黃錫時《勸讀》一詩,《書社報》則認為是隱射先皇執法不嚴;“東海自知浪潮鹹,應教灘塗變斥鹵”,出自黃錫時《觀東海》一詩,《書社報》則認為黃錫時是暗中譏諷先皇設下官鹽鹽鈔一事……如此林林總總,不下十余處,皆斷章取義,謾罵當朝工部尚書。

 《時政報》當然不幹了,大罵《書社報》不講道理,同時給出了反駁的理由,把黃錫時的詩句,全文摘抄在報紙上,諷刺《書社報》斷章取義,汙蔑當朝重臣。

 不識字的老百姓,看的是一個熱鬧;讀書不多的人,也聽不懂他們到底在爭論什麽,只是覺得好厲害的樣子。[.]酒樓茶肆,念報之人,每日都有不錯的收入。皆因長安城的百姓,都來看個熱鬧。有些稍有學識的,還裝模作樣地分析上意,說得煞有介事一樣。這些個老百姓,就好似在看戲劇一樣,每日來追劇情,看看到底發生到哪一步了。更有甚者,已經開始編撰朝堂故事,在瓦舍之中,表演了起來。

 而罵戰的主力軍,紛紛絞盡腦汁,撰文編稿,竭力想駁倒對手。可惜朝廷的事情,變幻莫測,又豈是他們能揣測得了的?他們又沒有身在朝堂,就算是做官的,身在其中也說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在官場中爬摸打滾了幾年的人,都不會去趟這渾水,畢竟官場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存在。說不定你順了這個人的意,就逆了那個人的情。手腕不夠,門路不多的,就只能明哲保身了。久而久之,這種模棱兩可的處事態度,被奉為官場中人的處世哲學。到了後來,不知為何,就跟中庸聯系在了一起,糟蹋了這千年來最為高尚的道德標準。可悲,可歎!

 而這些文官,信奉什麽“半部論語治天下”之類的思想,把儒家捧到了一個極高的地位,連帶孔子的後人,孔家都成了第一世家。

 力捧儒家的後果,便是這些文人,都有股莫名的自信,認為自己的能力天下第一,誰都不服。更為要命的是,儒家只是一個世界觀,它並不是一個方法論,各人有各人悟出的道理女學生的男老師。有的人悟的是真理,有人悟的道理卻是似真實假。偏生這些人還不甘於平淡,紛紛著書立傳,宣揚自己的思想。僅僅大順一朝,從開國到洪祥年間,各地的儒家學派都紛紛出爐,如剛剛興起不久的大儒周敦頤的濂學、邵雍的象數學、張載的關學、程顥、程頤的洛學、司馬家的朔學等,呈現各人說各人學說的態勢,誰也不服誰。

 正是由於這個矛盾,讀書人之間的爭論也不會少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悟的是真正的儒家道理,自然就聽不進去其他學說了。各個流派的信徒都是讀書人,讀書人之間的爭論,又豈會少了?報紙的出現,不過是因緣際會,給他們提供了爭辯的場地罷了。

 而就在第二日,《書社報》開始發力了,廣邀同門,要在禮部衙門前,跟《時政報》的秀才們展開一場爭論,由禮部官員,評論誰勝誰敗。

 此舉一出,《時政報》也不甘示弱,也對《書社報》下了戰書。

 陸承啟接到監察司暗報之後,攤開報紙一看,登時大驚,暗道:“這是一個偶然事件,還是有人有心挑撥?”

 但無論如何,都要製止事態的發展,哪怕捉不到幕後黑手,也不能讓事態這樣發展下去。陸承啟終於展露了他霸氣的一面,立即下旨,讓監察士追回所發報紙,一律不許出長安城。同時封閉這兩家報館,要捉拿撰稿之人。同時,監察士在禮部衙門嚴陣以待,見到散布謠言者,皆捉拿下獄。

 國家機器,在這一時間,開始發力了。第二日,不少讀書人來到禮部衙門,還沒來得及展開辯論,就給監察士按倒在地。

 一個頗有“風骨”的讀書人怒道:“你們這些走狗,你能封得住余一人的嘴,豈能封得住天下人的嘴?”其余之人紛紛叫嚷起來,場面一度混亂。

 長安城裡,多少年沒出過這樣的亂子了?百姓們記不清了,上一次還是先皇時期,大發雷霆所致,全城人心惶惶。現在陸承啟一旦發威,登時變了一個樣子。都說天威難測,陸承啟隱忍了這麽久,終於露出他的獠牙了。

 可惜,陸承啟的動作還是太慢,一些報紙已經流出了長安城,甚至一些城外的印刷作坊,還在偷偷刊印,這也是陸承啟始料不及的。

 一日之後,整個大順境內,都在討論這個話題,莫不是聖上極怒,在禮部衙門前鬧事的秀才,皆被捉拿,可能還會受皮肉之苦雲雲。

 傳言越傳越歪曲,甚至出現了陸承啟不滿讀書人,想打壓讀書人地位的說法。一時間,大順境內的讀書人人心惶惶,對這樣的謠言將信將疑。畢竟陸承啟大力提升武人、商人、工匠等的地位,讀書人早就有一種不安全感了。現在出了這樣的事情,哪個讀書人心中沒有一根刺?也難怪謠言有市場了。

 一時間,長安城中草木皆兵,所有的秀才們,舉子們,都不敢太過放肆了異時空—中華再起。先前陸承啟下旨不以言論論罪一說,也沒有人再提起。畢竟官字兩個口,你要是犯到了天家威嚴,以罪論處,你又哪裡辯論得過?小提示:電腦訪問進 手機登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