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644章:金榜題名時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闔家團圓,身體健康!)

   被陸承啟叫出來,說教了好長時間,蔡襄才被放回集英殿。人老成精的蔡襄總算把陸承啟的話套出來了,原來這小皇帝先前根本不認識他!!!

   這麽一想,蔡襄恨不得給自己兩個耳光,真是沒事找事乾,乖乖地呆在杭州府多好,反正三年一調,怎麽都回不到長安。也不知道自己發什麽神經,竟在“深思熟慮”下,寫了封奏折給小皇帝。

   這下好了,小皇帝肯定是動用了監察司,查到了自己的底細。以他在福建路、泉州、福州、開封、杭州以來的政績,肯定是這樣,小皇帝“見才起意”,不讓他致仕回鄉的。

   當然,他不可能想的到,陸承啟根本就不用監察司,在後世,“米蔡蘇黃”四個書法家的名字,可謂是如雷貫耳。米芾、蘇軾、黃庭堅都出現了,單單缺少一個蔡襄。現在好了,蔡襄也出現了。有名人情結,想要集齊所有名人,好召喚出一個盛世來的陸承啟,怎麽舍得放過他?這中間的彎彎繞繞,蔡襄是想破腦袋都想不到的,原來自己是受“名聲”所累,而且是後世的名聲……

   這個小插曲過後,殿試依舊毫無波瀾地進行著。巡考官做些什麽,這些士子一無所知,他們都沒寫完卷子,正全心全意投入進去,哪裡有時間管其他事情?再加上古文四六駢文什麽的,頗為費腦,半個時辰也寫不到百來個字。要想形成一篇言之有理,無懈可擊的文章,還是需要功力的。殿試規定只有六個時辰,對於才思敏捷的士子來說,時間足夠多了。可是對於一些慢熱的,時間很緊,甚至還可能沒有寫完。

   至於陸承啟,他哪裡有那麽多時間在集英殿呆著看這些士子寫一些之乎者也,他可是有著一大堆奏折沒有處理的。內閣不過是票擬罷了,至於批紅,還得他親自來。

   一日時間,很快過去了。等陸承啟處理完那堆奏折,已經時近午時。再過兩三個時辰,就該交卷了。這些士子也不容易,連午飯都顧不上吃,餓著肚子,一直在奮筆直書。

   三個時辰,很快就過去了。巡考官可不管還有誰沒有寫完,鑼聲一響,就一並收卷。不到一刻鍾,這些士子就都被請出皇宮了。

   而後,如同貢試一樣,編排官、封彌官、對讀官、初考檢點試卷官、覆考檢點試卷官、初考官等臨時指定的官員,開始忙碌起來了。封彌的封彌,謄錄的謄錄。雖然沒有貢試那般有近兩萬份卷子,可五百份卷子,已經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了。畢竟省試的時候,文章高低一眼就看得出來,可殿試是要給小皇帝親自過目的,要是除了差錯,那就是欺君之罪了,要掉腦袋的。

   這次殿試,可沒有上次那麽快的效率了。畢竟文彥博不是禮部出身,處理起卷子來,也慢慢吞吞的。寧願慢一點,也不願出差錯,所以這一審閱卷子,竟過去了十天。其中陸承啟還多次派人催促,文彥博都說正在批閱卷子中,還沒有詳定出來。

   十日過後,文彥博總算批閱完了,送到垂拱殿供陸承啟審定。

   陸承啟認真地把前十名和最後幾名的卷子都看了一遍,有點疑問地說道:“今科為何沒有士子被黜落?”

   文彥博認真地說道:“陛下,依臣看來,這些士子答卷,各抒己見,可謂人才。且此次恩科,舉子人數有一萬九千余人,取中人數不過五百有七,對比起來不足一提。若是殿試再行黜落,則天下嘩然,士子之心不穩。是以臣認為,無須黜落。再者,這些士子都是人才,若行黜落,亦為十品官。以其之才,區區十品官,定能勝任。”

   陸承啟默默地點了點頭,說道:“文卿之慮,固然有理。朕也有疑問,既然士子達不到朝廷取士要求,自是不能取。朕看了卷子,認為自四百六十名以後,連卷子都未曾答完者有,答非所問者有,阿諛奉承者有,如此‘人才’,取之至令朝廷臉面無存,何必網開一面?朝廷取士,公平公正公開,朕看了文卿批語,自四百六十名之後,皆為五等,何必取之?”

   陸承啟口中說的五等,其實是早在六十年前,殿試就有規定:學思優長,詞理精純為一等;才思該通,文理周率為第二等;文理俱通為第三等;文理中平第四等;文理疏淺為第五等。既然為第五等,陸承啟的意思也就很明確了,黜落四百六十名以後的士子,隻取前四百六十名進士。因為分科不同,所以第一等為賜進士及第,第二等賜進士出身,第三等為賜同進士出身,第四等為賜同學究出身,第五等只能黜落了。

   文彥博認真地說道:“陛下此言,過於武斷。臣須再將這些黜落卷子批閱一遍,以防有誤判之嫌!”

   陸承啟很欣賞他的辦事態度,可他如此“頂撞”自己,有點惱怒。可想了想,要是自己聽不見臣子的意見,也是不好的。畢竟不是什麽原則性的事情,就由他了吧。“文卿盡職盡力, 朕心甚慰。你且再批閱一遍,努力尋出四等之上士子,莫要製造出甚麽科舉冤案。”

   文彥博說了聲“遵旨”,便又是用去一天,才堪堪裁定出最後的取中人數,為四百六十七名。陸承啟沒想到,他真的又仔細看了一遍,在陸承啟面前軟磨硬泡,說這七個士子雖文思不捷,可勝在穩重,是個人才。陸承啟猶豫再三,總算覺得他們的文章文理還算過得去,也網開了一面。

   於是,此次恩科歷時一個多月,總算殿試排名也出來了。

   隨著一聲鑼響,皇榜張貼,又是一年金榜題名時。

   不出意料的是,此次殿試頭名狀元,為張載。其實大家都知道,張載是小皇帝點名的“聖人”,如果不是第一,怎麽服眾?小皇帝這是要造出一個“聖賢”來,而張載的所作所為,也確實稱得上是聖賢,所以張載名列第一,貴為狀元,沒有人有什麽異議。真正讓人新奇的是,第二名蘇轍,竟為上次恩科狀元蘇軾之弟。這一下,長安城百姓對蘇家的興趣也就更大了,甚至還有人挖掘出來,蘇軾蘇轍兩兄弟的父親蘇洵,也是一個大文豪,至此三蘇的名聲鵲起,為世人所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