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工程師》第七十六章 無農不穩
  高峰接著說道:“有道是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  “等等,你這話什麽意思?”不等高峰說下去,谷正打斷道。

  又亂用詞,不過這次倒能解釋清楚了。

  高峰答道:“農是指農業,也就是糧食,沒有糧食天下就會大亂,有了糧食人心就會安定,所以才說無農無穩。工就是指手工業,泛指作坊,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縣城,有了作坊,才能製造出物品來,這些物品大到國家戰略使用,小到家庭使用,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強大的標志。商就是指經商,使貨物流通起來才能促進地區繁榮,才能夠賺錢,有錢賺當然富有了。”

  高峰盡量用大家聽得懂得話來進行科譜,免得再次被疑問。

  只是他這個解釋又顛覆了大家的認知。

  在宋朝,雖然手工業和商業很發達,但它們的地位依然尷尬。國家雖沒有多少限制政策,卻也不鼓勵它們發展,更悲崔的是從事這些活動的人,其社會地位很低,一般是不允許他們參加科舉的。

  當然,從仕這條路並沒有完全被堵死,英宗治平元年(1064)六月曾詔令:“工商雜類,有奇才異形者,亦聽取解。”也就是說,只有那些奇才和有特殊貢獻的人,才能夠從仕做官,而廣大的工商人士是無法得到從仕保證的。

  這種情況的產生,主要原因還是仕人瞧不起工商人士,認為他們重利而輕義,會亂了國家的朝政。在這個儒家一言堂的時代背景下,要把其它諸家的地位提升,根本是不可能的。

  雖然事實上工商業在大宋已佔有很大的比重,但像高峰這樣明目提出“無工不強,無商不富”的論點來還是首次。

  好在這種提法只是強調它們的作用,並沒有觸碰到宋朝的基本體制和儒家的地位,所以眾人雖然詫異,卻沒有人出聲反對,更主要的是,現場坐著的大都是工商人士,他們豈能反對自身作用的提升?

  高峰來到地圖前,指著上面繼續講到:“先說農,農是我縣的立縣之本,是我縣發展的重中之重。

  我縣南北各有一河,北為複新河,南為黃河泛濫後遺留的大沙河,兩條河流交匯於運河,由此形成了西部水少、東部水系豐富的地域形態。

  依據這種地域形態,我縣可以統一籌劃,把原來各自為政的種植方式,改為西部種麥、東部種稻,成規模種植,其好處是:政策統一、便於興修水利和實施褒獎。

  如此,全縣將大體分成東稻、西麥、南果、北鹽的整體格局。”

  “好一個東稻、西麥、南果、北鹽的整體局面,總結得太好了。”谷正不由得拍案稱絕。

  之前官府隻管收稅,哪管你地裡種的是啥,更不要說對植物實施政策管理了。如今聽到高峰的分析,眾人才恍然明白,種植作物還可以這樣統籌。

  “高公子所講不錯,只是國家稅收如何保證?”谷安詢問道。

  谷正聽著興奮,卻忽略了一點,上交國庫的糧食,如果比照往年慣例出現了偏差,會被上憲追責的。

  你這個東西南北一出來,好管是好管了,可上交的糧食肯定會變化,谷安這才有此一提醒。

  谷正也明白了其中的關鍵,只是他不以為意,手中有錢,還怕稅不好交嗎,不過,他還是想聽聽高峰的意見。

  “此事十分好辦,可有兩個途徑。一是從今往後上交之稅全部兌換成銀錢,這樣既能減少運輸壓力,也可以把糧食留在本縣,

除滿足本縣定額需求外,還能做好預防災年的儲備,這是兩全其美之策。二是按往年慣例所交,按比例增減,向外縣采購糧食,如此可解除大人的煩憂。”高峰講道。  “好,先按第一條辦,若朝庭不同意,再走第二條路。”谷正拍板道。

  他對高峰越來越信服。作為知縣,許多東西只能模糊地感覺到,卻沒有一點點手段,如今高峰幫他撥雲見日,就好似一捆亂麻給捋齊了一般,看上去十分舒爽。

  “大人,其實農最重要的不是區域種植,也不是交稅方式—”高峰接著說道。

  “噢,那是什麽?”谷正奇道。對他來說,這兩點就是最重要的。

  “是土地的利用率。”高峰道。

  “利用率?”谷正對這個新名詞好似明白一些,畢竟從字面上就能理解。

  “對,就是一塊地能產多少糧食,越多就說明利用率越高,反之則越低。”高峰解釋道。

  隨之,高峰指著地圖又說道:“我縣可用四成良田,算下來有近五十萬畝,可它除交稅外,僅僅供不到四萬人的生活還要勉強,這足以說明我們的土地利用率有多麽的低。”

  聽到這裡大多數人都有疑問,只是眾人知道,高峰主動提起這個問題,自然有應對策略,因此都沒有上前詢問。

  高峰接著說道:“以麥為例, 我們的土地平均下來年畝產麥不過百斤,豐年也就兩百余斤,產量如此之低無怪乎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換季作物少,二是土地肥力跟不上,三是蟲害無法防治,四是自留種子。”

  除一、四點外,高峰說的其它兩點正是大家的疑問,也是時下產量低的主要原因,所以聽到這裡,眾人不禁頻頻點頭表示認可,至於一、四點,沒有人聽出高峰的玄外之音,又怕自己提出疑義會被他人嗤笑,故此大家都保持了沉默。

  大家不提疑義,高峰卻知道這是事實,在大宋朝沒有玉米、土豆、甘薯、馬鈴薯等高產作物,也沒有棉花、花生、辣椒、番茄、西瓜等作物,因此才會說出換季作物少的話來。

  至於自留種子這一項,完全是相對於後世雜交糧種來說的,不過,這種場合不適於過多解釋,他只是帶上這麽一句。

  既然說出問題來了,那就得提出解決辦法。看眾人都望向自己,高峰隻得笑笑道:“其實我現在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去!說了半天,原來是虎頭蛇尾,把大家閃了一頓。不過,此子看問題如此精準,說明他真正思考過,對此,還是應該鼓勵的。

  “當然,若給我一至兩年時間,我保證能解決掉大部分問題。”當眾人失望之際,高峰卻大言不慚地講道。

  PS:山人寫作十分辛苦,但願朋友理解難處;如若手中有張票票,順手投出心中舒服!第二更送上,感謝!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