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龍城
在王莽努力的勸說之下,王世充最終同意出兵河東,但前提必須是在元蒙鐵騎南下晉軍無暇他顧,並且並南三大諸侯一同出兵的情況下,否則單憑上黨根本沒有任何取勝的機會。
而得到王世充支持的王莽,也開始了事實自己的計劃,首先就是勸說鐵木真南下,而這也是王莽所有計劃的核心,畢竟沒有元蒙牽製晉軍的話,之後的一切假設都不會成立。
唯有元蒙出兵,讓晉軍無暇南顧,才能讓並南另外三大諸侯看到希望,從而配合上黨一起出兵搶佔司州,從而快速擴軍以圖自保。
說實話,王莽是不想借異族之力的,畢竟無論怎麽打這都是華夏的內戰,而他又是一個極端種族主義者,排斥乃至厭惡除華夏之外的全部異族。
可秦昊給王莽的壓力實在太大,雙方之間的實力差距也過於懸殊,已經不是靠謀略就可以逆轉的了。
若是不借助異族之力的話,王莽甚至看不到也一絲一毫的希望,可就算借助異族的力量來牽製住晉軍,這一戰也依然是輸多勝少。
王莽雖忽悠王世充說勝率有七成,但實際什麽情況他自是最清楚不過,就算之前的一切前提都完成了,也只有不到五成的勝算。
戰爭比拚的無外乎士兵的訓練、裝備的精良,以及將帥的水平,而可三點己方明顯都不如秦昊。
士兵和裝備就先不提了,單拿將帥這一方面來說吧。
秦昊那邊光是武將榜前十的猛將,就有李存孝、冉閔、薑松、賈複四個。
另外還有趙雲、裴元慶、雄闊海等名將隨從。
至於名帥,更是有薛仁貴、蘇定方、秦瓊等人。
另外,王莽還嚴重懷疑那個‘白啟’,其實就是傳說中的殺神、人屠‘白起’。
這陣容堪稱豪華,完全沒有任何的弱點。
在看看自己這邊,王莽簡直不忍直視,猛將倒還有幾個能拿出手,名帥則是一個都沒有。
至於王莽自己,他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幾經幾兩,對付一般的將領倒還行,但跟白起之類名帥對抗的話,根本沒有任何取勝的機會。
“自己這是要用青銅配置,去硬杠秦昊的一身神裝啊。”
王莽心中苦澀萬分,他當然知道這一戰的風險極大,可若是錯過這次機會的話,那上黨覆滅不過是早晚的問題,王莽也就沒有任何入局的機會的了。
真到那時,擺在王莽面前的只剩下最後一條路:放棄自己的野心,擇一明主進行輔佐。而這卻是王莽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所以,就算是面對這個世界的最強boss秦昊,王莽也依然選擇了進行拚死一搏。
勝了,加入爭霸天下的行列;
而一旦敗了的話……王莽沒想過。
“有機會,秦昊並非無懈可擊,自己還有機會!”
王莽看到了自己唯一的機會,滿於是懷著決絕離開了上黨,並在巨毋霸等將的保護之下,前往了草原去遊說元蒙皇帝鐵木真。
臨行前,王莽深深的看了眼洛陽的方向,冷冷的自語道:“秦昊,接下來就是我們兩個穿越者之間的交手了。”
元蒙和滿清這兩個國家,完全照搬大漢進行了深度改革,而這些年的發展也可謂一年一個台階,國力如同坐火箭般蹭蹭的往上漲,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整個北疆的安危。
元蒙吞並了鮮卑大部,消化後的綜合實力更在滿清之上,兩者之間同樣相互製約著,這才維持出了一種畸形的平衡。
王莽踏入龍城之後,簡直不敢相信這是草原,這裡的一切都在衝擊著他的三觀。
說好的藍天、白雲,風吹草地見牛羊呢?這草原上該有的這裡通通沒有。
取而代之的則是一望無邊的宏偉巨城,川流不息的人群,以及各種各樣的新奇事物。
總之,中原有的東西,龍城大部分都有,中原沒有的這裡也有。
就王莽觀察,龍城的繁華程度,已經絲毫不亞於中原的二線城池,也就襄陽、鄴城、成都等一線城池穩能壓龍城一籌。
至於洛陽、長安這兩個超一線國都級城池,自然不是龍城這個新興城市能比的了的,想要追上的話,不發展了幾十年是不可能的。
“短短五年的時間,鐵木真就在草原上面,建起了這樣一座大城市,不愧是成吉思汗啊,就是厲害。”
王莽由衷的讚歎起踢鐵木真來,對方這化腐朽為神奇的手段,確實令王莽都佩服萬分。
元蒙帝國的強盛,有些超出王莽的意料之外,目前大漢也唯有巔峰時期的董卓,還有秦晉涼軍聯合起來,能與現在的元蒙所媲美,其他諸侯單打獨鬥的話,沒有一個能是元蒙的對手。
一個元蒙就已經這麽強了,而稍差於元蒙的滿清,又強盛到什麽程度呢?
一念至此,王莽不禁陷入深深的擔憂中,並歎息道:“幸好草原同時出現了鐵木真和努爾哈赤這兩個天驕,否則對整個華夏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災難。”
王莽其實也知道, 元蒙之所以會強盛至此,這其中絕對有不少漢奸們的功勞。
晉軍和元蒙乃是死敵,所以像鐵、礦石等戰略物資,都是嚴令禁止賣給元蒙的。
晉軍就算佔領了河套之地,也不可能封鎖整個草原,畢竟草原那麽大,只要有一處監察不到的話,就會給元蒙提供交易的機會。
元蒙想發展壯大的話,就離不開那些戰略物資東西,晉軍不賣,那就花高價,從其他諸侯,還有一些世家那裡購買,反正漢人中永遠都不缺漢奸。
利益動人心,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之下,無論晉軍如何封鎖邊疆,就算明確將禁令寫入法律,也依然有大把的人鋌而走險,將大把的物資源源不斷的輸送給草原。
並冀幽三州中有不少諸侯這麽乾過,他們忘了民族之間仇恨,心中只有自家的利益。
而世家之中輸送物資最狠的,則是傳說中的晉商大八家,其中甚至還有幾家就在秦溫的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