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草原的情況,忽必烈一直都是非常重視的,當初他與王鄂之間的分析,得到了印證,吳邵剛果然選擇了進攻漠南草原。
漠南草原並非是大元王朝的聖地,蒙古人興起的地方是漠北草原。
朝中的諸多權貴不是特別關注漠南草原,甚至可以說不少人從內心排斥漠南草原,但是身為皇上的忽必烈,還是必須關注漠南草原的局勢。
宋軍剛剛進入漠南草原的時候,正是大元朝廷頒發伐宋詔書不長的時間,這方面忽必烈已經不感覺到奇怪,若是吳邵剛不能夠抓住這樣的機會,忽必烈才會真正覺得奇怪。
宋軍進入漠南草原征伐,讓忽必烈感覺到了稍許的慶幸與欣慰。
要知道吳邵剛因佔領了整個的河南行省,若是其舉兵進入山東,則忽必烈所有的部署全部都被打亂,到了那個時候,他將不得不大舉興兵,與吳邵剛展開決戰。
吳邵剛若是選擇朝著京西南路的方向進攻,忽必烈也是寢食難安,畢竟襄陽府城已經成為伐宋大軍的後勤基地,不能夠有任何的閃失。
應該說吳邵剛佔領了河南行省,就等於是佔據了中原的腹地,忽必烈與大元朝廷的很多戰略部署,都有可能遭遇到掣肘。
與吳邵剛猜測的一樣,忽必烈已經密令駐扎在山東的哈必赤親王,率領大軍進入到大名府,時刻關注漠南草原的局勢,一旦發現機會,則迅速進入漠南草原,給與宋軍毀滅性的打擊,在草原上作戰,忽必烈有著百分之百的自信心。
阿術率領的滅宋大軍,同樣是忽必烈關注的,不過阿術佔據了荊湖南路與荊湖北路大部分的地方,開始圍攻鄂州之後,忽必烈就不是那麽擔心了,當阿術寫來奏折請罪,說是沒有在最快的時間之內攻陷鄂州,遭遇到困阻的時候,忽必烈專門下旨安慰阿術,提醒阿術記得襄陽之戰,不用過於的著急。
局勢正在朝著忽必烈與王鄂之間的分析發展,這是忽必烈感覺到欣慰的。
人算不如天算,意外還是出現了,而且是忽必烈必須要有所行動的意外。
漠北的海底,聯合諸多的蒙古部落,在八月份正式造反了,他們采取了主動進攻的方式,很短時間之內,就拿下了漠北草原不少的地盤。
漠北草原是大元王朝的聖地,更是蒙古人崛起的地方,失去漠北草原,對於忽必烈和大元王朝來說,是無法接受的,那樣大元王朝將失去生存的根基,朝廷內的蒙古權貴,將要離心離德,導致整個的王朝都無法支撐了。
忽必烈當然不能夠失去整個的漠北草原。
大元王朝必須有所行動。
駐扎在漠北草原的塔察兒親王和兀良合台,也是猝不及防,他們已經率領大軍開始了防禦,試圖守住更多的領地,可海都這一次是有備而來,其力量很是強大,倒著塔察兒與兀良合台難以應對,迫不得已給朝廷寫來了求援的奏折。
幾乎沒有多少的權衡,忽必烈就調遣哈必赤親王,率領兩萬蒙古鐵騎,緊急趕赴漠北,馳援塔察兒與兀良合台。
忽必烈恨不得撕碎海都。
前一段時間,忽必烈得到了奏報,有不少商賈前往漠北草原做生意,當時他們沒有太在意,漠北草原和漠南草原,都有做生意的商賈,長途跋涉,其中甚至有蒙古人組成的商賈團隊,而給這些商賈帶路之人,悉數都是本地的蒙古人,否則商賈團隊不可能抵達漠北草原。
海都的突然進攻,讓忽必烈將懷疑的目光,對準了這些商賈。
忽必烈與王鄂商議之後,曾經秘密派遣使者,到漠北草原去接觸海都,雙方定下了秘密的協議,各自相安無事,大元朝廷不干涉海都以及海都聯合的蒙古部落,作為盟主的海都,也不會在漠北草原挑事,可簽署秘密協議的時間不長,海都居然違背了協議。
這也是塔察兒與兀良合台猝不及防的原因之一。
蒙古人想來都是尊重協議的,這關乎到個人的榮譽,違背協議之人,在蒙古草原是被人看不起的,是要遭遇到唾棄的,是什麽原因促使海都違背協議,主動發起了進攻。
最好的解釋,就是海都知道了中原發生的變故,更是知曉大元朝廷正在朝著南方進攻,試圖一舉滅掉大宋。
海都也不是愚蠢之人,怕是明白大元朝廷在徹底滅掉大宋之後,轉頭過來就會徹底平定漠北草原存在的隱患,而選擇在這個時候進攻,大元朝廷以及忽必烈,是不可能抽調大量兵力進入漠北的。
漠北之亂的出現,讓忽必烈已經無法應對漠南草原的一切了。
當務之急是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平定漠北之亂,如此朝廷才能穩定下來。
臉色有些蒼白的忽必烈,看著面前的末哥。
“末哥兄弟,你從開封回來,朕一直都沒有時間見你,我們兄弟之間倒是顯得生分了,這段時間,朕的心裡有些亂,本以為漠北草原相安無事的,誰知道在節骨眼上出現了變故,阿術率領的大軍,正在進攻鄂州,一旦拿下了鄂州,則大軍可以長驅直入,進攻臨安府城了,若是能夠佔領大宋的京城,則大宋必定滅亡,故而抽調阿術統領的大軍,是不行的。”
“河南的吳邵剛,也是虎視眈眈,山東駐扎的兵力,朕也不敢大規模的抽調,大都駐扎的兵力更是不能夠隨意的調遣,否則吳邵剛趁著山東和大都防禦空虛的時候,發動突然的進攻,那就是朝廷的災難了。”
“朕一直不明白,為什麽海都會違背協議,昨日朕終於想明白了,這應該是吳邵剛的慫恿,在那些前往漠北草原的商賈隊伍之中,安插了奸細,慫恿海都造反,這個吳邵剛,朕是越來越有興趣了,末哥兄弟,你和吳邵剛接觸了多次,對此人是什麽看法。”
忽必烈繞了一個大圈子,終於提出來問題。
末哥的神色很是平靜,這一次從開封府城回來之後,他的性情平穩了很多,不是特別在意個人得失了,就算是遭遇到皇上與朝廷的冷落,也能夠保持平常心了。
或許正是末哥這樣的變化,讓忽必烈反而好奇,雖說沒有直接召見末哥,但時時刻刻關注末哥的言行舉止。
沉默了一會,末哥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開口了。
“皇上,臣以為,吳邵剛的睿智勇猛,不亞於皇上。”
這個回答,讓忽必烈的臉色微微變化了,他很想發怒,區區一個吳邵剛,憑什麽與他這個大元王朝的皇上比較,就算是末哥說的是實話,也不該說出來。
可忽必烈忍住了,沒有發脾氣,他知道末哥說的是真實的感受。
忽必烈沒有繼續開口,末哥也不說話。
僵持的局面持續了幾分鍾,忽必烈終於開口了。
“末哥兄弟,你的回答,印證了朕的判斷,吳邵剛一定是派遣奸細,進入了漠北草原,蠱惑海都造反,可朕就不明白了,吳邵剛畢竟是漢人,海都畢竟是蒙古人,海都與朕之間的爭鬥,那是蒙古人內部的事情,朕與大宋的爭鬥,那是對外的征伐,孰輕孰重,海都難道不清楚嗎。。。”
忽必烈在痛斥海都的時候,末哥沒有抬頭。
戰鬥廝殺,不分內外,只要是對自身產生威脅的對手,不管是什麽身份,都是要鏟除的,皇上剛剛說出來的話語,明顯不能夠讓人信服,海都若是聽見這些話語,會跳的更高。
忽必烈說完之後,看著眼前的末哥,忽然感覺到了鬱悶。
留在大都的蒙古親王不少,真正有能力的就是末哥與合丹等人,忽必烈信任和重用這些親王,可又不能夠完全放心。
合丹親王在襄陽之戰的過程之中,耍的那些小聰明,忽必烈內心明鏡似得,特別是襄陽之戰進入到關鍵時刻,合丹居然寫來了奏折,彈劾兀良合台。
忽必烈平生最恨的就是被威脅, 可惜還是遭受了合丹的一次威脅。
為了襄陽府城能夠順利拿下,忽必烈第一次違背本心,將兀良合台調離大都,前往漠北,但這筆帳,忽必烈牢牢的記住了,襄陽府城被攻陷之後,合丹與阿術都回到了大都,忽必烈留下了合丹,讓阿術統領大軍完成滅宋的戰略任務。
至於說末哥,留給忽必烈的擔憂更多,末哥最為疼愛的侄女阿珂察,嫁給了吳邵剛,數次代表朝廷前去與吳邵剛談判的末哥,會不會囿於親情,而產生其他的想法。
忽必烈一直都處於矛盾之中,不信任末哥與合丹等人,那是說不過去的,那樣忽必烈將無人可用,不管怎麽說,諸多的蒙古親王,在維護朝廷方面強於其他人,可一些跡象總是讓忽必烈擔心,若是這些親王出現異心,那麽忽必烈和大元朝廷將要遭受到沉重的打擊。
看著平靜的末哥,忽必烈終於再次開口。
“漠南草原的局勢變化,朕暫時無法關注了,平定海都的叛亂,是目前最為要緊的事宜,末哥兄弟,如此關鍵時刻,朕希望你一如既往。。。”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