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504章 終極1戰(五)
時間轉眼到了七月中旬,正是酷暑季節,吳邵剛親率的明軍,駐扎在莒縣一帶,而忽必烈親率的蒙軍,則是駐扎在沂水一帶,雙方誰都沒有發起主動的進攻,似乎都在等待對方首先發起進攻。

僵持的局面暫時維持,莒州也被一分為二,莒縣靠南的地方,悉數被明軍掌控,各級的官府也悉數都歸順大明朝廷,而沂水以北的地方,依舊為大元朝廷所掌控。

酷熱的氣候,對於軍隊來說,消耗是很大的,不僅僅是軍士的消耗,還有戰馬的消耗。

相比較來說,吳邵剛一點都不著急,明軍的補給運輸線早就建立起來,源源不斷的物資運往了莒縣,提供大軍的開銷,而保證軍士以及戰馬的吃喝,成為了吳邵剛要求最為嚴格的事情,為了防止運輸線遭遇到蒙軍的進攻,所有的物資都是從兩淮進入到海州,運往莒縣的,如此蒙軍就算是想著劫持,也是望洋興歎,要知道繞道兩淮進攻,除非蒙軍軍士個個都是神仙,否則尚未抵達兩淮,怕就要遭遇覆滅的命運。

忽必烈卻有些承受不住了。

正是秋收季節,朝中的末哥親王以及左丞相阿合馬,正在拚命的征集糧草,供應大軍的開銷,可問題是大軍的人數太多,消耗太大,戰馬加上軍士每日裡的消耗是驚人的,一兩個月的時間還好,若是時間再長一些,恐怕末哥親王與阿合馬在沒有多少辦法了。

大元朝廷從未一次性出動如此多的大軍,就算是征南大軍,當時的總兵力也不過十五萬人,而且征南大軍的很多開銷,都是通過在南方劫掠獲取的。

蒙古鐵騎的軍士,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不喜歡攜帶大量的糧草,這源於他們作戰的習慣,以前蒙古鐵騎在草原作戰的時候,沒有攜帶糧草的習慣,都是就地取材,攜帶的糧草能夠維持三五天的時間,就算是頂天了。

不過蒙古鐵騎的移動速度非常快,有時候強行軍,每日最高能夠達到六百裡到八百裡地,憑著閃電般的速度,他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擊垮對手,從未獲取必須的開銷。

可現在不一樣了,蒙軍與明軍對峙,蒙古鐵騎閃電般的速度,暫時不能夠發揮作用。

如此一來,百姓就遭殃了,田地裡的莊稼,老百姓根本得不到,全部都被蒙古大軍劫掠,而且百姓還要負責到田地裡面收割,爾後將收割的糧食一粒不剩的交給蒙軍軍士。

可以預料的是,莒州、濟南府、泰安府、密州、益都府以及淄州一帶的百姓,年底和來年春耕季節,將陷入到絕境之中,家中沒有糧食的百姓,肯定活不下去。

不僅僅是尋常的百姓,就連那些士紳富戶,此刻也難免遭遇到劫掠,家中的糧食被大軍強行的征收,若不是這些士紳富戶藏起來家中的錢財,恐怕來年也沒有糧食吃了。

大元朝廷控制的山東各地,已經變得烏煙瘴氣,到處都是怨聲載道,甚至有百姓因為偷藏糧食,被蒙軍軍士毫不留情的斬殺。

無數的百姓開始逃離家園,這裡面也包括士紳富戶,可惜他們想的太簡單了,蒙軍軍士豈能夠讓他們輕易的離開,官道上面設立了諸多的關卡,不準任何人離開本地,蒙軍的軍官很清楚,這些人若是大量的離開,必定湧向河北一帶,大量的蒙軍都集中在山東了,地方駐扎的蒙軍軍士數量不足,若是這些人到河北去作亂,那蒙軍的後方就難以穩定了。

忽必烈很清楚這一點。

對於百姓的境況,忽必烈一點都不關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是第一次,以前也有過,那個時候屠城,

在村鎮大肆的劫掠,幾乎造成千裡無人煙的局面,也沒有出現什麽大問題。忽必烈擔心的還是糧草供給的問題。

近四十萬的大軍,而且有精銳的十五萬蒙古鐵騎,消耗太大了,僅僅依靠朝廷,真的是無法承受的,長時間這樣拖下去,恐怕不需要征伐,自身就要被徹底拖垮,故而守在沂水等待明軍的進攻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發起主動的進攻,爭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打垮明軍。

忽必烈做事情異常的果斷,一旦下定了決心,馬上就會發布聖旨。

當然,身經百戰的忽必烈,做事情是有把握的,派遣出去的斥候,早就將莒州的情況偵查清楚,明軍駐扎在莒縣一帶,兵力也是很多的,莒縣縣城已經被明軍佔領,蒙軍若是貿然開進,前往莒縣與明軍作戰,會存在諸多不利的因素。

不過想要明軍移動作戰,這也是不可能的,畢竟拖延時間對於蒙軍是最為不利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握好時機,展開大規模的進攻,一舉打垮明軍。

思慮再三,忽必烈做出了決定,大軍朝著莒縣的方向開進。

合丹、哈必赤以及兀良合台等人,對於皇上做出的決定,也是完全讚同的,若是長時間與明軍在莒州對峙,這樣的情況,對於蒙軍來說是很不利的。

近四十萬的大軍,分為了前軍和中軍兩個部分,前軍有哈必赤統領,一共五萬人,忽必烈則是坐鎮中軍,合丹負責指揮大軍行軍。

前軍主要由新附軍組成,有少量的蒙古鐵騎,而前軍與中軍之間的距離,大約五十裡左右,若是遇有特殊的情況,前軍與中軍之間的最遠距離,不能夠超過百裡地。

忽必烈絲毫不擔心前軍遭遇到明軍的突襲,相反他還希望這樣的情況出現。

選擇哈必赤作為前軍的指揮官,這也是忽必烈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哈必赤從未與明軍交手,內心對於明軍是沒有絲毫畏懼的,兀良合台與合丹兩人就不一樣了,一個曾經慘敗給明軍,甚至被明軍生擒,一個與明軍交手數次,可就是沒有能夠獲取到勝利,這兩人內心都是有陰影的,一旦去統領前軍,則會產生前怕狼後怕虎的情況。

哈必赤就不一樣了,遭遇到明軍的進攻,必定會拚死的抵抗,絕不會輕易的退縮。

忽必烈需要的就是拚死抵抗的指揮官,哪怕明知不是明軍的對手,也頑強堅持。

唯有這樣,才能夠為中軍爭取到時間。

忽必烈的計劃是很明確的,嚴格的說,前軍算是誘餌,拋出五萬人作為誘餌,足見忽必烈的決心和魄力,多次研究明軍作戰的部署,忽必烈發現明軍習慣於從弱到強,首先剿滅相對較弱的對手,從整體上削弱對手的實力,接著才會發起總攻,而且明軍習慣采用圍城打援的方式,也就是說蒙軍前軍遭遇到進攻的時候,會有大量的明軍負責抵禦馳援的蒙軍,一旦阻隔了蒙軍的馳援,那前軍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明明知道和清楚明軍每一次作戰的安排,忽必烈偏還要如此做,這不免讓人感覺到奇怪,合丹親王與兀良合台都提出了異議,而且是直接提出來的,兩人在這件事情上面倒是認識一致,都建議近四十萬大軍整體前進,那樣明軍絕不敢偷襲。

可惜的是,忽必烈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堅持將大軍分為了前軍和中軍兩個部分,而且前軍主要由新附軍組成。

作戰部署確定下來,就在哈必赤將要率領前軍出發的時候,忽必烈終於說出了原因。

忽必烈要求哈必赤一定要堅持,若是遭遇到明軍的偷襲,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來,不管明軍多麽的驍勇,都要和其拚死的搏殺,牢牢的將明軍拖住。

至於說中軍,忽必烈毫不猶豫的說自己統領大軍作戰。

作戰本來就是賭博,這一次忽必烈也要賭了,他賭的就是明軍無法抵禦馳援的大軍。

忽必烈幾乎可以斷定,明軍一定會偷襲前軍,畢竟是五萬大軍,可不是小數目,若是能夠剿滅這五萬蒙軍,則明軍將能夠最大限度削弱蒙軍的實力。

不要說吳邵剛,就算是忽必烈,遇見這樣的機會,也是不會錯過的。

當然了,明軍在偷襲前軍的同時,也會派遣大量的軍士,阻止中軍的馳援,而且是不遺余力的阻止,不管是在海州,還是在開封,甚至是洛陽,這樣的情形都出現過,偏偏明軍就是阻止了馳援的蒙軍,獲取了最終的勝利。

但這一次,忽必烈就是要打破明軍這樣的神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忽必烈是大元王朝的皇帝,有著充足的自信,他相信麾下的大軍能夠打敗阻止馳援的明軍。

一旦突破了明軍的防線,前軍與中軍會和了,則戰局將在瞬間發生變化,一方面明軍的部署將會出現混亂的情形,另外一方面蒙軍的士氣會大振,到了那個時候,忽必烈就會調動全軍,對明軍展開最為猛烈的進攻了。

前軍就是誘餌,要將明軍引誘出來,為中軍打敗明軍爭取到機會。

當然這樣做,危險還是存在的,萬一沒有能夠突破明軍的防線,則前軍將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就算是突破了明軍的防線,前軍與中軍會和了,前軍也會付出巨大的犧牲。

到了這個時候,合丹、哈必赤與兀良合台等人,終於明白了其中的奧妙,他們內心剩下的,唯有對皇上的敬佩與敬仰了。

瀏覽閱讀地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