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857》第451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
上海戰場的消息傳到大明,朱敬倫也驚詫莫名,他本以為太平軍即使能夠佔領上海,也不可能把控制吳淞炮台和黃浦江的英國海軍怎麽樣,結果他們竟然有種的把英國人打退了,更準確來說,是把英國人嚇跑了,因為他們耀武揚威的勇士級鐵甲艦被打沉了!

 至於為什麽李秀成能打沉英國的鐵甲艦,因為他們擁有兩門火力超強的巨炮,英國公使的抗議很快就遞給了大明洋務司,只因為這兩門大炮是大明賣給李秀成的。

 巨炮當然是克虜伯大炮,重達44噸,最遠射程接近20公裡,3公裡內可射穿65公分鋼板。

 克虜伯設計這種炮,顯然就是衝著英法兩國不斷發展的鐵甲艦去的,當然德國人沒想過裝在船上,他們的思路是用來作為岸防炮。

 可是到底能不能擊穿鐵甲艦的裝甲,誰都沒試過,理論上來講,近距離轟擊,應該是可以射穿的,但是誰會給你靠近的機會?因此根本就沒有過實戰的戰績。

 三年前去參加巴黎世博會的時候,朱敬倫直接向克虜伯訂購了幾十門艦炮,將整個鐵甲艦的火炮升級了一遍,從前裝炮換成了後裝線膛炮。

 回來的時候,還購買了兩門克虜伯巨炮,說是拿回來作為岸防炮的,真正的目的則是拿回來仿製的。

 此時的克虜伯還名不見經傳,大家對他的印象主要還是一家鋼鐵製造商,一家刀叉製造廠,克虜伯的軍火還沒有名氣,克虜伯公司的掌門人埃爾弗雷德克虜伯之所以生產軍火,主要就是要向外人證明他們鋼鐵的質量,一般人都認為能夠製造大炮的鋼鐵肯定就是最好的鋼鐵,所以阿爾弗雷德才設計製造了一批大炮。

 但是作為一個剛剛進入軍火行業的鋼鐵企業,連普魯士軍隊都沒有裝備,最早使用克虜伯製造的軍火的國家是埃及,在1856年購買了克虜伯武器,然後是比利時在1861年,俄國在1863年分別采購了克虜伯的軍火,直到普魯士開始三次王朝戰爭,才開始采購克虜伯製造的軍火。

 可以說在普法戰爭之前,克虜伯的名氣都不算大,他自己也主要是以一家鐵路部件企業面目示人,克虜伯製造的火車輪轂才是他們的驕傲,克虜伯公司的標志,就是三個輪轂疊加的圖案。

 這也是為什麽,後世大名鼎鼎的克虜伯,還需要到巴黎世博會去推介他們的大炮的原因。

 朱敬倫當然知道克虜伯的大炮,在這個時代已經追趕甚至超越了英國的大炮,因此大膽的訂購了多門。

 回國之後,馬上交給兵工廠仿製,過程非常艱難。

 大炮的結構並不複雜,很容易仿製,甚至朱敬倫允許兵工廠拆解和切割那些大炮進行研究,但是即便知道了結構,可依然很難做出同樣質量的大炮來,問題主要出在加工工藝上。

 克虜伯最大的大炮是五層結構,一層一層的鋼板繞製而成,兵工廠試圖複製這種技術,但是大炮是做出來了,可是一開炮就炸膛,炮膛根本就承受不住克虜伯大炮同樣的壓力。

 瑞典技術人員、英國技術人員、美國技術人員和本國技術人員進行了許多種常識,甚至用上了中國的土辦法,采用自收緊的鐵芯銅炮技術,依然不過關。最後進行了三年的緊張仿製,才終於試製成功,但製造工藝跟克虜伯還是有些許差別的,盡管還是使用了五層鋼板,但是在加工方法上進行了革新,一層一層互相交錯,同時使用了質量最好的瑞典精煉鋼材,在性能上終於能夠跟克虜伯媲美了。

 用了三年時間,可又何止是三年時間,如果沒有朱敬倫之前十年的技術積累,這三年時間是萬萬仿製不出來這種大炮的,可以說是用了十三年時間,才達到了這種水平,因為製造這門大炮的工藝,是用了十幾年時間從西方引進加自己摸索出來的。

 不過仿製出來就好,這意味著大明已經是繼英國和普魯士之後,世界上第三家能夠生產大型後裝線膛炮的國家了。而就在今年,英國人開始將後膛阿姆斯特朗艦炮,開始換成前裝線膛炮。因此這世界上,真正大規模應用後裝線膛炮的國家,其實就是普魯斯和大明。

 英國人之所以換裝前裝炮,最大的原因就是英國軍艦上的大口徑阿姆斯特朗後裝大炮性能不夠穩定。

 阿姆斯特朗是1854年開始給英軍設計新式大炮的,當時他設計的後裝線膛炮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後裝炮之一,經過英國戰爭部測試,認為性能極其優良,不過這時候還只是作為步兵炮使用,只有3磅和5磅型號。

 由於英國人認為這種炮優勢很大,為了讓英軍保持對其他國家的軍事優勢,英國政府購買了大炮的專利,並且立法禁止輸出這種火炮。

 之後阿姆斯特朗不斷的退出新的型號,1859年開始給英國海軍生產110磅艦炮,這種艦炮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完美的壓製住了清軍炮台。但卻在第二年跟日本薩摩藩的戰爭中遇到了麻煩。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阿姆斯特朗大炮都是很可靠的,比如英法聯軍進攻北亰的時候,阿姆斯特朗大炮就佔據了據對的優勢。

 但是在英國跟日本薩摩藩在1862年爆發的英薩戰爭中,進攻薩摩藩炮台的阿姆斯特朗大炮卻出現了頻繁的卡火以及準確度下降現象,最後導致英軍損失慘重,50人受傷,13人死亡,主要原因是當日狂風暴雨,這時候英國人才知道,這種大炮在惡劣天氣下不可靠。

 因為這個原因,1864年英國戰爭部宣布停產阿姆斯特朗大炮,並且開始設計前裝線膛炮,用來替換阿姆斯特朗大炮,並在1870年開始撤裝軍艦上的阿姆斯特朗大炮。

 現在大明卻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以克虜伯後裝線膛炮為圓形,生產出了大批陸軍小炮,而且還生產艦炮和岸防炮,大有一種後裝化的傾向,朱敬倫知道,大炮肯定是朝著後裝方向發展的,英國人逆歷史潮流而動,遲早要後悔。

 但是朱敬倫始終對克虜伯大炮能否轟沉英國軍艦心裡沒底,所以才在太平天國攻打上海的時候,找人向李秀成推銷,說大明新近生產了一種能夠轟擊鐵甲艦的巨炮,問李秀成感不感興趣。

 李秀成這幾年買了太多大明產的火炮了,大明兵工廠的產品自然沒得說,即便是佛山鐵作坊的產品,也因為有大明兵工廠的技術監督負責質檢,性能也很讓人滿意,加上打上海勢必要跟洋人碰上,李秀成一口就答應買幾門試試,就是價錢太貴,一門要價10萬兩,最後李秀成咬咬牙只要了兩門。

 進攻上海城牆的時候,兩門大炮才剛剛運到,結果這種能發射600公斤重炮彈的大炮,狠狠的露了一把臉,三炮就轟塌了城牆,攻佔上海之後,更是跟英國在黃浦江上的鐵甲艦進行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炮戰,結果運氣很好的將一艘英國鐵甲巨艦打沉,這時候李秀成認為買這種炮真是買的太值了。

 但想多買是不可能了。

 英國公使對大明洋務司表達了英國的憤怒,伍崇曜手下的頭號乾將徐榮村沒給他面子。

 “沒錯,大炮是我們賣給太平軍的。”

 “你們這是破壞中立原則,莫非大明想要跟英國開戰?”

 英國公使威妥瑪語帶威脅。

 徐榮村冷笑道:“貴國並沒有跟太平天國宣戰,何況當時我們賣火炮的時候,太平軍還沒有開始打上海,和談破壞中立原則?”

 威妥瑪哼道:“那好,從現在開始,我們正式通知貴國,我大英帝國與太平天國進入戰爭狀態,希望貴國嚴守中立,否則將被實為向大英帝國宣戰!”

 威妥瑪的通牒徐榮村聳聳肩:“貴方需要呈遞正式文件。”

 威妥瑪道:“會有的。”

 威妥瑪的態度讓人不舒服,徐榮村心裡也不在意,英國人就這德行,這年頭橫的很。

 只是可惜不能繼續發戰爭財了,可是沒想到英國真的宣戰了,還以為他們不打算動真格的呢,看來得馬上稟告皇帝陛下了。

 跟陳芝廷溝通之後,很快倆人結伴拜會朱敬倫,將英國即將宣戰的消息告訴朱敬倫並請示皇帝的態度。

 朱敬倫心中頗為複雜,之前英國人一直沒有宣戰,只是向太平天國發出了外交照會。

 顯然他們希望恐嚇住太平軍,就像幾年前寧波那樣,太平軍佔領了寧波,卻不得不撤出來,可是今時不同往日,太平軍早就今非昔比了,李秀成自認兵強馬壯,根本就沒有恢復英國人的照會,直接就開打了。

 如果僅此而已,英國人此時大概也不會真的開戰,因為法國人正忙著跟普魯士扯皮呢,根本沒空跟英國人一起干涉遠東發生的戰爭,而英國人根本就不想自己單乾,尤其是面對太平軍這種動輒幾十萬大軍的勢力,遇到這種情況,英國人習慣了歐洲大陸國家出陸軍,英國出海軍。

 可是,被人打沉了一艘主力鐵甲艦,這件事就不能這麽完了,不打上一仗是沒法給民眾交代的。

 因此宣戰就成了必然。

 英國人卷入了戰爭,這場戲就出格了,李秀成那邊能玩出什麽花樣,朱敬倫頓時就摸不準了,但可以肯定一點,李秀成將跟英國人糾纏不休,這次的北伐只能作罷。

 對朱敬倫來說,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一開始就不想看到太平天國再次將戰火燃到長江以北,現在英國人參戰了,正好給太平天國這匹脫韁野馬緊緊韁繩。

 “我看就答應英國人,我們保持中立,戰爭期間不會往戰區販賣軍火物資。”

 朱敬倫說道。

 “真的不賣了嗎?”

 徐榮村有些惋惜,這可是好機會啊,這幾年大明通過賣軍火多少人發財了,他是商人,他可清楚的很。

 朱敬倫搖搖頭:“告訴李秀成那邊,就說迫於英國人的壓力,我們無法繼續為他們提供武器。”

 李秀成暫時還不缺武器,就看他跟英國人戰鬥的結果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