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857》第654節 動真格的
  文鳶的戰敗早就深埋在性格中了,激情澎湃的人,往往容易陷入驕傲自大的陷阱,他過於大意了,過於輕視日本人,驕兵必敗。

  日本打贏了打一場長崎之戰,整個日本都沸騰了,主戰派氣焰囂張,主和派一時沒有了聲音,連在禦前會議前,伊藤博文也被山縣有朋完全壓製住。

  此時換成日本人驕傲了。

  文鳶的初戰不利,打亂了朱敬倫的計劃,他本沒想過要派兵深入日本內陸作戰,對比一下越南把美國拖的樣子,朱敬倫相信,日本不會做得比越南差,真的進攻日本,恐怕會陷入一個泥潭之中,十年都拔不出來,關鍵是打這樣的國家實在是沒有什麽油水可撈,貧瘠的土地,過剩的人口,好鬥的民風,這種地方要來幹什麽?

  朱敬倫本來計劃著,文鳶能夠順利拿下日本長崎,然後就打開了登陸日本的窗口,日本人肯定馬上屈服,然後大明借勢威逼日本答應賠款道歉等條件,就此了解琉球懸案。

  可是日本人打贏了,這就麻煩了,日本人一旦陷入偏執的幻想中,比世界上其他民族都要更偏執,這回不真正打疼日本人,他們是不會罷休了。

  而且打輸了這場仗,就此停戰,對新興的軍隊士氣,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從外到內,大明都輸不起。

  朱敬倫不能不怪文鳶,是他一路上發回那些有利信息,完全誤導了參謀部的判斷,也誤導了朱敬倫的判斷。

  看著跪在地上,一言不發的文鳶,朱敬倫足足罵了他半個多小時。

  “滾吧,去把長崎打下來,或者就把自己埋在那裡吧!”

  朱敬倫擺擺手,文鳶重重的磕了一個頭,起身離開。

  走出皇宮,文鳶心裡好受多了,打了敗仗之後,回到國內,遇到的親朋每個都在安慰他,什麽勝敗乃兵家常事之類的話聽的他耳朵裡都生出繭子了,但別人越是安慰,他就越是羞恥,他需要的不是同情,他要的是雪恥。

  所以他來皇宮負荊請罪,他要一個雪恥的機會,讓他繼續擔任攻日前鋒。文鳶聽說很多軍官在他戰敗之後,都紛紛請戰要北上日本為大明軍隊一雪前恥,真讓別人去幫自己雪恥,文鳶以後還怎麽活?

  朱敬倫罵了他一頓,但他舒坦,不止是因為許可他繼續擔任攻日指揮的角色,僅僅是這種毫不做作的痛罵,就比那些有口無心的安慰更讓人舒坦,他是做錯了,誰要他娘的安慰,錯了就該挨罵不是,挨打都是活該,他一定挺著。

  再次離開廣州,跟隨文鳶同去的,已經有十萬廣東軍區士兵。他們將在文鳶的指揮下,完成之前未完成的任務,攻下長崎,取得登陸地。

  十萬人不可能一次都送到日本,大多數人得在琉球等待,前方站穩腳跟後,他們才會陸續踏上日本的土地,大多數人最後只會參加在長崎的決戰。

  此時已經到了1880年六月,隨著大明正式宣布動員,大批軍事力量派往日本,戰爭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史學家將因琉球處分事件引起了主要在明日兩國之間爆發的戰爭,稱之為琉球戰爭,將該戰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稱之為琉球復國之戰,第二階段則有爭議,日本人稱之為大明侵日之戰,而大明則稱之為懲罰戰爭,意思是懲罰日本人襲擊大明領事館。

  隨著大量明軍登陸日本,文鳶依然是總指揮,他這一次表現出了極為審慎的態度,步步為營,放棄橫穿長崎半島中央山地的打算,沿著海岸線逐步推進,打算繞行長崎,盡管速度上會拖慢很多,但陸軍始終保持在海軍視野之內的行軍,卻會安全許多,而且物資運輸條件會大大改善,這讓他可以隨軍裝備重武器,而不像上次一樣,幾乎是用步槍加刺刀,在跟日本的奇裝滿員的精銳陸軍交戰。

  大明作戰計劃的改變,立刻就讓日本坐不住了,他們已經失去了所有的製海權,別說軍艦了,但凡是敢在戰區出沒的船隻,只要是日本的,都統統會被海軍俘虜,三菱公司好幾艘商船就因此而丟失,因為他們的總部正是在長崎,讓他們徹底離開長崎海域,實在是很難。

  此時別說長崎港了,就算是長崎所在的九州島,都受到了很大影響,雖然不敢說片板不得入內,但大規模的海上運輸確實消失了。

  時間一久,日本人確實感到吃力了,伊藤博文再次說服了維新派的高官們,必須接受談判,否則日本難道要停止維新,日本幸運在他的上層雖然有政治鬥爭,但是鬥爭的兩派人,往往爭的是怎麽維新,而不是維新還是不維新,這跟洋務運動中總擺脫不了保守派堅持守舊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說日本無論那一派掌權,都會盡量推動改革,比如大久保利通在位的時候,大力興建官辦工廠,到了大隈重信執掌大藏省,卻盡力扶持民間資本,但倆人在大方向上,是沒有分別的,都是推動工業化。

  伊藤博文的警告,讓一大群激進的明治高官開始清醒,日本此時根本就沒有持續戰爭的本錢,如果長久下去,勝敗且放在兩邊,目前進行的改革恐怕會毀於一旦,至少也是停滯不前。

  但大明在領事館襲擊事件之後,已經撤走了所有的外交官和談判代表,日本只能再次請求英國出面調停,幾個月的戰爭,已經極大的影響了英國的對日貿易,英國也想終結這場戰爭。

  但是他們有些不太好出面了。

  上次他們作保,日本答應讓琉球復國,大明才答應重開談判,結果談判桌上,日本人直接拿出琉球王的書信,表示琉球是自願並入日本的,這種欺詐手段,讓英國政府十分尷尬,這次日本又找上了他們,英國公使就先要求日本保證,必須接受琉球復國的條件,否則英國無力調停。

  英國這才找上大明,大明給的回復是不談,已經不再信任日本人,要談就在東京談,等大明軍隊進入東京的時候,跟他們的天皇免談。

  英國很清楚大規模戰爭不可避免了,早在大明開始動員的時候,日本人就失去了和平的機會,真不理解為什麽日本會在琉球那麽個小地方堅持。

  大明對日本發起的打擊,很快就引起了一連串國際事件,俄國人突然蠢蠢欲動起來,1877年到1878年,俄國跟土耳其再次爆發了一次戰爭,俄國軍隊逼近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並且跟土耳其簽訂了城下之盟,除了割讓土耳其領土之外,扶持了斯拉夫國家大保加利亞,最大的變化是,俄國強迫土耳其修改博斯普魯斯海峽通行規則,允許俄羅斯等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通行。

  這預示著俄國終於衝破了海峽的封鎖,將勢力滲透到地中海,結果英國再一次派出軍艦威脅,擺出不惜開戰的態度,聯合對巴爾乾有野心的奧匈帝國,導致俄國的再一次西進計劃破產,不得不吐出已經到手的利益,放棄了軍艦通過土耳其海峽的權力,也大大縮小了保加利亞的國土。

  這次戰爭,加劇了俄國也英國之間的矛盾,倒是俾斯麥以調停人的身份,進一步增加了德國和俄國之間的聯系,一定程度上讓德國擺脫了普法戰爭後,歐洲國家,尤其是英國對新生德國的憂慮,重新將防范的主要精力放到了俄國身上。

  俄國在十九世紀的擴張,十分帶有遊牧民族的特征,那就是在西方受阻的情況下,就會轉向東方,加上德國有意的引導,讓俄國東進的意圖越來越強烈。

  恰克圖張家口鐵路的修建,徹底改變了俄國的地緣形勢,極大的加強了他們在東方的力量。今年這條鐵路正式通車,俄國商人從武漢、福州等地運到天津的茶葉等商品,大大縮短了通過草原的時間,讓俄國商人在茶葉貿易中,徹底壓到了晉商。

  今年俄國人借助這條鐵路,已經多次試圖南下了,他們多次借口鐵路運輸遭到草原匪幫的威脅,希望清政府許可他們可以沿路駐扎士兵,他們打算以新疆的利益做交換,但清政府沒有同意,李鴻章加強了在蒙古的防禦力量,向庫倫派遣了八千淮軍士兵。

  大明北進打擊日本的軍事行動,讓俄國人看到在東北亞繼續增強力量的可能, 於是跟大明政府商議可以結盟對抗日本,他們認為在日本問題上,英國的表現讓大明政府有所顧及,俄國認為,如果俄國可以支持大明的話,會加強他們在日本的影響力,同時獲得大明的好感,有希望與大明一起,抗衡英國在該地區的力量。

  於是俄國從西方調來了兩艘鐵甲艦,增強了海參崴的力量,並多次出現在日本海域。

  俄國的舉動,才是英國最擔心的,有歷史學家認為,十九世紀最大的地緣對抗,不是德國和英國之間,而是俄國和英國之家,是英俄爭霸,影響了整個世紀的歷史走向,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只有英國和俄國,才是兩個在歐亞大陸上,具有全方位影響力的帝國,俄國局限於中歐,法國日益沒落,而俄國人將觸角伸向了四面八方,在各個方向都對英國產生了衝擊。

  英國戰略目標的調整,讓他們對俄國出現在東方極為警覺,尤其是發現俄國正在跟大明接觸的時候,馬上也展開了對大明的外交行動,希望大明不要跟俄國合作,英國認為大明跟英國是有共同利益的,而俄國不但是英國利益的衝擊著,長久來看,也會損害大明的利益,英國希望加強因北方鐵路問題,跟法國與大明一起達成的抵製俄國的外交共識。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