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857》第104節 朱敬倫的0金馬骨
  陳芝廷這次沒有說客氣的話,只是認真的看了看朱敬倫平靜的眼睛,輕輕點了點頭。  朱敬倫看得出,這次才是陳芝廷真正的感激。

  陳家盡管是地方大族,但論起真正的財力,並不是那麽雄厚,比起一些大商人雖然也不差,可大都是一些不動產。現在不但是全組人力損耗巨大,許多房屋倒塌,許多族人無家可歸,這些都需要盡快修複,但總不能通過變賣田產,因此朱敬倫的援助就顯得難能可貴了,相比官府免去明年的錢糧賦稅,朱敬倫借錢給他們,顯得更有雪中送炭的意味。

  但陳芝廷心中可不清楚朱敬倫的想法,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朱敬倫幫他們背後會藏著何等複雜的算計,他們是宗族,是鄉紳,朱敬倫是武將,是父母官,即便朱敬倫需要陳家這樣的宗族幫忙統治地方,也不需要花費這麽大的力氣幫忙,能給免去錢糧,就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

  千金買馬骨這個典故,陳芝廷這樣的舉人不可能沒讀過,但是他絕對不會往這裡想。

  數千年來,他們這樣的地方宗族和鄉紳階層,在各種複雜的博弈和退讓之下,盡管早就離開了政治的中心,再也沒有了唐代之前的特權,可卻在遠離皇權的鄉下,建立了根深蒂固的基礎,形成了一個皇權不下鄉的政治潛規則,可以說在最上層是皇權,中間階層是官僚集團,最下層就是他們這些鄉紳階層。

  皇帝,官僚集團和地方鄉紳,不敢說三足鼎立,但鄉紳階層至少也成為了平衡中國傳統社會的三駕馬車,三大基石之一。而且與西方的製衡機制不同,三大權力階層不是相互製約,而是互相滲透,你中有我的。從皇權為中心出發,官僚集團和鄉紳階層都是皇權統治萬民的工具。以官僚集團為中心來看,皇帝是官僚集團這具複雜機器的大腦,是官僚制度最高的權力者,而鄉紳階層則是為官僚集團不斷輸送人才的後方基地。如果以鄉紳階層為中心來看,官僚集團是他們奮鬥的目標,皇權是他們忠誠的對象。

  三大基石中,鄉紳階層基於底層,雖然數量最大,起到的作用最廣泛,但權力這種東西,越分散就越無力,因此他們面對皇權和官僚集團的時候,往往都處於弱勢,官僚集團和皇權在一般情況下,絕對不會籠絡他們。

  只在一種情況下,官僚集團,甚至是皇權,才會下大力氣拉攏他們這個階層,那就是改朝換代的時候。

  因此打死陳芝廷都想不到,朱敬倫幫助陳家,其實正是在拉攏他們,拉攏他們的目的,則是做給整個宗族勢力和鄉紳階層看的,至少是做給新安這一帶的鄉紳看的,陳芝廷和陳氏宗族此時被朱敬倫當作了他的千金買骨!

  陳芝廷想不到,即便朱敬倫親口告訴他們,他們都不會相信,因為這太過於匪夷所思,這意味著朱敬倫打算謀朝篡位,這怎麽可能,朱敬倫只是一個候補縣官,謀的哪門子朝篡的哪門子位?

  但朱敬倫自己卻很清楚,當他帶兵走出廣州的那一刻,這一切就已經注定了,新安將是他第一份基業,如果他將來能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那麽這裡就是這個帝國奠基的地方。

  只不過,當此之時,別說陳芝廷這樣一個在閉塞鄉村中的舉人,就是柏貴、黃宗漢那樣的封疆大吏,恐怕都無法看透這個時代。看不清這個時代,看不清清王朝的統治是建立在多麽不牢靠的基礎上的。朱敬倫卻很清楚,而且他更清楚的是,柏貴給了自己多麽好的條件,

當時他手裡有兩千自己招降的英軍苦力,這是手裡有兵權,柏貴為了讓朱敬倫前往被英軍佔領的新安城冒險,許諾將幫朱敬倫謀求新安知縣的職缺,縣官是什麽,這是政權。  因此細細思量,相當恐怖,朱敬倫竟然悄無聲息的即掌握了兵權,又掌握了政權。

  手裡沒兵的文官當縣令對清王朝沒什麽威脅,手裡只有兵沒有治權的武將也無法撬動清王朝的基石,但是一系列機緣巧合之下,朱敬倫竟然成了一個有兵權又有治權的地方官員,這種地位稍加運作,就能成為一個事實上的軍閥,一個土皇帝,一個帝國的雛形。

  但一切都發生的那麽自然而然,在柏貴看來,新安城這地方,距離香港太近,香港是洋人的巢穴,是一切麻煩的根源,新安知縣這個官缺在絕大多數官員看來,簡直就是雷區,隨時都有可能爆炸。因此必須有一個深通洋務的人才坐鎮,又需要懂得一些軍伍,方便隨時應付洋人蠻橫的挑釁,至少在柏貴看來,在也沒比朱敬倫更合適這個位置的人了。加上他曾經向朱敬倫許諾過幫他謀求縣令一職,新安知縣這個位置,又沒人願意去做,生怕跟前任一樣做了洋人的刀下鬼,或者隨時因為洋務問題,被朝廷砍頭,運作起來又不費什麽,恐怕吏部哪裡還會很滿意柏貴幫他們找了一個替死鬼。

  這是機緣,朱敬倫這種老道的政客,是絕對不會讓這種天賜的機緣從自己手裡溜走的。但這又有某種必然,如果不是朱敬倫在收復廣州期間,潛伏在洋人群眾縱橫捭闔,怎麽讓他給別人留下一個深通洋務的印象,即便是黃宗漢都不得不承認朱敬倫對付洋人有兩把刷子。如果不是朱敬倫招降了兩千苦力,又帶領這兩千苦力,在城外盡滅英軍八百強兵,怎麽能讓所有人都承認他有不俗的軍事能力,連黃宗漢都升起拉攏他的心思。而恰好此時新安城出事了,洋人攻陷了這裡,防火燒死了縣衙H縣令。此時不派朱敬倫來,派誰來?別說有沒有文官敢來,就算有一些讀書讀的腦子發熱的家夥願意來,也要黃宗漢這些人敢保舉,吏部那些人敢派遣。

  主觀和客觀上,早就朱敬倫成為最合適,最讓人放心,幾乎是當仁不讓的候選人,這就是勢,一種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運道。

  可是此時還沒有人看出這種安排有什麽危機,因為沒人能預見到幾十年後中國會進入軍閥割據的時代,可事實上,軍閥割據的背景,早在清末時期就已經具有了一切要素,無論是曾國藩還是李鴻章,其實都已經具備了當軍閥的一切資本,但他們都沒有挑戰既有政治秩序,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不知道還可以那麽玩,或者預計不到那麽玩的代價,再或者是他們心中的儒家道德讓他們不願意那麽玩。

  可朱敬倫看的非常清楚,只要自己手裡有一兩萬裝備著步槍、大炮的現代軍隊,他就有了立足廣府的資本;他早就做好了,甚至是早就迫不及待想要挑戰現有政治秩序,他知道現有政治秩序已經無法新生,遲早要被淘汰;他更知道,在滿清統治秩序崩潰之際,完全有條件建立軍閥政體,朱敬倫也敢付出這麽做的代價,同時他還沒有儒家傳統道德約束。

  就好像新安知縣是注定留給朱敬倫的職位一樣,讓他從新安起家,開基立業似乎也是注定的一般。所以朱敬倫沒有絲毫猶豫的要幫助陳家,即便陳芝廷不接受,他甚至都決定了強行幫他們。陳芝廷這個族長不同意,朱敬倫就找一個個村民,買一些磚石給他們蓋房子,相信沒人會拒絕。

  這實在是一個太好的千裡馬骨,好到朱敬倫根本無法錯過。

  首先是陳家在當地的影響力巨大,翻遍整個新安地區,從南宋時候就搬遷來的家族有,但是在南宋就已經顯赫的家族少有,像陳家這種在南宋時代是皇親國戚的,更是獨此一家。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新安第一名門,也許不是最大的豪族,但名聲和底蘊上無出其右者。

  因此拉攏到陳家,能讓朱敬倫迅速打開在新安的局面,能最快獲得新安地方宗族勢力的認同。

  其次,陳家這次遭逢大難,一定程度上是因朱敬倫而起。

  因此拉攏陳家,不但起到一個千金買骨的效果,讓周圍宗族看看跟自己這個新的地方官、父母官合作,就算有所損傷,也會得到自己不遺余力的幫助。同時此時對陳家不管不顧,朱敬倫也承擔不起造成的負面後果,會讓當地宗族和鄉紳階層寒心,歷史證明,在新中國之前,凡事得不到地方鄉紳和宗族勢力支持的政權,都無法取得最終的成功。

  “本官做主了,從新安官庫中,先調撥一千兩銀子給兵禍連接的沙井百姓修繕破敗的房舍好宗祠。”

  陳芝廷默默拜謝,他已經將朱敬倫的好意完全理解為一種文人士大夫內心深處的良知,從沒想過陳家現在已經是擺在朱敬倫棋盤上的棋子了。

  朱敬倫敏銳的捕捉到了陳芝廷的誤判,立刻歎息起來:

  “唉,國難啊!覆巢之下無完卵,我大清國運日促,北有太平匪患,南有洋夷侵凌,當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你陳家是詩書門第,國家興亡,責無旁貸,當此之時,雖有家難,也不可忘了為國分憂之心。”

  陳芝廷地朱敬倫裝模作樣的感慨很有同感:“大人教訓的是,陳家的事是小事,國事才是大事。在下慚愧!”

  他剛剛真的覺得自家對朝廷仁至義盡了,乃至朱敬倫說要奏請免去他家的錢糧,他竟感覺到理應如此,連應有的敬畏和感恩之心都沒有,現在被朱敬倫這麽一說,他才想起他是一個舉人,是一個飽讀詩書的讀書種子,不由慚愧。

  朱敬倫繼續道:“本官軍中皆是一些粗人,你家若有一些讀過書,又進學無望之人,不如舉薦給本官,一來可以為國出力,二來也給他們謀一個前程。”

  曾國藩辦湘軍,多少舉人、進士,甚至已經在朝為官,比如李鴻章這樣的京官,都想方設法的到他帳下聽令,好為自己博取一個出身,但曾國藩本身就是名宿,朱敬倫跟他根本沒可比性,所以他也只能收一些差的多的人才,幾乎是識字的就要。

  當然賣陳芝廷一個人情也是有的,但看陳芝廷已經是一副感恩的神態,就知道他誤會的有多深了。陳芝廷大概以為,朱敬倫是出於幫助陳家一樣的感情,才這做的。陳家這樣的家族,科舉做官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但這一條路太難了,他們千載時間,也不過出了那麽幾個小官,真正發達的時候,還是南宋時期,是出過宰相的門第。

  朱敬倫的提拔,雖然不能對他們的門第有什麽好處,但是卻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一個家族總有人在地方上關照,就好像陳桂籍在京城做官的時候,陳芝廷一度對自己的科業都有所疏忽,一心在地方上謀算。如果能讓幾個人攀上朱敬倫這棵小樹,日後陳家在地方上的營生也更容易一些。更何況消息靈通的人家,都已經知道朱敬倫算是一個總督和巡撫面前的紅人,跟著朱敬倫,將來的前程也不會太差。所以陳芝廷沒有拒絕的道理,但他也不會真正將家族中的頂尖人才送到朱敬倫門下,那些人尖子是絕對要用到衝擊朝廷科舉的正途上的。

  朱敬倫不管陳芝廷能給自己推選出什麽樣的人才,他現在還沒有挑選的資格,而且無論什麽樣的人才,都不可能完全附和朱敬倫的要求,他都必須要重新回爐重塑一番的,有時候那些資質稍顯愚鈍,讀死書讀的不好的人,或許更容易重塑。

  現在手裡有兵,還招募到了陳家以讀書子弟,收復了新安城,這算的上是有人有地盤,就差一個糧了,設卡抽厘目前還沒有眉目,最有希望的,就是方山去澳門和峴港的買賣了,朱敬倫無比希望能從哪裡撈到事業的第一桶金!

  ——————————

  國慶期間,時間有些緊張,更新時間不能保證,盡量滿足更新,但是時間無法固定,大家見諒。另外本書也快要進入gaochao劇情了,用了將近三十萬字,一步一步夯實基礎,這算是我寫的書中突進最慢的一本,但我認為這樣打下來的根基,才更加堅實。後面就是主角厚積薄發的時候了,大家拭目以待吧。絕對有不一樣的精彩!!!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