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857》第760節 飲馬墨西哥灣
張開山在聖安東尼奧的指揮卓有成效,防線已經穩固了下來,交通線也維持住了。

 美國人沒有余力反撲,正在忙著征兵,強行征兵引起了暴亂。

 這不是第一次了,南北戰爭時期,隨著南方軍隊逼近華盛頓,林肯在1863年實行征兵製,當時政府規定如果能出得起300美元,就能免於服役,洛克菲勒等一批富人就通過這種方式逃過了兵役,也有的富人鼓勵自己的孩子去打仗,比如范德比爾特,結果給打死了。

 由於有錢人可以逃避兵役,結果只有窮人被大批征集到前線。比如黑人和愛爾蘭移民,許多黑人被作為富人的頂替而參軍,結果北方白人士兵歧視他們,他們的工資最低,裝備最差,南方軍隊俘虜他們則直接殺死,亂棍打死或吊死並被“點天燈”。

 大量愛爾蘭移民到達紐約港,在發放居留證的同時,就被強製簽署了“自願服兵役”書,立馬拋妻別子被送去了前線。

 在窮人的不滿情緒下,被征到兵的人們開始了暴動,衝擊一切公共機構,紐約街頭頓時四處火起。

 這次也不例外,以富人議員組成的國會,大多數依然堅持了免兵役條例,不過將免兵役的條件從300美元提高到了500美元而已,中產階級已經負擔不起,但包括國會議員在內的頂級富豪,卻沒什麽壓力,摩根和洛克菲勒的子孫還是不用去當兵,這種情況要到二戰時期的羅斯福總統手中才會改變。

 美國政府征兵之後,同樣遇到了大批窮人的反抗,尤其是愛爾蘭移民,他們很多人來美國也就三五年時間,根本就沒有為美國貢獻生命的覺悟,因為沒錢不得不當兵,心中怨氣很大,結果很多人都開始叛亂,搗毀了征兵站。

 但這還是少數,美國政府依然控制著秩序,隨手鎮壓了反叛者之後,依然不斷的將新兵武裝起來,不過訓練需要一定的時間,短期內美國暫時不會發動進攻。

 美國人征兵的同時,鄧世才則不斷的為張開山籌措兵力,國內招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鄧世才則開始深挖美國華人的潛力。

 他向李秀成提出,讓李秀成抽調十萬太平軍,李秀成的太平軍要防守內華達地區,李秀成還是同意了。阿拉斯加的援兵也不斷抵達,哪裡有三十萬流放的罪犯,大多數都是青壯年男丁,精力過剩,否則也不可能在國內犯下流放的重罪,要麽是出於想獲得赦免,要麽是單純的就喜歡打仗,參軍的熱情很高,有十萬人報名,不斷的送到美國來。

 讓人欣慰的國內的情況也相當不錯,在明軍優厚的軍餉刺激下,已經有了當兵傳統的湖南人大量參軍,許多甚至都是過去的湘軍士兵和基層軍官,軍官自己招募同鄉,一起報名參軍。北方的青島、秦皇島也招募了一批士兵。讓人遺憾的是,東北地區的老百姓參軍熱情就不高了,顯然滿清統治區的老百姓參軍,主要是為了軍餉,根源在於貧窮。

 不過南美洲和南洋地區的華人參軍熱情就很讓人欣慰了,尤其是南洋地區,這裡的華人算不上貧窮,生活條件甚至不當地土著還要好一些,平均水平僅次於當地以商業為主並且享有一定特權的白人,他們的參軍熱情則是因為對政府的認同,這場戰爭在南洋地區的華人看來,就是政府為了維護海外移民的權益打的,他們深受刺激,加上政府招兵時候,在當地進行的引導性宣傳,很是激發了南洋華人的愛國熱情,不但普通人參軍,大批富商家受過良好教育的子弟也報名參軍。

 根據國內的預計,在湖南等地可以招募到二十萬左右的士兵,在青島和秦皇島兩地共能招募七八萬人,加上東北地區不超過十萬。但在人口不到千萬的南洋地區,有可能招募到五十萬軍隊,在南美洲也可能招募到十萬人。

 加上阿拉斯加等大明殖民地的軍隊,鄧世才手裡的兵力能增加一百萬。

 這些新兵還需要訓練,但鄧世才可以用新兵頂替老兵,將在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加州維持治安的幾十萬正規軍抽調出來,同時可以將這些新兵用來維護交通線,又能抽調一批兵力出來,這樣他可以動用的兵力將達到一百五十萬以上。

 除了防守哥倫比亞河谷的軍隊,李秀成可以用於德克薩斯州作戰的兵力,至少有一百二十萬人。

 這對他來說綽綽有余了,即便給他更多的兵力,物資補給也供應不上。

 鄧世才在後方籌措兵力,張開山在前線再次開始發動攻擊。

 大軍沿著格蘭德河和聖安東尼奧,水陸兩路進發,一路沿著格蘭德河攻擊美國河港拉雷多,一路從陸路攻擊海港科珀斯。

 經過一番血戰之後,休斯敦的援兵派不出來,也不敢派,陸雲起在奧斯汀始終虎視眈眈的盯著休斯敦呢。

 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當明軍大軍逼近的時候,美國海港的平民、富商甚至連官員,都開始坐船逃亡,整個城市在戰前已經人心惶惶,老百姓的行為影響到了守軍,他們沒有做出有力的抵抗,能坐船逃離的都逃離了,坐不上船的也試圖往東部逃跑,要麽進入其他美國城市,要麽在其他海港找到船。

 這些海港無法被包圍,讓當地軍民始終都有一條退路,有退路的人也就無法孤注一擲,不會抗爭到底。

 明軍輕松拿下科珀斯港城,甚至還繳獲了大量軍事物資,張開山不由得驚歎於美國人的富足,這段時間的繳獲非常多,之前聖安東尼奧和奧斯汀的美軍最後基本都選擇了投降,因此留下了海量的武器裝備,裝備這些軍事物資之後,讓明軍的軍事補給大大改善,甚至可以說,在相當程度山支持了這次作戰,否則單靠明軍自己的運輸,張開山覺得自己至少還得等兩三個月時間。

 至少沒有這批繳獲,他這次不可能兩路出擊,在陸路佔領了科珀斯之後,沿河前進的大軍也成功攻下了拉雷多,城裡的墨西哥人後裔在戰爭剛剛打響的時候,就製造了相當多的混亂,有些是有預謀的,有些在是不滿美國白人對墨西哥人的歧視,趁機發泄怨氣的。

 這些情況,讓這座城在一開始就陷入了混亂,守軍沒有堅守到底的勇氣和士氣,僅僅堅守了一天半後,就向南撤退,給明軍留下了一座空城,至於老百姓,則比軍人逃的還早,軍人堅守的目的,甚至就是為平民撤離爭取時間。

 攻佔拉雷多之後,明軍繼續沿著美墨邊境界河前進,大有掃蕩美國邊境城市的架勢,這在河對岸的墨西哥眼中,產生了一種美國人不堪一擊的視覺效果,盡管大量墨西哥青年加入明軍的要求被明軍拒絕,可是明軍的補給卻大大改善了,現在已經不再是商人利用走私幫助明軍了,跨河貿易已經成了常態。

 墨西哥在海灣的港口,都開始有成批量的商船駛向明軍剛剛控制的海港,船上拉著大量的糧食、布匹和藥物等軍事物資。

 不止是糧食物資,明軍甚至已經可以通過墨西哥商人,將加州征集的物資,通過邊境鐵路進入墨西哥,由墨西哥國內的鐵路中轉,運輸到美墨邊境的明軍控制區,等於讓明軍多了無數條運輸線,而這一切,墨西哥政府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甚至連明軍偶爾進入墨西哥境內,只要不是有軍事企圖,墨西哥政府和當地駐軍也當沒看到,對此美國進行了強烈的抗議,尤其是格蘭德河谷之戰的時候,美國人指責正是明軍潛伏在墨西哥境內,突然對大糧城發起了反攻,才將美軍的退路切斷,他們以此為由當時逼迫墨西哥政府短暫的關閉了邊境,但隨著格蘭德河谷之戰的失敗,墨西哥政府就不再重視美國的態度了。

 此時的墨西哥,不但開始忽視美國的態度,而且越來越接近加入這場戰爭。

 墨西哥國內的輿論,大肆向戰爭方向傾斜,政府沒有壓製,也壓製不住這股輿論,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相對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較為強烈的國家,但凡有一點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就不可能不對美國對墨西哥做出的歷史罪行產生仇視態度。

 因此輿論已經開始大肆呼籲政府參戰了。

 但墨西哥政府始終沒有表態,但他們決定出兵了。

 1893年七月,在明美戰爭已經打了兩年多,明軍佔領了美國墨西哥灣港口,並且沿著美墨邊境界河格蘭德河逼近的時候,墨西哥軍隊終於跨過了邊境,幾乎同時佔領了兩座美國城市,麥卡倫和布朗斯維爾兩座港城。

 墨西哥和美國邊境很有意思,很多地區是,河對岸有一座美國城市,河這邊就有一座墨西哥城市。比如埃爾帕索對岸是墨西哥的華雷斯,拉雷多對岸就是墨西哥的新拉雷多,麥卡倫對岸是墨西哥的雷諾薩,布朗斯維爾對岸是墨西哥的馬塔莫羅斯。

 這些雙胞胎對稱的城市,往往人員往來密切,雙方都有大批僑民住在對方的城市裡,因此墨西哥雖然沒有宣戰,可是利用保護僑民的名義出兵到河對岸,卻是相對溫和的做法,因為歷史上,美國就多次利用這種借口出兵過墨西哥,他們也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美國除了抗議一番之外,沒有過多的表態,甚至是默許,因為與其讓這些城市落入明軍之手,讓墨西哥人佔了,以後更容易收回來,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美國政府的默許,墨西哥軍隊佔領這兩座城市,還要費一番功夫呢。

 但墨西哥人此舉無疑是從明軍口裡拔牙,將明軍吃到嘴邊的肥肉搶到了自己碗裡,大明能答應嗎?

 事實上,大明不但許可了這種做法,大明公使還主動恭喜墨西哥政府收復失地,開辦酒會邀請墨西哥大員來慶祝。

 之後正式邀請墨西哥跟大明結盟,共同對抗美國。但墨西哥政府再一次推脫了,聲言墨西哥政府的行為,只是為了保護僑民,並無意與美國開戰。

 至此,大明才徹底對墨西哥失望,覺得這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國家,不可能拉攏得了了。

 但鄧世才認為,大明已經攻佔了墨西哥灣的美國海港,對墨西哥的需要已經不再緊迫,他命令海軍,將艦隊開進墨西哥灣,然後展開對美國東岸的軍事行動。

 海軍認為時機已經過去,美國海軍不斷增添軍艦,擁有了一定的戰鬥力,且美國東部海港都有堅固的要塞炮台,海軍與其進入墨西哥灣,不如全力維持太平洋的運輸線。

 但鄧世才堅持要求海軍必須將艦隊調往墨西哥灣, 他認為,大明軍艦出現在美國東岸,本就是一種勝利,根本不需要作戰,就能帶給美國巨大的心理打擊。

 在鄧世才的堅持下,海軍決定派遣十艘裝甲巡洋艦進入墨西哥灣,但包括不斷進入海軍編隊的新型戰艦依然集中於太平洋地區,以夏威夷為中心,不斷的加強大明對東太平洋地區的控制力。

 與海軍的消極態度相反,有的是人對於戰爭態度積極,李秀成率領的十萬太平軍,從埃爾帕索出擊,沿格蘭德河北上,佔領格蘭德河上遊重要城市阿爾伯克基,徹底阻斷丹佛美軍南下的任何可能。也加強了明軍對大峽谷以南的美國西南地區的控制力。

 在哥倫比亞河谷一帶指揮作戰的新生代將領要求主動出擊,他認為跟美軍在這裡相持兩年時間,已經讓美軍困頓不堪,他打算用二十萬兵力,向對面的五十萬美軍發動反攻。

 剛剛隨阿拉斯加軍隊來到奧斯汀的劉危,和一直想對休斯敦發起攻擊的陸雲起倆人一拍即合,申請利用有限的兵力,給美國人製造一個大麻煩。

 他們決定二次解放黑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