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857》第807節 中德同盟談判
時間進入1900年,原本八國聯軍進北京的一年。r?anwen  `??

但顯然八國聯軍進北京已經不可能了,但俄國人卻跟歷史上一樣,進入了滿蒙地區。

所以中國政府跟俄國之間的矛盾很大,兩國遲早會爆發戰爭,是全世界的共識。

中國政府一直在尋找可能幫到自己的強大盟友,德國符合所有的要求,但德國不想給中國提供這個軍事擔保。

因為在德國看來,中國和俄國爆發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德國跟俄國是否發生戰爭則是一個未知數。而且中國越是跟俄國在東方對峙,則德國的安全越能得到保證。因此他們不想介入中俄矛盾中來。

除非中國能給予他們足夠的利益。

之前德國看重的是長江流域和北中國的利益。

隨著德國經營的南通港將經濟腹地由長江下遊地區拓展至漢口、長沙地區,同時南北貿易往來,也越來越向這裡集中。

長江內河航線的進口貨有稻、麥、酒、棉花、蔬菜、水果以及家畜,出口貨有棉布、糖、海產和百雜貨、米等。北方沿海航線的進口貨物主要為豆、豆餅、雜糧、小麥、木材、藥材及水果等,出口貨物主要為絲、棉織品和茶葉、南貨。南方沿海航線的進口貨物主要有青糖和冰糖、瓜子、海參、海菜、蘇木、煙、靛、甘薯、鹹魚、紙張、肥皂、肉桂、土布、玻璃、水晶、白鉛以及水果等。

巨大的貿易量很快讓南通成為一個發展速度極快的港口,分享了相當一部分貿易份額,在德國資本的助推下,向上海的貿易中心地位發起衝擊,至少德國人是這麽設想的,他們想讓南通成為“德國的上海”,跟英國把持的上海港一較高下。

也唯有這等重量的利益,才能讓德國冒險承擔中俄戰爭的一部分風險。

可是之前他們向清政府提出修建從南通到四川腹地的鐵路,結果大明控制的清政府不但拒絕,而且很快將鐵路修建權交給了大明鐵路公司;緊接著德國又提出修建南通到北京的鐵路,又被統一後的中國政府拒絕,依然馬上交給了大明鐵路公司。

由於胃口沒有被滿足,所以德國一直都沒有答應跟中國進行某種程度軍事同盟的要求。

現在大明再次以薩摩亞為條件,希望跟德國結成軍事同盟,德國人考慮了一番之後,認為薩摩亞的分量還不夠。

他們希望中國能夠給予德國更大的利益。

德國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他們希望中國能將南通長江對岸的一塊地方租借給德國,德國倒不是要開發新的港口。而是打算從南通修建一條長江大橋。

大橋一旦修通,從南通往江南地區將成為一條捷徑,大明修建的南北鐵路會經過南通,給南通帶來更大的貿易量,大橋的修通,會進一步方便南北交通,進一步截留長江山遊通往下遊的貿易量,讓南通跟上海的競爭中,佔據更多的優勢。

將本國的領土租借給列強,這已經是中國政府和國民越來越難以容忍的屈辱了,德國人租借南通,就已經是為了統一而付出代價的極限,他們現在還要進一步擴張,而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統一前的大明了,這幾年的順利融合,已經讓中國政府的控制力大大加強,不再擔心列強的聯合干涉。

尤其是英國拖入了布爾戰爭,法俄跟大明簽訂了大陸協定,列強聯合干涉的危險已經不複存在,中國政府已經將收回南通提上了日程,怎麽可能答應德國進一步擴張權益。

但是出於外交考慮,還是耐心開始跟德國談判。

同盟主要是針對俄國無疑,但在其他方面,雙方也有合作的必要。比如德國很擔心英日對德國在朝鮮利益的威脅,英日海軍協定,俄國人認為是針對俄國的,中國認為是針對中國的,德國同樣認為對德國有巨大的威脅,所以德國在為中國陸地安全提供擔保的同時,也希望中國能對德國東亞地區的利益提供一些保障,德國希望一旦日本進攻德國在朝鮮的釜山租借地,大明應該對德國提供支持。

發現中國跟德國開始進行軍事同盟談判之後。

俄國自然是很緊張的,對此進行了高度關注,甚至聯合法國政府提出了抗議,認為此舉違反了中國跟法俄的協定,協定規定中國不得組建針對俄國的任何軍事同盟。

但英國也感到了緊張。

隨著布爾戰爭的進行,英國越來越感覺到自己陸軍力量的弱小,中德同盟雖然談的是針對俄國,英國也能猜測到,但誰知道會不會有針對英國的條款。要知道之前,英國跟中國的矛盾也很大。至少在任何人看來,都比中國跟德國的矛盾大的多。德國不過是租借了一個南通,英國可是控制著上海租界的。況且德國跟中國沒有軍事衝突,英國卻針對中國跟日本達成過海軍協定。

戰爭越是不順,德國越是擴張,整個西方都反對英國對布爾人的侵略的情況下,讓英國開始反思自己的孤立外交政策,他們發現不是自己孤立了歐洲,而是自己被歐洲孤立了。

另外就是,法俄之間已經建立了較為牢固的同盟關系,德國跟奧匈帝國好意大利也有同盟,整個西方大國中,就只有英國沒有同盟了。

現在德國還在將中國拉到他們同盟的戰車上,一旦成功,英國將在東方也被孤立,雖然有英日協定,但日本的分量,顯然不可能跟中國相比,日本是一個被中國大陸遮蔽的國家,這一點西方同樣清楚。

英國要怎麽辦?

英國不斷的往南非戰場增兵,與歐洲國家掀起的反英運動相反,英國國內則爆發了強烈的愛國運動。

大英帝國的軍隊在南非遭到挫折的消息傳回英國後,英國的民眾掀起了一陣陣鼓吹戰爭的沙文主義狂熱**。他們紛紛購買公債、向南非前線捐贈食品和藥物,維多利亞女王和威爾士親王用皇室資金,向前線的帝國士兵送去了巧克力和煉乳等珍貴食品。許多醫生、工程師、牧師和護士收拾行裝,自願前往南非,作為志願人員為英軍服務,其中包括當時作品已經享譽西方世界的阿瑟柯南道爾醫生。倫敦的街頭到處貼出吹捧讚揚南非的那些“帝國的締造者”的大幅海報,英國國民中的好戰情緒高漲,支持政府“將戰爭進行到底”的政策。

這個時代就是一個民族主義的時代,是這個時代的人錯了嗎,後世的英國人也許會不痛不癢的譴責祖先的錯誤,但在這個時代的英國人看來,他們所享受的平安喜樂的生活,所享受的豐富的物質財富,都是通過殖民弱小民族和國家得到的,所以才將隊成為帝國的締造者。

這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所以他們並沒有錯。

尤其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對戰爭的支持,更是引導了一大批忠於王室的英國平民。

在大英帝國舉國支持下,英國迅速調集力量,成倍的增加了兵力,並且調整了戰術,改全面進攻為重點進攻,集中兵力進攻奧蘭治自由邦。

同時逼迫葡萄牙關閉了向布爾人輸送武器裝備的港口。

兩相對比之下,英軍優勢越來越大。

但英國主要國家反英的情緒不減,不但德國繼續向布爾人走私軍火,荷蘭人當仁不讓,連法國都在向布爾人提供幫助。

英國越來越孤立的情況下,又擔心德國跟中國走的太近,於是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後,他們建議,搶在德國人之前,跟中國簽訂一份有限的同盟條約,中國人的目的無非是針對俄國的,為了防止德國以此為機會,將中國拉向對抗英國的道路,英國有必要搶先跟中國結盟。

所以這份同盟從一開始的基調就是一份預防性同盟,是防止中國被其他國家利用成為對抗英國的潛在力量,至於對抗俄國,則是雙方的共同利益。

英國的軍事同盟提議,讓中國政府十分心動,積極展開跟英國的談判。

英國的小心思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這份同盟中承擔太多的利益,在他們看來,這種同盟其實就跟俾斯麥跟俄國同盟一樣,面和心不合,只是防備俄國跟法國同盟,英國找中國結盟的目的也無非就是不想讓中國跟德國結盟罷了。

所以他們提出,中國跟俄國發生戰爭的話,英國會提供一定的財政支持,但是英國堅決不肯做出任何軍事保證,在戰爭期間,英國隊不會向俄國發動攻擊。這讓大明很不滿,他們覺得英國是將大明當作免費的打手了。

在英國這裡沒有取得什麽突破之後,大明加快了向德國傾斜的力度,在沒有跟德國談出結果的情況下,單方面宣布遵守之前的承諾,大明將繼續支持德國在薩摩亞的權力訴求。

大明的表態,讓英國解讀為已經跟德國達成了某些秘密協議,變得緊張起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