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857》第789節 1統天下的準備
別的國家暫且不說,英國是肯定會反對的,他們是世界秩序的收益者,當然也就是世界秩序的維護者,任何地方的變化,都會影響他們的權力,關鍵是英國想要繼續維持對世界秩序的權力,他們就必須讓世界按照他們的設想運行,可世界是發展的,所以往往推動世界發展的後進實力,總是會跟英國這樣的霸主國發生衝突,21世紀如此,19世紀同樣如此。r?anw?e?n?`

大明要一統天下,必然跟英國發生衝突,英國人甚至打算聯合歐洲列強集體干涉大明,這一點是十分恐怖的,英國的海軍實力,運輸能力,德國的陸軍實力,海運能力,以及俄國的陸軍實力,這三個國家加起來,不但能夠擊敗大明海軍,登陸中國大陸,也有能力遠距離投放兵力,打敗大明並不是理論可能,幾乎是必然。

唯一要考慮的是,這幾個國家對遠距離作戰的高額投入的顧慮,他們能不能收回成本,不是沒個國家都有英國那樣的經濟實力的。

所以跟英國達成的協議,不過是拖延,給大明和平吞下滿清做準備爭取時間,這個時間不能太長,夜長則夢多,變故太大,西方組成聯盟干涉的可能,滿清朝廷不配合的可能,幾乎可以斷定,一旦給英國人足夠的時間,他們肯定能組建起一個瓜分中國的利益同盟,也可以肯定,只要時間夠長,慈禧是不會安分當傀儡的,一旦認為列強能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她們就會有異心生出來,朝鮮王室不就是這樣嗎,一會兒投靠滿清,一會兒投靠日本的,後來還投靠俄國,最後玩崩了,閔妃都被日本浪人殺死,聽說還那啥了。

朱敬倫早就定好的三年,第一年是1894年,趁著日本跟滿清開戰,大明開始秘密滲透滿清,展開商業布局和外交布局;第二年是1895年,戰爭結束,趁著慈禧和光緒始終,摸清了滿清督撫的態度,跟他們建立聯系,在各省派駐公使,充當太上皇角色,慢慢撤換當地官員,做好大明接管滿清政治的打算;第三年就是今年了,今年的任務是,進一步控制北方的政治局勢,同時跟列強達成諒解,至少做到,在大明吞並滿清之後,不會跟英德俄三個海陸勢力加起來碾壓大明的國家作戰。

在這三個國家中,大明跟俄國的矛盾很難調和,跟德國並沒有太大的利益衝突,發生的幾次衝突,也都是德國的中二皇帝的莫名其妙挑釁,出自於種族主義和中二氣質,完全跟利益無關。

跟英國的衝突,主要是英國試圖維持東亞大陸的軍事政策,不願意大明一統東亞大陸,然後變得沒有敵手,接著就開始威脅英國的地位。但跟英國的歐洲大陸平衡不同,東亞大陸哪怕失衡,也威脅不到英國本土的安全,所以英國未必會冒著印度被大明進攻的風險,加入圍剿大明的行列。

所以英國和德國是可以爭取的,而俄國是無法爭取的,割自己的肉喂鷹也許喂的飽,但喂熊嗎,傻子都不願意試。

於是大明的外交準備開始向德國傾斜,大明駐德公使開始頻繁跟德國互動,尋求雙方的共同利益,一改往日抵製德國對朝鮮的野心,開始私下表示,如果德國還想要朝鮮的釜山灣的話,大明願意出面說服朝鮮將這裡租借給德國。

釜山灣是朝鮮最好的條件最好的深水良港,這一點德國人早就調查清楚了,不然幾年前也不會貿然向大明提出這種要求,結果在大明和英國的聯合抵製下沒能得到這裡,現在大明主動提出幫忙,他們何樂不為。

犧牲朝鮮的利益雖然可恥,

但總比犧牲大明的利益要好的多,而且引入德國勢力,對朝鮮也不是壞事,至少他們可以借助德國的力量,抵製日本這頭更狠的餓狼了。而德國一旦在釜山立足,日本肯定不滿,他們已經將朝鮮視作囊中之物,算是跟滿清打那一仗唯一的收獲,現在德國要在這裡立足,必然招惹日本。英國很可能不願意看到德國勢力侵入東亞,會跟日本站在一起。日本不是大明的目的,挑起德國跟英國已經很緊張的關系才是目的,一旦英國跟德國不能聯合,干涉大明統一中國的力量至少就少一個,少了任何一人,大明的壓力就減輕了一大半。

德國已經強佔了南通,對英國的長江利益造成了巨大威脅,英德關系在亞洲這裡很僵,如果再因釜山問題,雙方對峙的話,德國從利益上,是會選擇一個幫助他們開拓利益的大明呢,還是一個處處給他們設置障礙的英國不難選擇,從感情上,威廉二世中二病一犯,可是會說出他是唯一一個喜歡英國的德國人這樣的蠢話的,他對英國不滿的時候,說什麽都不奇怪,而且他一旦不滿,在讓他配合英國,幾乎不可能。

說服朝鮮並不難,因為朝鮮人已經暗中聯系了大明很多次,日本對他們的壓力太大了,甲午戰爭的時候,朝鮮朝堂都在向滿清通風報信,幾千年來的歷史,讓他們更信任中原國家,而不信任日本。日本唯一的收獲是朝鮮後,大力經營朝鮮,日本的工業品在朝鮮瘋狂傾銷,換取朝鮮的糧食,造成了朝鮮糧食短缺,不斷的饑荒,卻不能阻斷貿易,只能接受日本不斷向朝鮮輸出饑餓。

日本捧起來的大院君,不但給滿清通風報信,滿清戰敗之後,他馬上派人來聯系大明,表示願意向大明稱臣納貢,還讚揚大明才應該是中原正統,是朱明王朝的傳承者。

但大明始終沒有答應朝鮮的要求,現在聯系朝鮮,以讓朝鮮出借釜山灣的代價,換取大明和德國的共同保護,相信朝鮮不會拒絕,如果拒絕的話,那就讓德國人派巡洋艦去威懾一下好了。

伍崇曜密會大院君的使者,向對方陳述厲害,告訴對方,大明一國現在已經無法對抗日本和英國的聯合,必須引入其他強國才能對抗,但大明可以保證朝鮮的安全,幫助朝鮮保持江山社稷的獨立,甚至逼迫日本撤走在朝鮮的軍事力量。

至於大明的信用問題,伍崇曜說,大明輕易不下許諾,可是一旦下了許諾,必然赴湯蹈火,讓朝鮮看看越南,跟大明簽訂了同盟條約之後,現在法國都不能侵略越南了,琉球則是最好的例子,琉球當年被日本滅亡,大明兵發日本,讓琉球復國,看看這些年大明在越南和琉球做的事情,可曾在兩國駐軍,可曾在兩國頤指氣使?

朝鮮確實對大明不干涉鄰國內政這一點十分向往,日本對朝鮮的干涉太嚴重了,扶持親日派,整天叫囂著要改什麽革,今天這裡不對了,明天哪裡不對了,大院君覺得,他簡直就是一個兒皇帝。

如果能放棄一個釜山,而保全整個朝鮮,這筆帳相當劃算,況且一旦朝鮮強大了,也未必不能收回來。

朝鮮唯一擔心的是德國如果對朝鮮有所圖謀,是否會像日本那樣侵凌朝鮮,甚至變本加厲,或者跟日本一起瓜分朝鮮。

這些伍崇曜都表示,可以立約為憑,大明願意為此做擔保,一旦德國毀諾,大明誓死保衛朝鮮。

話說到這裡,朝鮮使者就沒有疑問了,但他不能做決定,得回去匯報大院君。

大院君仔仔細細詢問了會面的每一個細節,他最後很關心大明的誠意問題, 使者表示,大明的伍大人十分嚴肅認真,不像誆騙朝鮮,而且誆騙朝鮮這樣的小國,是會讓大明這樣的上邦蒙羞的,他分析說,就他觀察,大明這二十年來始終對琉球以禮相待,未有侵凌之事,而且對越南,對暹羅等番邦也是以懷柔為主,不曾干涉國政。

大院君這才放心,他是國王的父親,以前跟兒媳婦鬥得厲害,但現在兒媳婦被日本浪人殺了,他成了朝中威望最高的大臣,但事實上朝堂上說了算的,是日本人扶持的親日派,連國王都不敢反對這些親日派,更何況他一個權臣了。

去年閔妃還沒死的時候,暗中慫恿朝鮮國王,也就是他兒子不經內閣同意而單獨任命4名協辦,日本駐朝公使井上馨怒不可遏,進宮質問高宗是否為王妃干涉,並以撤回當時在鎮壓東學黨起義的日軍為威脅,朝鮮政府五大臣被迫代表國王向井上馨認錯。

親日派的開化黨當初是閔妃為了對抗大院君而扶持起來的,現在開化黨成為日本控制朝鮮的工具,閔妃集團已經死了,大院君就成了唯一有能力對抗親日派的力量。

在取得大明的支持之後,大院君決定放手一搏,決定租借釜山灣給德國,換取德國和大明的雙重保護。

大明以此為基礎,才跟德國商議,提出德國要租借釜山,就必須承擔對朝鮮一定的保護,德國人認為,讓朝鮮成為德國的保護國他們都不會拒絕,能在東北亞擁有一個優良港口,德國將能在開拓日本、朝鮮和俄國遠東、中國東北的龐大市場中佔據絕對優勢,對德國利益是極大的促進,他們願意付出這些代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