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857》第87節 鹹豐閱信
  赫德早就想離開戰俘營了,在這裡雖然他們餓不死,但是也絕對稱不上良好,他已經數月沒有洗澡了,這絕對算不上什麽體面。  但更重要的是,目前發生的這些情況,不符合他的觀念。在軍事家看來,外交是戰爭的手段之一,中國人說先禮後兵,外交不過是去通知對方一聲的禮貌。可是在外交家眼裡,外交不但不是軍事的附庸,相反軍事也是一種外交方式,而且是極端的外交方式,是外交失衡或者失控時候被迫進行的一種外交手段。因此一旦戰爭發生,就意味著是外交的失敗。

  這幾天英軍攻打廣州,就不符合赫德外交理念,在他看來,好不容易跟中國簽訂了外交條約,就不應該繼續戰爭了,中國鄉勇收復廣州確實破壞了條約,但是英國人第一時間應該做的不是興兵攻打,而是應該用外交方式交涉,只要中國人能保證遵守條約其他內容,佔不佔領廣州城其實不是重點。

  赫德很清楚,英國采取軍事行動來打這一場仗的目的,絕對不是單純為了打仗,目的不就是為了簽訂一份體面的條約嗎,現在條約簽訂了,那麽任何戰爭手段都是非必要的。

  所以赫德之前已經多次請求讓他出城了,這次朱敬倫說服柏貴,終於放他出城,他迫不及待的收拾一番,馬上就出去了。

  看到赫德在屢經打擊之下,依然保持著積極的工作態度,朱敬倫也不由得有些讚歎,難怪能雄霸中國海關半個世紀之久,走的時候被中英雙方留念,滿清朝廷封他太子太保,英國政府也封他為從男爵。他的成功真的不是僥幸啊!

  只是赫德破相的面容,和徹底無法恢復的左腿,一瘸一拐的走出廣州的模樣,讓朱敬倫還真的有些不忍,這些都是自己造成的。

  送走赫德,朱敬倫繼續回到軍營,苦力們已經起來了。朱敬倫給參戰的苦力每人如約發了五個煙泡,讓所有人都很滿足,至於那些之前就被淘汰,沒機會去打仗的苦力,煙癮犯了也沒有過不去的坎,他們還能向朋友,向同伴借一些,只是會不會被放高利貸就不知道了。

  這一仗也有犧牲,總共死了10個俘虜,包括重傷不治身亡的。另外有30來個受了無法恢復的傷勢,也不能繼續作戰了。為了打消其他人的後顧之憂,朱敬倫命人將那些戰死的苦力屍首送回他們家去,每人給了100兩的安葬費,有兩個實在找不到家人的單身漢,則厚葬了。至於那幾個受傷的,包括斷了腿和少了兩個胳膊的倒霉蛋,朱敬倫也讓他們繼續在軍隊中謀生,軍餉一點都沒有減少,用這點錢就讓其他人安心,真的很劃算。問題是,柏貴給他的錢,不多了。

  召集苦力,這次朱敬倫仔仔細細的開始編練他們,戚繼光說選兵先選將,編練的最核心部分,就是建立組織關系,而組織關系的核心正是管理者,軍隊的管理者當然是各級軍官。

  這些苦力本就是有組織的,朱敬倫沒打算製造混亂,也就不敢打散他們的的組織關系,依然讓各個龍頭之類的頭目作為軍官。將整個軍隊分為20個哨,每個哨人數80到100人,哨長就是那些龍頭。哨以下還有隊,每隊10人,隊長讓哨長任命。4哨為營,營官讓四個哨長自己商量後報上來。

  以營、哨、隊三級來組建軍隊,跟八旗和綠營都不同,但是跟湘軍如出一轍,湘軍又是參照戚繼光的方法,因此朱敬倫編練軍隊的方法也不算出閣,不會惹人非議,要非議先去非議曾國藩去。

同時又完善了清軍那種混亂的組織,要知道清軍甚至是沒有基層軍官的,最小的軍隊綠營單位是汛,可是一汛從幾個人到幾百人都不等。  當然也有人不滿意,比如侯進就很失落,他連個營官都沒有混上。

  朱敬倫沒打算摻沙子,他只求這些苦力暫時能夠為他所用,所以才不打散他們的組織,至於侯進他也沒有安撫,他需要磨一磨侯進的性子,他發現這段時間侯進有些焦躁,處處將自己凌駕於苦力龍頭之上,認為自己是朱敬倫的左右手。對黑狗是呼來喝去,可這回黑狗因為自己的龍頭身份,拉攏到了另外三個龍頭,成了一個營官,侯進卻什麽都沒得到。他頓時就成了一個光杆司令,這會給他一個深刻的教訓的。

  有了組織關系,朱敬倫有挑選了十幾個印度兵,以這些印度兵充任副哨長,讓他們幫忙練兵。

  這次回來後,朱敬倫立刻裁撤了印度兵,兩百多個印度兵隻留下了50個人,裁撤的依據是他們的態度。

  當日英軍登陸,朱敬倫就發覺不是每個印度兵都反擊了英軍,回來後清點彈藥,發現大部分印度兵竟然都沒有朝英軍開槍,於是將那些無論是因為沒有膽子反擊英軍的,還是見風使舵的滑頭全部剔除出去。

  剩下這50個人就死心塌地多了。他們已經向自己的主子開過槍了,以後只能跟著朱敬倫一條道走到黑,他們當時反擊英軍,也算是一個投名狀了。這其中包括有志青年加拉瓦,朱敬倫直接任命他為剩下30個印度兵的哨長,並讓他任命下面隊長。包括20個副哨長在內,現在這50個印度兵,才算是朱敬倫手裡可靠的雇傭兵。

  軍隊編練完成,組織關系也沒有打亂,因此造不成什麽混亂,讓他們按照英軍的訓練方法開始訓練之後,朱敬倫把目光投降了那些英國俘虜。

  印度兵雖然勉強能做軍官,用手比劃著暫時幫苦力軍官們訓練士兵,但是真正的技術兵種,就很少了。比如炮兵,朱敬倫就沒有一個。

  跟英軍炮戰的時候,炮台上的中國炮手水平著實讓人擔憂,不然英國艦隊不敢那麽從容的靠近炮台,也不會毫發無傷的離開。

  跟一群整天閑來無事喝著鴉爿酊,打著牌的英軍官兵聊了一陣子,算是了解了這些人,其中竟然有四成都是出自愛爾蘭,當兵的目的也不是追求榮譽,完全是為了金錢。從他們的口氣中發現,這些愛爾蘭人,對英國政府的認同並不是多麽強烈,尤其是有好幾個,都有明顯的仇視英國的態度,對英軍也頗為不滿,認為他們在軍隊中收到了英格蘭籍軍官的歧視。

  有不滿就好,只是這不滿還不足以讓他們有勇氣反抗大英帝國,否則愛爾蘭人也不會接受英國的統治了,所以朱敬倫得多給他們一些勇氣。

  要讓一些癮君子有勇氣,還有什麽讓他的癮犯了有用的?因此朱敬倫希望酌量減少這些人的鴉爿供應。

  只是英國人用的鴉爿跟中國人的煙土不太一樣。

  他們使用的都是經過工業加工過的,叫做鴉爿酊,是一種藥劑,裝在小玻璃瓶中。當初他們投降的時候,甚至輕易從查封他們資產的鄉勇手中保留住了這些東西,因為鄉勇以為這些都是藥,如果知道這些是純度更高的鴉爿,誰會給他們。

  這件事找方山做很合適,他手裡可是有一百多號三教九流的“好漢”呢,本身也是跑江湖的,這種事他熟悉,讓他找人悄悄把英國人的鴉爿酊給偷出來,不愁這些英國人不犯癮。

  此時身在BJ的鹹豐正在看柏貴遞上來的奏疏。

  英法聯軍佔領廣州期間,柏貴給鹹豐的奏疏就沒有斷過,多是解釋他跟洋人之間的情況,以及為別人的彈劾自辯,有時候也匯報GD的情況。

  但是這封奏疏卻不是這些,而是向鹹豐報告他收復廣州的計劃。

  對於收復廣州城,鹹豐從來沒有放棄,哪怕已經跟洋人簽訂了條約,如果有機會,他也不想放棄。因為他根本就不相信洋人。他的世界觀是完全中國式的,是世俗的,是務實的,明明可以佔有的東西,為什麽要放棄呢?

  當然也不是完全不信,因為洋人管他要了幾百萬兩銀子,表示銀子還完就撤出廣州,這不就是贖城費嗎,宋朝的童貫不久給過金兵贖城費,才得以得到宋朝渴望了幾百年的幽雲十六州。

  只是鹹豐還是有些猶豫,TJ談判的時候,他下令黃宗漢暫停軍事行動,談判完之後,則給黃宗漢的要求是穩妥行事。

  但是鹹豐又擔心洋人有理由再次進犯沿海,所以耍了一個小聰明,告訴黃宗漢,只能以鄉勇的名義行事。

  授意黃宗漢:“前因英、佛兩夷在TJ要挾。尚有俄、咪兩夷說合。諭令黃宗漢將攻打GD省城之事暫緩舉行,原恐一經用兵,則沿海地方必有夷船尋仇報復,而與TJ現辦情形事出兩歧也。……現在TJ雖仍議羈縻,GD則系紳民義憤,與官兵暫緩攻打之意,本不相妨,且使該夷知眾怒難犯,而將來官為轉圜,亦可使之知畏知感。”

  並要求黃宗漢“操必勝之權然後舉發”。所以歷史上黃宗漢才會在7月21日攻打廣州,不過這個時代因為朱敬倫的出現,他們又打了一次廣州,而且打贏了。

  當然,這個消息現在還沒有傳到鹹豐耳中,鹹豐看到的還是柏貴戰前發出的奏疏。

  柏貴寫的倒也符合鹹豐皇帝的心思,無非是撫剿兼施、用民剿夷、以夷製夷,先發動紳民攻打,再由官員作為第三方出面調停,最後一定能讓洋人感恩戴德。

  這種古怪的邏輯,實在是後來人不能夠理解的。

  看完柏貴的奏疏,皇帝跟本沒有回復,不過是老調重彈。但是很快他就收到了黃宗漢發來的奏疏,黃宗漢的意思是不想二次打廣州,他們已經打了一次,黃宗漢判斷廣州不好打。

  這就有點意思了,兩廣總督和廣州巡撫(去職)的態度不一。

  鹹豐也留心起來,囑咐有GD送來的折子,第一時間送給他。

  之後不斷有折子送來,關於黃宗漢再次攻打廣州,黃宗漢和柏貴都表示已經成功攻進廣州城,洋人被壓縮到了新城,這時候倆人又態度不一。黃宗漢力主長期圍困,用封港之法,讓洋人作困。而柏貴則主張以兵威壓服洋人繳械。

  督撫的不同意見讓皇帝琢磨出味道了,這倆人不和啊,地方總督和巡撫不和,這對皇帝來說算不得什麽,要是總督和巡撫沆瀣一氣那才是皇帝要擔心的。不過出於維護黃宗漢的總督和欽差身份,鹹豐還是寫了一封諭令申斥一下柏貴。

  這申斥還沒發出去,鹹豐就又收到了兩廣的情報,其中有柏貴的絕筆書, 告訴皇帝,他打算孤身入城勸降洋人,用仁義感化洋人雲雲。黃宗漢則解釋柏貴是自行其是,並不是自己逼迫雲雲。

  此時皇帝知道,柏貴和黃宗漢之間的關系已成水火,督撫不和不要緊,交戰中不和就不太好了,但此時皇帝卻無法申斥,柏貴都冒險孤身入城了,還申斥,豈不是寒了臣子的心,尤其是柏貴的奏疏,讓他還是頗為感動的,覺得到了要緊時候,還是旗人靠得住,說到底還是奴才們懂得為皇帝分憂,那些漢臣滿口仁義道德,一手的錦繡文章,真辦事的時候,就畏首畏尾。

  皇帝此時心中已經偏向柏貴了。

  緊接著皇帝就又收到了柏貴和黃宗漢的後續報告,不由叫了一聲好,因為這是柏貴報喜的折子,告訴皇帝他已經說服了洋人,上千英夷交出了武器。當然折子還是有分歧,柏貴跟黃宗漢分別給不同的人報功。

  鹹豐想了想,立刻下旨,把倆人的要求都同意了,包括柏貴複職的要求,包括倆人請功的內容。但是他還是申斥了柏貴一番,只是斥責的內容不是責他跟黃宗漢不和,而是申斥他不該冒險,若是有所損傷,才是大罪。

  可想而知當柏貴收到這封信的時候,心裡有多麽暢快了,他忍不住想要炫耀。

  宴席必須開,請黃宗漢,請華庭傑,廣州大小官員都請,其中也包括朱敬倫。

  不過朱敬倫卻怎麽也開心不起來,因為英國人似乎是鐵了心要佔廣州城。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