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857》第57節 該拚命時要拚命
  張龍潛回廣州城,很快就見到了朱敬倫,廣州巡撫衙門的洋兵撤走之後,朱敬倫的行動也方便多了。  “交代?當然會給張大人一個交代了!”

  面對張龍興師問罪一般的態度,朱敬倫滿口答應著,心裡卻暗歎一聲,張千山發現了問題,不那麽好騙了。

  朱敬倫接著問清楚張千山的位置,他給的交代就是,富禮安排人帶著成箱的銀子,親自送到了張千山面前。

  看著一箱子一箱子白花花的銀子,張千山覺得這個交代也不算壞。

  但是富禮接下來的話,就讓他覺得這些錢根本就不算錢了。

  “這些是巡撫大人的賞錢。打下炮台,另有重賞。巡撫大人讓在下告訴千總一句,該糊塗的時候還是糊塗一些的好。”

  “這是什麽意思?”

  張千山不太明白。

  富禮笑道:“大人不用明白,大人只需要知道,如果有人這時候佔了炮台,那城裡的洋人就一個都走不脫。要麽乖乖投降,要麽等著受死。這奪城之功,是黃大人的,可是力阻洋兵,盡滅夷狄的功勞,我家大人還想要一份。不知道張大人是不是也想要呢?”

  張千山心動了。

  雖然他還是不太清楚柏貴為什麽跟黃宗漢不和,因為他根本就不太清楚柏貴的處境,不是他不懂官場,只是文武殊途,他得到的信息,跟這些文官得到的信息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根本就無法感受到柏貴危如累卵的處境。

  按照他的理解,他覺得柏貴跟黃宗漢不和,大概是出於權力鬥爭,目前來看,恐怕倆人在收復廣州一事上,意見不統一,所以才你乾你的,我gan我的,至於他們爭鬥的結果是什麽,張千山不知道,張千山只知道,只要打下炮台,怎麽都是大功一件。

  阻斷殘敵退路,全殲夷人,這份功勞不管是落到黃宗漢頭上也好,還是被柏貴分到也罷,這跟他們張千山有什麽關系,他是武將,靠的是流血立功,只要堵住了洋人,那就是他的功勞,無論是黃宗漢還是柏貴,都得承認這一點。

  至於說他們不肯認,想賴他張千山的功勞,也沒那麽容易,張千山一定會給他們一個深刻的印象。

  “我想張千總該知道怎麽做了吧?”

  富禮冷冷撂下一句話,然後就拱手拜別,此時已經到了午後,豔陽高照,張千山的血也仿佛熱了。

  “大人我們怎麽辦?”

  張龍疑問道。

  張千山道:“還能怎麽辦?打!”

  張龍歎道:“那炮台可不好打,關鍵是不在岸上,而在河裡,四面都是水。我們又沒有船,只能遊過去。這樣我們的馬隊可就用不上了。”

  張千山哼道:“該糊塗時就要糊塗。該拚命的時候就要拚命!”

  張千山也知道水戰的話,對他的馬隊不利,他這次帶來的四百人,都是他的心腹,要知道他手裡可不止這點人,但是這四百人才是他的心腹,是他這些年來一點一滴攢下來的本錢,本想著用馬隊來對付洋人,總能佔到一些便宜,誰想到還要打水戰,反而派不上用場了。

  但是機不可失,騎馬過不了河,那就遊過去!

  話說的糙,可實際上張千山是一個很細致的人,這細致大多在打仗上。

  所以他並沒有立刻動手,而是換了破衣服,帶領十來個手下大大方方的來到廣州碼頭,他們吃的了苦,裝做苦力硬是在碼頭上扛了一天活。

  第二天又包了一艘花船,

在外面遊蕩了一天。夜裡就停靠在附近的碼頭上,一直在觀察著炮台。  命是要拚的,可這命卻不好拚。

  炮台的防禦在張千山眼裡,算的不得什麽,起碼比不上攻城,以東炮台為例,四面有圍牆,但並不算高,他們手下的好手,要翻過去不難,洋人的士兵數量不多,只有幾十個人,洋人的防備也算不上嚴密,只有幾個崗哨而已,後半夜他們摸進去,不難的手。難得是炮台不是一座,而是有兩座。

  兩座炮台無論他們動哪一座,另一座就會察覺,打草驚蛇之下,再想偷襲得手就難了,這就是為什麽軍事上總講究犄角陣勢排列,防禦偷襲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兩座炮台也各有特點,海珠炮台靠近江心,不過靠近陸地的北岸,灘塗已經快要跟陸地相連,遊過去也不難。東炮台就更簡單了,跟江岸之間,只有一條窄窄的濠湧。

  這三天以來,朱敬倫也沒有閑著,他已經將兩座炮台的情況摸清楚了,具體情況是柏貴探聽的,過去東炮台安炮三十六位,以千總一員帶兵三十名駐守,海珠炮台則有大炮五十門,軍隊不超過五十之數。至於洋人佔領這裡後進行的改動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點,洋人或許會加固炮台,或許會更換火炮,但是絕對沒有增加兵力,甚至略有減少,因為他們的兵力實在是緊張。

  這些情況也都送到了張千山手中。

  根絕這些情況,在第三天深夜,張千山終於行動了。

  務求一擊得手,殺雞也要用牛刀,四百人齊齊出動。

  其中一百最可靠的手下前往海珠炮台,由他的乾兒子張龍和張虎負責帶領,剩下三百人都負責攻打東炮台,由張千山親自指揮。

  之所以這麽安排,是因為海珠炮台距離海岸更遠,一旦失手就不可能有第二次機會,人去多了根本沒用,相對來說突擊效果就更重要了,在沒有更好的辦法前,張千山決定等確定海珠炮台那邊動手之後,他這邊在動手。

  一旦那邊進入海珠炮台,舉火為號,至於這火光會不會暴露了攻打東炮台的行動,就管不了了,如果暴露,東炮台這邊就必須強攻,所以才給這邊配備更多的人馬,同時這邊距離河岸更近,大不了強攻,因此可以多配屬人緣。

  三更已過,四更未至,兩邊同時行動起來。

  張千山親率五十個好手,人人身上綁著竹筒,悄悄摸到距離東炮台不到兩百米的河邊,一個個下水,慢慢摸了過去。他們運氣很好,或者說洋人的崗哨到了後半夜有所松懈,結果他成功的摸到了圍牆下,一個個躲在圍牆的死角,眼睛緊緊的盯著西方海珠炮台的方向。

  等了一刻鍾多些,張千山終於看到對面有火把晃了幾下,然後熄滅了,跟手下確認都看到了,然後一聲令下,馬上搭起人梯,一個漢子身輕如燕的就跳過了圍牆,接連十多個人爬過了圍牆後,突然就聽到了海珠炮台那邊傳來了槍聲,那邊交上火了!

  運氣不好不壞,張千山也沒指望悄無聲息就把洋人都乾掉,那也太容易,太容易得來的功勞不值錢,這是張千山這麽多年摸到的道理,那些文官就是慫,總想著投機取巧,想搞點小詭計就能取大功,大多數是把自己搭進去。

  槍聲接二連三響起來,東炮台這邊已經打草驚蛇了,守衛大聲呼喝,整個營地都動了起來,張千山等人全部都過了圍牆,順著圍牆不著急往裡面打,而是衝著大門衝了過去,他們的速度夠快,大門前的守衛來沒來得及反應,就被他們放倒了,等他們打開大門的時候,外面已經有一百多人遊過了濠湧,一股腦衝進了炮台。

  到了醜時,兩座炮台再次陷入了寂靜,卻彌漫著濃濃的血腥味道,上百條生命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此時在廣州城中,朱敬倫並沒有睡覺,柏貴也沒有睡覺,倆人都緊張不已。

  他們在等待消息,等待兩個消息,一個是張千山強攻炮台的消息,另一個則是黃宗漢那邊的消息。

  柏貴手裡沒有人,即便張千山奪下了炮台,如果明天洋人反攻,他們也不可能守得住。

  沒有炮台在手裡,說封鎖廣州城南,就是一個笑話。

  夜深人靜,讓步槍的聲音可以傳的很遠,剛剛結束的槍聲又一次響了起來。

  洋人在碼頭上部署的軍隊開始反攻了。

  朱敬倫和柏貴聽到槍聲更著急了,他們希望聽到的不是槍聲,而是炮聲。

  法國人手裡還有一艘殘破的戰艦,經過緊急修理後,還能夠參戰,倆人想要聽到的炮聲當然不是法軍的艦炮,他們希望聽到炮台上的岸防炮響起。

  要讓炮台的大炮響起,那就必須有炮手,可柏貴手裡連一個炮兵都沒有,廣州的駐防八旗中到時有一百來個炮兵,可是跟其他八旗兵一起,都在軍營裡關著呢,別說柏貴了,穆克德訥都放不出來。

  所以要動這些炮,就只能靠黃宗漢煉出來的那批炮手,可黃宗漢跟柏貴不和,黃宗漢豈會幫助柏貴。

  看著柏貴焦急的模樣,朱敬倫安撫他道:

  “大人莫急,黃大人一定會派人的,他知道大局為重。 ”

  柏貴卻歎道:“他怎會幫我,他怎會幫我啊!他就不想打炮台,他又是清拆大臣,又怎會聽我的?”

  柏貴是巡撫,黃宗漢才是兩廣總督,又是全權負責廣東事務的欽差大臣,確實沒有必要聽柏貴的安排。

  但是既然攻打炮台已經是既成事實,此時合作才是大義,有大義在手,黃宗漢不幫忙就是理虧。可是柏貴根本命令不了黃宗漢,黃宗漢幫不幫忙好像只能看對方樂意不樂意了。

  既然柏貴命令不了黃宗漢,那就找個能命令黃宗漢的。

  朱敬倫突然有了主意:“大人,小人有一計,何不將此時寫一封奏章,抄錄一冊派人去送與黃大人呢?”

  柏貴一愣,接著眼睛一亮,沒錯,黃宗漢跟自己不對付,未必會幫自己,可現在自己做的是對的,只要拿下炮台,就封死了城南,城內夷人插翅難逃,黃宗漢如果不肯幫自己,官司打到皇帝哪裡自己也佔理,只要發了這封奏折,就算打輸了,也可以把責任推給黃宗漢,自己怎麽就沒想到這點呢,真是急糊塗了,不由得對朱敬倫有些刮目相看,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如此冷靜,很難得!

  當即起草一份奏疏,抄了副本,命人連夜從密道出城交給黃宗漢。

  但是奏折副本才剛剛送出去,不到半個時辰,城外的炮聲就密集起來。

  柏貴看了朱敬倫一眼,心中暗歎一聲,糟了,這回是徹底得罪黃宗漢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