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857》第66節 單騎降夷
  赫德連夜開會,向英軍軍官轉達中國人的態度,那就是交出武器,留在軍營。  就好像他們讓八旗和綠營做的那樣,到現在為之,八旗和綠營還關在永清門附近的協鎮大營裡呢,那些八旗和綠營,每天有足量的物資供應,整天除了吃就是睡,白天則聚在一起賭的天昏地暗,似乎很享受這種生活,除了不能出軍營之外,似乎也沒什麽不好。

  既然英軍如此對待過大清國的俘虜,那麽對方向他們提出這樣的要求讓他們也不太好辯駁。軍官們只是擔心中國人的信用問題,他們答應了投降的清軍,那些清軍交出了武器,他們就按照約定一直向他們供應食物。可如果他們交出了武器,如何防止中國人不守信用屠殺他們呢?畢竟這次攻城,本就是條約簽訂後的停戰期,中國人已經不守信用了,怎麽還能相信他們。

  赫德表示,中國人願意派出一名大官來作保,這位大官將會一直跟英軍住在一起,這都派了人質了,英軍軍官們覺得也可以冒險試一試,只是提出這個官員的品級不能低,他們希望中國的欽差黃宗漢能親自來。赫德表示,這恐怕做不到,告訴軍官們,欽差是代表皇帝的,絕對不可能來做人質。

  討論到了後半夜才得出結論,洋人覺得柏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赫德表示說,在廣東這裡,除了黃宗漢,就是柏貴這個巡撫最大,另外就是廣州將軍,不過廣州將軍一直都被英軍控制著,一開始在廣州將軍府,英軍撤退後也帶到了城南。

  當赫德將英軍的要求告訴朱敬倫的時候,朱敬倫心中不由暗叫巧合,他本就打算讓柏貴來做這個人質的,沒想到英軍自己也挑中了柏貴,那就更好了,變數會更少。

  第二天一早,出城的就朱敬倫一個人,原因很簡單,他昨天都告訴了赫德,派人質這種事,對於大清朝廷來說太不體面,所以需要保密,而且要暗中進行,告訴赫德說,這是大清官員私下的保證,一定不能聲張。

  英軍不會聲張,又是朱敬倫一個人出面,那麽怎麽說還不由他來說嗎,這算是朱敬倫這個雙面間諜當到現在,最得意的時刻了。

  朱敬倫以英軍代表的身份,自然而然的有資格跟黃宗漢見面,這一次又是一大批官員,華庭傑他們那些帶兵的倒是沒有出現,廣東布政使江國霖、按察使周起濱都在座。

  朱敬倫就當著他們的面,告訴他們英軍提出要黃宗漢親自到城內去談判表示誠意,否則英軍拒絕繼續談判。如果赫德此時聽到朱敬倫會這麽說的話,恐怕得吐血,這不是逼著黃宗漢發兵攻城嗎。

  黃宗漢還沒什麽表示,周起濱已經拍案而起,大喝英夷大膽,竟然出此拙劣伎倆謀害欽差!江國霖更是懇請黃宗漢殺了朱敬倫以壯軍威,然後點起大軍,滅此朝食。

  真真嚇哭了朱敬倫,連忙表示他只是個傳話的,洋人的事情跟自己無關,都是被逼的。

  黃宗漢擺擺手,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讓人送朱敬倫出帳。

  接著黃宗漢又請來華庭傑等人商議,大家眾口一詞,那就是欽差大人絕不能輕易犯險,這肯定是洋夷窮極之下的詐術。

  黃宗漢自己當然也不想去,但是他還是要找人來商議,讓別人勸他不去,而不是自己決定不去,這樣省的落下一個自己膽小怕事的口實,表明自己絕對不是一個擔心個人安危而不敢冒險為國犧牲的人。

  現在大家都說這是英夷的詐術,那麽就跟自己關系不大了,

自己明明是在眾人苦勸下才不去的。  眾人離開還沒多久,門外就傳來爭吵聲。

  “讓我見欽差大人,我要見黃大人!”

  黃宗漢皺起眉頭,聽出聲音是柏貴的,柏貴好歹是一個文人,還高居巡撫之職,竟然如此不顧體面大呼小叫。

  他雖然跟柏貴不和,不見柏貴,但是基本的禮數還是要講的,於是喊了一聲,侍衛放柏貴進來了。

  柏貴一進來就道:“黃大人,聽說洋夷要大人親自去談判?”

  黃宗漢馬上就不痛快了,自己這邊剛剛開完會,轉身柏貴就知道了,看來柏貴的勢力自己還是低估了。而且柏貴闖進來,莫不是逼自己去英夷哪裡談判的?

  “英夷是這樣說的。不過列位大人都以為是英夷的窮寇奸計,柏貴大人不必理會!”

  柏貴道:“果有此事!大人自然不能輕身犯險。不如讓在下去吧。”

  黃宗漢沒想到柏貴是來請纓的,不由的詫異了一下。

  但還是搖頭否定:“柏貴大人已經去職,去英夷處與法不和。”

  柏貴卻笑道:“正是因為在下已經去職,反倒最合適去。本官去職,夷人卻並不清楚。況且本官已經去職,即便是洋人翻臉扣押在下,大人盡可大膽攻城,不過損柏貴一人之身。若能說的洋人投降,則能救千百士卒性命。”

  “不行,本官絕不答應!”

  黃宗漢堅持道。他一直在跟柏貴撇清關系,好在柏貴倒台的時候置身事外,所以他不能讓柏貴去,因為只要柏貴去,別人都會認為柏貴是替自己去的,畢竟洋人可是要求他這個欽差大人親自去談判的。他沒去柏貴以巡撫身份去了,這不是代替他,還能怎麽解釋?

  如果這時候他允許柏貴去洋人哪裡談判,別人都會認為柏貴幫他做過如此危險的事情,柏貴有難的時候,他卻袖手旁觀,會被人認為太無情。那以後在官場上,誰還會跟他黃宗漢親近?

  柏貴卻道:“黃大人,下官既然已經去職,怕是不需黃大人答應吧?”

  黃宗漢一愣,柏貴態度竟然如此堅決。

  他馬上就想說即便柏貴去職了,那麽就是民,黃宗漢是官,柏貴依然得聽他的。但是如果柏貴是民的話,似乎該歸父母官管,是華庭傑還是李福泰來管?或者柏貴是旗人,得讓八旗來管?

  話未出口,柏貴馬上告辭:“既然黃大人不肯答應,為了三軍性命,在下也隻得自行其是了,放心在下絕對不會連累大人。此去,都是在下一人所為,在下一定會稟明聖上。”

  柏貴說完轉身就走,黃宗漢氣的渾身發抖,很想讓人拿下柏貴,但還是忍住了,柏貴能做到廣東巡撫一級,背後不是沒有人的,加上柏貴又是八旗子弟,漢官跟旗人官員起衝突,沒什麽好結果,尤其是他們這樣高的身份,弄不好能撤出旗漢衝突來,那時候不管對錯,皇帝肯定是各打三十大板,他黃宗漢可不想跟柏貴這個待死之人玩命。

  “給本官更衣!”

  回到自己房中,柏貴心情大好,大聲喊道。

  下人很快就伺候他穿上了官服,廣東巡撫的官服。

  然後柏貴穿著官服,一臉嚴肅的寫起了奏章,跟黃宗漢這一架不白吵,吵過之後,就有充足的理由把功勞都記在自己頭上,剛才告訴黃宗漢說,一切都跟黃宗漢無關,那麽功勞自然也跟黃宗漢無關了。

  一想到能從黃宗漢手裡把收復城池的大功搶過來一大塊,柏貴就異常的興奮,這不僅是命保住了,以他的眼光,知道這還是大功一件。

  “……奴才決意孤身入城,定以大義迫英夷繳兵卸刃。若成,避免刀兵,不廢一兵一卒。若敗,不過老奴一人之身,不足道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奴才叩首!”

  一封聲情並茂的奏折寫完,立馬交給一個小人。

  “老夫走後,立馬把這封折子送出去。”

  說完甩手走出房間,外面一個老仆已經準備好了一頭瘦驢。

  之所以準備騎驢,是因為柏貴記得他度過一些野史筆記中,很多老文官都是騎著一頭毛驢,孤身一人入山,就勸得一個山寨的土匪從良,覺得這樣很高雅,能為自己的悲壯行為壯壯聲色。

  於是一人,一仆,一匹瘦驢,就出發了。

  要是柏貴不穿他的官服,改成破舊的布衣,那就更完美了。

  當然他沒忘記大呼一聲,“把洋夷的使者帶過來,帶老夫入城”。

  於是一人,一仆,一匹瘦驢,又加上了一個朱敬倫。

  在千萬鄉勇,官員的注視下,幾人慢慢的從正東門走入廣州城。

  沿著惠愛大街走到番禺直街往南,大大方方的走向小南門,一路上柏貴還不住的向隱蔽在各個角落中的鄉勇表明身份,告訴他們自己是去說降洋人的,如果成了,大家就不用去拚命了,聽完的鄉勇誰不叫一聲好。

  柏貴在鄉勇們的讚頌下來到小南門城門下,向洋人士兵高呼“拉老夫上去。”

  他不走已經被鄉勇佔領的貢院那邊,偏偏走洋人重兵把守的城門,目的還是為了裝出一副悲壯色彩,在“裝”的情況下,文人向來比武人還要有“膽氣”。

  人可以拉上去,驢子就沒辦法了,老仆牽著驢,原路返回。

  反正已經停火了,番禺直街上的鄉勇們也不時大膽的探出頭站在街上看著城門,看到巡撫大人等人登上了洋人把守的城樓。

  然後一盞茶功夫之後,洋人宣布投降了。

  整座城市歡聲雷動,只有黃宗漢一個人在自己的房間裡摔碎了三個茶杯,還喊著石敬瑭雲雲。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