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857》第380節 蓄發易服
戰爭還遠未結束,盡管美國人去北京調停了,但清廷那邊還沒有任何消息傳過來。

顯然他們還不認為到了需要跟反賊和解的時候,江南的湘淮集團依然佔據優勢,朱敬倫在兩廣一帶折騰,對清廷來說,還震動不到他們的中樞。

尤其是當大明佔領了福健之後,一時間找不到擴張方向,暫時是處於休整狀態,更讓清廷有恃無恐。

大明擴張方向在北面和西面,主要是被浙江的左宗棠和江西的湘軍阻擋,至於從廣西北上湖南,困難實在太大,蔣益澧在湖南南方重鎮寶慶府坐鎮,靖州、永州等地駐扎重兵,邊境地帶都是山區,實在是無法突進。

因此清廷認為他們目前依然控制著局勢,尤其是地方大員們也這樣認為。

比如左宗棠上書保證,浙江依然在牢牢控制之中,盡管丟失了福健,慈禧不但不責罰,反而嘉獎了左宗棠防禦浙江有功,依然讓他做閩浙總督,希望他尋機克複福健。

但清廷認為能控制局勢,卻也沒法扭轉大局,西方人在這種情況下,非常容易妥協,相互簽約停戰完事,可是中國政治向來是一個零和的遊戲,贏者通吃,輸者輸掉一切,因此除非見到了棺材,否則是沒人願意妥協的,清廷隻接受要麽滅亡,要麽平叛兩種選擇,所以依然支持地方大員跟太平天國和明軍作戰。

左宗棠很惋惜,他之前得知朱敬倫初訪美國,深以為恥,認為這個偽明政權勾結洋人,當朱敬倫遇刺的消息傳回來後,他撫掌大叫天助大清,接連派出說客希望說服黑狗投誠。

最後結果很可惜,朱敬倫平安回來了。

左宗棠遺憾了沒幾天,突然就傳出明軍內部不穩的情況。

“偽明軍中人心沸騰,聽聞偽明酋首朱敬倫下令全軍剪辮所致。”

密探傳回福健明軍情況,讓左宗棠頻頻點頭,認為連明軍士兵都不願意剪發,這是心懷故國,偽明遲早束手待斃。

可是當幕僚建議:“請大帥發兵,趁此良機一舉收復福健,繼而蕩平偽明!”

左宗棠歎口氣道:“豈有如此容易,粵匪(太平軍),洪匪(天地會),哪個不剪發,可哪一個是因為剪發被我官兵剿滅的?”

所以左宗棠認為這種剪發引起的不滿肯定有,但絕對不會持久,就是一瞬間的事情,此時去打福健不是一個好時機,反倒是太平軍那邊讓他格外的擔憂。

李秀成解了天京之圍後,開始四處出擊,一邊包圍了安慶,一邊向南打通到了江西,跟李世賢、黃文金等反賊兵連一處,現在已經掌握了大半的江西,九江、南康和饒州三府,已經跟天京連成一片,左宗棠很擔心太平軍會再次進入浙江。

“法國人說大炮什麽時候到?”

左宗棠為什麽按兵不動,因為他向法國人訂購了一大批新式大炮,法國人給他試過炮,這些線膛火炮,無論是火力,還是是射程,都遠超他軍中的土炮,也遠超明軍和太平軍使用的大炮,只有這些軍火到位,左宗棠才會認為時機到了,他從來都是先將自己做到最好,然後才考慮敵人的弱點,穩扎穩打這一點,也是他跟曾國藩一起組建湘軍時候摸索出來的,老實說他已經不完全是一個書生了。

太平軍這邊,掌握了江西的東北三府,安慶以南的池州府和徽州府後,太平軍對進兵的路線產生了爭議。

李世賢認為應該趁勢南下,一直打到贛州府跟大明連為一體。黃文金則認為應該集中力量攻打南昌府,打下南昌,整個江西都會瓦解。

此時沒人選擇集中兵力孤注一擲去攻打曾國藩、曾國荃兄弟主力集中的安慶,

在戰略執行力方面,太平軍遠遠比不上湘軍,他們沒有一城一地慢慢前推的精神意志,從來都是哪裡好打打哪裡,帶有濃厚的遊擊戰風氣。可是李秀成既不想去安慶死磕,也不想打湘軍重兵把守的南昌,更覺得南下跟大明接壤未必是什麽好事,他力主向東發展,他要恢復當年他一力開辟出來的蘇福省,恢復江蘇和浙江兩地。

在天京開會之後,李秀成跟李世賢等王商定好,派李世賢帶本部人馬和李秀成部精銳,往江蘇攻打李鴻章部淮軍,派黃文金、汪海洋派兵往浙江攻打左宗棠部楚軍,一舉克複蘇福省,重建太平天國的財稅根基。

就在這時候,一直跟李秀成配合密切的明軍出現了問題,這讓李秀成擔憂不已,現在就靠這些明軍幫他們控制水路呢。

如果沒有明軍,他們根本就圍不住安慶,他們包圍安慶不是為了啃這塊硬骨頭,而是希望堵住湘軍,一旦安慶堵不住湘軍,湘軍就能再次兵臨天京城下。

於是他緊急邀請陳阿達等軍官商議。

“皇上要我們蓄發易服,誰敢不從啊。”

陳阿達介紹了明軍的情況。

這些李秀成已經清楚了,他不清楚的是:“哼,剃發是清妖讓我們剃的,蓄發乃是恢復我漢家衣冠,自當如是。貴軍中怎會起叛亂?”

李秀成聽說明軍在安慶前線,出現了叛亂,好幾千明軍判出軍營,逃奔湘軍去了。

陳阿達歎道:“一時疏忽而已。我大明官兵大多遵從蓄發令,本官帶頭剪了辮子。但還有一些軍官不明白,鬧騰的厲害。”

陳阿達指了指自己的頭髮,他的辮子已經連根剪掉了,現在幾乎是光頭。

他繼續說:“一時不慎,結果那些八旗兵趁機作亂,讓他們逃走了。”

李秀成皺眉:“那些清妖早就該殺淨了,若是你們下不了手,本王到時願意幫這個忙。”

李秀成一直認為朱敬倫對八旗兵太仁慈了,這些旗人就該統統殺了。

陳阿達搖搖頭:“麻煩事多著呢。本官此來特與忠王商議,本官打算撤防安慶了。”

李秀成一驚,安慶哪裡就靠這些明軍支應,他在哪裡隻留下了三萬大軍,還不是什麽精銳部隊,他現在正在圖謀江浙呢,哪裡有兵力跟曾氏兄弟死磕,可明軍這時候竟然要撤防。

李秀成一直都不怎麽求人,此時也長不開口。

陳阿達歎道:“忠王見諒。實有難言之隱,皇上有送來了一些衣服,官兵不肯穿,說那些是洋人的衣服!”

“洋人的衣服?”

李秀成不解道。

朱敬倫給軍隊發去的命令,可不僅僅只是一個剪辮子,還要換衣服呢,簡稱蓄發易服。

剪辮子大家都能理解,天地會、太平天國造反都剪了辮子,大明造反當然也要剪辮子,因此雖然有些不習慣,但大多數士兵還都能理解,因為無數前者給他們做了一個示范,甚至歷史上每當有人要造反,都以剪辮子為標志。

可是換衣服就讓他們難以接受,因為他們認為國內給上邊送來的是洋人的衣服。

其實哪裡是什麽洋人的衣服,不過是軍裝,是一種製服罷了。

瑞典顧問幾年前就建議朱敬倫要給部隊換裝製服,他們認為軍隊穿的那些松垮垮的勇服,非常影響軍人的氣度,但是換服飾這種事,朱敬倫早就料到肯定會引起軍隊的反彈。所以一直很猶豫,直到初訪美國前,他才下定決心,給軍隊引入製服文化。因為他自己也實在是很難接受這種松垮垮的軍裝,盡管寬袍大袖很漢人,但文人穿穿也就罷了,軍人穿這種衣服實在是不方便戰鬥,就當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一般的改革好了。

於是朱敬倫下定決心要制定軍裝,他沒有設計人才,直接仿照歐洲軍裝,瑞典人希望引入瑞典軍裝,朱敬倫找人做了十幾套歐式軍裝,有英國的龍蝦兵軍裝,法國的軍裝,普魯士的軍裝等等,讓軍官們選擇。

軍官們說實話沒有人喜歡,但如果非選一套的話,他們最後選擇了丹麥的軍裝,英法的他們是堅持不肯選擇的,原因就是跟英法兩國夷人打過仗。

對於選用材質問題, 顧問表示應該使用毛料,他們認為毛料製作的軍裝更加筆挺,可朱敬倫不喜歡,毛料太熱了,根本不適合南方的氣候,穿上非得焐一身痱子。所以他用棉布,至於筆挺問題,有的是解決辦法,讓人漿洗一下就行了。

等朱敬倫從美國回來之後,廣州的裁縫們已經製作出了一萬多套,直接發到北方,先讓前線的軍隊換裝。

但朱敬倫沒想到引起的反對,比他想象中還要大,反對最強烈的,當然是那些八旗兵,竟然引起了嘩變,很多人轉身去投了對面的湘軍。

“曾國藩有一手啊,看來他早就做秘密工作了。”

朱敬倫收到從天京發回來的報告後感歎道,他可不相信那些八旗兵是臨時起意,他斷定曾國藩早就打入了八旗兵內部,派人跟八旗軍官們暗中聯絡很久了。

這就是為什麽陳阿達要從安慶撤防的原因,因為蓄發易服一時間他手下的部隊有些混亂,給了八旗兵機會,他開始擔心湘軍會借機反攻。

“八旗的蓄發易服暫停吧。”

朱敬倫給他下了最後的命令,這些八旗兵對朱敬倫來說,已經完成了使命,朱敬倫已經打算隨時拋棄他們,將旗人融合進大明這個國家,他知道暫時是不可能的。

既然完成了使命,朱敬倫知道,是這些旗人該退出自己軍隊的時候了,但他們應該還能完成最後一個任務,那就是見證滿清王朝的徹底墮落。

他們將在北京,在他們魂牽夢縈的四九城前,在紫禁城前完成這個見證。

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收藏筆趣閣:手機版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