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857》第724節 這有德國什麽事
  等和平解決了俄國圖謀出海口的危機之後,大明勢必成為抗俄的不二人選,這時候凡是要阻遏俄國的國家,就必須支持大明,首先英國肯定是鼎力支持,第二等過幾年俾斯麥被威廉二世這個年輕的犢子趕下台,德國放棄拉拉俄國,法國抓住機會跟俄國建立軍事同盟後,連德國都必須支持大明,有英德這一海一陸兩大強國的支持,再跟俄國進行決戰,才能付出最小的成本,收到更大的利益。

否則就憑借大明一個國家,即便像日俄戰爭那樣,打敗了俄國,又能從俄國手裡得到什麽呢,即便把俄國打退到烏拉爾山脈以西,沒有介入戰爭的世界列強也不可能接受大明吞並俄國的亞洲國土,只有加入一個世界大聯盟中,徹底的打敗俄國,才能夠借助聯盟的勢力,最大程度的瓜分俄國。

就好像俄國通過一次一次俄土戰爭的衝擊無果之後,認識到俄國如果想取得土耳其海峽的控制權,就必須加入一個歐洲聯盟進行一場將所有國家都拖進來的大戰,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同時跟德國、奧匈帝國兩線作戰的情況下,還分兵攻打土耳其,目的就是為了爭奪海峽,而他們當時的計劃,是得到法國的支持,英國的默許的,但英國不是很放心,所以丘吉爾派澳新軍團搶佔海峽控制權,結果被土耳其打的慘敗。

這都是後話了,1887年的冬季很快過去,大明完成了從越南的撤軍,讓越南人松了一口氣,原來大明真的沒有佔據越南國土的野心啊,沒有像當年的明朝皇帝一樣,鎮壓了越南國內的叛亂之後,直接留了下來,把越南吞並了。

1888年的春季到來,渤海灣的堅冰慢慢融化,去年英國沒有采取破冰行動,俄國人的要塞已經建的頗有規模了。但法國的經驗擺在哪裡,大明在無法攻克堡壘要塞的時候,擁有長期封鎖敵人的能力。

即便俄國人的要塞建的無比堅固,那又如何,在海上被英明海軍封鎖,陸上交通被大明陸軍切斷的情況下,俄國人能靠啃要塞的石頭生活嗎?

從去年冬季開始,兵部就開始在大明製造俄國威脅輿論,為戰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只是大明國民似乎更關心溫暖的南方,對嚴寒的北方不感興趣,不理解大明為什麽要去苦寒之地跟另一個洋人國家爭奪。

甚至還有一些所謂的“精通兵法”的專家拋出各種聳人聽聞的觀點,認為朝廷北上打俄國人只是幌子,這分明就算假途滅虢的謀略,是打著打俄國的旗號,北伐滿清的。這種奇葩的論調還真有不少人信,因為真的有很多人希望大明能夠北伐一統天下,經歷過明法戰爭之後,即便是最頑固的保守派,對大明的認同也漸漸超過了滿清。

開春之後,大明國內的戰爭輿論沒能調動所有國人的熱情,但卻迷惑了所有西方國家,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認為大明確實在準備一場戰爭。

冰凍期結束之後,大明海軍主力立刻北上,迅速控制了渤海的製海權,接著運兵船開往秦皇島,第一期十萬陸軍迅速登陸,威懾俄國。

另一邊在大明的多次催促下,五千萬英鎊的英國軍費補助,打進了大明的帳戶。大明陸軍馬上從秦皇島出山海關,經遼西走廊進入連山,連山明代稱連山驛,是明朝設置的通往關外的一座驛站,後來努爾哈赤崛起,孫承宗和袁崇煥經略的遼東防線,連山都是重要的一環,修建了堡壘,稱為連山堡。

後世葫蘆島建市,連山就成了葫蘆島的一個區,因此連山距離葫蘆島極近,可以說是封鎖葫蘆島港口的不二之選。

另一邊大明海軍與英國海軍聯合行動,護送大明海軍陸戰隊直撲錦州,將錦州拿下,就切斷了葫蘆島的援軍,因為河北北邊是連綿的燕山山脈,長城之所以修建在這裡,就是要借助這裡的地勢。

以現在的技術手段,還不可能在燕山山脈中修建鐵路,所以俄國人修建的張家口到葫蘆島的鐵路線,往北繞了一個大圈,從蒙古草原上繞到了遼東,然後南下,經過遼西走廊連接葫蘆島港口。

要過遼西走廊,錦州是繞不開的門戶,所以明軍卡住了這裡,就等於切斷了俄國援兵。佔領了連山,就等於包圍了葫蘆島。

大明出兵錦州之後,英國人以為俄國肯定會向大明宣戰,然後這兩個進來都在東方讓英國有些忌憚的國家之間,將會爆發一場曠世大戰,之後很長時間雙方都恢復不了元氣,讓英國能享受一陣難得的輕松氣息,並用這段時間加強英國在東方的力量,兩兩國即便恢復了,今後也無法跟英國爭奪東亞地區的主導權。

可是讓英國感到奇怪的是,俄國竟然沒有宣戰,因為德國介入了,俾斯麥以調停為名,邀請俄國和大明代表,在柏林商談渤海灣問題,兩國竟不約而同都接受了這個邀請。

德國人突然跳出來,這讓英國感到極為奇怪,主持德國政務的是俾斯麥,而俾斯麥一直在將俄國往東方推,這點英國很明白。那麽讓俄國東進,跟東方強國大明打一仗,不是就滿足了俾斯麥的目的嗎。

可這時候德國跳出來調停做什麽?絕不是為了俄國好,因為從去年開始,德國已經爆發了跟俄國的貿易戰。

戰爭首先是俾斯麥挑起來的。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1881年被民意黨人刺殺之後,繼位的亞歷山大三世十分重視經濟發展,主持制定了經濟發展計劃,推動俄羅斯高速工業化,但經濟結構構成落後的俄羅斯嚴重缺乏資本,德國是俄國商品最大的進口國,所以對德貿易是最重要的資金來源,而俄羅斯向德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糧食。

德國是一個工業國,可是農業條件不好,人口增長快速,糧食缺口越來越大,大概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糧食需要進口,俄國就是他們最好的進口地之一,俾斯麥主持德國政府期間,跟俄國簽訂過相關的條約,以遊說的糧食進口稅率,換取俄國對德國工業品的優惠稅率。

在雙方產業互補的情況下,貿易關系發展很快,互相成為對方最大的貿易國。

但經濟在俾斯麥眼中始終是第二位的,政治才是第一位考慮的因素,在政治利益面前,經濟隨時都得為俾斯麥的政策讓步。

俾斯麥結盟奧匈帝國,結盟俄羅斯帝國,目的是孤立法國,相比奧匈帝國,俄國並不是一個讓德國信任的盟友,所以在跟奧匈帝國產生衝突的情況下,俾斯麥會無條件站在奧匈帝國一邊。

1877年爆發的俄土戰爭,俄國最後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可是英國不允許俄國越過土耳其海峽,排除海軍威脅。俾斯麥在柏林召開會議,最後以俄國放棄大量攫取的特權而結束。此舉大大提高了德國在土耳其的地位,但同時也讓俄國對德國頗為不滿。

1885年,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危機爆發,俄國和保加利亞簽訂密約,試圖控制保加利亞,親俄派發動政變失敗,導致保加利亞驅逐俄國顧問和駐軍,倒向奧匈帝國,導致奧匈帝國與俄國關系瀕臨破裂。

俄國為了防止德國參戰,急速與法國接近,企圖用法國牽製德國。面對法俄的威脅,則迫使俾斯麥采取備戰也經濟製裁的措施,猛烈提高關稅,俄國出口德國的小麥和燕麥的稅率上升50%。

俄國作為報復,宣布禁止外國人在俄國西部省份擁有地產,此舉主要針對德國,因為歷史的原因,俄國境內有大批德國移民,他們很多都是跟隨歷代嫁給沙皇的德國公主,進入俄國的,主要居住在伏爾加河和頓河流域,經營小農場,俄國禁止外國人擁有土地,直接導致德國移民喪失了他們的農場。

俾斯麥又發布《倫巴第法令》,取消俄國在柏林發行債券的權利。俄國則將本國存款直接轉移到巴黎,並且立即就獲得1億法郎的法國政府貸款。在之後的3年時間裡,巴黎取代柏林成為了俄國主要的海外金主。1888到1889兩年間,俄國在法國發行了24億法郎的有價證券。

在亞歷山大三世貿易保護政策下,俄國工業高速發展,大幅度提高的進口關稅,受害最大的就是德國,在雙方爆發貿易戰,俄國提高關稅之前,德國是俄國第一大進口國,從1868年起,德國工業品就佔據了超過四成的俄國市場,1877年高達47%。到了80年代,德國在俄國工業品進口市場中的比例就下降到了27%。

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兩國關系,所以從去年開始,也就是1887年,俾斯麥才開始拒絕向俄國貸款,德國銀行拒絕接納俄國的有價證券作為抵押。一方面是作為貿易戰的延續,一方面是對俄國親法國的製裁,最重要的還是不希望看到俄國經濟繼續發展,變得更加強大。

德國跟俄國雖然有名義上的盟約關系,可不管是在1875年危機中,還是在1885年危機中,兩國都在衝突。

但英國人知道,俄國修建恰克圖鐵路的資金,主要就是來自德國,這幾年恰克圖鐵路由於沒有連接出海口,導致效益始終比不上有大連作為進口基地的東清鐵路,中國商人借助這條鐵路,順勢壓到了在恰克圖貿易的俄國商人,晉商再次成為俄國最大的茶葉供應商。

恰克圖鐵路負債累累,俄國人到處找資金填補窟窿,這時俾斯麥重新許諾向俄國貸款,條件是俄國必須取得在北中國的出海口,徹底改善恰克圖鐵路的經營效益。

俾斯麥名義上要求俄國提高鐵路效益,從而提高還款能力,才能給予俄國貸款,好像一切都是商業性的。可背後的明堂卻是俾斯麥堅定不移支持俄國東進的意志,一旦俄國在中國北方取得出海口,那麽就將陷入跟英國無窮無盡的衝突之中,俄國的力量到時候想調回來也做不到了。

所以俾斯麥給俄國貸款跟他拒絕給俄國貸款,其實都是出自政治目的,經濟利益始終都在次要地位。

可為什麽德國又要調停俄國跟大明的爭端呢?

因為德國不看好此時俄國能夠保住這個港口。

俄國保不住港口,被大明迎頭痛擊,再次趕回陸地的話,他們向東方海洋擴張的勢頭勢必停止,就好像他們在克裡米亞戰爭中,被英法痛擊之後,馬上結束了向地中海方向擴張的勢頭開始向薄弱的中亞和東方擴張一樣。

如果這次俄國在東方的擴張被遏製,他們會像草原民族一樣,如水一般通過草原流動到下一個方向,而那個方向在哪裡?

往中亞擴張已經到了盡頭,跟印度僅僅隔著一個阿富汗,英國佔領了阿富汗的要塞,強勢阻擋了俄國的擴張,往波斯方向擴張,進入波斯灣也是英國所不允許的。那麽俄國下一步的擴張方向在哪裡, 除了西方好像再也找不到其他方向了。

俄國一旦調轉擴張方向,西方緊鄰俄國的德國,勢必首當其衝,而德國的西部疆界,還面對著一個普法戰爭一直尋求復仇的法國,毫無疑問德國將陷入被法俄兩面夾擊的窘境,這是俾斯麥無法承受的地政緣治代價。

所以俾斯麥絕不願意看到俄國在東方的擴張被人強勢阻擋。

可是政治外交的大方向,你只能因勢利導,強行扭是扭不過來的,誰讓俄國的東進,遭遇到了大明的崛起。

俾斯麥苦於沒有應對的手段,這時候大明把辦法送到了他手裡。

大明駐德公使在一次酒會上,不經意間請教俾斯麥大明和俄國還有沒有緩和的余地,能不能通過大明的讓步,製止這場即將爆發的戰爭呢?

俾斯麥說尋找出海口是俄國不變的既定方針,是很難改變的戰略方向。大明的公使則詢問,如果大明願意接受俄國和平利用大明管理的港口,比如距離葫蘆島很近的秦皇島港口,俄國能不能放棄佔領葫蘆島。

大明公使的話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卻給俾斯麥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方案,暫時讓俄國的擴張停止,卻讓矛盾始終保持的好方案。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