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857》第720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
  朱敬倫不用直接過問條約具體商談問題,拉瑪五世同樣不需要關心,達成一致之後,拉瑪五世的行蹤就可以公開了,他要求在大明進行參觀訪問,在洋務司的安排下,重點參觀了大明的兵工廠、造船廠,並通過鐵路遊覽了杭州、泉州等名城,還重點在潮汕地區進行了訪問,因為此地是大多數暹羅華人的故鄉。

大明和暹羅的報紙也開始大肆公開報道拉瑪五世的行程,大明的報道讓更多百姓了解這個近在咫尺的小國,輿論普遍歡迎暹羅王的來訪,因為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在文人層面,大家都將這種來訪視作是對上國的朝貢。

拉瑪五世一邊遊覽,一邊關注明暹雙方外交人員的談判,一邊還關心在新加坡的和談。

大明果然向暹羅提出了各種要求,主要集中在加強經濟聯系上的,比如雙方海關進行合作,以期能夠減少大明商品進入暹羅的程序;雙方對對方國民不設商業經營上的限制,允許對方國民在本國進行廣泛的商業經營和開發活動。

總體來說,大明提出的要求對暹羅傷害不大,因為華人本來就是暹羅最大的商業群體,經營的商業項目眾多,歷代暹羅國王並不怎麽限制華人的發展。唯一讓拉瑪五世有些擔憂的是,大明果然提出了在暹羅修建鐵路的要求,以加強經濟聯系的理由,希望越南允許大明修建一條從大明境內通往暹羅首都曼谷的鐵路。

修建鐵路一直都是拉瑪五世的一塊心病,因為不止大明提出了要修鐵路的要求,英國人之前也已經提過了。

拉瑪五世對鐵路本身沒有惡感,但如何保證列強國不利用鐵路,侵犯暹羅的權力,他卻毫無辦法。

英國人要修鐵路的態度很急切,雖然暹羅以各種理由推脫了過去,可是一旦大明開始在暹羅修鐵路,恐怕就擋不住英國人了。

自從英國修通了大不列顛之橋和大亞細亞鐵路之後,英屬印度殖民地跟中國聯系在了一起,很多來自印度,甚至英國本土的貨物,不在經過馬六甲海峽,而是直接在仰光和吉大港入港,然後經鐵路運往中國地區。

尤其是明法戰爭爆發之後,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更少了,連歐洲其他國家的貨物,也大都開始走大不列顛之橋通關了,可以預計的是,即便明法戰爭結束,恐怕許多貨船也不會在回到馬六甲海峽了,因為沒人願意繞道兩千多公裡走馬六甲海峽,對於商業而言,時間就是利潤,還是昂貴的成本,英國人修建的鐵路,不但是一條通往九龍和上海的捷徑,而且英國實行自由貿易,鐵路兩頭的港口都是不收取轉口稅的,大明加強了跟英國的合作,在通關上采取統一的標準,通關速度極快。

這造成了途徑新加坡的商船數量銳減,給這裡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打擊,於是管理新加坡的海峽殖民地出於為殖民地未來考慮,提出了必須修建一條新加坡通往中國的鐵路,以此挽回一些客流。

經過馬六甲海峽前往東亞進行貿易的,雖然說並不都是去中國地區的,可九成都是以中國為目的的,日本、韓國這樣的國家,在中國旁邊,實在引不起西方國家的興趣,即便是與這兩國之間的貿易,西方商人也懶得自己去開拓,而是直接在上海進行轉口,而上海通過大亞細亞鐵路,已經跟印度連成了一體,從加爾各答和達卡徑直往西,經過緬甸的因帕爾和密支那後進入雲南,途徑雲南、貴陽、長沙、南昌之後跟杭州和上海相連。

既然直接能動印度洋便捷的抵達上海,歐洲貨船有什麽理由要繞道呢。

從新加坡修建到中國的鐵路,對英國人來說並不困難,他們只需要沿著馬來半島北上,將鐵路修到緬甸就可以了。

可問題是馬來半島中部地區,都是暹羅的國土,從暹羅灣到安達曼海暹羅國土梗阻了英屬馬來亞跟暹羅的陸路聯系,一旦讓英國人通過鐵路將兩塊殖民地聯系起來,誰能保證這些暹羅的國土不會隨著一同失去呢?

所以在來大明之前,這條鐵路就已經是拉瑪五世心頭的一塊心病了,不是他懦弱,不是他多慮,而是他切實的看到,暹羅已經成了英國兩塊殖民地聯系的障礙,現在這兩塊殖民地有強烈的聯系在一起的需要,這種障礙就立刻突顯出來,如果有任何可能的話,拉瑪五世是絕對不想成為英國前進道路上的阻礙的,因為英國人會搬開甚至砸碎一切阻擋他們的障礙,暹羅不想直面英國的衝刺。

但如果拒絕大明修鐵路,憑什麽讓大明保護暹羅十年呢,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為了求的英國的保護,暹羅將國內的礦藏幾乎都交給了英國人開發,卻想讓大明白白保護自己,即便大明答應了,可這種“保護”暹羅能放心嗎。

所以這條鐵路拉瑪五世知道阻擋不了,可又不能讓英國找到在暹羅擴大利益的借口,左思右想,絞盡腦汁後,他叮囑暹羅外交人員,看能不能跟大明達成協議,既然是為了加強經濟聯系,是否由暹羅來修建暹羅境內的鐵路更為合適,跟大明鐵路網相連,同樣能達到加強聯系的目的。為了方便的跟大明鐵路網對接,暹羅願意聘用大明技術顧問,並將鐵路運營委托給華人。

他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即讓大明獲得控制鐵路的實利,又保留了暹羅自己建造鐵路的名義,不給英國製造任何借口的機會。

大明果然比西方人更容易溝通,他們經過考慮之後,同意了暹羅人的建議,表示大明無意在暹羅謀取特權,願意支持暹羅自主修建鐵路。

盡管還沒有簽訂條約,但拉瑪五世在大明的活動,已經開始起到效果了,當他亮明身份開始在大明活動之後,在新加坡談判的暹羅外交團隊受到的壓力馬上就減少了,法國降低了對暹羅的恐嚇,開始表現出願意解決因暹羅向法國宣戰而引起的戰爭狀態的誠意,放棄了對暹羅東部領土的要求,隻提出了賠償問題。

至於柬埔寨,拉瑪五世已經不考慮了,只求法國人不要廢除諾羅敦國王,讓這個對暹羅友好的柬埔寨國王能夠繼續留在柬埔寨王位上,這是暹羅唯一的要求。

當法國人大幅度讓步,同意暹羅以兩千萬金法郎的代價,結束跟法國的戰爭狀態,並且表示無異於更改柬埔寨王位現狀之後,法國和暹羅迅速的簽訂了媾和條約。

這讓拉瑪五世看到,借助大明的影響力,暹羅真的可以在洋人面前保住一定的權力,更加堅定了他與大明建立緊密關系的決心。

所以他打算盡快落實鐵路問題,在跟大明的相關條約簽訂之後,盡快啟動鐵路建設,從而在事實上加強兩國之間的聯系,至於英國那邊,他需要堵住英國人的圖謀。

修鐵路,名義上是暹羅自主,實際上勢必要依靠大明,暹羅既沒有相關的人才儲備,也沒有必要的資金支持,這些都要從大明取得,可為了盡量保住暹羅對鐵路的控制權,拉瑪五世需要找到一個自己能夠放心,而又有足夠的實力控制鐵路的人選。

拉瑪五世心中已經有目標了,那就是陪同自己來大明的張弼士,此人能夠在荷蘭殖民地上承包鴉片稅收,能在英國殖民地上開發礦產,還是大明的外交官,此人的身份背景,絕對能在英國和大明兩國都擁有影響力,而且他還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加上拉瑪五世跟他短暫的交流溝通,認為此人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可以溝通的平和華人。

相比跟英法打交道,拉瑪五世更願意跟華人打交道,至少華人按照東方標準來說,是講道理的。

於是拉瑪五世找上了張弼士,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希望由張弼士出面,組建一家鐵路公司,在暹羅境內修建鐵路,至少修建兩條, 一條從曼谷北上通往大明境內,一條從曼谷南下直達靠近英屬馬來亞邊境。

拉瑪五世希望暹羅自己率先在馬來半島上修建一條鐵路,並且由張弼士這個在英明兩國都有強大影響力的人物出面經營,從而堵住英國要在馬來半島暹羅境內修建鐵路的打算,就算他們還是要修,也可以由張弼士出面,由這家鐵路公司跟新加坡進行對接,從而將英國勢力排除在暹羅鐵路之外。

張弼士對拉瑪五世的提議很心動,他權衡了一下利弊,盡管他很清楚,隨著英國修建的鐵路,將中國東海和印度洋聯系了起來,勢必導致新加坡地位的下降,但對於廣大的東印度殖民地來說,通過新加坡依然是與中國大陸聯系的最近渠道,別的不說,至少華商肯定會支持的。

同時通過鐵路,能夠將泰國,甚至整個南洋的物產開發出來運往大明,必然帶來巨大的利益。

張弼士是一個氣魄很大的人,當年荷蘭剛剛允許華人經營墾殖公司,他馬上將自己的大部分財產投入其中,後來在山東開辦酒廠,更是一次性投入三百萬兩銀子,他有在巨大的機會面前孤注一擲的魄力。

所以當面就接受了拉瑪五世的邀請,但是修建鐵路這種投入,對他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負擔。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