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857》第314 矛盾大爆發
赫德推出新稅收方案,盡管很不得人心,被各地有商鋪商人暗中咒罵,沒人敢罵官府,但是罵罵赫德那就無所謂了,漸漸赫瘸子外號也就叫開了,因為赫德被朱敬倫炸斷了一條腿緣故。135%7924?*6/810 ..

 但他們倒不至於起來抗稅,因為商人並沒有一個嚴密組織,即便有一些自同業行會,也主要是用來協調互相之間競爭問題,而不是用來對抗官府,他們沒有地主鄉紳那種拿起刀子保護自己土地勇氣,所以他們只能幾千年都被地主鄉紳壓製,在這個國家中只能淪為二等公民。

 現在赫德雖然收他們稅,但是卻廢棄了過去稅收制度,舊縣吏如果在上他們門收稅,他們可以報官。相對於那些勒索賄賂要遠多於政府征收征稅縣吏來說,慢慢商人們開始歡迎赫德稅務機構,那時候他們仍然稱呼赫德為赫瘸子,卻是一種比較中性稱呼了。

 丹麥和瑞典官方代表去了北京,但是那些來中國旅遊貴族卻都留了下來,因為他們弄清楚一個情況,那就是除了朱敬倫,沒有一個中國官員會歡迎他們,他們去了北方,很可能遇到危險。

 朱敬倫則派人全程保護他們在廣州遊覽,甚至讓自己老婆張柔去跟亞歷山德拉等貴婦一切出遊,玩了一把夫人外交。

 只是張柔有些不樂意跟這些洋鬼子婆娘待在一起,而且完全不知道如何跟他們溝通,朱敬倫告訴她,就當這些人是從遠方一些窮親戚,按照這個方法招待他們,就不會失禮。

 一想到丈夫現在都是獨攬廣東大權人物,即便不想想造反以後地位,即便是現在也是道台級別高官,那就不能給相公丟臉,咬著牙,忍著心中厭惡和鄙夷,跟這些一點婦道都沒有,跟男人也嘻嘻哈哈不知羞恥洋婆娘們整天待在一起,帶他們參觀廣州寺廟,規模龐大學宮,讓他們見識廣州特色花船,請他們吃各種廣東美食,沒想到那些洋婆娘竟然還嫌棄中國美食,倒是對一個個商鋪裡中國手工製品很感興趣,大手大腳采購各種手工織出來絲織品,繡莊絲繡,連土布她們都很喜歡。

 朱敬倫還讓張柔出面,告訴亞歷山德拉,要送一座茶園給她,為此張柔特意跑了一趟鶴山,見了見朱敬倫那個還未過門小妾,高三妹妹高媛。這姑娘今年才十四歲,朱敬倫也是嫌她年紀小,還沒張開,所以心裡有些糾結,後來大局已定,也不著急去拉攏客家人力量,於是以高官仙剛死,妹妹嫁人不吉利,讓她給哥哥守孝,客家領張寶銘十分不樂意,最後討價還價,不用守三年了,守個兩年就可以了,明年朱敬倫就得迎娶這個小妾。

 對於高媛這個小丫頭,張柔十分有危機感,因為她覺得高媛比她年輕太多了,將來她肯定是要受冷落,到了高家後,張柔就沒給這個未來姐妹好臉子,倒是高媛一口一個姐姐叫著,還有高官仙遺孀,她那個聰慧嫂子在一旁幫襯,最後張柔才給她們留了幾分薄面。

 到高家來,是因為高家是當地豪族,當年高官仙一怒就能組織鄉勇,錢肯定少不了,他家裡有五百多畝茶園,後來變家產,也只是了各處商鋪和房宅,土地是一分都不肯。

 朱敬倫讓張柔跟張家商量,能不能把她家茶園讓出一百畝來,高官仙遺孀滿口答應下來。

 這幾日張柔就帶著亞歷山德拉在茶園裡遊逛,讓她挑選合心意茶園然後劃給她。

 兵工廠中瑞典人留下了三十個之後,加上已經培養出來上千中國技術工人,工廠並沒有陷入混亂,而是經過一陣短暫調整之後,很快就走上了正軌,並且馬上決定再次擴大規模,機器設備是要采購,但人更是要培養。

 歐洲人冒險精神很寶貴,中國人吃苦耐勞同樣寶貴,在豐厚薪水以及更美好未來刺激下,兵工廠華人學徒爆出來學習熱情讓人驚歎,他們白天跟著師傅口傳心授學習,晚上還要在夜校裡惡補自然科學知識,三年裡,從最初簡單數學運算,到後來連基礎冶金和機械知識都學會了。

 不敢說所有學徒都熟練掌握了這些知識,但是人跟人總有一些區別,一千多人中還是有那麽一些天才存在,至少有十來個妖孽,已經可以跟瑞典師傅們討論機械原理和設計了,但大多數只是中規中矩技術工人。

 除了那些妖孽,中間骨乾可能才是目前最緊缺,所謂骨乾,就是已經在技術上無可挑剔,掌握知識可以允許他們帶學徒了,目前經過瑞典人認定,能夠帶學徒華人數量只有一百多個人,讓他們沒人帶十個學徒,口傳心授,幾年之後朱敬倫兵工廠就能翻番。

 一切都有條不紊進行,似乎這一年都會這麽順利下去,可是天不遂人願,無論多麽漸進改革,依然會觸動既得利益者利益,有既得利益者不敢反抗,比如商人,但有既得利益者就很容易反對,比如鄉紳地主和官吏們。

 最先起來鬧事正是那些縣吏。

 1862年8月,徹底失去了收稅權廣州府縣吏,突然暗中勾結起來,衝進了粵海關衙門,險些將赫德殺死,在幾個士兵保護下,他跳後牆逃走,但是一個士兵被打死,十幾個受了輕重不等傷勢。

 這種嚴重案件,讓朱敬倫異常惱怒。

 直接在廣州府戒嚴,四門關閉了十天,兩萬軍隊在城中搜捕,將府衙中每一個參與鬧事和沒參與鬧事縣吏都抓了起來,然後集中審訊,分辨良莠,最後以刺殺朝廷命官罪名要懲處這些人。

 公堂之上,朱敬倫拉出了柏貴和穆克德訥這兩尊泥菩薩坐鎮,其實就是自己在審理,也沒什麽可審,廣州府刑名師爺翻出條文,直接宣布罪狀,這些縣吏也供認不諱,但是他們不承認自己刺殺朝廷命官,他們不承認赫德是大清朝朝廷命官,鄙夷說赫德知識一個夷人,畜生不如東西。

 這時候反倒是赫德出面替他們求情,赫德果然是一個中國通,白臉紅臉這種事他也學會了,朱敬倫唱白臉立威,他唱紅臉施恩。

 最終判決持刀殺人那個凶手絞刑,鼓動縣吏鬧事廣州城資格最老十幾個老縣吏梟示眾,其余縣吏則讓他們服勞役一個月。

 問題是處理了,但是矛盾並沒有解決,只是暫時壓製了。

 朱敬倫忽視了既得利益者反抗問題,他以為他並沒有太過於侵犯這些人利益,可是很多貧苦縣吏都到了活不下去地步,他們過去勒索錢財雖然不地道,但是官府給他們薪水根本就不夠養家糊口才是勒索根本動機所在,不勒索就活不下去,他們也沒有選擇余地。

 朱敬倫是不怕暴露問題,暴露問題,解決問題,社會就是在這種循環往複中前進,跟赫德商議了一番,將廣州城過去收稅縣吏,統統並入稅務司管理,赫德負責培訓他們,讓他們達到稅務司雇員水平,實在無法提高,給他們安排一個低級職位,反正稅務司中低級職位,每年也有6o兩銀子,一個月平均下來5兩,足夠養活一家老小了。

 這些人也不是一無是處,長期收稅為生,雖有勒索惡習,但相關數學知識還是有,有甚至是祖傳手藝,一代傳一代,代代做稅吏,好好培養一下,也不失為一個難得人才。

 廣州城是最大商埠,這裡矛盾最先爆是正常,但這裡事情給朱敬倫敲響了警鍾,恐怕其他各縣縣吏,也早就有所不滿了,他們爆也是遲早事情,讓赫德制定詳細方案,將各地稅吏統統歸他管理,進行培訓,改革需要付出成本,會損害一部分人利益,這些都能夠理解,但是至少讓那些被損失利益人能夠活下去。

 差點被人打死,赫德也算是長了一個記性,不敢在這個問題上持續給老官吏們施壓了,馬上在各個口岸推行,制定詳細章程,讓目前已經推行新稅收政策地區照準執行,地區涵蓋整個廣東省除了南韶連道之外地區。

 其實縣吏鬧事風波還不算什麽,朱敬倫真正擔心是土地問題,農村土地才是死穴,那真是能引起數以萬計老百姓起義,不過在免除了十四縣明年兩稅情況下,地方上倒也一直平靜,鄉紳們很樂意免稅,闖王來了不納糧一句口號,就能讓明末老百姓期盼闖王,其實並不是官府正稅有多重,而是苛捐雜稅太多了。

 比如官府規定南海縣每年丁銀4萬兩,可是地方官實際上征收丁銀竟然高達15萬兩,多收這部分會被南海知縣和廣州知府瓜分掉,這還是到當官手裡,那些漏在各個層級手裡恐怕還不止這個數。

 但朱敬倫一竿子將稅收免除了,他們不用給官府納糧交稅,縣吏們也就沒有借口找他們要今年陋規苛捐雜稅等,免除可不止是那點地丁銀,免得更是那些看不見陋規,因此不納糧吸引力才那麽大。

 但是原本要靠這些陋規才能生活廣大縣吏活不下去了,自然就要起來鬧事,從他們上次行動來看,他是真打算殺了赫德。

 因此朱敬倫得想一個辦法,瀉一瀉這股壓力,那就只能讓赫德海關容納這些人,給最底層稅吏一口飯吃,至於那些對此不滿當官,那就只能繼續委屈他們了,反正他們這些人不至於餓死。

 本以為縣吏問題處理之後,暫時就不再會有太大矛盾,但讓朱敬倫最擔心土地問題還是爆了,9月底時候,九龍地主鄉紳們糾結上萬青壯,一次性摧毀了怡和洋行、旗昌洋行等大洋行在九龍建造上百間倉庫,本來應該大名鼎鼎九龍倉碼頭,還沒有打出名頭,就被當地人給摧毀了。

 這些大洋行能量巨大,他們鼓動香港英軍開進九龍城,跟當地鄉勇爆了激烈衝突,朱敬倫知道消息時候,還不知道是不是打起來,是不是死人了。

 朱敬倫對此極為關切,因為土地矛盾終於爆了,九龍半島不是英國人殖民地,但根據陳芝廷跟英國議會簽訂宣言,允許英國人在這裡經商、買地和居住,這裡其實相當於一個口岸了。

 一開始當地鄉紳是答應,他們也約定不許土地給英國人,可是利益這種東西最難平衡,盡管大多數鄉紳都遵守了約定,可是還是有人心動洋人付出價格,將自家一些不太好沙地給了洋人,洋人在這裡建造碼頭、房屋,甚至打造港口。

 洋人一多,花樣雜居,這種問題就會爆,正面看洋人在這裡建立碼頭、倉庫,雇傭了不少當地人,是創造了就業,但只要人跟人相處,就必然會生問題,比如薪資矛盾了,口角了,相互歧視了,負面還有那些不滿別人私自地,而自己沒有地眼紅又歧視別人,你多,我少,覺得吃虧,還有當地人跟當地人之間矛盾,地財一些村子遭到其他村子集體排斥,鄉紳們互相開會要求他們收回土地。

 總之各種矛盾,最後匯聚成一點,就變成了盲目排外情緒,好像只要趕走了洋人,一切就都會恢復到從前和諧美滿時候一樣。

 尤其是地是尖沙咀一帶村子,並不是錦田鄧氏、新田文氏、上水廖氏、上水侯氏、粉嶺彭氏這五大家族,而是這一代後來移居一些貧苦客家人,而他們田文契還不是用官方契紙寫紅契,而是私下寫租種契約,換句話說,這些客家人是佃戶,他們了地主土地,但他們又不是土地產權,而是他們手裡使用權,這種使用權卻是沒有期限,屬於永租權。

 問題極為複雜,牽扯到了土地產權和使用權之間矛盾,利益分配不均矛盾,中國人和洋人之間矛盾,甚至還有土客之間矛盾,這些矛盾集中在一起,來了一次總爆。

 朱敬倫應對是,第一時間派了三千精銳士兵,命令他們先去穩定局勢,將英國軍隊和鄉勇分隔開來,然後他自己馬上就坐船趕往九龍,同時讓人帶信去給香港總督羅便臣。未完待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