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857》第615節 大移民潮
清政府的官員是掌握了相當成熟的招募流民墾荒定居的經驗和能力的,還得到了鐵路公司的配合,將鐵路公司的災民登基記錄轉交給他們,讓他們方便將一戶一戶按照名單進行安置。火?然?文  `t

結果一年時間之內,遼寧安置了兩百萬災民,吉林也安置了兩百萬,黑龍江都安置了一百萬人。

這些災民在得到一年的糧食和種子之後,驅使清政府從蒙古地區征集來的耕牛,在肥沃的黑土地上,一年時間開墾出了兩千多萬畝農田,盡管還只是生田,但肥沃的黑土地還是爆發了力量,秋收之後,第一批災民不但能夠自己養活自己,還能在給官府繳納一筆低廉的租稅之後,向外出售一部分糧食。

一年之後,災區甚至就可以自己滾動發展了。

除了向東北這個保留地轉移災民之外,大明甚至組織向海外移民了一百萬人,但是向海外移民的壓力是很大的,最艱難的地方是北美,不管是美國還是加拿大的白人,都有很強的種族主義,貿然向這些地區大規模轉移人口,當地政府是不可能接受的。

事實上大明的行動他們已經嚴重警告過多次了,加拿大政府宣布向每個中國入境移民征收500加元的人頭稅,在大明政府的抗議下,成立沒幾年的加拿大聯邦放棄這種歧視性的人頭稅,但是大明政府也做出了承諾,不進行大規模移民,將移民的數量控制在每年一萬人,這就已經是極限了。

加州政府的歧視跟嚴重,可是這裡的管理很松懈,有大把的空子可以鑽,最重要的是加州政府跟加拿大政府不一樣,加拿大可是英國女王的領土,大明惹不起英國,美國暫時還惹得起,而且美國聯邦政府對加州的要求也不是那麽支持。

最後就向加州移民了一萬戶,加上大明的正常移民,總計達到了三萬人。

最不排斥,或者說在移民問題上無所謂的,其實還是南美國家,在國內大批黑人、混血人和普遍存在的印第安人村落的狀態下,本身又是以趕走殖民者而建立的國家,讓他們擁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似乎太強人所難。

而這些政府的管理,說實話,除了在現代觀念上,其他任何方面連清政府都不如,掌控政府的是一個個奴隸主、軍閥,只在乎個人利益,至於國家,並沒有多少認同感。

史上,日本人最早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甚至是在相對來說國家和民族觀念較為強烈的墨西哥,墨西哥政府允許日本政府購買土地,招募日本移民,建立日本人社區,顯然作為從殖民地成立的國家,這些人對吸引人口的外國殖民行動,在看法上,跟後世對險些淪為殖民地而恐慌過的中國人完全不同,中國人對中國可能被殖民的史充滿了想象,脫離了現實,反而更恐慌,而這些國家經過殖民,反倒不那麽擔憂了,就好像香港很多人並不以被英國統治過為恥辱一樣。

所以大明勞務輸出公司,早在十年前,就從墨西哥到巴西,都成功購買到了用來墾荒的大片荒地,已經開發出了相當規模的華人社區,移民人口高達三十多萬人,以此為基礎,這次直接吸收了六十萬北方移民,讓人口翻了兩倍。

可是因為這些墾殖區分布在墨西哥、哥倫比亞、秘魯、巴西、烏拉圭、巴拉圭、委內瑞拉以及英法荷蘭統治的圭亞那殖民地上,反倒並不是很顯眼,移民最多的秘魯也才輸入了十萬人口,最少的巴拉圭隻送去了幾千個移民罷了。

另外有三十多萬人,主要是送到了英荷殖民地的南洋地區,

跟英國多次簽訂貿易協議,以及準許一些英國公司在大明購買土地開辟茶園後,大明也相應的獲取了在英國一些殖民地購買土地墾殖的許可,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南非這些白人聚居區目前沒辦法大規模滲透,但南洋地區英國人還是允許華人進入的。勞務公司就在這裡開辟了面積廣大的水稻田,早前就已經有十多萬人的規模,將三十萬北方百姓放入百萬人的南方華人社區中安置,不是什麽大問題。

向美洲獨立國家和列強殖民地移民,總是會遇到阻礙,這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在自己能控制的地區移民,那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大明自己解決了更多的海外移民。

在朱敬倫的暗中支持下,沒有經過大明政府,這些年潘仕成家族已經悄然在太平洋上各個海島上開辟了相當多的據點,在有人的地方設置貨棧,以跟當地人做生意的方式,慢慢摸清當地情況。

在無人的合適地方,直接開辟墾殖點,開發原始環境的難度,超乎人的現象,已經用了三年時間,砸下了上百萬兩巨款後,潘家在太平洋上的墾殖地還是沒有任何收益,只是先後在新幾內亞島、所羅門群島、加羅琳群島、波利尼西亞群島、薩摩亞群島上,先後建立了幾個墾殖區,悄然移民了十萬農民,主要開發水稻田。

至於其他的斐濟群島、南太平洋一些群島上,因為已經被英國或者英國殖民地控制,只在上面建立了貨棧,常識開辟商業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夏威夷群島上,也取得了墾殖區,購買了大片土地種植和加工甘蔗,這是通過大明跟夏威夷王國簽訂的通商協議得到保護的。

至於殖民夏威夷,目前不在計劃內,因為這個國家目前得到美國的保護,1873年,美國政府宣布,不允許任何國家吞並夏威夷,主要是防備日本。而且美國已經在夏威夷租借了港口,提前一步將觸角深入了這裡。

大明要的只是移民,這次向這裡移民了五萬人,算是意外的成功。

更多的移民,還是通過潘家的船舶送到自己開發的墾殖區,以之前建立的據點為根基,瘋狂的移民了三十萬戶北方家庭,人口將近八十萬。

這種規模的移民拓殖,不是潘家一家能夠承擔的,在朱敬倫的推動下,伍崇曜家族加入其中,分擔了一半的資金投入。

這兩大家族,在台灣的墾殖上,獲取了豐厚的回報,台灣的山上可以開辟優質茶園,山林裡的木材,礦藏都是他們獨佔的,不需要他們自己開發,只需要招募商人出租出去,就是不費的租金收入。

這筆收入是有協議的,只能用於海外拓殖。

不過幾十萬人的移民拓殖,還是引起了當地列強的注意,主要是佔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大太平洋地區最好土地的大英帝國的關注,根據同文行的運輸船傳回來的消息,已經多次發現懸掛英國海軍旗幟的軍艦在他們的航道上巡航。

但大英帝國還沒通過外交渠道發出聲音,顯然他們目前還只是關注,在不影響他們自身利益的情況下,還不打算干涉,都是地球上的土地,又不是他們家的,但如果大明敢到澳大利亞建立據點,相信大英帝國一定會來說道說道的。

而且德國人的船也多次出現在附近,據稱兩國甚至對峙過,根據洋務司的情報,德國人對這片土地有野心,而英國人對德國戒心很重,甚至寧可默許中國人在這裡墾殖,也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德國滲透這裡。

可以說潘家和伍家現在是在這裡悶聲發展,夾縫裡取得了一線機會,這機會不知道能夠持續多久。

這些情況,讓朱敬倫相當重視,墾殖活動是不可能瞞住人的,也沒有必要瞞人,之所以選擇低調,只是因為不打算引起列強重視,讓他們加入瓜分行列,英國人顯然不是很重視,那麽就要在其他列強將觸角伸到這裡之前,加快墾殖的速度。

墾殖的代價很高,伍家和潘家為了聯手將近百萬人移民過去,並且承擔他們的墾殖成本,兩家已經承擔了一千萬兩的巨額花銷。殖民這玩意,確實不是個人玩得起的。

但是朱敬倫還要求他們繼續努力,明年建立更多的新據點,重點是新幾內亞島,經過這幾年掌握的情況來看,這個巨大的島嶼,如同陸地一樣,上面有山脈有河流,複雜的地形意味著存在墾荒的土地。

這座島嶼目前在東部地區還處於權力真空狀態,西部地區有荷蘭人建立的據點,後來西半部就成了印尼的國土巴布亞省,而根據印尼的宣傳資料現實,巴布亞省可以墾殖的耕地面積接近兩億畝。巴布亞只有半個島嶼,如果這種數據準確的話,整個島嶼可耕地面積,可能有四億畝。

所以朱敬倫要求兩家,明年的墾殖不能局限於島嶼的東北部,而是要在島嶼四周理想的地區都建立據點,至於宣稱對這個島嶼擁有統治權的荷蘭人,他們無法實際控制這裡,就不用理會他們,外交上盡管扯皮就是了。

在列強開始爭奪之前政府不打算介入,因此可能需要這兩家巨頭以私人公司的名義開發很久。

朱敬倫個人能給與的支持,只是借給他們一筆錢,朱敬倫在廣府銀行中還有五千萬兩的存款,一直只是用來支持廣府銀行的信用,現在國家暫停了白銀兌付,這筆銀子也可以拿出來了。

至於兩家能不能清償這筆錢,那完全不用擔心,哪怕他們經營的很失敗,只要土地開墾出來,將來政府想要接手這裡,要多少錢政府都會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