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857》第571節 法國人生事
但中國人的智慧往往是長時間的,不是一種短期效應,因此一時間還爆發不出來。

而且太平軍的北伐勢頭很猛,他們的軍隊渡江之後,很快就打垮了江北清軍。

汪海洋部在李秀成派遣的重炮部隊的支援下,很快就拿下了海門和通州兩座城市,左宗棠的楚軍集團看似不堪一擊,不斷的向西邊的揚州退守。

而楊輔清的軍隊,也殲滅了和州和無為州的八旗、綠營,向巢縣方向進發。

曾國藩在安慶似乎鞭長莫及,一時間也沒有什麽舉動,湘軍主力曾國荃部依然駐扎在安慶一步不動。

那些過去謾罵曾國藩的清流繼續謾罵曾國藩,不過從過去的對洋人姑息養奸變成了對太平軍的畏敵如虎,可是他們的罵聲中,怎麽看都夾雜著一股恐懼的口氣。

太平軍的北伐從6月開始,只能用勢如破竹來形容,而且他們是水路配合。汪海洋沿江前進,打下瓜洲之後,李秀成麾下水師馬上在瓜洲建築水營,接濟汪海洋各種補給。楊輔清打下無為州之後,李秀成也在裕溪鎮開辟了港口通過新裕河可以直通巢湖,給進攻巢縣的楊輔清部保證了後期給養問題。

在北伐順利的情況下,太平天國內部沒有爆發任何衝突。

反倒是滿清內部人心惶惶,他們這幾年就沒過過好日子,天津教案不說,太平天國佔據了南方財賦重地,西北的回疆也是戰亂頻頻,阿古柏已經趁亂佔據了庫車之外的整個回疆,而沙俄趁機還攫取了伊犁,沙俄的入侵,更是讓清廷感到壓力重重。

朝堂上的憤青們,整天除了叫嚷要西征,就是叫嚷南征,當然還有罵曾國藩,除此之外他們拿不出任何好辦法,唯一的好辦法還是勒令曾國藩即刻渡江作戰。

在這些不和諧的聲音之中,倒也有一些做實事的人,比如李鴻章,他就任直隸總督兩年來,在大沽口一帶修建了完善的要塞群,自誇已經不用懼怕洋人的艦隊。

還有就是奕欣等滿人中的開明權貴,他們開始組建新的八旗兵了。從各旗中挑選青壯旗丁,編組新軍,統領正是從廣東回到北亰的八旗副都統富珠哩。

富珠哩剛剛回到北亰不久,其實就被下了大獄,罪名是他在明軍攻城的時候,幫助明軍勸降。很多因為投降而保住一命的滿人官兵,不但在這時候不解救富珠哩,反而落井下石,大言不慚的表示,要不是受了富珠哩的蠱惑,有他們爺們守著北亰城,就是一百萬偽明的逆賊也休想打進四九城,他們將丟失城池的罪責全都推給了富珠哩。卻渾然忘記了,明軍進城之後,是富珠哩帶著從廣州跟來的八旗兵,穿著明軍的軍裝,守在一家家滿人權貴的門前,防備有亂兵進入這些府邸劫掠。

但奕欣是一個聰明人,他調查清楚之後,不但釋放了富珠哩,反而委以重任,給他加官進爵,讓他從滿人中挑選出一萬人,購買洋槍大炮編練新軍。

只可惜這些八旗大爺,走步訓練是沒有問題,可一下了操就吆五喝六的不是去喝酒,就是去打牌,富珠哩想約束他們,還被他們拿出紅帶子、黃帶子的資歷訓斥。富珠哩是從廣州逃回來的,他根本就不敢招惹這些在北京根深蒂固的八旗二代們,而且能送到他軍中吃糧的這些旗丁,無一不是通過各種過硬的後門進來的,他們背後的力量更是他一個在廣州居住了幾代人的廣州旗人能股得罪的起的。最後只能走一步是一步,讓他帶這些人上戰場,去跟武裝到牙齒的明軍搏鬥,他知道那只是送死。

旗人自己爛透了,就只能靠漢臣武裝,

可漢臣總讓人不放心,不是他們做出了什麽不適當的舉動,而是一種兩百多年來對漢人的防范心理使然,漢人又何嘗信任過滿人?慈禧時不時的除了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哭訴兩聲外,也只能跟奕欣一起,使用權謀讓這些漢臣無法擰成一股繩罷了。

曾國藩是一個非常沉得住氣的人,他過去在安慶一待就是幾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亰他不動,皇帝跑到了承德他也不動,李秀成跟陳玉成進攻武漢他同樣不動,這次李秀成北伐,他依然不動。

他不動的目的恰恰是為了動。

這幾年曾國藩在安慶也沒閑著,他模仿自己參觀過好幾次的大明兵工廠樣式,讓容閎雇傭了兩百多個美國人,在安慶修建了龐大的兵工廠,安慶軍械所比歷史上還要宏大,已經能夠生產從蒸汽船到線膛槍在內的大部分武器裝備。

只可惜他們生產的蒸汽船都是木質結構,線膛槍也是前裝槍,在技術上已經比大明兵工廠落後了一代。而且還無法生產線膛大炮。蒸汽船的大馬力蒸汽機,依然要使用進口,不是從美國進口,就是從大明進口,只有500噸一下的船用蒸汽機能夠自產,而生產這些小型蒸汽機的鋼鐵,還是從大明進口的。

即便是這樣,曾國發打造的軍事工業,也已經遠遠超過只能修理步槍的太平天國的軍事工業了。

可曾國藩沒想到太平天國竟然會向大明購買鐵甲艦,更沒想到的是,這種軍國利器大明進入真的肯賣,兩個沒想到讓湘軍頃刻間丟失了製江權。

在丟失了製江權之後,湘軍之後的戰鬥,就只能局限在陸地作戰上。

刻在陸地上,曾國藩始終都沒有作為。

7月,楊輔清包圍了巢縣,鮑超從三合鎮回軍支援,三次都沒有打破太平軍的包圍圈。8月,汪海洋十萬大軍從瓜洲北上包圍了揚州。同時分兵到儀征、六合等處,開辟了大大的一塊江北基地。顯然對於擴大自己勢力范圍的事情,汪海洋這些王爺十分用心。

對於太平軍跟清軍爆發的激戰,大明第一時間就跟英法等國公使溝通過,大明宣布將在這次事件中保持中立,也希望各國保持中立態度,不要強行介入,以免使問題複雜化。英法兩國紛紛表示,希望太平天國和滿清的戰爭不要影響到兩國在上海的正常貿易。

上次太平軍進攻上海一役中,大明居中調停,為上海的中立做了保證,保證任何一方都不能讓上海陷入戰爭之中,在必要的時候,大明將負責保護這座城市的安全,而英法則在戰爭期間要保持中立態度。

所以大明其實對山海英法軍事力量的中立,負有監督和保護的義務,為了讓兩國不趁機介入,大明派遣了兩艘萬噸級鐵甲艦在內的一隻十艘大型軍艦組成的艦隊,北上上海,駐扎外灘對岸的陸家嘴一帶。

為了讓大明隔開洋人跟上海縣之間的聯系,李秀成大方的將浦東很大一片土地租借給了大明,正對外灘的陸家嘴就被大明海軍選中,建設在上海的海軍基地。看得出來,李秀成對洋人能否保持中立態度,也十分的重視。雖然他不在乎跟洋人打仗,但是他一直都有一個觀念,認為洋人在水上很厲害,即便大明都要讓他們三分。

在大明鐵甲艦和披甲木艦組成的混合艦隊的監督下,洋人真的保持了相當程度的控制,只有英國派遣了一艘蒸汽船在長江上巡航,保護往來船隻的安全。法國艦隊更是直接趴窩在外灘上, 他們連租界都失去之後,在上海已經沒有了固定的基地,法國商人也大多進入英美公共租界做生意,老實說,他們介入戰爭的興趣本身就不大。大明主要是防備法國人借機找回過去失去的利益。

但法國人沒有在上海鬧事,他們卻選擇了在大明的南方,在越南鬧事。

9月份,長江一帶的激戰持續不斷的時候,法國向越南提出允許他們在紅河上自由通航的要求,被越南朝廷拒絕,法國就讓商人讓·杜布依雇傭人員私自進入紅河,試圖尋找到一條通往中國雲南的通道。

讓·杜布依所帶的人在紅河上,被越南政府炮擊,導致多人受傷之後,法國殖民政府打著調停的幌子,派弗朗西斯·加尼爾將軍帶艦隊前往北方,調停當然只是一個名義,這個弗朗西斯·加尼爾本人正是西方所謂的紅河航道的發現者。

1866年他組建了一個龐大的調查團,從湄公河流域一直率隊深入中國的雲南、四川,再沿長江至漢口,於1868年6月到達上海。經過兩年勘察,他向殖民政府呈交報告,證明湄公河不適於通航,並指出滇越的貿易的通道應為紅河。

他因此次勘察所作貢獻,在1870年被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授予金質獎章,同時他的報告也引起了法國人對紅河的興趣。要不是隨後爆發了普法戰爭,可能法國在紅河的擴張早就開始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弗朗西斯·加尼爾,正是中國歷史書中的安鄴,後來被劉永福帶領的黑旗軍打死在桂越邊境。

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收藏筆趣閣:手機版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