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857》第168節 昭常1樣的忠臣
其實柏貴是完全誤會了,他看到朱敬倫玩命一樣的在保護九龍司的土地,不讓洋人割讓一寸土地,他以為朱敬倫是出於為朝廷守土的決心,至於條約那東西,清廷從上到下都沒..lā

 就像何景說的,楚襄王遣子良割地於齊,而使昭常守之的典故。

 這個典故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的楚襄王,在做太子之時,在齊國做人質,當時的風氣是各個大國為了向其他國家表示友好和誠意,會將君王的王子派到他國去做人質,比如秦始皇的爹嬴異人就在趙國做過人質。

 楚襄王做人質的時候,他爹死了,於是楚襄王希望齊王放他回去繼承王位,但齊王提出了一個無理要求,“予我東地五百裡,乃歸子。子不予我,不得歸”,要楚襄王割讓五百裡土地給齊國,不然不放他走。

 楚襄王拿不定主意,詢問他的老師慎子,慎子說,不能因為吝嗇土地,而不去送死去父親入葬,這是不義的。所以楚襄王回復齊王,願意奉獻土地。

 楚襄王這才回到楚國繼承了王位,接著齊國人來要地,楚襄王又問慎子,慎子讓楚王跟大臣們商議。

 大臣子良說應該獻地,既然答應了就得給,君王不能失信。可以先給他,然後聯絡其他諸侯在打回來,所謂“與之信,攻之武”。

 大臣昭常說,不能給,楚國之所以是大國,就是因為有土地,土地都割讓了也就不是大國了,他願意帶兵去防守。

 第三個大臣景鯉也說不能給,楚國一個守不住,他願意去秦國求救。

 問完三個大臣後,楚王才悄悄的請教他的師傅慎子,問他該用誰的計策。

 慎子說,三個人的計策都用。慎子讓楚王先派子良去齊國獻地,第二天在派昭常帶兵去守衛,第三天派景鯉去秦國求救。

 楚王果然這麽做了,齊國接受了子良獻上的地圖,派人去接收卻被昭常阻擋,齊王質問子良,子良表示都是昭常自作主張,齊王大怒,派兵攻打。還沒打下來呢,秦兵就來了,齊王隻得求和退兵。

 這個故事跟中國古代許多歷史典故一樣,十分的離奇,讓人很懷疑他的真實性。但是其中又包含著一些能夠自圓其說的道理,於是作為典故就一代又一代被文人繼承下來,認為這是智慧。

 戰國策記載的這個故事中充滿了討巧,首先楚王把地獻了,他沒有失信。其次大臣又把地守了,他於國有功。

 這個故事中自有一套邏輯,加上春秋戰國之後,中國就缺少和平對等的外交經驗,所以千百年來,就被一代一代當作外交案例傳承下來。

 何景作為禦史,熟讀經典,拿這個故事勸告皇帝,皇帝都無言以駁,都覺得有道理。

 首先在清廷大臣看來,齊王扣押楚國太子不讓人家回國奔喪是不義的,對比英法聯軍恐怕滿朝文武也認為英法兩國是不義的,不讓他們進京,他們還要帶兵進京,肯定不義。

 其次楚王派人拿著地圖名義上獻了土地,算是履行了楚王的諾言,守護了楚王的信用。對比清廷也跟洋人換了約,並且讓洋人拿著文書送到了守土的地方官手裡。可這時候地方官不認,地方官恰好可以對比昭常。

 千百年來,大家都認為戰國策中這個故事是經典的,是正確的,那麽讀過書的人,就得成為朱敬倫此時以昭常的方式處理問題,是正義的,是正確的。

 所以柏貴才感慨朱敬倫是一個大忠大勇之人。

 因為柏貴跟所有的讀書人一樣,都完全認為朱敬倫的行為是正當的,如果成功了,朝廷不但不能責罰,還應該褒獎,哪怕朝廷迫於洋人壓力,處罰了朱敬倫,到最後整個士大夫階層還會給朱敬倫書寫功績,記入史書,就好像因禁煙抗英而遭到流放的林則徐一樣,到最後誰不說他是一個名臣,是一個肱骨。

 這就是中國人做事的一套,他有他自己內在的一套邏輯,他的歷史給他留下了許多可以借鑒參照的行為準則,但是兩千年前的外交行為,拿到現在,確實有些落伍,或者說跟西方準則完全不同,對於後世已經被西方世界觀完全同化的人來說,可能還會覺得祖先卑鄙,迂腐和耍小聰明。

 但那個時代的祖先他們就是覺得應該這樣,君王必須守信,但是祖宗的土地又不能丟,因此才尋求程序上的守信,同時采取智計規避,這跟兩三千年後的後代一樣,都比較喜歡鑽空子,在現代觀念中確實顯得有些耍小聰明。

 只是晚清時代,文人士大夫依然保持著兩千多年前的世界觀,所以柏貴很認可朱敬倫。

 唯一不同的是,楚襄王時代的昭常最後聯合秦兵能夠守住土地,而柏貴覺得,朱敬倫即擋不住英軍,大清國也沒有秦國那樣的友邦來救,既然無論如何都擋不住,反而可能把朱敬倫這個昭常一樣的大忠臣給搭進去,洋人最終還是會去廣州,那還不如直接放洋人來呢。

 也許是出於一種保護忠臣的道德感,也許是潛意識中其實不想惹大麻煩而給自己找的心理安慰,總之柏貴感慨了一番之後,讓富禮趕緊來新安,告知朱敬倫,如果洋人兵船要去廣州,就讓他們去吧,至於九龍司割地問題,實在沒辦法就讓他們割走吧。

 打死英國人都不知道中國歷史上還有這麽一段故事,可以讓朱敬倫這種在他們看來, 即是對他們朝廷的反叛,又是對國際條約的不尊重行為,變得異常的高大。

 英國人此時正圍繞著朱敬倫提交給他們的文件的法律效力問題,進行激烈的爭論呢。

 威妥瑪帶走文件的時候,之所以十分的謹慎,多次確認文件的真假,就是在西方,尤其是英國人的觀念中,這份文件真的很重要。

 如果他們認可這份文件,那麽這份文件完全可以代表廣州府一帶最核心的土地上的一千多萬人民,雖然不是每個人都簽了字,可在這個時代,英國人的民zhu還局限在貴族和少數富人手中,因此在英國人看來,那些擁有地產的鄉紳,有絕對的權力代表整個廣州府地區。

 那麽朱敬倫給他們看這份文件,同時還秘密派了代表團去英國,這意味著這個地區在以一個獨立的身份,試圖跟英國政府展開外交活動,這表明,廣東的人民不但不認可他們的中央政府加在他們身上的條約,而且已經做出了實際的外交行動。

 在西方人的歷史中,當這種事情發生後,往往意味著一件事,很快廣州府一帶的人民,將會宣布他們獨立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