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之趙武天下》第7章 騎兵還擊
東西方文化的發軔不同,環境不同,造就的文化也完全不同。比方說,西方文化注重侵略性,強調弱肉強食,落後挨打;而東方文化則注重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和諧。

 這種文化上的差異,帶給雙方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後,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更多的被拿來解讀和分析,也是那個時候,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潮。

 兩國的文化差異性,從對騎兵的運用上也可窺見一斑。大體來說,東方文化注重和諧,強調自然,更多的是將騎兵作為協同作戰的一個部分進行統籌處理,所以即使在騎兵最輝煌的時刻,步卒和弓箭手,都在扮演著各自的角色,而作為軍隊的統帥,能夠協調處理好這種關系,運籌帷幄,顯得更為重要。這也是為什麽,中國文化中有很多所謂軍師的角色存在。

 而西方的軍隊中,騎兵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貴族們所追求的騎士精神,更是突出了騎兵或者說重裝騎兵在西方軍隊中的重要性。而西方騎兵文化的興起,往往也是步兵文化的衰落。而把防禦重甲發揮到極致,更是這種趨勢的重要表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坦克出現在西方文化的土壤裡是必然的,因為坦克可以看做是騎兵將防禦發揮到極致的存在。

 因此,想要破解西方戰術,往往更多的強調實力的重要性,而在東方,則對謀略更加看重,更加專注於破壞協同作戰的氛圍。

 許袑騎在馬上,一臉凝重的樣子,看著面前的城門緩緩上升,從身後的箭壺中從容不迫的掏出弓箭。他是少數幾個能夠三箭連發的將領,正是憑借著這項本事,他才在代郡有些名頭。

 李衍看重許袑的才能,並非是什麽連珠箭,而是他對戰場有著近乎敏銳的嗅覺。用趙希趙老將軍的話說,他似乎有個狗鼻子一樣,能夠發現對方排兵布陣的弱點,並予以擊潰。

 就像是現在,許袑帶領三千騎兵,像是出籠的猛虎,在城門開啟的瞬間,宣泄般的衝了出去。對於聚集在城門口的燕國步卒絲毫沒有興趣,離弦之箭一樣,奔向了燕軍的左翼車兵方陣。

 車兵在進攻中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作為一個戰爭機械,車兵的戰車,從當初的簡單車輛,發展到三人同車,再發展到車輛的獨轅、兩輪、長轂。最後到具有更大的曲轅,更寬的車廂和更多的青銅裝飾物,使得戰車的防禦力和抗衝擊能力逐漸增強。

 與此同時,戰車也因為其用途不同,分為進攻用的輕車,防禦用的廣車,遮蔽箭矢用的革車等等。而許袑的目標,就是分布在左翼的廣車。

 燕軍戰車的排列,一般的防守車陣,都是以革車頂在前方,廣車分布兩翼,中間是輕車。不過,子期認為是攻城之戰,趙國也沒有擺出車兵,遂讓左翼的輕車掩護弓箭手前出進攻,在他看來,即使趙國突然有兵馬殺至,輕車完全可以應對了。所以,輕車光明正大的出現在了軍陣的最前面,沒有一絲絲的防備。

 就是這樣的輕敵,給了許袑可乘之機,他率領來的騎兵像是一股逆流,衝擊到了燕軍左翼。

 許袑則沒有想太多,戰場雖然混亂,他可不亂,眼看即將進入到了自己的攻擊范圍之內,他令旗一揮,騎兵立刻變成鋒矢陣,在達到射程之後,果斷的取出弓箭,朝著輕車上的燕國士兵射擊而去。

 輕車的目的就是為了進攻,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多采用四馬並駕,而寬大的車廂,主要是為了能夠讓車內的三個人能夠有更加廣闊的攻擊空間,而沒有其他遮掩物的存在,就是為了方便觀察敵軍動向。

 但是現在,許袑帶領的騎兵部隊,打的就是這種毫無防備的戰車。雖然輕車周圍的徒兵和弓箭手,第一時間發現了他們,但是騎兵的速度豈是他們能夠反應過來的?他們還沒有做好防禦的準備,就看見騎兵的箭雨散落下來,射進每一個燕軍的身體裡。

 與此同時,已經讓周圍的徒兵和弓箭手背鍋的車兵們,第一時間豎起了自己的盾牌,馭手們開始調整馬匹,轉向離開,否則,自己的小命就要交代在這裡了。

 這個時候,車兵不靈活的缺點就暴露無遺。如今趙軍的突然楔入,讓燕軍的左翼陷入了混亂之中,即使車兵想要轉身離開,也變的寸步難行。而且,弓箭手還在積極還射趙軍,而燕軍自己的馬匹吃痛,憤怒之下,也就不管是不是自己人,猛地就踐踏著燕國同胞,呼啦啦的想要離開。

 有一位偉人說過,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一切反對派都是紙老虎。而現在,燕國人更是陷入了自己人民的汪洋大海中,而所有的袍澤們,都成了反動派。他們想要離開,拚命的抽打著馬匹,馬匹吃痛,踩踏著周圍的燕軍。而燕軍的弓箭手,卻被勒令留守負責還擊。可見,多年未見戰火的燕國,已經徹底成為了一隻紙老虎。

 而打虎將許袑,卻沒有半分的憐惜,他率領騎兵在敵軍外圍遊走騎射,絕不和對方死磕和鏖戰。時而保持在安全的范圍之內,時而又縱馬回殺,他們配備的是韓國生產的強弓,無論是射程和威力,都比燕國要好太多。

 而燕國所用的,都是一些老舊的武器,許袑遊走射擊,剛剛走到射程范圍之內,燕軍搭弓射箭,等他們做好準備的時候,趙軍已經逃離了自己的射程范圍,而趙國的弓箭卻依然沒有停歇,很快將這些遲鈍的士兵盡數消滅。雖然趙軍的馬上騎射依然準確率不高,但是應對這種場面,卻綽綽有余了。

 “怎麽回事?”子期站著車上,看著自己已經混亂的左翼。他剛剛也發現了這支騎兵,不過他覺得,這股氣在面對自己的車兵之時,肯定是要送死的,遂也沒有太過關心。

 然而沒想到,傳令兵傳來消息,左翼車兵陷入混亂之中,子期第一個想法就是,這股騎兵肯定不一般。

 一般意義上的戰國騎兵,由於沒有高橋鞍和馬鐙,是無法作為主力兵種使用的。中原各諸侯國的騎兵,都是采用了一種皮墊放置在馬背上,稱之為“韉”,也就是《木蘭辭》中的所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的那個東西。他的作用,也僅僅是增加了馬匹背部與人之間的摩擦力,其他的作用幾乎沒有。

 趙國騎兵,恰恰是根據三胡的騎兵特點訓練的新式騎兵,不但摒棄了深衣,穿上皮褲,使士兵的馬上動作更加乾淨利落,而且根據趙雍的意見,采用了兩頭略微翹起的低角度高橋鞍。

 趙雍來到戰國之後最驚訝的地方,因為在這個時代,或者說,在馬鐙和高橋鞍沒有發明的時代,根本不會出現所謂騎兵千軍萬馬的狀況。而沒有馬鐙的騎兵,連上馬的姿勢,都像電影《特洛伊》中表現的一樣偏腿上馬,而不是中國的所謂電視劇中三國時期就出現的馬鐙馬鞍。而千軍萬馬衝擊敵軍步兵陣那種熱血橋段,近乎yy,而不是現實。因為沒有馬鐙馬鞍,很多事情是無法完成的。

 高橋鞍的作用,第一是保證騎兵在馬上不至於被馬匹顛的前後滑動,無法固定作戰,第二就是給了騎兵一個縱向的馬上作用力,使得騎兵能夠遊擊中射擊。只不過若是沒有經過刻苦的訓練,這種沒有馬鐙的高橋鞍,在沒有支撐下,很容易被弓箭的後勁帶的左右搖晃,甚至摔下馬來,被馬匹踐踏而死。

 這就是子期最疑惑的地方,傳統騎兵的進攻方式,一個是騎在馬上,看見敵人進入攻擊范圍之後,站定射擊,無法遊擊射箭,第二就是下馬結陣,然後像弓箭手一樣射擊。當然,近戰騎兵除外。

 但是聽傳令兵的意思,趙國騎兵非但不是下馬結陣,而是在馬上就完成了射擊動作,這種戰術,絕對是第一次見到,連塞外的匈奴人,都很少在馬上,給予燕軍巨大的傷亡。

 “輕車和弓箭手,立刻撤出戰鬥,廣車革車兩翼前進,掩護兩軍撤退,騎兵衝擊對方騎兵部隊。給我將這股騎兵埋在裡面!”子期略有些嚴肅的說道。

 很快,許袑發現了不對,自己緊緊鎖定的輕車部隊和弓箭手,正在逐步退出戰場, 而自己似乎正在陷入對方廣車和革車的包圍之中。這兩種車輛的作用就是用來防禦,若是將自己圍在期間,那麽就能翁仲捉鱉了。

 不能坐以待斃,許袑快速的觀察著對方的包圍態勢,試圖從中尋找一絲弱點,然而當兵種相克的時候,你的能力是徒勞的,必須快速發現對方的弱點。

 對方的弱點是什麽呢?

 時間不等人,軍情同樣不等人,許袑猶豫之際,燕軍的騎兵隊伍殺將出來,不過他們明智的沒有選擇弓箭作為自己的武器,更多的則是揮舞著短劍,哇呀呀的衝著自己的騎兵衝擊而來,試圖用近戰解決戰鬥。

 許袑突然福至心靈,帶頭以鋒矢陣衝向對方的騎兵,想也沒想就朝著衝擊自己而來的燕國騎兵一陣射擊,之間他一箭射出,立刻從箭壺中再掏出一箭,繼續射出,然後第三箭如法炮製。弓箭如連珠一般,朝著一個方向射去,第一個中箭的騎兵應聲倒地後,身後的騎兵尚未反應過來,就被許袑的第二箭支命中,緊接著第三支。

 須臾之間,三箭連發,可見許袑的臂力,果然是非常驚人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