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1629》第389章:死局?
無論是明廷還是後金韃子,任了誰也不會想到那蒙古人竟如此不堪一擊。

 就連一個月都不到,整個察哈爾部都被打散,林丹汗率部眾竟是未曾抵抗便退往青海,再也難以對後金構成威脅。

 皇太極瓦解察哈爾部眾,各部爭相歸附,後金自凌河之敗後威懾不減反增,蒙古諸部拋棄林丹汗,紛紛臣服後金以求平安。

 自從五月份崇禎皇帝下詔京畿各地戒嚴後,宣府鎮繼任總兵李明輔、大同鎮守總兵官蕭亦緊跟著下令,宣大二鎮亦是戒嚴。

 一時間,各府縣風聲鶴唳,聞馬蹄聲而驚。

 時間來到六月份中旬,其實大同鎮剛剛經過崇禎二年的林丹汗大掠,蕭亦又僅僅繼任數月,根本照顧不到境內所有地方。

 除了蔚州、大同鎮城、聚落所與高山所周一百余裡,其他地方仍是處於十分貧瘠的狀況,韃子的馬隊根本找不到什麽有用的東西。

 不過天氣對後金人十分有利,正猶豫是否返回時,天氣愈加寒冷,原本可以阻礙後金騎兵南下的河水居然漸漸結冰。

 於是多爾袞遣那些歸附來的各部蒙古牧民駕馬拖車上河試探,為防止其懼怕逃亡,多爾袞令正白旗督戰隊騎馬於後,亮出挑刀以震懾。

 經過蒙古人的試探,多爾袞驚喜的發現這冰層居然十分牢固可靠。

 自此,和碩揚武大將軍阿濟格與兩白旗主貝勒多爾袞率後金蒙古鐵騎數萬渡河南下,席卷大同。

 其實二人除了收到皇太極命令兵掠大同以外都有私心,阿濟格與蕭亦是宿敵,對於被蕭亦羞辱與擊敗仍是耿耿於懷。

 如今其率數萬鐵蹄強勢入邊、連戰連捷,而明軍望風而逃連城都不敢出,定要一血前恥,不殺蕭亦實難平阿濟格心中之怨憤。

 多爾袞與阿濟格不同,多爾袞如今才三十余,雖僅是貝勒爵,但卻手握兩白旗重兵,在後金諸王公大臣中也是聲望愈加隆厚,早已有些心高氣傲。

 不過毋論如何的心高氣傲,聽到蕭亦督戰明軍,居然硬生生帶著那數萬的漢人豬羊擊敗他女真鐵騎的消息後,也是止不住的驚訝。

 隨即多爾袞便查閱所有關於蕭亦的事跡,但無論如何去找,關於蕭亦的事情卻仍是少的可憐。

 多爾袞自不會就此甘心,便派遣投降的漢人阿哈前往大同鎮探聽蕭亦與那永安軍的虛實。

 不過事情卻令多爾袞失望之極,無論如何一批批的派遣阿哈前往,都猶如石沉大海一般有去無回,消息更是半點沒有。

 不過在崇禎五年的四月份,一隻來自大同鎮黃家的信鴿飛到了盛京中多爾袞的貝勒府。

 後金雖然與明廷連年交戰,但令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南朝的商人卻如雲一般往盛京城飄來。

 若是放在老奴酋在位時這些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敢來的,但自打皇太極繼任奴酋以來便開始重用漢人的文官與降將,更是讓這些商人在盛京城開設分行與分鋪。

 相比於在明朝的極其不穩定,不是遭受蝗災、旱災、瘟疫等各種災害,就是被流賊打砸搶燒,官兵不但不管,來了反倒又要再搶一次的情況。

 這些唯利是圖的商人自然要選擇相對安穩的盛京,更何況近年來大明的財政年年赤字雖然沒人說,但這些商人多少在朝中都有些眼線,早都是心明鏡一樣。

 加上遼東不斷大敗傳回,南方各州府流賊又是蜂擁而起,好事沒有壞事不斷的,誰又能知道這大明還能撐多久?

 這些商人自然要為自己留一條後路,這後路就是眼下的後金。

 大明北方的商人有的舉家遷往歌舞升平的南方躲避戰亂,也有的心中仍有一絲與朝廷共存亡的心思,不走也不去盛京,留在祖輩之地硬挺著。

 但這些終究只是極少數,大多數的人發展方向與明廷背離,不斷向北,從海陸各個方式與後金聯絡合作。

 這其中與後金相交甚密,甚至足一決定一場戰爭成敗的,便是那皆是家財萬貫的晉商。

 這晉商之中又以山西商人范永鬥、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這八個巨商為最。

 在這種動蕩的關頭,那種商人特有的靈敏嗅覺,使他們看到了後金的崛起與野心,看到了大明朝的漸趨衰落。

 於是在正常貿易之外,暗中為建州韃子輸送軍需物資,並且高價提供關內各種情報,甚至連明廷的內部消息都十分全面,搞起政治買賣,使得他們賺的盆滿缽杳。

 崇禎皇帝對這種事情其實早有防備,即位之初便發下詔令,嚴令各地都司、鹽務等司法衙門監察、禁止此事,一旦抓獲便有賞,協同則有重罰。

 但如今收效甚微的情形也實屬正常的,不提那些地方小官,就連中樞大員中又有幾人與這些商人不是穿的一條褲子?

 他們往往寧可鋌而走險去幹這抄家滅門的勾當,也不願與交惡後金,而崇禎皇帝則注定是那個受到蒙蔽與戲耍的對象。

 多爾袞看過黃雲發的卷信後是臉色深沉,將其銷毀後,下令讓府內旗人拉著幾大車銀兩到盛京城內的黃家分號後,反倒是沉吟起來。

 這卷信之上寫著的事令多爾袞對蕭亦更加上心,凌河一戰後,蕭亦居然被破格提拔為大同鎮守總兵官,多爾袞難以想象。

 幾乎是在三年左右,蕭亦從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小小民夫迅速崛起,如今竟已是一方鎮守總兵,此等晉升速度,聞所未聞。

 皇太極本意是讓阿濟格獨領兩紅旗兵掠大同,但多爾袞與皇太極密議後,皇太極卻改變了策略。

 讓多爾袞率親自訓練,戰力更強的女真兩白旗鐵騎與協從蒙古八旗數萬,加上數萬的察哈爾各部歸附蒙古牧民,浩浩蕩蕩朝大同鎮城而來,其狼子野心已是昭然若揭。

 六月的上旬,朝中便有人敏銳察覺到後金軍兵變動,此人便是三負整飭,督訓出天雄軍的盧象升。

 盧象升上疏中言辭懇切,將事態分析的條條有理。

 除此之外,兵部侍郎董詠與盧象升的意見相同,出列後錚錚有言:“建奴大兵雲集宣大,其中又以大同鎮首當其衝。細細想來,我朝如今聲威大振全賴蕭軍門之凌河奏凱,如今奴賊集兵大同已是不明其意,臣請準盧兵備所奏,使天雄軍往大同,必能再獲大捷。”

 董詠說完立即便遭到當朝閣臣盡數反對,無論是浙黨、齊黨或是東林黨,皆對此事聞之驚恐。

 詹事府左讚善於閣晏出列憤然道:“不可!如今宣鎮李明輔連連告急, 若是將天雄軍派出,何人可禦敵!?”

 這時,左中允李明睿出列,恭敬一拜,道:“陛下,臣以為如今建奴尚還打不到我京師來,董侍郎所言確是唯今之計,永安軍不可不救啊!”

 說完,李明睿、董詠頓首再拜,言辭十分懇切。

 崇禎見狀雖然有些心動,但仍是下不了決定,心中猶豫不止。

 見到崇禎皇帝眼中的猶豫,溫體仁出列大聲斥責道:“難道我大明少了蕭亦就無人了嗎!竟不去保衛祖宗社稷陵寢之地反而入援大同,你等置聖上於何種境地!?”

 此言一出,滿堂皆是無言,就連董詠與李明睿都是一驚,無法再多說。

 崇禎皇帝聞言後則是渾身一顫,神情漸漸青白交錯猶豫不已,沉吟半晌,崇禎皇帝下詔。

 嚴令盧象升所部不可前往大同鎮,集結京畿各處兵馬勤王,對於大同之事竟是一字未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