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1629》第287章:多爾袞:蕭亦此子必除
林丹汗用手指著額哲,怒不可泄,不過其之所以與別的蒙古大汗不同,正是因為他的理智。

擺擺手,氣頭已過的林丹汗只是陰沉著臉,問道:“那個南朝守備叫蕭亦?”

額哲連連點頭,咬牙切齒的道:“是的父汗,那蕭亦有伍原的高密,知道我們的行軍路線,在焦山以南設伏,孩兒猝不及防之下,這才…”

林丹汗點點頭,示意將額哲拉起來,雙手負於背後,在汗帳中來回踱步,他也相信操備明軍的戰鬥力不應該有那麽強。

更何況前年他才兵掠大同,當時是滿載而歸,各處明軍聞風而逃,根本連城都不敢出,且並未在蔚州遭到什麽像樣的抵抗。

除非一年之內,這些操備明軍個個都成了精銳之士,不過這顯然不可能,什麽人能有這麽大的能力?

思慮良久,林丹汗冷聲道:“這次的失敗雖然是被伏擊,不過對於我們蒙古而言,實是奇恥大辱!”

“自吾承繼汗位以來,何曾吃過如此的敗仗?被女真人知道,怕是要嘲笑我無能!市賞還怎麽要回來?!”

看著面色羞愧難當的額哲,林丹汗安慰道:“不必再提尋仇之事,那蕭亦只是一個小小的守備,還不足以構成威脅,當務之急是如何將市賞要回來!”

歷史上大明曾給蒙古右翼諸部每年以四萬兩白銀的賞銀,以圖安定西方,史稱‘市賞’。

不過林丹汗前幾年西遷,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吞並右翼諸部,這一年正處在關鍵時期,對於大明的四萬兩市賞林丹汗相當在意,對於窮困的蒙古而言也是一筆巨款。

但崇禎帝即位之初卻“盡革其賞”,林丹汗派去索賞的大臣貴英恰也被明軍所殺。

因而林丹汗於去年六月大舉入侵大同,殺死大明軍民數萬人,差點攻佔大同鎮城,就是為了告訴崇禎皇帝一個信息,他要那些賞銀。

本來按照歷史的發展,今年初林丹汗將再次兵掠宣府,林丹汗苦掠大同與宣府,這也將迫使崇禎不得不恢復‘市賞’。

不過這次戰敗卻將形勢逆轉,宣府沒有入侵成,卻敗給了大同的守備明軍,就算立即派出大軍圍掠宣府,也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效用,這讓林丹汗不得不先放下對蕭亦的仇恨,去思慮和處理後果。

額哲也想到了那市賞,長久以來林丹汗對於明朝那四萬兩的白銀一直都是很看重的,頓時間更加羞愧,他道:“父汗,依我看,那南朝皇帝仍會恢復市賞!”

林丹汗疾行幾步,走到額哲身前,急急詢問道:“哦?為何?”

額哲沉思道:“父汗你想,南朝可不止我們蒙古一個敵人,東北之地那些女真蠻夷勢頭也是不錯,明軍連這些蠻夷尚且抵擋不住,又怎麽會與我蒙古為敵?”

其余的幾個依附於林丹汗的蒙古部落主連連點頭,林丹汗聽了額哲的話,眉間卻又泛起深深的憂慮:“女真…蕭亦實為冥頑之疾,女真才是吾之心頭大患。”

……

正月二十日,盛京,建奴皇宮之內。

一人在金椅之上高坐,威嚴畢露,是為皇太極。

階下幾人,一人為正白旗旗主,年僅二十歲的多爾袞,曾被皇太極授以‘墨爾根戴青’之名,意為作戰勇猛。

其余從左到右,分別為和碩大貝勒代善,和碩三貝勒莽古爾泰,和碩四貝勒阿敏。

其四人在努爾哈赤時期與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個個追隨老奴酋努爾哈赤征戰多年,戰功卓著且手握重兵,代善為後金諸貝勒之首,其余豪格等人亦悉數在場。

這一天相對於後金來說,

的確是個大日子,就在前些日,俘虜的明朝工匠劉漢帶領一幫的工匠,終於仿製成功了第一門紅衣大炮,並在今日試炮成功。這樣的陣勢下,下面伏跪著的工匠劉漢早已是瑟瑟發抖,皇太極聽到這個消息其實很高興,擺手道:“起來吧,劉漢你做的很好,可以成為我們大金的好奴才。”

劉漢叩頭不止卻不敢起身,這些蠻夷能研究火炮雖說他也很驚訝,不過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就好,至於是不是奴才都不重要了。

這也就標志著,從今以後一向是蠻夷落後的後金不再只有弓箭與馬刀,他們也有了遠程的火炮,也正是由此開始,本來遼東那些後金久攻不下的堅城,逐步被蠶食。

與大明在遼東攻伐多年,早就吃盡了紅衣大炮苦頭的女真熱如今也有了這樣的火炮,這令皇太極很重視,其當即下令組建‘烏真超哈營’,又稱‘重軍’。

緊接著又為此炮定名‘天佑神威大將軍’,為後來紅衣大炮的前身,大明為了表示對火炮的看重,一向以大將軍命名,以示尊威。

此時皇太極效仿明朝以此命名,也能看出火器在皇太極心中的重要程度。

新設的‘烏真超哈營’專門研究並且裝備紅衣大炮與明朝的火銃,不過現在皇太極苦於沒有火器方面的人才,一切都還只在最開始,與大明的先進程度自然是相差甚遠。

而且後金上下諸貝勒,除了皇太極與多爾袞等少數人,其余的貴族對這種火炮大多都持著不屑一顧的態度。

豪格冷哼一聲:“若是這些火炮與火銃真的犀利,南朝人怎麽還會被我們女真勇士擊敗?”

皇太極皺眉道:“這些南朝人弱歸弱,不過有些地方仍是我們需要學的。”

莽古爾泰大叫一聲:“屁!漢人需要我們學什麽,學他們如何在戰鬥中屁滾尿流的逃跑嗎?”

“即便沒有這些火炮,我們一百勇士仍然可以讓成千的明軍敗逃,他們只能龜縮在城中等死。”

“哈哈哈!”殿上諸貝勒哄堂大笑,就有人開始談論起來,作戰時明軍的潰逃速度是如何如何之快。

豪格轉了幾步,高聲道:“依我看,無論是有沒有這什麽炮,我女真人的勇士們,也可以一當十!”

豪格的話得到了在場幾乎所有人的認同,只有多爾袞沉聲沒有說出一句話,就在這時,一名正黃旗女真人跑進大殿。

一進來便扣了個頭,扣頭過後才抱拳道:“稟皇上,林丹汗大同大敗,明軍斬級過千!”

這個時候,蕭亦打勝的消息還沒有傳到距離近的京師,卻先傳到了萬裡之遙的盛京,這不得不說是個悲哀之處。

各地的商人幾乎都與女真人有交易,蕭亦打勝回城的當日,便有人從蔚州城傳出消息。

反觀大明各地官吏,他們得到消息後不會立即放出,還要恭維一陣與設宴招待一下,更有甚者會送禮拜訪,將各處的門路疏通好了再上報。

相比之下,女真人的消息一路暢通無阻,自然是快了許多。

“哈哈,你說什麽?蒙古人居然輸給了漢人?”

“真是天大的笑話,林丹汗命不久矣!”

殿上頓時響起一陣嗤笑聲,諸貝勒紛紛嘲笑蒙古人的無能,嘲笑過後又是叫嚷著請戰,要攻打察哈爾部。

皇太極擺手製止,看了一眼仍舊是一言不發的多爾袞,道:“四弟,你有什麽話就說出來吧。”

雖然一直在醞釀,不過攻打林丹汗仍不是時機。

後金的處境不是很好,以南有朝鮮幫同明朝,漠南諸部有人奉承,也有人陽奉陰違,以北的內喀爾喀五部雖然經過一次失敗,卻還是公然與女真為敵。

前些年林丹汗西遷,一統蒙古右翼諸部實力大漲,其名義上仍是蒙古大汗,可以調動的蒙古軍隊不下數十萬。

是皇太極一直的心腹之患,不過那朝鮮莞爾小國,一直派兵協助明朝,卻使皇太極覺得可恨。

這個時候真可謂是三面受敵,自己每一步都需要細細斟酌,正所謂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豪格看了一眼多爾袞,嗤笑一聲:“毛頭小子一個,能有什麽見地。”

多爾袞聞言,並無任何怒氣,溫笑一聲對著那正黃旗女真兵士詢問道:“可知道指揮作戰的明軍將領叫什麽?”

那鑲黃旗兵士對著多爾袞一彎腰,恭敬的道:“稟貝勒,那人叫蕭亦,是今年初設的蔚州守備。”

“蕭亦?”

多爾袞念叨了一句蕭亦的名字,繼而又問:“所領多少兵馬,蒙古人又有多少?”

“一千余步卒,蒙古遊騎三千,由林丹汗之子額哲率領。”

這時莽古爾泰遲疑道:“不會吧,會不會是探報錯了,明軍竟能用一千余步卒擊敗三千騎兵?”

皇太極悶聲沒有說話,只是一直看著多爾袞,不知為何,他一向都很看重多爾袞這個後生的看法。

多爾袞又問了幾句,再三確定沒錯後,沉吟良久。

這時阿濟格突然道:“蕭亦!他竟然還活著?我必殺他!”阿濟格早就忘了去年發生的事,那次雖然是個汙點,不過已經一年有余,那蕭亦早不知道死在了哪裡,蕭亦畢竟還是個無名小卒,那事也就無人再提。

阿濟格本人也淡忘了此事,更何況在其余的戰鬥中,阿濟格仍是無人可擋,連戰連捷,令明軍聞風喪膽。

不過這次一聽,一年前的無名小卒,不但沒有死,居然還成了一方守備!

多爾袞眾人還是聽了阿濟格的話才突然想起去年在遵化的那事,不過守備仍是小的不能再小的職務,也領不了多少兵,尚不足構成威脅,大多數人仍是不以為奇。

議論間,一直沉默的多爾袞突然出聲,只聽多爾袞斬釘截鐵的道:“此子不除,日後必成我大金心頭之患!”

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收藏筆趣閣:手機版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